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話劇藝術中心2021開年原創喜劇《冒牌人生》即將在2021年1月14日~1月24日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劇院上演。
有一句英國諺語說:「對於運用理智的人來說,人生乃一喜劇;對於訴諸感覺的人來說,人生乃一悲劇。」 但人生本就理智與感覺交疊,悲與喜輪流登場,所以也無法如此簡單地去概括一類人的人生,畢竟「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可是,如果你的器官和你的靈魂之間的悲歡也不相通呢?一雙正在逐漸脫離主人管理的雙手,一顆無法再安心停留在胸膛裡的心臟,一對從來未被身體接受的乳房……三個因特異的身體而將命運羈絆在一起的人,共同駕駛著脫軌的人生列車向未知前行。他們共同經歷著自己身體內的暴亂,對抗抑或妥協,都決定了他們未來人生將有的樣貌。
三個人共同經歷著自己身體內的暴亂,對抗抑或妥協,都決定了他們未來人生將有的樣貌。
這是一部特別的喜劇——設定天馬行空,臺詞扎心幽默,劇情笑中帶淚。去年《冒牌人生》作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新文本孵化劇目在1933微劇場演出時,不少觀眾都留下了諸如「搞笑又心酸」、「臺詞的詼諧讓觀眾在笑聲連連中輕鬆理解了這部戲想要表達的主題」、「好笑好哭卻不矯情」、「笑點很高級」這樣的評論。那麼,作為一部喜劇——
編劇,也是原作小說《冒牌人生》的作者陳思安選擇了一個舞臺技巧,把身在《冒牌人生》中的每個人都提煉出了一個身體的器官,進而講述了三組人與自己器官的故事,分別是收集癖與他的手,性別焦慮者與她的乳房,還有打工人與他的心臟。手、乳房、心臟,分別是三個人物故事線中最關鍵的器官,你能感受到也習慣於它們的動作,存在與跳動,但如果突然有一天,它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人格,它們仍然依附於你肉身,卻又游離在了你的靈魂之外呢?三位演員扮演三個器官,這種舞臺設定本身就充滿喜感,而聽到主人公們的這些碎碎念,器官們的回覆也往往讓人哭笑不得。「傾聽自己的訴求」,突然變成一種具象化的表達。改編自小說的《冒牌人生》的語言並不書面,陳思安用比較通俗的語言去更快抵達她想要塑造的那些人物和所要傳遞的故事核心,誇張與克制間又相互平衡。曾有觀眾評價《冒牌人生》的臺詞是「在詩意與接地氣的生活化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它沒有落入俗套地堆砌網絡流行語,反而還有可能是流行語製造機。
《冒牌人生》雖然是從三個器官出發,洞察三個生活在都市中的小人物,但其實也在通過三個普通人的視角觀察整個世界。臺上的人物遭遇著各種各樣的讓人發笑的尷尬與窘迫,臺下的觀眾以戲為鏡,笑聲響起的時刻帶著共鳴,而共鳴的產生,也賦予了我們對那些迷茫與掙扎一笑置之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