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仇恨的波波沙 蘇軍的彈雨 大名鼎鼎

2021-02-23 見山博物

要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軍士兵的標誌性物件和裝備,估計除了伏特加,就要屬「波波沙」莫屬了,「喝上一口酒,端著槍衝鋒」的蘇聯士兵這樣的畫面我們在很多影視橋段中都看到過,而除了廣泛裝備於蘇聯軍中外,「波波沙」還深受德國士兵的喜愛,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波波莎是一支出色的衝鋒鎗,是彈雨製造者。它還有個名字:人民衝鋒鎗。

波波莎是二戰中後期重要的蘇制武器,為蘇軍西線大反攻立下了不朽功勳。在二戰結束時,各型號波波沙共生產超過600萬支。

蘇軍常常整團甚至整師裝備此槍,使他們在近距離上取得無法比擬的火力優勢。波波沙在史達林格勒和柏林戰役激烈的巷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如今還令槍迷們愛不釋手,西方市場上二戰時期原品,售價940歐元。

看了下圖,就不用解釋「彈雨」了

波波莎的最強用途,圖-2轟炸機的特別改裝版,彈艙內安裝了88隻「波波莎」衝鋒鎗,空襲中,駕駛員打開彈艙,扣動扳機,88隻槍同時打響,每支都有71發子彈,給敵人下「子彈雨」。

經過1940年末至1941年初的全面部隊試驗後,於1941年正式裝備蘇軍陸軍步兵,突擊隊及摩託化部隊。

截至到1941年11月,「波波沙」才生產不超過1000支,但由於前線士兵的好評反饋,「波波沙」開始大規模量產,之後的2年時間內,「波波沙」的產量一日比一日高,1942年3月甚至能夠一天生產3000支PPSh-41。

蘇聯甚至在1942年向伊朗秘密提供「波波沙」的圖紙和工具,授權生產,蘇聯紅軍也獲得過數萬支來自伊朗製造的「波波沙」。

1942年年中開始大批量生產,直到40年代末。

蘇聯 PPD 「波波德」衝鋒鎗由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傑格佳廖夫於1934年設計的。1935年該槍被紅軍正式採用並命名為PPD1934年式7.62mm衝鋒鎗。由於耗彈量大,初期該槍產量較少,主要供內務人民委員會部隊邊境警衛使用。

1938年,經過少許改進(主要為採用71發彈鼓),該槍改名為PPD34/38。


蘇聯軍隊對衝鋒鎗的需求始於1925年10月27日蘇聯紅軍裝備委員會一份申請報告:「考慮到納甘左輪手槍只是一種自衛武器,我們認為向中下層指揮官提供一種衝鋒鎗是必須的。」

於是,紅軍開始尋求設計一種新型的輕武器。當時託卡列夫因設計TT-33手槍和SVT-38/40步槍而聞名,也是第一位認識到衝鋒鎗價值的前蘇聯武器設計專家。至1927年,他已有了設計圖紙。

其實從1920年代後期至1930年代早期,蘇聯著名的武器設計專家一直試圖設計一種合適的衝鋒鎗。由於當時衝鋒鎗還處於發展早期,彈藥消耗巨大使得其價值讓人們望而卻步。

託卡列夫、普裡魯特斯基、科羅文、科裡辛科恩和瓦西裡捷格加廖夫等都在設計衝鋒鎗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儘管當時的試驗各自暴露出一些缺點。1934年,狄格特亞耶夫為蘇軍設計出第一支堪稱成功的衝鋒鎗。

1935年6月9日,其設計被採用,稱為M-1934型7.62毫米狄格特亞耶夫衝鋒鎗,或簡稱PPD-34。PPD中的D即為他名字的字首,而PP則為「Pistolet Puleinyot」即俄文「衝鋒鎗」的縮寫。

士兵來一隻

大姐來一隻

工人來幾隻

小盆友來一隻

敵人也來一隻

這就是人民衝鋒鎗

PPD-34的基本結構與德國的MP28II十分相似,運用自由後坐(自由槍機)原理,單發和連發火力的選擇按鈕位於扳機前方。槍管彈膛鍍鉻,以防腐蝕。子彈裝在一個近乎垂直的彈鼓中,其上方有一段延伸體,用以裝在槍上。彈鼓容量為71發,結構與芬蘭的「蘇奧米」系列十分相似。

71發的大容量對士兵而言很方便,因為重新裝彈的次數大大降低。但彈鼓本身有些缺點,如易吃土,供彈口部位易變形等。除彈鼓之外,另有一種弧形直列式彈匣,但比較罕見。可PPD-34並未被大量使用,從1934-1936年間共生產67支。

託卡列夫曾在日記中寫道:「PPD從未受到很高的重視。」而後,1938年它的一種改進型又被採用,其基本結構除了散熱的槍管護管外沒有多大變化。

雖然該槍於1939年退役,並被貯存起來,但在芬蘭戰役中仍有部分在使用。

在經歷蘇芬戰爭後,新的PPD型號被迅速開發出來,其在外形上最大的變化就是護木在彈鼓處分為兩段,這就是PPD40。

1943年,在史達林格勒的激烈城市戰中,到處都是火力點,到處都是障礙物,到處都是遭遇戰,敵人忽隱忽現,士兵們不可能精確瞄準射擊,他們只能朝著敵人的大概方位掃射一通。在這樣的對決中,德制MP40的射速只是波波莎的一半左右,完全被壓制,實際傷亡重大。

這位加強版的遊擊隊戰士裝備了「波波莎」

PPSh-41衝鋒鎗主要遵循可靠耐用和易於批量生產,所以其採用的木質槍託和槍管上的散熱筒在當時西方設計師眼中都屬於奢侈品。

隨後他又對該衝鋒鎗進行改進,推出了結構簡單的PPSh-42衝鋒鎗,其槍身零件大量用鋼板衝壓而成,並將射速降低,只採用彈匣供彈。

在列寧格勒戰役中,列寧格勒兵工廠因缺乏生產原材料,而對PPSh-41衝鋒鎗進行改造,製造出了PPSh-43衝鋒鎗,其外形、射速和供彈方式同PPSh-42基本相同,但它所用的鋼材僅僅是PPSh-41的一半。

PPD性能很好,但製造工藝要求嚴格,生產成本高。

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紅軍很快發現PPD40並不適合戰時快速生產,於是其很快就被更有效、更易於大量生產、更便宜的PPSh41(即著名的「波波莎」)代替。所有型號的PPD衝鋒鎗均為自由槍機式原理,開膛待機。發射7.62 x 25 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表尺射程500米,可以選擇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25發彈匣或71發彈鼓供彈,空槍重3.2kg。




「波波莎」取代了「波波德」以後,立刻經歷了殘酷的戰爭考驗,以其結構簡單、易於生產、動作可靠、性能優良、火力猛烈而且造價低廉而飲譽武器界。

蘇聯常常整團甚至整師裝備此槍,使他們在近距離上取得無法比擬的火力優勢。哪裡有紅軍、紅海軍陸戰隊的突擊隊員,哪裡就有「波波莎」。

在一些著名的戰役會戰中,哪一輛T-34坦克上搭載著紅軍突擊隊,哪裡就有「波波莎」。「波波莎」很快使「大威力步槍制勝」的傳統觀念轉變到使用手槍彈的衝鋒鎗上來,並在蘇聯紅軍最高統帥直至列兵的心目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

「波波莎」甚至成了蘇聯紅軍的象徵。每年一度的紅場閱兵,都必須有一個佩挎「波波莎」衝鋒鎗的方隊。       


我國於1950年開始仿製「波波莎」衝鋒鎗,1951年6月,第一批50式衝鋒鎗就被送到了志願軍手中。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剛生產出的50式衝鋒鎗幾乎都是直接裝車運往前線。截至1953年12月,我國共生產了35.8萬支50式衝鋒鎗。 




PPS1943年式7.62mm「波波斯」衝鋒鎗從1943年開始直到二戰後停產時為止,共約生產了100萬支,曾廣泛裝備於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國家,波蘭、芬蘭、德國等國家也進行了仿製生產。我國的仿製型為54式衝鋒鎗。   


PPS-43與PPSh-41從外觀上看起來有些相像,但絕不是簡單的派生,兩者結構上的區別非常明顯。

PPS-43作為艱苦條件下誕生的應急武器,更加注重生產的簡便和成本的低廉,每生產一支PPS-43,只需要6.2kg的金屬材料和 2.7小時的機加工時間,而PPSh-41則需要消耗13.9kg的金屬和7.3小時的機加工時間,可見兩者的生產費用差別之大。 

儘管如此,蘇達耶夫的成功設計仍使這支簡陋武器的實戰性能並不亞於 PPSh-41。PPS-43在二戰中的總產量不少於100萬支,雖然遠比不上PPSh-41 高達500萬支的產量,但兩槍的影響力基本上是一致的。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後,蘇聯提供了包括 PPSh-41和PPS-43衝鋒鎗在內的大批輕武器,第五次戰役前開始補充到部隊。波波莎也被稱作「轉盤衝鋒鎗」,「波波斯」被稱為「鐵把衝鋒鎗」。「波波斯」裝備最多的是偵察兵。

「奇襲白虎團」戰鬥中,楊育才所率領的偵察班,包括兩支「波波斯」在內,全部裝備的是衝鋒鎗,在進攻敵團部的戰鬥中,因火力猛烈,致使敵人以為遭到了一個營志願軍的進攻。


德軍也樂於使用此種武器

衛國戰爭中相比德軍MP38/40衝鋒鎗,「波波莎」更適合在蘇聯的嚴寒條件下作戰。東線德軍不僅自己繳獲、撿拾「波波莎」,還改造成使用德式9毫米手槍彈的MP41(r)衝鋒鎗。德國國防軍亦印刷和分發如何使用繳獲的PPSh的德語手冊。但是同樣應看到蘇軍也會撿拾MP-40使用,而且有的更偏愛後者一些因為背著它的負擔輕。

「波波沙」身為蘇聯第一常見的衝鋒鎗,也同樣為德國第二常見的衝鋒鎗,僅次於MP-40,為此德國士兵們都常備有將PPSh-41的7.62毫米口徑改造成發射德軍9毫米口徑的工具,接受改造的「波波沙」甚至還有德國國防軍編號:MP41(r),可見德國士兵有多麼喜歡用蘇聯的「波波沙」。

在世界的一些熱點地區仍能看到它的身影

堅實可靠,射速900發/分,使用71發彈鼓,這是斯帕金髮明該槍60多年後的今天美國中型軍械公司推出SR41仍十分受歡迎的真正原因。

SR41是供對前蘇式武器著迷的槍械愛好者的PPSh-41的半自動型。其操作方式與AK-47類似。更換彈匣時,將其直接推入彈匣插入口,到適當位置就會鎖定。SR41使用可裝10發槍彈的彈匣,但PPSh-41的71發彈鼓和35發彈匣也適用。

手握SR41才使人真正體會到該槍受歡迎的原因,不由會使人想起M1卡賓槍,可SR41顯得更為結實。抵肩部位很好,並不像AK-47槍託顯得有些短。通過使槍稍向左傾斜,用左手也很容易操作。彈匣的裝卸、固定都非常方便、快捷。保險看上去似乎不好使用,但操作起來前後扳動很快,且有效。

作為單發武器,酷似FN FAL。射擊效果非常類似於M1卡賓槍,拋殼非常有力,而且可很快進入射擊狀態或射擊準備,幾乎不後坐,槍口不跳起,發射幾百發槍彈幾乎不出故障。


接過雷鋒的槍

本文未經書面同意  請勿轉載

 回顧共和國重案 目錄帖  點擊此處

【2014.8.28——2017.8.27】

見山博物第一年目錄    請點擊此處

見山博物第二年目錄    請點擊此處

見山博物第三年目錄    請點擊此處

THE   END

完稿小編:趙見見    選題老編:潘瑩斌

專稿作者:戴慧成   左  傳   丁子懿

出品商:見山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關於我們:見山博物 公眾號 JSBWZZ

實體店鋪:海口 億聖和古玩城 F543#

出版時間:周二、周五 20:00--22:00 時

商務聯繫:P28252   (接頭暗號:99) 金融類勿擾


©見山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2014

相關焦點

  • 槍火:左手波波沙,右手伏特加,今晚白宮是我家!二戰蘇軍衝鋒鎗小史
    波波沙、伏特加、娜塔莎,這是屬於蘇軍的獨特浪漫。軍迷圈子喜歡玩梗,而波波沙衝鋒鎗在蘇軍梗圈屬於鎮宅之寶,尤其到二戰後期,蘇軍甚至出現了衝鋒鎗連的編制。那麼衝鋒鎗是怎麼被蘇軍接受的,又是怎麼改進和壯大的?老堂主本期請來瘋狗大佬和你們聊!
  • 【槍械講堂】二戰衝鋒鎗的霸主--蘇聯波波沙衝鋒鎗
    還有在韓戰中,朝鮮人民軍使用的也是這樣一種衝鋒鎗,記得我嗎小時候在影視作品裡看到這樣的衝鋒鎗就稱之為轉盤槍,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原蘇聯的這款武器-波波沙衝鋒鎗。      在與芬蘭的冬季戰爭中,蘇聯步兵遭受到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俄羅斯承認此戰損兵近80萬)。在那場戰爭中,芬蘭的蘇米M1931衝鋒鎗發揮得淋漓盡致,給予了蘇軍重大的殺傷。而蘇軍卻沒有一款刊用的衝鋒鎗。
  • M-1式湯姆遜和波波沙41這兩把衝鋒鎗性能各有千秋
    湯姆遜衝鋒鎗和波波沙41衝鋒鎗,都是二戰時期的兩把著名衝鋒鎗;前者裝備參戰的美軍空降兵和海軍陸戰隊,步兵則是班長才有資格配發,可見此槍裝備數量一般,並未大規模成軍。後者則大量裝備蘇軍普遍士兵,整排整連整營地裝備,為二戰所特有的現象,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波波沙41衝鋒鎗一戰成名,火力徹底碾壓了德國國防軍引以為豪的MP-40衝鋒鎗。至於這兩把槍哪把更厲害,實際上並不具備可比性,因為兩把槍械的口徑、射程、重量等指標,都是不一樣的;但作為衝鋒鎗,非要比出個高低的話,只能說這兩把衝鋒鎗各有千秋,都有各自的長處,同時也都各有自身的短板。
  • 拿起波波沙,一起喊烏拉,二戰蘇聯紅軍單兵攜彈量一覽
    描述的是在史達林格勒戰役期間,蘇軍面臨嚴重的槍枝彈藥短缺,有時候不得不兩個人共用一支槍。當然,這種情況確實存在,尤其是史達林格勒在1942年8月至10月德軍猛攻期間,不少蘇軍步兵師的配槍率甚至不足30%。但這篇不聊史達林格勒,而是繼續和大家說說關於蘇軍在二戰時期的步兵班以及單兵攜彈情況。
  • 蘇聯贏得二戰勝利的三大神器之一波波沙衝鋒鎗
    「波波沙」聶衝鋒鎗其實除秋了在蘇聯軍隊祝內廣受好評外蒯,還贏得了廣苗大德國士兵的鞠喜愛。「波波沙」牛是什帕金1941型衝鋒鎗竇(即PPSh-41型衝鋒寧槍),由蘇聯古著名槍械設計毛師奧爾基謝苗沙諾維奇什帕金臧在1941年李設計的。「波宮波沙」衝鋒鎗逄使用7.62×25毫米託賁卡列夫手槍彈崔。「波波沙」裘衝鋒鎗是蘇聯強在第二次世界伏大戰中生產最吉多的武器。
  • 美軍殘酷無比,蘇軍是真狠
    而蘇軍對付日軍自殺式衝鋒的辦法,既直接又殘酷,還非常震撼。在不少朋友印象中,蘇軍作戰靠人多,武器裝備和戰術理念都很落後。實際上這是不準確的,二戰時別的國家有的兵種,蘇軍幾乎都有;蘇軍將一些兵種投入實戰中時,有的國家才剛剛組建。就拿噴火兵來說,二戰爆發後,蘇軍已經把噴火兵作為常備兵種了,不過,對付「萬歲衝鋒」,蘇軍喜歡玩兒更硬的。
  • 同志,拿好波波沙,一起喊烏拉。二戰蘇聯衝鋒鎗編制
    首先,在1939年,蘇軍的步兵師中是沒有衝鋒鎗編制的(這點上德國人也差不多,1939年的德軍步兵師只有3挺衝鋒鎗),但當時PPD衝鋒鎗是有的,只不過多數裝備給邊防部隊以及警察。直到11月30日的蘇芬戰爭開打之後,蘇聯人在面對裝備了索米衝鋒鎗的芬軍吃了不少虧,尤其是蘇軍經常被芬蘭的小股部隊突襲,衝鋒鎗在這時候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 朋友圈「拉仇恨」英文怎麼說?
    深夜曬美食拉仇恨,朋友圈曬旅行美照也是拉仇恨。好像任何美好的東西曬給朋友看,他們都會說這是在拉仇恨。
  • 二戰中,日軍為何偏偏不敢和美軍、蘇軍拼刺刀?
    這就決定了白刃戰,必然無法成為作戰的主流,在機槍的彈雨之下,白刃衝鋒在大多數就是渣,否則中國憑藉梭鏢長矛就可以抵抗日軍了。在中國的戰場上,白刃戰發生得多,其實算是雙方的原因造成的。所謂的「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那是無奈之舉。是武器無法與日軍比拼,甚至連刺刀都配不齊的情況下,才做出的選擇,當時的根據地甚至有編制出如何用冷兵器對付日軍的說明。
  • 【二戰經典波波沙】前蘇聯PPSH-41衝鋒鎗
    商務合作及粉絲交流請加微信號:huoqikucnPPSh-41(意為什帕金1941型衝鋒鎗),又稱「波波沙」是一種蘇聯在二戰期間製造的衝鋒鎗。發射7.62×25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它是蘇聯在二戰期間生產數量最多的武器。
  • 二戰六大衝鋒鎗排名:波波沙第一當之無愧,百式衝鋒鎗太寒酸!
    在1935年開發「南部式機關短銃一號」時,就要求該槍能夠殺傷700米處身著厚實呢子大衣的蘇軍。而「試製二型機關短銃」也要求有效射程達到500米。百式衝鋒鎗雖然實際有效射程僅120米,但是卻裝著一個1500米的表尺,簡直喪病。
  • 波波沙衝鋒鎗小史,上甘嶺戰鬥期間中國軍人把它玩得出神入化
    一:前言波波沙衝鋒鎗小史,上甘嶺戰鬥期間中國軍人把它玩得出神入化衝鋒鎗是為大眾準備的槍枝,雖然最初是義大利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明
  • 明星情侶光棍節秀恩愛拉仇恨
    霍思燕與杜江霍思燕杜江夫婦就趁著這節日氣氛大秀恩愛,扮醜搞怪,也有網友抗議:怎麼沒有小江江!看到明星曬恩愛照,網友也紛紛受到他們的感染,加入了「拉仇恨」的隊伍中,曬出自己的恩愛照。視頻:光棍節來啦!蔣勤勤蒼井空齊發福利,時長1分37秒,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關注光棍節關愛單身特別策劃,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