聊點臺灣腔:你聽過臺灣的相聲嗎?

2021-01-09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相聲作為中華傳統曲藝形式,廣受兩岸同胞歡迎。相聲在臺灣的發展,要從1949年說起。號稱「人間國寶」的吳兆南等北京相聲演員隨國民黨當局退至臺灣,開始在中國廣播公司、警察廣播電臺主持相聲節目,讓相聲進入了臺灣人的生活。

臺灣相聲曾經歷低谷,原因與大陸大同小異。當時,臺灣可供現場表演相聲的場地越來越少,而1962年島內電視臺的開播,更給了所有戲劇曲藝表演一記重擊。1960年代後,臺灣民眾僅能在國民黨當局組織的勞軍活動或大型晚會上,見到一些「歌功頌德」類的八股相聲。導致當時臺灣人看電視,一看到相聲就直接換臺。自此,臺灣相聲發展進入二十餘年的低潮期。但是,在長時間的低谷中,魏龍豪、吳兆南等老一輩藝術家,收集資料灌制了「相聲集錦」「相聲選粹」以及「相聲拾穗」等唱片,在寶島為相聲保留了火種。

臺灣相聲的重振從1980年代開始。1985年3月,賴聲川導演成立表演工作坊,推出舞臺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島內引起轟動。許多曲藝團體也在此時紛紛成立,如今臺灣觀眾耳熟能詳的「相聲瓦舍」,便是由馮翊綱、宋少卿於此階段組成。這一階段臺灣相聲的重振,將舞臺劇融入了傳統相聲之中,讓本身顯得有「老氣」的相聲,成為了可以被年輕人欣賞的新興藝術。

新世紀以來,大陸相聲收復失地,改變了觀眾「一看相聲就換臺」的習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也給臺灣相聲打開了新的大門。相聲、評書兩門抱的「大姐大」葉怡均活躍在兩岸舞臺上;朱德剛、樊光耀等人登上了大陸春晚;美女相聲演員姬天語加入過德雲社演出隊。兩岸曲藝交流如膠似漆。

從舞臺劇與相聲的融合可以看出,臺灣相聲題材新穎,製作不受思路限制,形式上雜糅百家、不拘一格。而大陸這邊,則因為名家師承未斷,表演技法更為豐富,演員的基本功也更出色,舞臺的感染力更強。

兩岸參差共美,互通有無,是兩岸相聲之福,也是兩岸觀眾之福,也是兩岸文化交流之福。臺灣名角朱德剛說得好:「對我們臺灣相聲演員來說,兩岸交流真的很重要。」

策劃/牛寧

文案/鄭雲天

主播/鄭雲天

後期/趙壹晨

相關焦點

  • 聊點臺灣腔:臺灣為什麼這麼多機車?
    任何對臺灣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臺灣的「機車大軍」。據統計,全臺機車牌照登記已超過1500萬輛。連臺灣民眾的口頭語裡,機車的存在感都很強——「你很機車哦」。臺灣的氣候確實適宜騎摩託車。正如1976樂隊的歌詞,「這沒有冬天,這是亞熱帶」。在臺灣,不論何時都可以戴上頭盔跳上機車,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兜風。
  • 宋祖兒郭麒麟同隊,不僅可愛還甜蜜,推銷像講相聲還飈臺灣腔
    這兩人夾蘋果的樣子實在是非常好笑的,上演碰頭殺,他倆的衣服還是粉色的,看著不甜嗎?這連三個人連秘密任務都是這麼甜的嗎? 臺灣腔出口就像偶像劇 郭麒麟與宋祖兒這兩個人推銷延安蘋果,實在是非常好笑的,跟說相聲一樣,一來二去的。
  • 乾貨讓你分分鐘講出地道臺灣腔
    氮素(但是)小編整理了讓你分分鐘學會臺灣腔的「絕世秘籍」包教包會啊!火速學起來吧!你很好奇為什麼臺灣人講話不一樣?鏘鏘鏘,三步教你學會"臺灣腔"上線啦"這個包子是蒸zhen(g)的嗎?"說了這麼多,你應該也對所謂的"臺灣腔"有更多的了解了,而文化交流當然遠不只是三步,不同的地方文化的碰撞,都會產生非常奇妙的化學效應。
  • 教教你「嗲嗲」的臺灣腔與臺灣話!
    臺灣不僅有許許多多的精品,我們更有深具特色的臺灣腔!身為臺灣土身土長的臺灣精品,今天就要來跟大家聊聊~~什麼是臺灣腔?什麼樣的口音才叫臺灣腔?臺灣腔來演三國演義,笑屎了臺灣還有很多的慣用詞來自於新創詞,如——夯hāng
  • 聊點臺灣腔:如出一轍!臺灣學生也要上補習班
    其實,海峽對岸的臺灣學生也是一樣。臺灣學生有多苦?從補習班的數量可見一斑。據了解,現今臺灣註冊的補習班有將近2萬家。這些補習班大多集中在臺北的南陽街,因為南陽是諸葛亮隱居的地方,所以補習班都希望討討彩頭、沾沾喜氣。雖然諸葛亮似乎並未參加過什麼考試,但是這擋不住熱情的學生家長。
  • 聊點臺灣腔:臺灣最美的風景,如今是什麼?
    從清朝開始,臺灣就是中國東南旅遊的勝地之一。除卻自然風光,臺灣的文化旅遊資產也讓人印象深刻。此外,臺灣的旅遊景觀對於臺灣同胞來說,從來不只是簡單的自然觀光,內中同樣有一份民族文化情感。以清朝的臺灣八景為例,旅遊不分古今,想去哪兒玩都要先列一個「必去清單」。
  • 聊點臺灣腔:京劇在臺灣,唱出不一般
    近日,臺灣最大的京劇團國光劇團迎來25周年團慶,在兩岸戲迷中人氣頗高的「梅門大師姐」魏海敏登臺演出,不少大陸票友都大呼過癮。京劇傳入臺灣的歷史很長,最早是由劉銘傳花費重金聘請戲班入臺演出,讓京劇在臺灣走紅。
  • 聊點臺灣腔:大陸籃球賽場上的臺灣身影
    像許多臺灣球員一樣,林庭謙走位機警,投籃精準,這樣的球員非常受CBA青睞。回顧歷史,不少來自寶島的球員在CBA書寫了傳奇。曾經效力於北京首鋼的李學林,曾經拿下過C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MVP);綽號「野獸」的林志傑,在浙江廣廈時打得風生水起;如今陳盈駿、周儀翔等人,也都在CBA擁有一席之地。
  • 聊點臺灣腔:兩岸經濟有來往,臺灣福氣又安康
    今年,臺灣經濟發展遭遇了不少挑戰,臺灣產業界人士難免擔憂。疫情以來,島內民生問題凸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10個月同比下降,反映了臺灣民眾的消費不振。根據臺當局統計部門的數據,臺灣放無薪假的職工人數自從疫情暴發就一直居高不下,工資收入得不到保障,有錢的人不敢花,沒錢的人沒法花,消費需求自然下降。
  • 聊點臺灣腔:「陸客不來,臺灣也沒怎樣」?超扯的
    來源:海外網有一名臺灣網友近日在ptt發文稱,陸客這麼久沒來臺灣,臺灣也沒有怎麼樣,「女王頭人潮多到報警,真的沒陸客沒差」。貼文一出引起熱議。有網友回應說,「該倒的都倒光了阿,沒看士林夜市現在慘況」。臺灣觀光發展基金主要來源是機場服務費,單這一項每年收入都在60億元新臺幣左右,可謂財源廣進。儘管受到疫情因素影響,但年初存量仍超過70億,何至於一年不到就花了個乾淨?原因就在於近幾年,民進黨當局為推動島內旅遊,花費巨資進行補助。觀光發展基金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早已降低。
  • 你知道臺灣也有相聲名家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對於我們這些在臺灣的外省人,從小對於「帶兒話音的京腔」是非常有好感的。相較於閩南語,我們反倒覺得不捲舌、很土。相反的,京腔或普通話或標準國語,我們覺得那才洋氣上檔次。所以,我們很喜歡聽相聲。
  • 聊點臺灣腔:沒了淘寶,臺灣買家先不幹了
    來源:海外網臺當局24日表示,判定淘寶臺灣為陸資,限期6個月內撤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所謂「國家安全」的理由外,民進黨當局還用了一條很奇怪的藉口,就是淘寶臺灣壓制了臺灣電商的發展。這不禁讓人疑惑,究竟是淘寶壓制了臺灣電商的發展,還是臺灣電商領域的落後給了淘寶進軍臺灣的空間?自從淘寶2010年進軍臺灣市場之後,對許多臺灣同胞來說,用淘寶變成了一項技能。有臺灣網民表示,自從學會淘寶之後,錢也省下來了,心情也愉快了,不用擔心被黑心商家騙錢了。
  • 臺灣相聲瓦舍:把相聲說進中學教材(圖)
    談起當初創辦相聲瓦舍的初衷,這段往事還是得從導演賴聲川說起。  上世紀八十年代,馮翊綱只是一名藝術學院戲劇系的學生,而宋少卿還在上高中,兩人都喜歡自己寫本子、說相聲。但在當時,臺灣幾乎沒有任何相聲演出,他們只能通過錄音帶來聽相聲。直到1985年,由賴聲川導演的戲劇作品《這一夜,我們說相聲》橫空出世,才讓他們真正見識了相聲藝術的魅力。
  • 福原愛的東北話和江宏傑的臺灣腔 誰會帶跑誰
    削你啊!  愛醬,我要給你整個世界。  你整唄!  愛醬,你造嗎,人家下場比賽要遭遇張繼科了啦,好忐忑哦。  哎呀媽呀這可咋整,那哥們打球可生性了!  福原愛和江宏傑前段時間宣布婚訊後,有網友腦補了兩人的日常對話。  還有網友「開盤」:一年後愛醬是東北口音還是臺灣腔?
  • 臺灣腔為什麼這麼「溫柔」?
    臺灣腔為什麼這麼「溫柔」?說起臺灣腔,想必你一定不會陌生。在臺灣影視劇、綜藝風靡大陸的年代,臺灣腔一度成為年輕人爭相模仿的對象。在不少大陸人眼中,臺灣腔溫文爾雅,說話的人也顯得溫柔可愛。但有些人則不太習慣,覺得臺灣腔矯揉造作,很難適應。但其實,臺灣腔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
  • 能打敗東北話的,只有臺灣腔
    跟臺灣同胞吵架?不敢不敢害怕笑場想起臺灣腔就想起40歲林志玲姐姐的經典臺詞。臺灣腔之所以那麼好辨認,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口音實在是太嗲、太軟了,就像時時刻刻在跟你撒嬌。不過,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為何會「無中生有」這種嗲嗲的口音呢?是土生土長還是後天形成呢?為什麼臺灣腔聽起來很怪,在腔調上與大陸普通話有明顯區別呢?
  • 聊點臺灣腔:欺負大陸漁民,臺灣網友都看不下去了
    來源:海外網日前,臺灣海峽風高浪急,大陸20餘艘漁船被迫前往澎湖海域避風。不料臺當局竟出動3000噸級的高雄艦前往,發射水炮驅離大陸漁船。漁船為了避風,並沒有任何攻擊性,為何採取如此極端的手段?3000噸級的大船發射水炮攻擊小漁船,這不成了拿人命開玩笑?
  • 東北話VS臺灣腔,誰才是最魔性的方言?
    你這損色!你瞅啥啊!瞅你咋滴!臺灣腔是醬紫的:     吼~是怎樣啦~醬紫喔~沒在怕的~而且我跟你講吼~虧很大捏~整個被你打敗了啦~也有不怕事的網友,硬是要把東北話和臺灣腔,公然放上PK臺你的普通話,別被帶跑!臺灣腔嗲嗲的,超溫柔的,就連損人都感覺軟軟的,真的太太太可愛了!
  • 從三立的「北京腔」看臺灣媒體亂象
    所謂三立新聞的「北京腔」一說,即所謂的凡是非臺灣本省口音者都非我族類,就是跟大陸有關,從而無限上綱抹黑成為「大陸同路人」,進而醜化大陸。如此邏輯在過去2014年「反服貿運動」時就上演過,新黨發言人王炳忠只因操著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就被直指是「北京腔」,但真正純正的「北京腔」並非如此,特別是大江南北腔調都是我們中國人說的普通話,從三立新聞的這則假新聞又再次凸顯臺灣島內部分人士的狹隘。
  • 為什麼越來越多臺灣樂隊開始唱大陸腔?
    詞意是當今常見的厭世路線,唱腔中的捲舌音和兒化語,引人再次有了「大陸腔」的聯想。但蔡維澤說話時卻不怎麼捲舌,「例如」念得像「例盧」(N/L不分),「說」有時會變成「縮」(SH/S不分),「在」則會變成「債」(Z/ZH不分);配上厚實低音,聽起來就是臺灣人的口音。外型上,蔡維澤又像唱說唱的韓星,深色的寬衣、寬褲、一對耳環圈,眼睛細長,眯起來時讓你難以辨認他的視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