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遜衝鋒鎗和波波沙41衝鋒鎗,都是二戰時期的兩把著名衝鋒鎗;前者裝備參戰的美軍空降兵和海軍陸戰隊,步兵則是班長才有資格配發,可見此槍裝備數量一般,並未大規模成軍。
後者則大量裝備蘇軍普遍士兵,整排整連整營地裝備,為二戰所特有的現象,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波波沙41衝鋒鎗一戰成名,火力徹底碾壓了德國國防軍引以為豪的MP-40衝鋒鎗。
至於這兩把槍哪把更厲害,實際上並不具備可比性,因為兩把槍械的口徑、射程、重量等指標,都是不一樣的;但作為衝鋒鎗,非要比出個高低的話,只能說這兩把衝鋒鎗各有千秋,都有各自的長處,同時也都各有自身的短板。
波波沙衝鋒鎗,口徑7.62毫米,採用了一隻71發彈鼓供彈,是二戰時期,輸出火力最為猛烈的衝鋒鎗,難怪在殘酷的史達林格勒巷戰中,憑藉火力的旺盛,在近戰中特別管用,火力蓋住了德軍9毫米32發彈匣供彈的MP-40衝鋒鎗。
但波波沙衝鋒鎗,也存有先天的不足,裝上那隻71發彈鼓時,全槍重達10斤以上,顯得非常笨重,使用者很容易疲勞,適合身高馬大的俄國人使用;且彈鼓供彈並不穩定,裝彈非常麻煩,故障率也較高。
因此,波波沙41衝鋒鎗,比較適合防守方使用,在陣地戰中,依託陣地發射,全槍重量死沉的毛病,反倒體現不出來了,扛在身上或提在手上,那就不太方便了。
由於100發彈鼓死沉,裝在M-1式湯姆遜衝鋒鎗,上儘管火力非常猛烈,但全槍重量還是太沉了,將高達9公斤,和當時的輕機槍重量有得一拼,所以不適合普通士兵。
因此,二戰期,美軍裝備的M-1式湯姆遜衝鋒鎗,採用的是20/30發直彈匣,反倒方便空降兵等攜行,20發特別是30發直彈匣,非常適合M-1式湯姆遜衝鋒鎗配套使用。
戰時30發彈匣已夠用了,因為此槍發射的是11.43毫米的手槍彈,在近戰中威力巨大,因此戰功卓越,不是其他的7.62毫米或9毫米衝鋒鎗所能比擬的。
11.43毫米大口徑的湯姆遜衝鋒鎗子彈,停止作用非常強,戰時只需命中一發,即可讓人喪失作戰能力,可謂非死即傷,體現了湯姆遜衝鋒鎗的強大威力;M-1湯姆遜衝鋒鎗,配30發直彈匣時,非常適合空降兵等特種部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