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磊:疫情讓人懼怕,《八佰》帶動了人們的熱血

2020-11-18 騰訊網

(8月14日,人們在上海的部分電影院排隊入場觀看《八佰》 提前點映。圖/中新)

王中磊:

我覺得我一直坐得還是挺穩的

本刊記者/李靜 隗延章

發於2020.8.31總第962期《中國新聞周刊》

截至8月25日零時,正式上映4天後,電影《八佰》票房已突破10億,成為2020年首部進入「10億俱樂部」的電影。華誼兄弟股價也節節攀升,漲幅已高達42.5%,市值增加了56億。

看到這樣的成績,華誼兄弟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很開心,他坦言,這部片子得到的反饋和關注度,是他從事電影行業二十幾年來感受到的最密集的一次。「行業裡所有人需要看到這樣一個結果,大家也都在期待這樣一個結果。」

「要給中磊賠錢了」

中國新聞周刊:戰爭電影一向被業界認為有票房天花板,據說《八佰》投資超過5億,當初是怎樣下定決心投資這樣一部商業戰爭大片的?你是軍人家庭出身,是否有軍人情結的原因?

王中磊:我們全家都是在軍隊長大的,我們一家5個男人,有4個是當兵的,從小時候看電影就是戰爭片比較多,戰爭題材的確是自己一個獨特的喜好。所以我們進入影視行業之後,拍攝的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軍隊和戰爭題材都挺多的。《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集結號》……對這種題材有濃厚的情懷在裡邊。

至於拍攝這部電影,一開始就知道預算一定很大,但到底有多大,其實也沒有特別準確的預計,因為裡面有很多第一次。比如我們第一次用IMAX拍攝、第一次重新搭建了一個1:1四行倉庫的場景以及50米寬的蘇州河,再加上三條街燈紅酒綠的租界。《八佰》的拍攝時間差不多有9個月,是一般電影的4到5倍。我記得有一陣管虎不管碰到我太太還是誰,都會說:「哎呀,要給中磊賠錢了。」

至於天花板,我覺得其實是一個不準確的數字,任何的電影都可以說有天花板,但天花板永遠都在被打破,就像中國拍動畫片,《大聖歸來》的時候達到10個億大家都說不可複製了,去年也被打破了。大家常說愛情喜劇頂多三四個億,我們做《前任3》也接近20億。

中國新聞周刊:這麼大的投資,之後上映又有些波折,會有壓力嗎?

王中磊:當初投資的時候是有市場壓力,但其實拍完之後壓力會更大,因為比我們預想的上映的時間要晚了很久,壓力其實並不來自於電影回收的壓力,而是對於我們一個上市公司來說有非常多其他角度的壓力,就像股票什麼的,可能大家會覺得為什麼你拍了這麼大一個片,一直沒上映,然後又趕上疫情了,將來中國電影市場能不能恢復?各種給予我的壓力都是電影外的。

對這個電影我一直充滿信心,因為我們太早看到成片,我們知道它是一個高於我們拍攝預期的電影。

中國新聞周刊:華誼為什麼選擇在影院復工一個月形勢並不明朗的前提下選擇上映《八佰》?這時候上映承受的壓力、風險更大吧?

王中磊:影院復工的這一個月雖然取得了一定的市場回暖,但是其實票房還是非常低的。我們在上映前8月14日點映那一天之前,單日全國票房才1000多萬人民幣,然後還有30%的上座限制。我們仍然決定拿出這樣的一部大投資的電影來,在有很大回收壓力的情況下來做,除了自信跟勇氣之外,我覺得還有一份其實是做電影人的擔當。我覺得我們華誼做了20多年電影,所有的成績都是觀眾給的,或者說都是這個環境給的。

我知道還有其他幾個同行手裡有一些春節檔留下來的大片,我們之間也有交流,他們也都有意願最開始就上映,但其實綜合起來,我倒覺得《八佰》做這件事可能更好一些。因為在恢復市場的時候,片子僅有娛樂屬性還是不夠,有內涵和藝術性也還不夠,還應該有社會性和話題性。《八佰》恰恰是帶動了人內心那份熱血的影片。用一個失敗的戰役,帶動了所有懼怕、害怕的人的熱血。在現實中,整個疫情讓大家包括我個人其實都隱隱有一種懼怕的感覺,根本不知道每天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個時候人的心態需要鼓舞。

我們跟電影局請戰的時候,是打算作為7月20日影院復工的第一個影片馬上就上映的,電影局還是給我們做了很好的安排,讓我們不要7月20日上映,還是過一個月讓市場稍微恢復一下。

這部影片也讓我感受到了行業內的復甦和團結,有些影院給我們發信息說,「我們又開始有加班的感覺了」,一切都像一個新的機器重新啟動起來了。雖然現在還是有上座限制,但《八佰》8月21日上映的時候已經恢復到50%。不過有一條我就一直想提建議,限制50%我能理解,但我不能理解為什麼情侶去不能坐一塊兒。

「你走得會怎樣?你還能站起來嗎?」

中國新聞周刊:2019年就是影視業的一個寒冬,緊接著又趕上了疫情,很多影視公司不得不通過裁員、降薪來降低成本,華誼的情況怎麼樣,受疫情的影響嚴重嗎?

王中磊:華誼是受益於電影行業發展最大的一個企業,也因此成為一個特別受公眾關注的公司。這種情況下,你的好會被認為很正常,你的不好會被放大。其實這兩年多我們受到的這種不管是叫寒冬還是不可預知的東西就變得非常多,然後再遇到疫情,整個行業都受到影響的情況下,華誼受到的影響一定是更大的。

對於整個行業,產業鏈兩端受到的影響非常大,一個是出品方、投資方,投了大量的資金拍攝,電影不能上,還有一些因此而廢掉。還有更厲害的就是可能正拍一半就停掉了,這種損失是非常大的。然後就是終端,這是最能夠被大家看到的,電影院關了,收入是0,而成本是一直在的,所以我們才看到一些以終端為主要營收的企業受到影響特別明顯。

這幾個月我沒有離開過北京,很多電影人也都在北京,我們交流很多,我發現電影人的韌勁還是挺大的。大家都說沒事現在不能拍,我們正好也覺得我們那個劇本還沒有到那麼紮實,正好弄一弄。大家突然有機會放緩一下腳步,可以靜一下。我進這行28年,至少有20年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進程裡,其中10年是更高速的發展,一直在奔跑,感覺要是不跑就被人超過去了,爭分奪秒、只爭朝夕的感覺特別強,很有活力,但是也發現其實跟電影的創作有一點違背。我們面對的是中國將近100多億美元的票房市場,那麼多觀眾,不同觀眾的層次也完全不一樣,要滿足這個市場其實需要非常認真的創作態度。

回到華誼,我覺得對我的影響比較大還是因為我們是上市公司,所以我們面對的不光是電影觀眾,還要面對投資者。投資者在這個時候其實對你可能處於一個觀望的狀態,就是你到底要往哪裡走,你走得會怎麼樣?其實這從去年開始就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然後又因為疫情,可能會變得更嚴重,甚至有人說你還能站起來嗎?他們都覺得你是趴下了,但是對我來說,我覺得我一直坐得還是挺穩的。但是外界的感覺就是,「你還能不能站起來」,這個壓力是一直有的。

中國新聞周刊:華誼有裁員、降薪之類的降低成本的動作嗎?

王中磊:我們肯定也做了一些降低成本的安排,但是我們在人員方面,並沒有做大量裁員,尤其是華誼的影院系統,基本上我們所有的員工,我們沒有主動裁員的動作。在整個中高層當中,大家是自發在復工之前,所有的中高層員工只拿60%的工資,復工之後再恢復工資,其實都是一種自我調節。

倒不是說我們有多仁慈,我是覺得有時候需要一種「扛」的狀態,我知道一些公司把整個發行部門都裁掉了,因為這10個月無片可發,不需要這個部門了。這次《八佰》在上映前我給宣發團隊開動員會的時候,我只說了特別土的一句話,就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後來我想他們會不會覺得「老闆你夠狠的,意思說你養了我10個月要讓我加班了」。

「會寫劇本的導演和華誼合作的機會最大」

中國新聞周刊:管虎現在是不是華誼比較看重的導演?他是能夠在華誼接下來這幾年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導演嗎?

王中磊:是的,一定是,我覺得他甚至在中國導演中,在這幾年也應該是中流砥柱式的人物。

我認識他特別早,那時候他還是一個莽撞少年。從《老炮兒》我跟他合作,到《八佰》,我覺得他的變化特別大。最大的變化是他對於事情的確定性,還有他的那種堅持的勁兒已經變成非常成熟,還有就是他的創作力和資源能力到了巔峰的時期。資源能力用老百姓最能聽懂的話,就是我想叫誰來演誰就來演。創造力是指他的想像力和最後完成度之間的契合度特別高。我在首映的時候有點沒控制住自己,稍微有點激動,因為我真的想感謝他。在這段時間壓力大的時候,他不斷安慰我,讓我回想這個電影的初衷是什麼,有沒有做錯?沒有做錯。我們拍出來的效果也很好,那麼這兩個方面對了,其實你面臨的壓力就是另外一件事情。

甚至我今天都覺得《八佰》在疫情之後上映相比沒有疫情的時候,它帶來的電影之外的東西會更多。管虎的這種平和的心理狀態其實也讓我們做事變得比較從容。

現在華誼有一部正在拍攝的電影也是交給他,他和更年輕的導演路陽、郭帆一起合作。我想不管對於華誼,還是對於整個電影行業,管虎導演都會有一個新的地位,但是我覺得別給他太大壓力。

中國新聞周刊:這幾年,一批年輕的導演迅速冒頭,目前國產電影票房前20名超過一半是新一代導演的作品。華誼目前是否在新導演領域進行布局?將有哪些項目和年輕導演合作?

王中磊:有年輕導演、新的力量出來,是這個行業最有生命力的一個表現。華誼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跟馮小剛導演合作,那時候大家都30多歲,正是那個年代更新換代的時候。

我剛進這行的時候,全年的票房是8個億人民幣,現在是600多個億,可以想像發生了多大變化。觀眾也在迭代,無論你多喜歡電影,其實當你到一個年齡的時候,你走進電影院的頻率就降低了,就不是主流觀眾了,主流觀眾基本上差不多5年就換一代。

導演是藝術家,很多都是老天賜予的能力,這不是說開個學校就能培育出來的,我覺得他們都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我覺得跟他們一起成長的或者和他們一起工作的人員年輕化更好,他們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想像力,否則的話你會一直用一個傳統的方法去看待事物,看待劇本、看待項目。

前兩天在北京國際電影節論壇,主持人問如何了解現在的年輕觀眾想什麼和要什麼,如何拍攝他們喜歡的電影,我覺得我跟他們連接的窗口就是年輕的團隊。未來華誼的幾部作品都會和年輕導演合作,有在籌劃中的,也有已經拍完的。

中國新聞周刊:能讓華誼看中的年輕導演,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

王中磊:會寫劇本,這特別重要。自己不會寫劇本的導演,從開始我就不會跟他談,我不知道跟他聊什麼。有些導演可能說得天馬行空,拿很多特牛的片子剪一個概念,說我要拍成這樣,這個對我來說沒什麼意義。沒必要說要拍成什麼樣,最重要的先是文字,會寫劇本的導演和華誼合作的機會最大。

相關焦點

  • 王中磊:疫情讓人懼怕,《八佰》帶動了人們的熱血
    (8月14日,人們在上海的部分電影院排隊入場觀看《八佰》 提前點映。《八佰》恰恰是帶動了人內心那份熱血的影片。用一個失敗的戰役,帶動了所有懼怕、害怕的人的熱血。在現實中,整個疫情讓大家包括我個人其實都隱隱有一種懼怕的感覺,根本不知道每天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個時候人的心態需要鼓舞。
  • 牛津中國論壇對話王中磊:《八佰》成績得益於很多人的努力
    《八佰》所獲得的觀眾認可、票房成績,和整體電影市場快速的回暖增長也證明,我們所承擔的風險是非常值得的。OCF:疫情這個背景是特殊的,在您看來,《八佰》這部影片在這個特別的語境下推出,會有著什麼別樣的現實意義?
  • 關於《八佰》和華誼,王中磊回答了這些問題
    技術和內容「往前一步」之外,無論是曲折的上映歷程,還是疫情復工第一大片的位置,抑或是發行方式,都一再讓《八佰》保持著高水位的討論度。8月14日的首映禮,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CEO王中磊含淚感慨「463天等待」的畫面,成為了一個開始。一周點映的票房發酵、正式上映後的觀眾熱情,讓《八佰》順利在8月31日完成了20億票房的大關。
  • 《八佰》救市背後,華誼的「瘋狂」和冒險 | 專訪王中磊
    在8月14日的首映禮上,他把這400多天稱為「奇幻的旅行」,並希望以後自己和所有電影人都能少一點這樣的「旅行」。幾年前開啟這個項目時,沒人想到《八佰》會遭遇這麼多波折。在外界眼中,華誼兄弟拍電影一向看重情懷,這次拍《八佰》也一樣。「拍《八佰》首先是一件行善積德的事情。」
  • 《八佰》救市背後,華誼的「瘋狂」和冒險|專訪王中磊
    在8月14日的首映禮上,他把這400多天稱為「奇幻的旅行」,並希望以後自己和所有電影人都能少一點這樣的「旅行」。幾年前開啟這個項目時,沒人想到《八佰》會遭遇這麼多波折。在外界眼中,華誼兄弟拍電影一向看重情懷,這次拍《八佰》也一樣。「拍《八佰》首先是一件行善積德的事情。」
  • 王中磊參加論壇談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新浪潮 否認《八佰》救市
    ,自疫後復工以來,中國電影市場一直引領著全球影院復工的腳步,影院復映的48天之後,全國票房累計超過40億,觀影人次過億,其中《八佰》票房近24億,觀影人次6000萬,電影行業的快速恢復給予了中國電影人戰勝一切的強大信心。
  • 王中磊北影節報喜:《八佰》周末票房全球第一
    疫情對電影有哪些影響?23日,「十年·如影」十周年主題論壇在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作為論壇嘉賓,華誼兄弟影業CEO王中磊談到了疫情對電影的影響及在此期間電影人的努力。王中磊說,疫情改變了全世界平穩發展的態勢,對全世界電影產業的影響都非常大
  • 王中磊憶《八佰》上映:曾擔心30%上座率,疫情影響沒想像中重
    近日,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在其亮馬橋總部接受新京報獨家專訪。回憶《八佰》定檔背後的決策時,他表示,「我們在六月份就主動跟電影局溝通,但還挺緊張的,我們宣布檔期的時候,有30%的上座率要求,復工率只有60%到70%,完全拿計算器算就是只有原來市場份額的18%至21%。
  • 王中磊憶《八佰》上映:曾擔心30%上座率,疫情影響沒想像中重
    回憶《八佰》定檔背後的決策時,他表示,「我們在六月份就主動跟電影局溝通,但還挺緊張的,我們宣布檔期的時候,有30%的上座率要求,復工率只有60%到70%,完全拿計算器算就是只有原來市場份額的18%至21%。還是出於行業的責任感,還有對這個電影的強大自信,做了這個事情。」
  • 王中磊否認《八佰》救市 高希希稱壓力來源"後浪"
    王中磊更坦言:根本不是《八佰》這部電影救了這個市場,我認為是整個電影觀眾、電影行業救了《八佰》這部電影。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導演高希希、燦星影視張軍等行業人士受邀參加,就」融合與重塑:後疫情時代的文娛行業趨勢與布局「展開圓桌討論。
  • 王中磊回應《八佰》遭盜版:幾十人的團隊每天24小時在查
    8月23日,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中磊在出席北京國際電影節論壇時透露:「《八佰》剛上映3天,網際網路上就有了盜版,這3天,我們基本上有一個50人的團隊跟優酷、Youtube聯合起來,《八佰》8月21日上映,目前票房已過7億, 王中磊在論壇上興奮地表示,2020年周末票房的全球最高紀錄是由中國電影《八佰》創造的。「7月20號,中國電影院終於等來復工的一天,在那一刻我們非常激動,我也主動和電影局商量,我們願意拿出自己優秀的影片,作為復工之後投入市場的電影,於是在8月份上映了《八佰》。」
  • 《八佰》終於要上映了?王中磊公開這樣說……
    「第七屆全球電影產業鏈發展論壇」現場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傅若清在該論壇上透露,備受市場關注的《八佰》或於近期上映。華誼兄弟是《八佰》的第一出品方,影片是否近期上映?王中磊未正面接話,但他表示:「有擔當的公司應該拿出強有力恢復市場動力的影片,來進行整個電影市場的復工。
  • 讓王中磊哽咽的《八佰》,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視覺衝擊
    作為電影《八佰》製片人的王中磊,談到《八佰》在經歷463天終於首映的心路歷程時,忍不住哽咽。王中磊談《八佰》「這463天,每一天&39;這兩個字都會出現在我的腦子裡《八佰》在疫情後上映,不僅僅為電影市場的復甦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也讓觀眾的視覺受到了一次不尋常的衝擊。《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的故事。影片一推出,就得到影迷的青睞,創下了28億的票房記錄,雖不及《戰狼2》的票房,但在抗戰題材的影片中也算佼佼者。
  • 29.35億元,登頂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 華誼兄弟王中磊:《八佰》是...
    在宣布《八佰》定檔時,王中磊曾算過一組數據:按照當時30%的上座率和70%的影院恢復情況計算,當時的觀眾只有原來的21%。「從這個數字角度來說,失敗的概率非常大。」作為行業復工後第一部定檔上映的大投資影片,《八佰》能否一戰成名,不僅關係到華誼的背水一戰,更是擔負著「救市」的希冀和重任。(每經8月20日報導:八佰救市 華誼救己)。如今,《八佰》的票房數據證明了影片的成功。
  • 王中磊:《八佰》成績源自各方支持努力 為中國電影人的韌勁驕傲
    北影節開展、《八佰在談及疫情給電影人帶來的挑戰時,王中磊表示,「中國電影人是韌勁十足的。疫情中積極調整沉澱,復工後更是全力以赴,我很驕傲華誼兄弟率先拿出了《八佰》這樣的優質內容,助力行業恢復。《八佰》取得的成績不是靠一己之力,離不開政府和各方的支持,還有電影觀眾們的觀影熱情。這些成績不僅展現了中國電影的力量,更充分證明了中國防疫的成功。」
  • 專訪| 王中磊:《八佰》是目前華誼電影中盈利比例最高的前三位之一
    如今,《八佰》的票房數據證明了影片的成功。但沒多少人知道,首映的那一晚,王中磊失眠了。「點映那天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數據非常好,想看指數也變得很大。但到了首映日,只有1.3億票房,根據豆瓣、票房等指數來對比,給我的概念是可能最終票房就是15億。那一晚一直跟團隊打電話,他們也有一點喪氣,覺得還是沒衝過這個坎。
  • 王中磊否認《八佰》救市 高希希稱壓力來源"後浪"
    論壇上,王中磊表示,自疫後復工以來,中國電影市場一直引領著全球影院復工的腳步,影院復映的48天之後,全國票房累計超過40億,觀影人次過億,其中《八佰》票房近24億,觀影人次6000萬,電影行業的快速恢復給予了中國電影人戰勝一切的強大信心
  • 王中磊回應《八佰》近30億票房:我們只做了一個有勇氣的決定
    華誼兄弟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在論壇現場對於熱門電影《八佰》所獲得的近30億元票房成績給予回應。《八佰》是疫情後首部上映的國產商業大片,在缺乏新片的大環境下,被業內視為救市之作,以及票房復甦的風向標。
  • 王中磊淚灑《八佰》首映禮,稱要感謝的人太多,一個小時說不完
    相比之下大家更好奇《八佰》是怎樣成功上映的,畢竟此片曾數次跳票,一度傳出被封禁的消息。8月14日王中磊出席《八佰》全球雲首映禮淚灑當場,無意中透露了影片成功上映之玄機。王中磊現場非常動情,幾乎一張嘴就開始哽咽,談到《八佰》艱難的「
  • 王中磊淚灑《八佰》點映式: 巨虧40億的華誼等不起了
    王中磊哭了。8月14日晚,電影《八佰》舉辦了線上首映式,製片人王中磊也前往北京會場分享在等待了463天後終於迎來首映的感想。王中磊談及《八佰》時情緒激動以至於無法言語。王中磊將這463天形容為「奇幻的旅行」,並表示希望以後自己和所有電影人都能少一點這樣的「旅行」。的確,《八佰》對王中磊以及他背後的華誼兄弟來說,很可能是挽救華誼困境的希望之光。今年4月29日,華誼兄弟披露了2019年公司年報以及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