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容齋隨筆》所說:「全忠薄其為人,以其為唐鴟梟,賣國求榮」。成語「賣國求榮」便出自於此。自古以來,正邪難兩立,品德辨忠奸。中國歷史上有精忠報國、大義凜然的民族英雄,也有投靠敵人,禍害同胞的民族敗類。
在抗戰時期,素有「人傑地靈」美譽的湖南省常德市,湧現了宋教仁、林伯渠等許多仁人志士,但也出了一個人人唾罵,遺臭萬年的大漢奸,他就是李安電影《色戒》中的易先生原型——丁默邨,是汪偽政權裡名聲響亮的得力幹將,隨後又賣國求榮投靠日寇,用殘酷血腥手段鎮壓愛國之士,是人人得而誅之的敗類。那麼,丁默邨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漢奸道路的呢?
01
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丁默邨出生於湖南常德城區,家裡以縫紉兼裱字畫為生,日子過得也算小康。丁默邨年少時在省立二師附小上學,成年後只身前往上海闖世界,因為受到青年學生運動影響,又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2年,丁默邨由團組織派回常德,開展建團工作,因小組發展迅速,同年底正式成立了常德地方執行委員會,他被選為書記。但是僅僅半年之後,丁默邨就被他人替代。這讓一心想要做官的丁默邨,頓時心灰意冷。加上與團執委新領導又產生矛盾,1924年丁默邨便跑回到上海,不惜背叛革命,徹底走向了反動的道路。
1927年,國民政府發動反革命政變,開始大肆追捕以及屠殺我黨愛國人士。丁默邨瞅準時機,主動積極投靠國民政府,攀上陳立夫這根線,開始了屠殺革命人士的特務生涯。
02
到了1932年,因為工作表現出色,丁默邨升任國民政府組織部調查科情報小組組長。直接參與控制刊物《社會新聞》,用一些無中生有,污衊和詆毀我黨愛國人士,立即得到了國民政府高層的賞識和重用。不久後,丁默邨便升任國民黨調查統計局第三處長,但隨後因遭到戴笠他們妒忌,以貪汙招待費的罪名告到蔣那裡。查實之後,丁默邨被撤銷第三處長職位,只在軍事委員會掛一個少將參議的虛職,丁默邨極為不滿,以生病為由赴昆明休養。
1938年,汪精衛投靠日本後,著名漢奸頭目李士群開始拉攏丁默邨,他欣然應允。從此丁默邨與日本方面的土肥原賢二頻繁接觸,為取得信任,丁默邨大量出賣國民黨情報,日本人大喜過望。不久之後,丁默邨和李士群成立七十六號特務機構,開始率領特工組織製造血案。
為了壓制上海的抗日輿論,丁默邨接連製造多起打死愛國抗日人士的事件。許多進步人士都遭到綁架及暗殺,如《大美晚報》中文副刊《夜光》編輯朱惺松,上海職業婦女俱樂部主席茅麗瑛都慘遭殺害。許多國人稱其為「丁屠夫」,可見其殘暴行為多麼可怕。
03
1945年8月15日之後,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汪偽政權徹底垮臺。那些與中華民族背道而馳的叛國者,也知道情況不妙,於是丁默邨又重新投靠國民政府,被任命為「浙江軍事委員」。但此事遭到了全國人民的討伐,要求「嚴懲漢奸」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很快,迫於全國人民的壓力,國民政府不得不下令逮捕丁默邨。這個罪行累累、囂張跋扈的漢奸特務大頭目的末日終於來臨了。
1947年2月8日,國民黨首都高等法院特種刑庭以通敵叛國罪,判處丁默邨死刑。在執行槍決時,這個以殺人為職業的特務頭子竟然嚇得不能行走,要兩個法警拖著走出監獄。據說快要走到二門的時候,丁默邨早已意識模糊,一個法警實在不厭其煩,照著他的腦門就是一槍。這個大漢奸還沒到刑場,就一命嗚呼了,結束了他醜陋可恥的一生。
結語
正如茅盾先生在《<呼蘭河傳>序》所言:「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天理循環,報應不爽,行惡必然會遭到正義的判決。尤其是丁默邨這種民族敗類,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為一己私利,竟然助紂為虐,血腥迫害愛國仁人志士。他的最終結局只能說罪有應得。
參考資料:
《<呼蘭河傳>序》
《容齋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