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臺灣最值得驕傲的軟實力

2021-02-15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微信ID:zqbcyol


  幾年前,沾了一位著名作家的光,應臺灣企業家嚴長壽先生邀請,訪問臺中。從此,我心目中的臺中地標,是一條當中草地比車道還寬的「綠道」,也稱為美術園道。初夏和暖的陽光下,臺中市交響樂團兒童團坐在草地上排練,一張張聰慧純真的面孔,比悠揚的琴聲更令人駐足。今年春天,隨香港中文大學與「文化臺灣」基金會舉辦的內地企業家臺港雙週遊學團,再次訪問臺灣。

  臺中市長胡志強是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他每年的施政報告以文化政策開篇。說起6年前市民平均每年參與4次文化活動,而現在為每年20次,全臺灣第一,他難掩得意之情。政府預算中,4%用來推廣文化活動。當晚我參加了在臺中圓形露天劇場舉辦的民歌演唱會。劇場內可容納一萬人,設計者聰明地讓另外兩萬人,可以通過大屏幕在外圍草地觀看。當晚座無虛席,歌手包括羅大佑,臺下坐著馬英九。那位作家朋友後來在文章中抱怨坐頭排的馬英九太高,擋住了她的視線。我禁不住頻頻留意座中一對夫婦,妻子一條衣袖空垂,丈夫隨音樂在她腿上輕拍。一曲畢,二人默契地各舉起一隻手掌對擊。他們看得開懷盡興,旁觀者為之心有戚戚。那是胡市長和他車禍餘生的太太邵曉鈴。

  當晚的演唱會免費。次日,有位女士告訴我,她聽過一次蒙古馬頭琴表演,很受感動,打算邀請演奏者到臺中來,市文化局已經答應資助20萬臺幣,她需要另外向企業家籌集60萬。是否接受政府資助,是個難題。因為由政府出面組織的活動,必須免費向市民開放。這位女士和她先生,還有此行遇見的許多臺灣各階層的人士,自稱是推動臺灣文化建設的志工。在臺灣企業家中,可以找到許多嚴長壽先生的同路人,他們是為臺灣文化擊掌的其中一隻手掌。

  2009年,嚴長壽先生創建了「公益平臺文化臺灣」基金會。基金會一方面與政府合作,推動公共事務,另一方面以專業標準組織培訓,並協助原住民藝術家找到自己的舞臺,讓當地青少年發揮潛能與創造力。嚴先生常說:「罵是沒有用的,捲起袖子來幹活」,這表現出企業家的特質。當然,在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有社會擔當與文化關懷的生意人畢竟是少數,但只要社會給有關懷的人一個空間,讓他們可以身體力行,就會發生改變。要是給他們一個舞臺,讓他們可以振臂一呼,必有應者。看嚴先生的卓越成就,我腦袋裡湧出許多問號:一位企業家,民間人士,怎麼能夠去參與政府不少重要規劃?他的著述講述了其間的艱難和「技巧」,他的參與並非都是應邀作為顧問,更多是他和他的同道爭取來的機會。

  聽到不少到臺灣去過的人評論說,臺灣民間生氣勃勃,政治一派亂象,政府問題多多。實際上,觀光者看到的成績後面,是官方與民間共同的默默耕耘。如果沒有把握資源的政府支持,民間能夠獨立發揮作用的空間其實有限。例如讓年輕人回鄉創業,同樣是政府努力的方向。臺灣的社區營造計劃,提出紮根、永續(即「可持續」)。有趣的是,因為文化的根基,故鄉的認同,才可以令人有回家的長久和根本的衝動。大陸也有類似的鄉村建設計劃,稱之為新農村建設。遺憾的是,文化在其中的分量還不夠。

  我們訪問過的NGO,當然都是主人家精心挑選的十分成功的例子。同行的企業家,三句話不離本行,常常太過於直截了當地問及經費來源、投入產出等問題。一般政府的資助都佔30%~70%,項目都靠向政府投標競爭而獲得資助。當然,這些組織中精明能幹的員工、熱情的志工,看來才是最為寶貴的財富。不少能幹、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選擇投身社會服務,家庭主婦、退休的人進入志工隊伍,是臺灣的一道獨特風景。

  臺灣的「文化紮根運動」,據說與1980年代的本土化運動並生。文化政策漸自貫穿並融合在政府施政理念之中。龍應臺在2009年擔任臺北市文化局長時,就文化及文化政策都寫過文章,最簡單的定義是:「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能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日子怎麼過,就是文化。」延伸而言,對人的關懷,即文化關懷,反之亦然。嚴長壽先生則認為,文化是臺灣觀光最大的附加值,最重要的工程是落實文化政策,這才是臺灣最值得驕傲的軟實力。

  臺灣的文化和中華文化結緣,源遠流長。不僅如此,1950年代後的臺灣文學與藝術,傳承了在另一塊大地上被拋卻的衣缽。讀一讀余光中的詩文、王鼎鈞的《流亡四部曲》、齊邦媛的《巨流河》、龍應臺的《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便可以明白。當然,各種宗教在這裡可以傳承、共生,也是提供文化多元發展、凝聚社會健康力量的重要因素。多虧1980年代的本土化運動,令多姿多彩的原住民文化受到重視,而臺灣文化與國際不同文化得以交融互補。這就是嚴長壽先生常說的臺灣獨特的軟實力。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培訓計劃顧問)

  熊景明 《 中國青年報 》( 2014年05月06日 02 版)

中青報微信公眾帳號的自定義菜單上線啦!大家可以通過自定義菜單查看冰點、評論、青春熱線、屋簷下等熱門專版,還可以直接閱讀中青報電子版哦,快去試試吧!

今日【青年話題】一覽:

馮雪梅:要好日子,不要虛幻的GDP全球第一

王石川:壓力之下,我們如何面對可能的抑鬱

畢詩成:領導人漫畫折射出時代的輕鬆

熊景明:文化是臺灣最值得驕傲的軟實力

毛建國:社會信用建設要「且行且珍惜」

餘豐慧 :餘額寶倒逼銀行改積習

張彥武:對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的反思與期待

何勇海:黴變的救災物資給愛心添堵

關注《中國青年報》微信公眾帳號(zqbcyol),通過自定義菜單,或者回復【評論】或【青年話題】可查看全部內容。點擊右上角「···」可將本文分享給您的朋友。

相關焦點

  • 「臺獨」衝擊中國新歌聲 臺媒:民粹毀掉臺灣軟實力
    「臺獨」衝擊中國新歌聲 臺媒:民粹毀掉臺灣軟實力 2017-09-30 09:31:45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韓文乾: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
    原標題: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 2014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的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 在有文化的國家,從來不把文化稱為軟實力,因為那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本文擬從一個中國人非常熟悉的所謂關鍵詞開始——軟實力。 真要說起來,西方諸強各有一番人文風採。諸如,英國牛頓力學,法國百科全書派,德國古典哲學,美國《獨立宣言》以及當年奠定美國實用主義思想的哈佛大學形而上俱樂部。如此等等。若以軟實力論之,無法理解為何義大利居首。在軟實力論者的眼裡,義大利不過就是在藝術上領先而已。
  • 臺北書店:臺灣文化軟實力
    記者來臺駐點採訪之前,看了不少有關臺灣的資料,發現推崇臺北書店的有不少,到這裡實地感受之後,果不其然,書店是臺北最靚麗的一塊文化招牌。中文書,香港版、臺灣版齊備全面,大陸簡體字版也有不少引進;外語版,全世界各大語種的書,都能覓得蹤跡;十幾、二十幾年前的舊書,也編隊其中。從內容來看,從陽春白雪到下裡巴人,甚至到色情兇殺都能易購易得。
  • 顧青波:有效提升行業文化軟實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當前,社會各行業正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各項要求,我們應當加強行業文化建設,通過提升行業文化的軟實力,引領行業科學發展,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薰陶員工,推動行業服務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 曾幾何時 ,臺灣的用語文化, 被大陸影響著?
    網際網路讓兩岸文化交流突破了時空,大陸的網民用語正在影響臺灣網民:臺灣一直叫網際網路為網路,現在有些臺灣網友直接稱為網際網路;早些年,臺灣把手機稱為「大哥大」「行動電話」,現在跟大陸學叫做手機。    如今,中國大陸與臺灣網絡文化正在深刻改變兩岸網民的中文精神世界。軟實力互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顯現出來。
  • 以「軟實力」為傲的臺灣,為何懼怕愛奇藝
    幾天前,民進黨「立委」範雲質詢蘇貞昌時說,愛奇藝「非法繞道」進入臺灣,沒法保障臺灣影視節目比例。然而隨著行動網路時代普及,大眾閱聽習慣早改變,不再被動,只要拿起手機或平板,想看什麼自己搜,更多是遵循市場法則,過去官方設定的電視時段、比例等,意義已經不大。
  • 法國文化軟實力,從迷人法語音樂到中法文化之春
    法國文化軟實力。
  • 曾用軟實力消滅過其他國家的西方為何突然拋棄軟實力了?
    一次在論壇上逛,看到一個WW有點嘚瑟,說當年鄧麗君的歌曲風靡大陸,這就是臺灣軟實力很強的表現。
  • 臺灣5成企業認為新人軟實力不及格
    7月29日發布的臺灣「上半年企業用人與就業市場趨勢專題調查」顯示,約5成企業認為職場新人軟實力不及格,建議新人有問題主動發問求助,並提升抗壓能力。  畢業求職季來臨之際,臺當局勞動事務主管部門所屬「臺灣就業通」通過調查一千餘家企業對職場新人的評價與觀點,完成此次調查,以供應屆畢業生參考。
  • 從《功夫熊貓》談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
    張振川:提高文化軟實力,首先要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關鍵在於創新發展思路,在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幹的同時,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為大眾提供多層次、多口味的精神食糧。同時,完善基礎文化設施,免費向群眾開放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文化廣場、全民健身園地等。
  • 金山鎮:凸顯文化強鎮「軟實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金山鎮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2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村級綜合文化服務站為載體,全面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廣泛開展道德講堂、志願服務等活動,讓凡人善舉相繼湧現。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
    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軟實力」這一概念自約瑟夫·奈提出以來,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中孕育而生的文化軟實力,對內凝聚合力,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外向世界展示了獨特的中國大國形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 我驕傲!
    推動了中國文化的輸出,展現中國文化軟實力,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以前都是追逐韓流日流 ,許多粉絲為了偶像想學韓文日文泰文,如今卻有了很多外國朋友為了中國偶像想學中文 ,這波輸出絕對值得大力宣揚文化輸出的經典案例,陳情令是國風之光!肖戰和王一博是偶像之光!
  • 深度分析:中國電視軟實力輸出的跑男樣本
    在新媒體環境下,中國的電視節目如何實現「模式引進」走向「自主研發」再到「模式輸出」的轉型升級,是業界必須思考的實際問題,也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現實路徑。 隨著綜藝的製作規模和產出效益的增大,「模式」成為電視從業者最關心的焦點,這一方面反映著電視從業者對中國模式原創的期待,也從另一方面驗證著電視人對「中國製造」軟實力的自信。
  • 920動匯文體國際創投峰會:數位化時代、軟實力賦能
    數位化·軟實力,2020第二屆動匯文體國際創投峰會於9月20日在南京如期舉行。上圖:第二屆920動匯文體創投峰會現場動匯創始人、總裁劉沁松表示,文化領域的德藝雙馨、體育產業的奧運冠軍和華為任正非這樣的企業家、鍾南山這樣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一樣,都是值得尊敬的
  • 廈門自貿片區提升軟實力 構築文化出口新高地
    自2018年6月14日入選13家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以來,廈門自貿片區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制度創新優勢,緊緊圍繞促進全市文化產業千億產業鏈建設這一中心,以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授牌、金雞百花電影節落戶廈門為契機,從文化保稅、對外文化貿易、兩岸合作模式創新等角度助推產業升級,積極踐行文化自信,著力推動文化出口。
  • 臺灣軟實力 星雲真善美傳播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傳播獎主委、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表示,「新聞和文學是臺灣走向文明社會的兩股重要力量」,面對中國大陸強勢的經濟發展,臺灣應善用文明和軟實力迎接未來挑戰。圖說:頒獎典禮雲集新聞、傳播、文化、教育、宗教界人士共襄盛舉。
  • 寶安:以「先行示範」標準提升文化軟實力
    寶安文脈源遠流長,文化產業繁榮活躍。在文博會的這個展示平臺上,寶安已經連續7年獲評「優秀展示獎」。本屆文博會,寶安展館將藉助3D、VR、大數據等最先進技術,為觀眾呈現「不打烊」的「雲上文博會」。 文博會是觀察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窗口。
  • 擁有一顆勇敢的匠心,值得驕傲
    30天的時間,已經成為堅持做某件事值得MARK的裡程碑。無論是誘惑太多,還是限制太多,專注做一件事,看似日漸式微,顯得越來越「守舊」甚至「奢侈」。「不合時宜」的勇敢堅持,在【匠人】這個對技藝有信念感和敬畏心的群體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