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偶像背後的故事

2021-01-09 電科技

Steve Caulkin

虛擬偶像並不虛擬,他們正逐漸走向我們的生活。從「 Meet Mike 」到「 Siren 」,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現實主義和智能化的化身,他們可以讓用戶能夠比以往更加沉浸在虛擬空間中。虛擬偶像在電影,學校教室,甚至客戶服務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所有的這些都可以在虛擬實境(VR)中呈現。

不僅如此,虛擬製作與VR相結合,使創作者能夠在創作過程中更早地將虛擬偶像資產化,從而從根本上改變了電影世界。

但虛擬偶像從何而來?如何才能如此無縫地操縱偽人類的行為,使其與社會融為一體?接下來讓我們看看Cubic Motion是如何將令人難以置信的栩栩如生的人類化身推向以前看不見的高度的。

計算機視覺

Cubic Motion的機器學習算法基於多年的經驗和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廣泛工作,即使在沒有物理標記的情況下也能精確跟蹤面部特徵。基於模型的算法允許專家從小型訓練數據集中快速構建跟蹤器,以捕獲表演者的身份並實時跟蹤表達的細微變化。

例如,計算機視覺可用於跟蹤人眼以記錄我們如何眨眼以及瞳孔如何移動。眼睛傳達了如此多的情感,它們可能是創造數字人類時最重要的因素。Siren——一位擁有超高保真度的虛擬偶像,它獨特的眼神在這方面表現的非常出色。

遇見Siren

Siren由國際藝術家和工程師團隊開發- 包括Cubic Motion,Epic Games,3Lateral,騰訊和Vicon 。Siren可以在舞臺上由女演員「驅動」直播,並可以實時重現人類表情和動作。很多許多微妙的細節都會影像Siren的整體表現,甚至可以掃描牙齒模型到或者她的臉上添加汗毛。這一切都可以在虛幻引擎中進行實時渲染。

面部肌肉緊張和放鬆,眼睛閃爍和飛鏢——如果你仔細觀察,甚至可以看到皮膚毛孔和細小的皺紋。Siren是創造完美數字人類的一系列進步中的最新突破。

虛擬邁克 - 圖片來源:Cubic Motion

認識邁克

計算機視覺技術尤其適用於社交虛擬實境、遊戲和電影製作中的實時應用。

VFX記者Mike Seymour的全數位化版本是「驅動」並實時渲染,這個虛擬記者還採訪過來自Pixar和Weta等公司的行業傳奇人物。受訪者的面部動作也會被跟蹤並用來驅動他們自己的虛擬形象,使他們能夠在虛擬實境中與邁克互動,讓更多的參與者觀看採訪。

Meet Mike為訪談和信息媒體提供了全新的形式。這在以前是不太現實的。但這種新穎的採訪形式成功地使乏味的新聞內容更容易為現代觀眾所消化。現在,我們將看到一波數字主持人和影響者陸續亮相。例如Istagram臭名昭著的Lil Miquela或由中國官方新聞機構新華社創建的AI主播。

下一站

虛擬偶像是解鎖虛擬世界的關鍵——一個真正具有互動性並且更加身臨其境的虛擬世界。真正可信的虛擬角將使VR內容更具吸引力和吸引力。Cubic Motion團隊使內容製作人和遊戲開發人員能夠更輕鬆地簡化VR角色的創建,並填充適當的背景。

人類總是塑造我們周圍的環境,但現在我們正在創造一個全新的環境,我們正在創造全新的人類來塑造它。

【資訊編譯自:vrfocus】

87870編譯文章


收藏 0

電科技專注於TMT領域報導,青雲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投稿請登錄: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務合作請洽:marketing#diankeji.com

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文字版權歸電科技所有,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本站轉載文章僅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電科技立場,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Tags:

相關焦點

  • 虛擬偶像走紅背後,沒有一位「華晨宇」是無辜的?
    CES 2020展會上,三星也推出過虛擬主播。央視選秀綜藝「上線吧!華彩少年」中,一位名為Ling的參賽選手頗為特別,雖然它幾乎每個月都會營業分享日常,但其並非真人而是CG合成虛擬愛豆。2021剛開年,麥當勞就上線虛擬代言人「開心姐姐」。開心姐姐既能講動人故事又擅長舞臺表演,憑藉與小朋友親切互動,贏得不少人好感。
  • 虛擬偶像崛起背後,竟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世界上第一位虛擬偶像誕生了,這個英國人喬治斯通創作的一個名為Max Headroom的虛擬人物,曾參演了一部電影,並拍攝了數支廣告!動畫播出後,官方以林明美的名義將劇中插曲按照偶像專輯發售,並打進了Oricoon榜單。林明美,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一個「虛擬歌姬」瞭然而直到1990年,日本人才發明「虛擬偶像」這個詞這之後的十幾年間,「虛擬偶像」的存在感一直很薄弱,直到2007年夏天,一款音樂軟體的誕生....
  • 《鬥羅大陸》人氣角色成團出道背後,虛擬偶像的運營方法論
    虛擬偶像成團的背後,是騰訊視頻在「下一盤大棋」——2019年,騰訊視頻在動漫年度發布會上宣布了「國漫BANG計劃」,提出將藉助動畫VR、虛擬角色開發等技術打造「國漫英雄宇宙」,線下也會給予漫展演唱會等資源扶持,無疑是抓準了動漫角色虛擬偶像化運營的策略。如今推出鬥羅女團,昭顯了騰訊視頻更大的打算。
  • 這屆虛擬偶像,已經淪為資本的「打工人」了?
    這背後,是技術進步、行業重視、資本入局給中國虛擬偶像行業帶來的紅利。眼下,在大眾這個新興的市場中,虛擬偶像如何藉助現有優勢脫穎而出,將是其背後的運營者考慮的重點。但是在《跨次元新星》裡,或許是出於節目效果的需要,也可能是向大眾清晰化虛擬偶像的由來,虛擬偶像背後的程式設計師以重要姿態出現,甚至被刻畫得有點像虛擬偶像的「爸爸」。
  • 虛擬偶像為什麼這麼香?
    隨著時代的進步,粉絲與虛擬偶像之間互動體驗需要進一步提升,虛擬主播也應運而生。虛擬主播同樣發源自日本,指的是以虛擬形象在視頻網站上發布視頻內容的UP主,他們一般有原創的虛擬人格。與虛擬偶像的電子合成音不同,虛擬主播背後是真人聲優配音,且聲優一般情況下不會公開露面。
  • 在日本,什麼樣的「虛擬偶像」最賺錢?
    當時,以男性虛擬人物名義發布的單曲中,它是首支獲得Oricon榜單第一位的;而以二次元人物名義發布的單曲中,它更是首支初動銷量超過10萬的單曲。2011年起,日本虛擬偶像熱潮逐步升溫,直到2015年,日本男性虛擬偶像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爆發性增長,也開啟了大亂鬥的局面。
  • 人設崩塌的年代,虛擬偶像才是「天菜」
    《達拉崩吧》講述了一個勇者智鬥惡龍的故事。和這首不按條理出牌的神曲一起出圈的,是背後的原唱之一洛天依,她有著中文網際網路第一虛擬偶像的稱號。顧名思義,虛擬偶像就是藉助數位技術呈現出來的形象,圍繞他們,關於真人偶像的人設、作品、故事和社會互動,都可以產生。出道八年的歌姬洛天依,是一個設定在十五歲的少女,性格裡綜合了文靜與冒失,偶爾有些固執,對認準的事情不放棄。
  • 虛擬偶像發展史:虛擬偶像,會有光明的未來嗎?
    作者|硬糖君普通群眾都已察覺到虛擬偶像時代的到來。二次元選秀綜藝列隊而來,虛擬偶像直播層出不窮,大眾看的是新奇與熱鬧。而對於虛擬偶像業內的人來說,更多的是思考,未來發展的重點是什麼?這兩位代表不僅具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和超高人氣,且對虛擬偶像發展的進程和方向,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7年作為世界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誕生了,她的原型是一個用於語音合成技術的音源庫。她的獨特之處是奠定了虛擬偶像的養成型孵化模式。粉絲直接參與創造價值,並進行線上分享和傳播。
  • 超100萬人觀看,揭秘虛擬偶像泠鳶yousa生日會背後的技術實現
    自2018年起,「虛擬偶像/虛擬主播(Vtuber)」在國內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熱潮,像眾人所熟知的洛天依、初音未來等虛擬偶像,開始漸漸的走進大家的視野,被人們所熟知,短短2年多時間,虛擬偶像/主播的數量翻了10倍達到1萬人。
  • 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作為國內首檔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的出現是對國內虛擬偶像的一次熱度曝光,也是虛擬偶像綜藝的一次試水。虛擬造星的背後,是以虛擬偶像為載體的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是圍繞現實的界線已然模糊。從偶像需要被一定數量的人喜愛、追捧和崇拜的基本屬性來看,虛擬偶像是被虛構出來的受到崇拜或摯愛的客體。基於此,虛擬偶像成為一種自帶關係的新型傳播媒介,是人類強關係的延伸。虛擬偶像為內容增加了關係屬性,讓內容在部分受眾中更容易被關注和認可,更具影響力。虛擬偶像並不完全是新事物。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虛擬偶像的概念就已經開始在日本開始形成。
  • 虛擬偶像要出道,留給「偶像練習生們」的時間不多了?
    而這一批人中,絕大部分都是願意為偶像消費的95後。當已經被驗證的市場碰上了恰逢其時的消費人群,一個新的資本遊戲就開始了。我們回頭理一理「跨次元新星」參賽選手背後的公司,就會發現這其中不僅有專注造星的娛樂公司「樂華娛樂」,也有專注虛擬IP開發運營的「次世文化」。他們雖然來自不同領域,但往直白了說,都是奔著虛擬偶像背後的經濟價值去的。
  • 虛擬偶像還是真人偶像?Z世代的選擇超科幻
    的周年慶上,是貝拉、卡緹亞、羅茲、墨汐、玉藻、清歌等虛擬偶像在線上內容輸出外的一次線下交互活動。和部分虛擬偶像前輩的發展過程相似,《戰鬥吧歌姬!》講的也是幾名二次元少女努力成為「最高偶像」的成長故事。但在整個企劃的執行過程中,樂元素追求用遊戲製作的思維和技術,提高虛擬偶像的存在感和互動性,跳出紙片人市場之外,和真人偶像生意對標。這種定位可能形成更高的粉絲粘性和更大規模的粉絲經濟,但做起來也不容易。
  • 虛擬偶像成功跨次元盈利背後是年輕人的夢想結晶和狂歡派對
    年內就有14名虛擬偶像及組合出道。Vsinger全員虛擬偶像成了代言市場的香餑餑除了她們「安全可控」外,背後的市場也是相當大,但如果想做一個MV用虛擬偶像的形象則需要得到虛擬偶像團隊的授權,因此大多數人都會賣給團隊,當然團隊也不是什麼都要,只有足夠出色的作品才能賺錢,出色的歌曲會被虛擬偶像在演唱會唱,可謂是粉絲的至高榮譽。
  • 誰在為虛擬偶像「氪金」?
    據愛奇藝發布的《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全國有3.9億人正在關注虛擬偶像和關注虛擬偶像的路上,二次元圈層人數逐年增加,其中,95後至05後用戶滲透率達64%。在文化產業領域,粉絲市場獨佔一隅。飯圈頂級流量的粉絲經濟效應,虛擬偶像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資本而言,投資虛擬偶像便等同於投資了背後的粉絲市場。
  • 陳根: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作為國內首檔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的出現是對國內虛擬偶像的一次熱度曝光,也是虛擬偶像綜藝的一次試水。虛擬造星的背後,是以虛擬偶像為載體的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是圍繞現實的界線已然模糊。人工智慧對虛擬偶像的賦能更多體現為「賦予智能」,基於「人工智慧感官系統」,讓虛擬偶像成為具備情感和創作能力、可與人類實現無障礙互動交流的人工智慧虛擬偶像。更重要的是,虛擬偶像能承載的平臺也相對更多,它們活躍於短視頻平臺和直播平臺,入駐粉絲的手機屏幕,實現實時互動。
  • 「永遠16歲」的虛擬偶像正在搶佔idol市場
    這麼一刊登,背後則是中國虛擬偶像產業在技術上的新突破。《戰鬥吧歌姬!》由曾製作過全民遊戲《開心消消樂》的樂元素公司出品,講述的是五名來自不同地域卻同樣想成為拯救世界的少女的故事。故事是幼稚俗套了些,但粉絲運營確實用心,通過直播、小程序加強了粉絲與偶像的互動。
  • 樂華推首個虛擬女團A-SOUL:偶像經紀公司布局虛擬偶像的時機到了嗎?
    近日,樂華娛樂推出了首個虛擬偶像女團A-SOUL,這也是由本土頭部藝人經紀公司推出的第一個原創虛擬偶像女團。 A-SOUL女團由五名人設各異的虛擬偶像組成,目前已入駐微博、抖音和B站平臺,並於12月2日發布了首支MV《Quiet》。 從真人偶像行業看,樂華並不是第一家推出虛擬偶像的公司。
  • 虛擬偶像,B站打開「摺疊空間」
    鏡像娛樂原創文丨Ashley編輯丨於華東如果說2019年是虛擬偶像元年,那麼2020年,「虛擬偶像」已然成為年度熱詞,愈發頻繁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曾屬於小群體的愛好,正藉助綜藝、線下演唱會、視頻網站向更大的圈層滲透。上周六,B站舉辦BML-VR2020,直播在線人氣峰值突破1087萬,或許正是虛擬偶像影響力擴大的佐證。
  • 虛擬偶像進階錄:「洛天依」們的未來在何處?
    實則,隨著短視頻的發展,中國的虛擬偶像也早已走出了初代「虛擬歌姬」的固有模式,開始更加趨向網紅化、大眾化的三次元運行模式,從單一的歌姬式虛擬偶像,到多路徑互動式虛擬偶像,並逐漸朝著「人人皆可」式的方向發展,虛擬偶像的形態,也逐漸變得多樣化起來......
  • 中國「金拱門」改推虛擬美少女偶像代言人
    這不是虛擬直播主,也不是新日本動畫人物,而是中國金拱門(麥當勞)的最新夢幻吉祥物。中國「麥當勞」在2017已正式更名為「金拱門」,讓這間來自美國的速食店名頓時充滿中國土味,當時在臺也引起不小的討論與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