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式湯姆遜和波波沙41這兩把衝鋒鎗性能各有千秋

2021-01-11 國平視野

湯姆遜衝鋒鎗和波波沙41衝鋒鎗,都是二戰時期的兩把著名衝鋒鎗;前者裝備參戰的美軍空降兵和海軍陸戰隊,步兵則是班長才有資格配發,可見此槍裝備數量一般,並未大規模成軍。

後者則大量裝備蘇軍普遍士兵,整排整連整營地裝備,為二戰所特有的現象,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波波沙41衝鋒鎗一戰成名,火力徹底碾壓了德國國防軍引以為豪的MP-40衝鋒鎗。

至於這兩把槍哪把更厲害,實際上並不具備可比性,因為兩把槍械的口徑、射程、重量等指標,都是不一樣的;但作為衝鋒鎗,非要比出個高低的話,只能說這兩把衝鋒鎗各有千秋,都有各自的長處,同時也都各有自身的短板。

波波沙衝鋒鎗,口徑7.62毫米,採用了一隻71發彈鼓供彈,是二戰時期,輸出火力最為猛烈的衝鋒鎗,難怪在殘酷的史達林格勒巷戰中,憑藉火力的旺盛,在近戰中特別管用,火力蓋住了德軍9毫米32發彈匣供彈的MP-40衝鋒鎗。

但波波沙衝鋒鎗,也存有先天的不足,裝上那隻71發彈鼓時,全槍重達10斤以上,顯得非常笨重,使用者很容易疲勞,適合身高馬大的俄國人使用;且彈鼓供彈並不穩定,裝彈非常麻煩,故障率也較高。

因此,波波沙41衝鋒鎗,比較適合防守方使用,在陣地戰中,依託陣地發射,全槍重量死沉的毛病,反倒體現不出來了,扛在身上或提在手上,那就不太方便了。

由於100發彈鼓死沉,裝在M-1式湯姆遜衝鋒鎗,上儘管火力非常猛烈,但全槍重量還是太沉了,將高達9公斤,和當時的輕機槍重量有得一拼,所以不適合普通士兵。

因此,二戰期,美軍裝備的M-1式湯姆遜衝鋒鎗,採用的是20/30發直彈匣,反倒方便空降兵等攜行,20發特別是30發直彈匣,非常適合M-1式湯姆遜衝鋒鎗配套使用。

戰時30發彈匣已夠用了,因為此槍發射的是11.43毫米的手槍彈,在近戰中威力巨大,因此戰功卓越,不是其他的7.62毫米或9毫米衝鋒鎗所能比擬的。

11.43毫米大口徑的湯姆遜衝鋒鎗子彈,停止作用非常強,戰時只需命中一發,即可讓人喪失作戰能力,可謂非死即傷,體現了湯姆遜衝鋒鎗的強大威力;M-1湯姆遜衝鋒鎗,配30發直彈匣時,非常適合空降兵等特種部隊使用。

相關焦點

  • 【槍械講堂】二戰衝鋒鎗的霸主--蘇聯波波沙衝鋒鎗
    蘇聯士兵使用的波波沙衝鋒鎗。波波沙的優點有以下:  1.製造的簡單和造價的低廉   可以說,蘇聯人是二戰中最為精明的武器製造家。       波波沙的缺點有以下幾點:  1.整槍較重   波波沙是二戰期間衝鋒鎗中重量最重的,它的空槍質量3.64千克,裝備彈鼓以後全槍質量5.4千克。   這個重量高出德國MP40和美國M3約1千克,高出英國司登2千克。不要小瞧這二斤的重量,對於一支衝鋒鎗來說多出1千克就已經很多了。
  • 我國50式和54式衝鋒鎗的服役歷史
    而在這一段歷史中,我們說到衝鋒鎗不得不提到的便是50式和54式衝鋒鎗。在當時的年代裡,這兩把槍算是我們仿造的成果,但是它們同樣是我們國產槍械研發的開始,從這兩把槍以後,我國才逐漸的走上了自主研發槍枝的道路,而這兩把槍的研發,在當時也算是一項不小的成就,在緊隨其後的韓戰中,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們,手中拿的便是我們自己生產的50式衝鋒鎗。
  • 湯姆遜衝鋒鎗得名「黑幫槍」「芝加哥打字機」,德軍的最愛
    德軍為何喜歡用波波沙衝鋒鎗?因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國內大量黑幫組織使用過該槍,因此湯姆遜衝鋒鎗得名「黑幫槍」「芝加哥打字機」等等綽號,在一段時間內聲名狼藉,因為只要其出現就勢必會和犯罪等扯上關係。
  • 【二戰經典波波沙】前蘇聯PPSH-41衝鋒鎗
    商務合作及粉絲交流請加微信號:huoqikucnPPSh-41(意為什帕金1941型衝鋒鎗),又稱「波波沙」是一種蘇聯在二戰期間製造的衝鋒鎗。發射7.62×25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它是蘇聯在二戰期間生產數量最多的武器。
  • 槍火:左手波波沙,右手伏特加,今晚白宮是我家!二戰蘇軍衝鋒鎗小史
    波波沙、伏特加、娜塔莎,這是屬於蘇軍的獨特浪漫。軍迷圈子喜歡玩梗,而波波沙衝鋒鎗在蘇軍梗圈屬於鎮宅之寶,尤其到二戰後期,蘇軍甚至出現了衝鋒鎗連的編制。那麼衝鋒鎗是怎麼被蘇軍接受的,又是怎麼改進和壯大的?老堂主本期請來瘋狗大佬和你們聊!
  • 湯姆遜衝鋒鎗
    湯姆遜衝鋒鎗湯普森衝鋒鎗(英文:Thompson Submachinegun,又稱:湯姆遜衝鋒鎗,綽號:Tommy Gun,譯文:
  • 二戰各國對衝鋒鎗的理解和應用
    但二戰時期則變成了衝鋒鎗較量的主戰場,不管是在史達林格勒的巷戰還是半履帶裝甲車上,衝鋒鎗都成了不可獲取的武器。但各個國家之間對衝鋒鎗的應用理解也有差別,所以狗子這篇特別和大家聊聊這個。
  • 被稱為「芝加哥打字機」的湯姆遜衝鋒鎗,戰場上讓人恐懼的大殺器
    眾所周知,湯姆遜衝鋒鎗是世界上誕生的最早的實用型衝鋒鎗之一,它是由1919年組建的美國自動武器公司研製的,其最早的研製產品型號是M1919式,最早的生產型是M1921式,此後,湯姆遜衝鋒鎗相繼出現了M1923、M1928、M1和M1A1等系列。
  • 二戰各國裝備的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哪個?除了百式,哪個都行!
    該槍問世後名氣不大,但在蘇芬戰爭中以其性能和戰術使用而名聲大震,並深深「傷害」了蘇軍,也影響了蘇軍的裝備建設。大容量彈鼓,以及拉機柄在射擊時固定不動的設計是該槍最大的亮點,也影響了其它衝鋒鎗的設計。優質選材和嚴格的加工工藝標準使「索米」的射擊精度和可靠性甚高,在連發時射擊非常穩定,以其優異的性能成為二戰衝鋒鎗的佼佼者。
  • 蘇聯贏得二戰勝利的三大神器之一波波沙衝鋒鎗
    「波波沙」聶衝鋒鎗其實除秋了在蘇聯軍隊祝內廣受好評外蒯,還贏得了廣苗大德國士兵的鞠喜愛。「波波沙」牛是什帕金1941型衝鋒鎗竇(即PPSh-41型衝鋒寧槍),由蘇聯古著名槍械設計毛師奧爾基謝苗沙諾維奇什帕金臧在1941年李設計的。「波宮波沙」衝鋒鎗逄使用7.62×25毫米託賁卡列夫手槍彈崔。「波波沙」裘衝鋒鎗是蘇聯強在第二次世界伏大戰中生產最吉多的武器。
  • 終於不再是EVO和斯泰爾,經典衝鋒鎗家族終於有新成員加入了!
    在最近先遣服上線的新版本中,繼之前的斯泰爾—萬聖節2020之後,又推出了EVO—曹操,不得不說EVO和斯泰爾更新頻率確實很高啊!而在這次新版本,不僅僅是EVO的新皮膚,其它經典系列的衝鋒鎗終於有新成員加入了,可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啊~
  • 二戰六大衝鋒鎗排名:波波沙第一當之無愧,百式衝鋒鎗太寒酸!
    日本衝鋒鎗的拙劣,主要原因是他們的研發思路始終有問題。對於其他國家而言,衝鋒鎗是大規模生產的武器,各國都拼命降低衝鋒鎗的成本,務求武器簡單實惠。而日本人則總是試圖強調衝鋒鎗的射擊精度和遠射性能。在1935年開發「南部式機關短銃一號」時,就要求該槍能夠殺傷700米處身著厚實呢子大衣的蘇軍。而「試製二型機關短銃」也要求有效射程達到500米。
  • 接過雷鋒的槍:PPSh-41衝鋒鎗
    ▲宣傳畫中的雷鋒和他的鋼槍其實這支槍大有來頭,在二戰中稱為神槍一點都不為過,它就是大名鼎鼎的PPSh-41(什帕金1941型衝鋒鎗)衝鋒鎗,又稱「波波沙」衝鋒鎗。在蘇聯的AK系列槍械之前,同樣有一支槍幾乎就成了蘇軍槍械的代名詞。
  • 湯姆遜衝鋒鎗為什麼沒有人氣?
    昨天盒仔和大家了解了一波噴子的「秘密」,有很多小夥伴表示: 近距離作戰還是會選擇容錯率更高的衝鋒鎗,因為噴空,就沒有任何反擊的機會了。湯姆遜不能安裝瞄準鏡和槍託,握把也只能安裝垂直握把。配件的限制讓它在70米或者更遠的作戰中非常難使用。
  • 拉仇恨的波波沙 蘇軍的彈雨 大名鼎鼎
    ,而除了廣泛裝備於蘇聯軍中外,「波波沙」還深受德國士兵的喜愛,那麼這是為什麼呢?截至到1941年11月,「波波沙」才生產不超過1000支,但由於前線士兵的好評反饋,「波波沙」開始大規模量產,之後的2年時間內,「波波沙」的產量一日比一日高,1942年3月甚至能夠一天生產3000支PPSh-41。蘇聯甚至在1942年向伊朗秘密提供「波波沙」的圖紙和工具,授權生產,蘇聯紅軍也獲得過數萬支來自伊朗製造的「波波沙」。
  • 波波沙衝鋒鎗小史,上甘嶺戰鬥期間中國軍人把它玩得出神入化
    也沒能讓當局相信衝鋒鎗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另一位偉大的槍枝設計師瓦西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德格季亞廖夫(1880-1949)設計了另一種衝鋒鎗-PPD34,這次裝的是新的7.62x25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子彈,也可以裝7.63x25毫米毛瑟槍子彈,71發圓彈鼓的設計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芬蘭的索米衝鋒鎗,pp -34/38的性能相當不錯,但因為它的製造完全依賴于堅固的機械零件——蘇聯的武器生產還沒有進入粗金屬衝壓件的時代
  • 不為人知的彈鼓工作原理,看完深吸一口氣,P90衝鋒鎗設計簡直逆天!
    波波沙波波沙但是裝備彈鼓的槍枝也有一個比較致命的缺點,就是這支槍的彈鼓很有可能夾不穩,會有隨時掉落的危險。以湯姆遜衝鋒鎗的彈鼓為例,因為湯姆遜衝鋒鎗彈鼓容量比波波沙還要大,能容納100左右的子彈,所以它的彈鼓損壞很嚴重。為此後來使用湯姆遜衝鋒鎗的人根本不用彈鼓,直接用比較長的制式彈夾。
  •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鎗,M3衝鋒鎗和斯登衝鋒鎗
    這把M3衝鋒鎗在設計的時候,思路來源於斯登和MP40,這兩把衝鋒鎗的特點是:大量衝壓件、點焊工藝、金屬槍託,使用衝壓件,便宜,節省成本,節省材料,金屬槍託重量輕,而要是換成可摺疊或者可伸縮的金屬槍託,又能夠縮小尺寸,便於攜帶。那麼,這個以衝壓件為主的,使用伸縮金屬槍託的M3衝鋒鎗就這麼來了。
  • 日軍人手湯姆遜衝鋒鎗?其實是中國紅軍特殊精銳部隊!|輕武專欄
    因為造價很貴,最初美軍並不看好這款槍,但受到了大量黑手黨的喜愛,經常拿著這種全自動衝鋒鎗火併或者吊打警察,因為射擊聲音跟打字機很像,被稱之為「芝加哥打字機」。 ▲好萊塢老片中的黑幫:西裝 湯姆遜 突突突湯姆遜衝鋒鎗最早進入中國有據可查的,1922年孫中山從美國購買了30把湯姆遜M1921裝備給自己的衛隊。
  • 二戰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這種新戰術要求突擊隊員要有良好的機動性和猛烈的火力,但當時輕型機槍的技術並不成熟,馬克沁這樣的重機槍又很笨重,最終一種可以在近距離猛烈射擊的單兵武器問世,這就是曾經被稱為「手提機關槍」的衝鋒鎗。雖然其性能指標並非最出色——不是精度最好、不是射速最快,也不是最便宜,但總的來講卻勝過了幾乎所有的同類裝備。美國的湯姆遜衝鋒鎗火力猛,容易操縱,但卻太貴;英國的司登倒是便宜,但可靠性差,經常走火;芬蘭的索米衝鋒鎗打得最準,但加工起來太費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