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紅軍
我是頭像機槍一樣禿禿禿禿的排稿少女夢小二。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當年的紅軍相當艱苦,翻雪山過草地,吃炒麵飲雪水,漢陽造都做不到人手一把,很多人用的都是大刀長矛。其實咱們紅軍某些單位在某段歷史時間內還是比較「闊」的,且看下圖:
這帽子怎麼看起來有點像日軍?為什麼會人手一把湯姆遜?他們可不是日軍,這其實是「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1936年至1937年在陝西涇陽縣的雲陽鎮進行訓練的情景,拍攝於東徵結束後改編成八路軍前夕。
▲注意看軍旗上寫的名字:
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
1935年10月,歷經千難萬險的紅軍主力到達陝甘蘇區,勝利結束了長徵,但是還是面臨著很大的困難。陝北地區人貧地瘠,面臨著再次被圍剿的局面,為了鞏固根據地並東進抗日,紅軍渡過黃河進攻山西,一方面為了向東突破封鎖,另一方便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
▲這些照片是記者哈裡森·福爾曼拍攝的
中間為賀龍,兩側為他的「左膀右臂」賀炳炎和彭紹輝
兩人在戰鬥中分別失去了左手和右手
1936年3月10日紅軍將這支部隊正式命名「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向東前進,先後擊潰大量山西閻錫山部隊,殲敵13000餘人,俘敵4000餘人。繳獲槍枝4000多支,隊伍擴大了8000多人,籌款50萬緩解了陝北「太窮」的問題,可以說這是一趟「沒有槍沒有炮閻老西給我們造」的收割之旅。
▲紅軍戰士拿著花機關
照片中的「花機關」是指德國的M18/28 衝鋒鎗。1925年漢陽兵工廠首先仿製MP18,口徑改成了7.63毫米,1926年上海兵工廠和金陵製造局也開始仿製。當時的各路軍閥都大量裝備花機關,紅軍長徵路上就繳獲了不少。紅軍一般集中起來突擊使用,比如強渡大渡河人手一把花機關。
▲人手一支湯姆遜
但最吸引眼球的還是人手一把的湯姆遜衝鋒鎗,準確的來說抗日先鋒軍手裡的都是晉造湯姆遜。
▲麥可·傑克遜在一部MV電影中扮演黑幫
使用湯姆遜掃射
湯姆遜衝鋒鎗在1910年代末期美國設計師約翰.T.湯姆遜設計。發射11.43x23毫米大威力手槍彈。因為造價很貴,最初美軍並不看好這款槍,但受到了大量黑手黨的喜愛,經常拿著這種全自動衝鋒鎗火併或者吊打警察,因為射擊聲音跟打字機很像,被稱之為「芝加哥打字機」。
▲好萊塢老片中的黑幫:西裝 湯姆遜 突突突
湯姆遜衝鋒鎗最早進入中國有據可查的,1922年孫中山從美國購買了30把湯姆遜M1921裝備給自己的衛隊。1926年閻錫山的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開始仿製湯姆遜M1921,到1928年月產量高達900支,產量一度超過美國原廠,國內稱呼山西造的湯姆遜衝鋒鎗為「晉造手提機關槍」。
▲晉造湯姆遜
晉造湯姆遜口徑是11.25毫米,雖說尺寸和美國的11.45毫米不同,但子彈其實是通用的。晉造湯姆遜為了增加威力,還加長了槍管,達到395毫米。晉軍參與的軍閥混戰中,晉造湯姆遜立下了汗馬功勞。
晉綏軍老兵回憶,抗日時裝備大量的湯姆遜近戰佔足了便宜,要知道當時日軍也沒有裝備多少衝鋒鎗。
▲「團長」中美制湯姆遜
紅軍抗日先鋒軍東徵時,擊敗晉綏軍大量部隊,自然繳獲很多晉造湯姆遜,照片中的人手一把也就不奇怪了。
▲這在當時應該算是精銳部隊了
下圖中一排的「馬克沁」重機槍,準確的說名字應該是三十節式重機槍。1921年漢陽兵工廠仿製成功美國M1917式重機槍,當時正好是民國十年十月十日所以命名為三十節式重機槍。
冷卻水套都是黃銅打造所以又叫「老黃牛」,在當時絕對是相當精良的武器。1931年時全國月產已經超過140挺。該槍是根據美國白朗寧M1917測繪仿製,外形與馬克沁相似,只是機匣尾部是手槍式獨立小握把而非傳統立柱式雙握把。
該槍全長960毫米,射速500到600每分鐘,能有效進行遠距離壓制。當時中央軍地方軍閥也都大量裝備,紅軍自然也繳獲不少。
▲紅軍抗日先鋒軍的炮兵
隨後在1937年8月這支裝備精良的紅軍部隊在雲陽鎮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正式走上抗日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