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在其亮馬橋總部接受新京報獨家專訪。回憶《八佰》定檔背後的決策時,他表示,「我們在六月份就主動跟電影局溝通,但還挺緊張的,我們宣布檔期的時候,有30%的上座率要求,復工率只有60%到70%,完全拿計算器算就是只有原來市場份額的18%至21%。還是出於行業的責任感,還有對這個電影的強大自信,做了這個事情。」他表示,《八佰》的上映,從某種程度上講,對整個產業恢復信心,包括像主題樂園、電影院、餐廳這些窗口行業的恢復信心,有一定的作用。「通過《八佰》的上映,通過觀眾給予我們的信心,我突然發現,其實我們真的只是受疫情影響而已,就是因為不能開門。但已經不用再去想,疫情對於窗口行業的市場(規模)的影響,幾乎是沒有的,因為從八月十五號到八月底的票房其實是超過去年同期的票房的,但這個成績是在上座率有限制的情況下取得的,這說明市場恢復的速度非常快,用了兩個半月時間就恢復到了去年同期水平,它(疫情)影響其實沒有原來想像地那麼糟糕。」王中磊說。在經歷了近兩年「缺席者」的尷尬後,華誼兄弟憑藉《八佰》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截至9月28日下午,貓眼專業版顯示《八佰》上映39天,斬獲30.23億票房。這個及時的「爆款」異常重要,因為2018年和2019年華誼兄弟連續兩年虧損。華誼剛創辦的1994年,電影機制改革剛開始,今年受疫情影響,票房可能損失過半。對比二者,王中磊稱,區別太大了。「那個時候其實不叫寒冬,就是從零做起。現在的基礎太好了,首先從院線說,我們擁有全球最多的銀幕。其次,因為這二十年的積累,其實我們在人才儲備上,技術儲備上,還有對電影理解的儲備上,都加強了。那個時候(1994年),不光投資電影的企業少,也沒什麼片子可以投,就那麼幾個導演。而現在,我會突然發現已經有很多導演的電影做得不錯,想找個機會去合作。」王中磊說。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金蕾 張妍頔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