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人手湯姆遜衝鋒鎗?其實是中國紅軍特殊精銳部隊!|輕武專欄

2021-02-22 軍武次位面

你所不知道的紅軍

我是頭像機槍一樣禿禿禿禿的排稿少女夢小二。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當年的紅軍相當艱苦,翻雪山過草地,吃炒麵飲雪水,漢陽造都做不到人手一把,很多人用的都是大刀長矛。其實咱們紅軍某些單位在某段歷史時間內還是比較「闊」的,且看下圖:

 

這帽子怎麼看起來有點像日軍?為什麼會人手一把湯姆遜?他們可不是日軍,這其實是「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1936年至1937年在陝西涇陽縣的雲陽鎮進行訓練的情景,拍攝於東徵結束後改編成八路軍前夕。

 

▲注意看軍旗上寫的名字:

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

1935年10月,歷經千難萬險的紅軍主力到達陝甘蘇區,勝利結束了長徵,但是還是面臨著很大的困難。陝北地區人貧地瘠,面臨著再次被圍剿的局面,為了鞏固根據地並東進抗日,紅軍渡過黃河進攻山西,一方面為了向東突破封鎖,另一方便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

▲這些照片是記者哈裡森·福爾曼拍攝的

中間為賀龍,兩側為他的「左膀右臂」賀炳炎和彭紹輝

兩人在戰鬥中分別失去了左手和右手

1936年3月10日紅軍將這支部隊正式命名「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向東前進,先後擊潰大量山西閻錫山部隊,殲敵13000餘人,俘敵4000餘人。繳獲槍枝4000多支,隊伍擴大了8000多人,籌款50萬緩解了陝北「太窮」的問題,可以說這是一趟「沒有槍沒有炮閻老西給我們造」的收割之旅。

▲紅軍戰士拿著花機關

照片中的「花機關」是指德國的M18/28 衝鋒鎗。1925年漢陽兵工廠首先仿製MP18,口徑改成了7.63毫米,1926年上海兵工廠和金陵製造局也開始仿製。當時的各路軍閥都大量裝備花機關,紅軍長徵路上就繳獲了不少。紅軍一般集中起來突擊使用,比如強渡大渡河人手一把花機關。

▲人手一支湯姆遜

但最吸引眼球的還是人手一把的湯姆遜衝鋒鎗,準確的來說抗日先鋒軍手裡的都是晉造湯姆遜。

▲麥可·傑克遜在一部MV電影中扮演黑幫

使用湯姆遜掃射

湯姆遜衝鋒鎗在1910年代末期美國設計師約翰.T.湯姆遜設計。發射11.43x23毫米大威力手槍彈。因為造價很貴,最初美軍並不看好這款槍,但受到了大量黑手黨的喜愛,經常拿著這種全自動衝鋒鎗火併或者吊打警察,因為射擊聲音跟打字機很像,被稱之為「芝加哥打字機」。

 

▲好萊塢老片中的黑幫:西裝 湯姆遜 突突突

湯姆遜衝鋒鎗最早進入中國有據可查的,1922年孫中山從美國購買了30把湯姆遜M1921裝備給自己的衛隊。1926年閻錫山的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開始仿製湯姆遜M1921,到1928年月產量高達900支,產量一度超過美國原廠,國內稱呼山西造的湯姆遜衝鋒鎗為「晉造手提機關槍」。

▲晉造湯姆遜

晉造湯姆遜口徑是11.25毫米,雖說尺寸和美國的11.45毫米不同,但子彈其實是通用的。晉造湯姆遜為了增加威力,還加長了槍管,達到395毫米。晉軍參與的軍閥混戰中,晉造湯姆遜立下了汗馬功勞。

晉綏軍老兵回憶,抗日時裝備大量的湯姆遜近戰佔足了便宜,要知道當時日軍也沒有裝備多少衝鋒鎗。

▲「團長」中美制湯姆遜

紅軍抗日先鋒軍東徵時,擊敗晉綏軍大量部隊,自然繳獲很多晉造湯姆遜,照片中的人手一把也就不奇怪了。

 

▲這在當時應該算是精銳部隊了

下圖中一排的「馬克沁」重機槍,準確的說名字應該是三十節式重機槍。1921年漢陽兵工廠仿製成功美國M1917式重機槍,當時正好是民國十年十月十日所以命名為三十節式重機槍。


冷卻水套都是黃銅打造所以又叫「老黃牛」,在當時絕對是相當精良的武器。1931年時全國月產已經超過140挺。該槍是根據美國白朗寧M1917測繪仿製,外形與馬克沁相似,只是機匣尾部是手槍式獨立小握把而非傳統立柱式雙握把。

 

該槍全長960毫米,射速500到600每分鐘,能有效進行遠距離壓制。當時中央軍地方軍閥也都大量裝備,紅軍自然也繳獲不少。

▲紅軍抗日先鋒軍的炮兵

隨後在1937年8月這支裝備精良的紅軍部隊在雲陽鎮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正式走上抗日戰場。

相關焦點

  • |輕武專欄
    輕武專欄是軍武全新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裝備精良的山本特工隊在李雲龍的獨立團駐守趙家峪時,被日軍山本特工隊給盯上了,頭戴鋼盔還配有風鏡,儼然一副「老子就是精銳其實我用的是穿越貨!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們不妨倒回前幾集看看山本的特戰隊用的到底是啥玩意,這一看還真不對勁,這日軍精銳怎麼還用上美軍M3衝鋒鎗了?
  • 湯姆遜衝鋒鎗
    湯姆遜衝鋒鎗湯普森衝鋒鎗(英文:Thompson Submachinegun,又稱:湯姆遜衝鋒鎗,綽號:Tommy Gun,譯文:
  • 「吃雞」蠍式衝鋒鎗怎麼成了手槍?現實中極兇猛成黑幫最愛!|輕武專欄
    輕武專欄是軍武全新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在1961年,該槍被正式採用,並迅速裝備了當時捷克的執法部門、特種部隊、空降部隊等武裝部隊,成為一隻真正的蠍子。之前軍武菌聊過的MAC10微型衝鋒鎗,就採用過消音器;甚至以高初速的小口徑PDW,比如說MP7衝鋒鎗,都經常加個消音器來「裝X」,而蠍式衝鋒鎗也不例外。
  • 只配發精銳部隊!M1903為何被稱為志願軍最好的栓動步槍!|輕武專欄
    輕武專欄是軍武全新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
  • 湯姆遜衝鋒鎗為什麼沒有人氣?
    說到衝鋒鎗,有很多小夥伴可能有所不知:曾經有一把只在空投箱中產出的衝鋒鎗,因為使用率過低被開除出了「空投籍」,它就是我們的芝加哥打字機: 湯姆遜衝鋒鎗雖然湯姆遜的單發傷害比其他四把衝鋒鎗都要高,但是由於0.086s的射速在衝鋒鎗裡略慢了一些,所以湯姆遜的DPS也並不高。什麼?
  •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鎗,M3衝鋒鎗和斯登衝鋒鎗
    抗戰劇中,最常見的兩種衝鋒鎗就是美國的M3衝鋒鎗和英國的斯登衝鋒鎗了,今天咱們來簡單聊一聊這兩個衝鋒鎗,聊聊它們是怎麼誕生的,聊一聊他們是怎麼來到中國的。咱們按照時間順序開始聊吧,先看斯登衝鋒鎗。英國佬的斯登衝鋒鎗其實並不是英國人自己研發的,而是抄襲的德國人的MP-28衝鋒鎗。
  • 武警精銳部隊已裝備國產新型衝鋒鎗
    武警精銳部隊已裝備國產新型衝鋒鎗
  • 被稱為「芝加哥打字機」的湯姆遜衝鋒鎗,戰場上讓人恐懼的大殺器
    眾所周知,湯姆遜衝鋒鎗是世界上誕生的最早的實用型衝鋒鎗之一,它是由1919年組建的美國自動武器公司研製的,其最早的研製產品型號是M1919式,最早的生產型是M1921式,此後,湯姆遜衝鋒鎗相繼出現了M1923、M1928、M1和M1A1等系列。
  • 二戰M3衝鋒鎗性能如何?為啥到了70年代,中國民兵還在背?
    由於這種衝鋒鎗大量使用了衝壓件,所以這種衝鋒鎗的製作過程比較簡單,生產成本也要遠遠低於其他衝鋒鎗,非常適合部隊大批量裝備。到了1944年底,又有了改良版的M3A1衝鋒鎗。按理來說性能如此出色,價格又如此便宜的衝鋒鎗應該會替代湯姆遜成為美國陸軍的主力衝鋒鎗,但無論在什麼時候,美國陸軍裝備的湯姆遜衝鋒鎗數量總是要多於M3衝鋒鎗。
  • 楚雲飛的警衛連竟然裝備大量衝鋒鎗,這符合史實嗎?
    很多人認為那時我國很窮,缺少槍枝彈藥,不可能有衝鋒鎗,但是實際上,事情並不是絕對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都裝備有衝鋒鎗了,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戰鬥中,戰士們都配備了衝鋒鎗。朱老總也曾經親自操起衝鋒鎗衝鋒陷陣,只是那時候衝鋒鎗不多,並不能全面換裝。《亮劍》中楚雲飛部屬於是晉綏軍,是山西閻錫山的部隊。
  • |輕武專欄
    輕武專欄是軍武全新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有網友曾戲說:「本以為《亮劍》是中國抗日劇的起點,沒想到卻成了巔峰」。 駁殼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毛瑟兵工廠生產的近半數駁殼槍都流入了中國,並且有諸多兵工廠都對其進行了仿製。
  • M-1式湯姆遜和波波沙41這兩把衝鋒鎗性能各有千秋
    湯姆遜衝鋒鎗和波波沙41衝鋒鎗,都是二戰時期的兩把著名衝鋒鎗;前者裝備參戰的美軍空降兵和海軍陸戰隊,步兵則是班長才有資格配發,可見此槍裝備數量一般,並未大規模成軍。後者則大量裝備蘇軍普遍士兵,整排整連整營地裝備,為二戰所特有的現象,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波波沙41衝鋒鎗一戰成名,火力徹底碾壓了德國國防軍引以為豪的MP-40衝鋒鎗。至於這兩把槍哪把更厲害,實際上並不具備可比性,因為兩把槍械的口徑、射程、重量等指標,都是不一樣的;但作為衝鋒鎗,非要比出個高低的話,只能說這兩把衝鋒鎗各有千秋,都有各自的長處,同時也都各有自身的短板。
  • 湯姆遜衝鋒鎗得名「黑幫槍」「芝加哥打字機」,德軍的最愛
    德軍為何喜歡用波波沙衝鋒鎗?因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國內大量黑幫組織使用過該槍,因此湯姆遜衝鋒鎗得名「黑幫槍」「芝加哥打字機」等等綽號,在一段時間內聲名狼藉,因為只要其出現就勢必會和犯罪等扯上關係。
  • 電影《特警隊》中亮相的新警衝列裝|輕武專欄
    輕武專欄是軍武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建國初期使用三八式步槍的公安部隊由於和軍隊有著深厚的淵源,當時的「警用」衝鋒鎗自然是從軍隊的輕武器中選擇,早期由於裝備制式不統一,公安部隊用過「湯普森」、M3、「司登」在內的衝鋒鎗
  • 【槍】世界上第一支被貼上「衝鋒鎗」標籤的武器!
    中國是最早裝備並大批仿製湯普森衝鋒鎗的國家之一,甚至早於美軍和英國遠徵軍。在當年孫中山先生出席黃埔軍校開學典禮時的歷史鏡頭中,緊隨他身後的衛兵肩扛著一種體型碩大、前後都有握把、帶有彈鼓的武器,它就是在中國裝備近60年,比同時進入中國的「花機關」-MP18/28衝鋒鎗使用更廣泛,名氣也更大的湯姆遜衝鋒鎗。湯姆遜由於翻譯的不同,國內也譯做湯姆生、湯普森或湯普遜。
  • 日蘇對決,日軍「肉彈」衝鋒,所向披靡的白刃戰,為何不起作用?
    作為日本最為精銳的部隊,關東軍一直讓人聞風喪膽,但到了戰爭的後期,這支部隊已經被分散到各個戰場,已經很難抵擋千軍萬馬的踩踏。所以,結束和德國戰鬥的蘇聯,立馬對日軍發起了攻擊,而此時在中蘇邊界的日軍的精銳力量已經被調走,當蘇聯打過來的時候,這些日本人直接被碾壓得毫無還手之力。
  • |輕武專欄
    獨立團變身髮膠團大家好,這裡是輕武專欄日軍開始系統性的學習漢語開始於19世紀中後期,當時日本開始了罪惡的侵華戰爭,為了策應戰爭需要,日本漢語學界在19世紀中後期到20世紀中期,編撰發行了大量應用於軍事侵略目的的軍用漢語教科書。而且抗日戰爭爆發前,日本已經有200多萬在中國生活的僑民。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有不少日軍能說一口漢語,但是比例就很少了。
  • 閻錫山兵工廠的美式衝鋒鎗有何特別, 《亮劍》李雲龍憑什麼一眼認出來?
    《亮劍》的第二集中,孔捷的隊伍遭到了山本特戰隊的突襲,經過一番激戰,轉移的日軍特戰隊在戰場留下了幾個彈殼。後來,在視察現場的時候,細心的李雲龍將這些彈殼收集起來,並告訴孔捷這是美國衝鋒鎗的子彈,孔捷不覺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