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日本想加入亞投行,對華關係定位應該先想明白

2021-01-10 澎湃新聞

日本想參加亞投行?

16日,很多媒體都在關注這條消息。無論是從亞投行自身的發展而言,從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而言,還是從中日關係而言,這無疑都是一條大新聞。

不過,細看各路消息,此事比較複雜,即使是事實本身亦有尚未確定之處,還需要島叔給大家理理頭緒。

微妙

事情是這樣的——

5月15日,到北京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在北京表示,關於日本加入亞投行一事,已經到了「是否決心儘快加入」的階段。他認為,日本政界應當加快準備,避免在此事上「大幅落於人後」。

「幹事長」,傳統上是自民黨的二號人物。第一號當然是自民黨首安倍。二階的此次表態,與過去日本對亞投行的消極和質疑態度相比,無疑有了極大的變化。這也是人們關注此事的主要原因。

但在二階表態之後,另外兩個人也說了話,話鋒卻另有別意:

同樣在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談到了亞投行問題。他的原話是:「如果能夠消除(外界)疑問點,就可以積極考慮。」

按照他的說法,這些疑問主要包括三點:公正運營;可持續的貸款運作;對於環境和社會的考慮。他還提到,這是「美日兩國共同的疑問」。

經過一個晚上的媒體報導之後,16日上午,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也出來說話了,他的原話是:「自亞投行啟動之初,日本就一直關注其運行,如能否實現公正運營,能否考慮到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等。這一點沒有任何變化。」

對比三個人的表態,我們似乎可以感到,後兩者的態度更為「謹慎」一些,但同時又具有各種解釋的空間——當然,這是他們的一貫風格。而這種對比,恰好說明了日本在亞投行問題上的態度。

爭論

對於亞投行,日本國內從一開始就存在不同意見之間的爭論。

我們都知道,日本目前面臨一系列深層次的經濟社會問題——人口老齡化、中央政府財政困難、產業空洞化、國內市場擴張乏力……今天的日本,需要廣闊的海外市場、生產力,需要一個穩定的外部發展依託,作為未來幾十年經濟增長的保證。

縱觀當今世界,能夠提供這一保證的,無疑只有新興國家和廣闊的第三世界國家。畢竟,歐洲的經濟增長並不樂觀,而美國雖然具有巨大的經濟存量和增長潛力,但不大可能實現新興國家那樣的高速增長,其可對外開放的市場空間也有限。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日本過去幾年一直將希望寄托在類似於TPP這樣的項目上,打算聯合美國,整合亞太(特別是東南亞)經濟資源,形成這樣的「外部依託」。同時,這也是因為日本在政治上執拗於對華對抗,很難像別的國家那樣放心搭乘中國「便車」。(話說在前頭,這事兒不能怪中國,只能怪日本自己沒想通,「責任不在中方」。)

在此背景下,自亞投行項目籌備期間開始,日本國內就有不同的看法。

水面之上的「主流」看法充滿質疑與警惕:認為亞投行是中國「經濟擴張」的工具,認為亞投行在財務上不可持續,認為亞投行在運營中肯定是中國一家「說得算」……總之,認為中國做不成這件事兒,即使部分做成了,也沒有別的國家什麼事兒。所以,就有了前述安倍所說的那些「疑問點」。當然,這些公開說的疑問點,都只是「說得出口」的那部分。

但在

「水面之下」,也有一些日本人在冷靜思考: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塊什麼樣的蛋糕?中國在基建領域的實力、經驗會帶來何種效果?一些亞洲國家基礎設施的發展,會給地區帶來何種好處?日本在其中又有何種機會?

在日本國內「政治正確」的禁忌之下,後一種觀點顯然無法廣為傳播。

但有一件事情是事實:一年多來,日本或是側面打聽,或是直接派人,一直在關注亞投行的動向。

當然,他們親眼目睹了亞投行從設想到組建、從「一張白紙」到初具藍圖的過程;他們也親眼目睹了亞投行發展到70多個成員,甚至囊括英、德等一批老牌國際市場玩家的過程;他們還發現,自己如果現在再申請加入,已經無法享受創始成員待遇,還需要經過亞投行全體成員的許可。

經歷過高速成長期的日本人應該能夠懂得,日本正在面對什麼樣的機會,日本可能錯過什麼樣的機會。

同期,國際局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川普執政後,TPP已成「過去時」(雖然日本還在努力挽救),日本不得不全盤修改原有預期。更何況,美國亦開始逐漸顯示出對「一帶一路」的興趣。恐怕日本人也會想到,只要能帶來真金白銀的東西,都可能引起川普的興趣。

決策

於是,就有了日方近期的態度變化。

這種態度變化,以及前述三人表態的對比,很能說明日方當前的心態:

第一,日方不想錯過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蛋糕,不想錯過這班車;第二,日方明白,以目前中國在區域內的影響力、中國的資金狀況和基建能力,這樁生意有的做;第三,日方雖然已做不成創始成員國,但還是要「端」著。之所以要質疑亞投行的管理、投資項目等,無非是因為日方希望在亞投行的管理運營、項目決策、體制機制中有一些發言權,「能說上話」。

據此可以想像,日方如果真的加入亞投行,其可能提出的出資比率不會太低。當然,這要看其他成員是否同意了。

當然,天下的事情都不是一廂情願。日本已經錯過了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的機會,如果現在還要講過多的條件,很可能還會錯過更多東西。這一點,相信日本人自己也清楚。

日本加入亞投行一事,還涉及一個更核心的問題:日本究竟如何定位對華關係?

從亞投行這件事情來看,當事實擺在面前的時候,日本人是可以理性和冷靜的。但很遺憾,這只是個案。

我們想知道的是:日本在這一個案中體現出的、有限的積極態度,是顯示其打算全面轉變其對華對抗的戰略?還是僅僅在這一局部、出於特定利益的戰術性緩和?如果是前者,自然是熱烈歡迎;如果是後者,我們在歡迎之餘,也只能無奈——畢竟,「強摁牛頭不喝水」。

換句話說,

如果日本人不能想通中日關係「大是大非」的問題;如果個別政治人物還想用「中國」作為藉口,推動日本國內政治的右轉;如果日本國內一些勢力還想從中日關係緊張中獲取其小集團的利益,那麼中日關係的長期發展,恐怕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波折。

而在這種場景下,日本錯過的發展機會只會越來越多。如果那樣,那就讓一些日本人繼續思考,而我們繼續大步前進,就好。

(原題為《日本也想加入亞投行,支持不支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亞投行副行長:亞投行投資四大領域
    非常高興能夠受邀來到此次重要的活動,跟大家談一談亞投行,以及與如此多的嘉賓討論如何通過創新投資和金融服務加深我們已有的合作,包括中國和阿聯,以及和世界的合作,我們之間已經有了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當然阿聯在全球都有非常多的夥伴關係,我是來自英國的,阿聯和英國也有很多合作,我想在此談一談多邊的合作關係,阿聯多年以來致力於多邊合作,阿聯是亞投行57個創始成員國之一,也是首批擁抱多邊機制概念的國家。
  • 讓人心服口服,亞投行的五年這樣走過——專訪亞投行行長金立群
    他說,中國是亞投行的最大股東,但中方從一開始就堅定支持亞投行按照多邊開發銀行模式和原則運作,成立亞投行不是對國際經濟秩序推倒重來,而是完善改進。「亞投行的發展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國際公信力和負責任大國擔當。」
  • 馬英九為何會慘敗,以及變綠後的臺灣還要加入亞投行嗎?
    同一天,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在記者會上回應「選舉將如何影響臺灣申請加入亞投行」一事時,則援引了亞投行協定第三條第三款規定:「不享有主權或無法對自身國際關係行為負責的申請方,應由對其國際關係行為負責的銀行成員同意,或代其向銀行提出加入申請。」分歧顯而易見。
  • 《經濟學人》博文 亞投行是如何產生的?
    2014年10月24日,21個亞洲國家的代表籤署協議創辦亞投行。正如它的名稱所述,亞投行將為亞洲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道路、行動電話信號發射塔等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貸款。作為亞投行的領導者,中國希望它能在明年年底前正式投入運營。
  • 麻生太郎把亞投行比作「高利貸」,被人當場喝止!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餘鵬飛】據日本《朝日新聞》11月29日報導,日本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污衊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是惡性「高利貸」,而麻生的「大嘴巴」遭到了在野黨議員的批評。
  • 亞投行給發展中國家注入動力(僑界關注)
    今年是亞投行成立五周年。作為亞洲第一個提倡基礎設施發展的新型多邊開發銀行,亞投行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促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和其他生產設施的發展建設。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亞投行設立100億美元額度的新冠肺炎危機恢復基金,為成員國緊急公共衛生需求提供資金支持,為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基礎設施項目及其他生產性領域提供融資。
  • 俠客島的「內功心法」
    作為人民日報孵化出的著名品牌之一,「俠客島」日常辦公的地方則在「母體」人民日報海外版的辦公樓裡。相對來說,它孵化的過程可以稱得上「鬆散」。「公子無忌」告訴我,2014年開始做「俠客島」的起點其實非常偶然,幾個平時就關注新媒體、關係也不錯的同事聚在一起吃麵條,聊著聊著,就把「俠客島」這個「項目」給聊定了。
  • 亞投行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作為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亞投行5年來的發展蹄疾步穩。習近平主席一直高度重視亞投行的籌建和運營管理,推動亞投行為亞洲和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提供新的發展機遇。2016年1月16日,亞投行開業儀式上,習近平明確指出「亞投行是各成員國的亞投行,是促進地區和世界共同發展的亞投行」。
  • 5歲了,亞投行這樣走過……
    1月16日 亞投行 首個由中國倡建的多邊開發銀行 迎來開業五周年 這是亞投行總部大樓內景和慶祝正式開業五周年裝飾(1月13日攝)。新華社發(亞投行供圖)曾面對種種質疑 也曾被潑過冷水 如今的它卻廣受認可 朋友圈越來越大 合作質量越來越高 1月13日,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在亞投行總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魅力何以如此之大?
  • 創設五年,亞投行的這份成績單令人矚目
    亞投行是各成員國的亞投行,是促進地區和世界共同發展的亞投行。」開業儀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亞投行標誌物「點石成金」揭幕,並為亞投行駛向廣闊的藍海指明航向。  五年來,這家由中國倡議設立的新型多邊開發銀行,如何「點石成金」?何以朋友圈越來越大?未來又將「投」向何方?
  •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答一財:疫情後業務擴大至醫療衛生領域,花大力氣...
    金立群稱,儘管亞投行未設置「軟貸款」窗口,但也願意接受成員提供的「軟貸款」資金。金立群透露,展望未來,亞投行或將考慮把「軟貸款」項目中有優惠的資金拿來降低客戶的貸款成本,使之成為一筆可以長期使用、減少還貸負擔的貸款,但仍需「還本付息」。亞投行議程是否被疫情改變?
  • 亞投行打造國際多邊合作新典範
    原標題:亞投行打造國際多邊合作新典範1月16日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開業五周年紀念日。作為亞洲第一個專注於基礎設施發展的新型多邊開發銀行,開業五年來,亞投行已成為僅次於世界銀行的全球第二大多邊開發機構,朋友圈不斷擴容,亞投行正沿著一條新型合作模式穩步前進。亞投行堪稱多邊合作的典範,成員範圍已超出亞洲地區。
  • 亞投行2025年氣候融資將佔「半壁江山」
    原標題:亞投行2025年氣候融資將佔「半壁江山」 來源:新華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1月13日說,亞投行將不斷增加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融資比重,到2025年氣候融資佔比達到50%。金立群當天在亞投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後疫情時期,基礎設施發展格局將發生重要變化。他提出,亞投行將聚焦建設綠色、數字、社會基礎設施等五項重點工作。什麼是綠色基礎設施?金立群認為,這類基礎設施將幫助相關國家和地區加速經濟轉型升級以及邁向碳中和。「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不對環境生態『留腳印』。」
  • 亞投行2020年投資規模翻番 金立群稱五年內實現氣候融資佔比過半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亞投行獲悉,亞投行在2020年批准的投資額達到99.8億美元,比2019年45.4億美元的兩倍還要多。截至去年年底,亞投行累計提供了220.2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從我們現在的貸款規模來看,我估計2021年的數字(放貸額)可能會差不多。」
  • 亞投行成立五周年 發展成果超預期
    新聞中心 > 央廣網國內 > 國內滾動 亞投行成立五周年
  • 求是網評論員:將亞投行打造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
    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第五屆理事會年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的致辭中指出:「亞投行應該成為促進成員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亞投行應該奉行開放的區域主義」,「應該以其優勢和特色給現有多邊體系增添新活力」,「應該結合國際發展領域新趨勢和發展中成員國多樣化需求」,「應該按照多邊開發銀行模式和原則運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闡釋籌建亞投行的初衷與深意,為亞投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 俠客島:背叛者李登輝
    在得到上級批准後,1946年9月,吳克泰同李登輝認真地談起了想發展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動機,李登輝表示願意加入。根據要求,他還寫了一份自傳。批准入黨後,李登輝參加過反對美軍暴行的遊行、「二二八」運動,但並沒有接受很重要的任務。但到了1947年8月,李登輝以「黨內不純潔,有人有野心」為理由,提出退黨。
  • 捷視飛通:助力亞投行總部三網應用融合
    亞投行總部引入捷視飛通統一視訊系統,打通安防網和智能網等,全面融合視頻會議和安防監控系統,實現可視化綜合應用。   2014年10月,在中國政府的倡議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文簡稱「亞投行」)在北京成立。
  • 《俠客行》中,賞善罰惡為什麼沒有請武功高強的謝煙客上俠客島?
    《俠客行》中,賞善罰惡為什麼沒有請武功高強的謝煙客上俠客島?謝煙客武功高超,賞善罰惡二使為什麼沒有邀請他?《俠客行》者,我們可將其理解為俠客島之行。整部作品中,都是圍繞俠客島而寫,前面幾十章雖然是描寫石破天的,但也是為後來修習俠客島絕世武功太玄經而做的鋪墊。只有高深莫測的內力和精通各家之所長,才有悟通俠客島秘密的可能。《俠客行》中高手也很多,如俠客島高手如雲、隨便一個都能縱橫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