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少年天子》這個書名,總以為講的是漢武帝的故事,直到聽了小說的內容才知道不是。本書的主人公是順治帝福臨,清朝的第三位君主。關於順治帝,最為人們熟知的應該是他與董鄂妃的愛情故事。身為帝王,本該薄情,順治卻多情而深情,這就衝淡了縈繞著他周圍的政治色彩,使他更像一位普通的血性男兒。
關於董鄂妃的身世有很多種說法,小說《少年天子》採用的是董鄂妃為襄親王博穆博果爾之福晉一說。話說福臨在迎娶第二位皇后之時,對董鄂妃烏蘭珠一見鍾情,從此痴痴惘惘。明知烏蘭珠乃弟婦,仍然不能忘情。儘管孝莊皇太后多番阻止,福臨還是一意孤行,逼死博穆博果爾,將烏蘭珠納為自己的妃子。
烏蘭珠飽讀詩書,聰慧美貌,善解人意,溫柔賢淑,是福臨的愛侶,也是知音。烏蘭珠進宮之後,寵冠後宮,使她招來後宮嬪妃的諸多怨憤。烏蘭珠並沒有恃寵而驕,為了免除福臨的後顧之憂,百般隱忍,委曲求全。不想,她與福臨所生的四皇子還是被康妃害死了。烏蘭珠痛失愛子,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終於一病不起,溘然長逝。
福臨在外聞烏蘭珠病危噩耗,全力趕回,仍未見到烏蘭珠最後一面。急痛攻心,口吐鮮血暈了過去。醒來後一度要為烏蘭珠殉情而不得,只得勉力忍著悲痛厚葬烏蘭珠,追封她為皇后。烏蘭珠七七之後,順治剃髮出家,後被勸回。半年之後,他因患天花不治而亡,彌留之際仍念著烏蘭珠。
看似珠環翠繞,富貴無比,卻不得普通人的幸福。福臨與烏蘭珠何嘗不想像普通夫妻那樣白首偕老呢,卻求而不得。身為女子,烏蘭珠能夠找到福臨這樣多才多藝又深情體貼的丈夫,本該稱心如意,滿心歡喜。然而,她有苦難言。不但不能過普通人的夫妻生活,還要勸丈夫廣施雨露,澤陂後宮。是啊,那就是所謂的賢德。內心深處或許不願,卻不能不做。
對於那些暗地捅她刀子的妃嬪,她不但要笑臉相迎,還要極力討好,為的是大家和睦相處,不鬧出事來令福臨分心。難道,她不知道愛情是自私的嗎?她有悲苦,卻只能躲在被窩中暗自流淚。或許,愛一個人就願意為他犧牲一切,甚至連尊嚴也可不顧。愛情,讓人變得高尚,也使人卑微。縱然她有滿腔委屈,她也不能向福臨吐露一二。
福臨與烏蘭珠,是君臣,是夫妻,是愛侶,是朋友,是知己。如果沒有後宮的佳麗三千,如果沒有政治的波詭雲譎,他們該是神仙眷侶。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烏蘭珠如是,福臨亦如是。或許,帝王家的愛情註定是悲劇。
福臨給了天下女子以無上的富貴榮寵,卻給不了天下女子最簡單的幸福。飽讀詩書雄才偉略又如何?那樣的男子是夢中的情人,卻不是理想的丈夫。身為丈夫,福臨保全不了自己的愛人。他有太多的利弊要去衡量,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是啊,深深庭院裡的婚姻從來都是悲涼的。看看那些深宮女子,得寵的,無寵的,都沒有真正的開懷過。活在權謀與算計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愛,已經不再是兩個人的事。愛,已經不再簡單。
福臨最終沒能守護自己心愛的烏雲珠。失了烏雲珠,他也失了最後的勇氣與決心。他不再是那個勵精圖治的少年帝王,他只是一個緬懷愛侶的尋常男子。錦繡江山再也讓他無法多看一眼,權勢富貴於他不過是糞土。他心如槁木,活著不過是為了祭奠那個他心愛的女子。生死兩茫茫,除非同死,焉能再見?
烏雲珠的死是一種解脫,順治的死是另一種解脫。才子佳人夢一場,榮華富貴雲煙散。從此,世上再沒有了順治與董鄂妃,只有那些關於他們愛情的傳說。不管世人如何說道,他們已經盡力愛過,不枉世間一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