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東西文娛」(ID:EW-Entertainment),作者:東西文娛,36氪經授權發布。
近日,樂華娛樂推出了首個虛擬偶像女團A-SOUL,這也是由本土頭部藝人經紀公司推出的第一個原創虛擬偶像女團。
A-SOUL女團由五名人設各異的虛擬偶像組成,目前已入駐微博、抖音和B站平臺,並於12月2日發布了首支MV《Quiet》。
從真人偶像行業看,樂華並不是第一家推出虛擬偶像的公司。真人藝人經紀與虛擬偶像結合的上一次風口,可以追溯到2016年後偶像行業的「百團大戰」。當時虛擬偶像是一些公司在二次元正起勢的階段,觸及泛二次元人群,形成差異化模式的手段。
隨著2018年的選秀紅利,伴隨韓國練習生模式與中國流量粉絲經濟的融合,本土偶像公司迎來新一輪的成長。與此同時,海外vTuber風口的到來,也讓這種結合有了更多的探索空間。
對這一階段的偶像經紀公司來說,vTuber等新虛擬偶像類型的出現,其中涉及到的中之人培養、直播交互等各環節,更有真人藝人經紀公司參與的空間。也就是說,真人藝人經紀公司在這一輪的虛擬偶像風口下,能夠將這一產品拉到自己更熟悉的泛娛樂領域,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事實上,正如本土二次元與海外vTuber的發展,本土企業勢虛擬偶像的崛起已是必然趨勢。在偶像藝人經紀公司之前,去年以來,騰訊系、阿里、字節跳動、網易、快手、B站等平臺公司,都已入局這一賽道。
東西文娛就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A-SOUL的背後實際上並不止樂華一家公司,其中還包括前述某巨頭的身影。
虛擬偶像產業有望在平臺流量和資本入場下,迎來新一輪的時間窗口,在這其中,近兩年發展起來的較為成熟的藝人經紀公司,有相對獨特的優勢,例如更為專業的藝人培訓體系,以改善虛擬偶像行業長期存在的中之人管理風險等基礎問題。
當然,真人偶像經紀公司要真正切入虛擬偶像行業,成為產業鏈中必要的環節,並非簡單地提供培訓等業務,更需要找準目標受眾,與產業鏈上下遊建立更有效的合作模式,乃至共同建設虛擬偶像內容和演出生態。
11月23日,樂華CEO杜華發布了「樂華新女團」的預告微博,並表示「準備了二年」。隨後,A-SOUL陸續發布了女團成員介紹。更在預告PV結尾喊話「永不塌房」,意味虛擬偶像永遠不會出現真人偶像存在的崩人設等問題,導致粉絲的「房子塌了」。
這並非樂華首次涉足虛擬偶像,此前已經推出由旗下真人練習生唐九洲配音的男性虛擬偶像顧城,並正在參加愛奇藝的虛擬偶像綜藝《跨次元新星》。但專門為虛擬偶像培育中之人,並以團體形式出道,尚屬首次。
A-SOUL是樂華一次新的嘗試。在2019年5月舉行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中國藝人經紀峰會上,杜華就曾表示「比較看好未來會有虛擬偶像的出現」。她判斷藝人經紀行業發展的趨勢中,藝人經紀公司的產品將呈現多元化,包括素人生長成藝人、網紅轉型、二次元轉向藝人等等,並將出現技術革新和AI技術創造的虛擬偶像。
從已經發布的信息看,五名成員基本涵蓋了一支女團所需的角色:冷豔御姐乃琳、帥氣的vocal擔當珈樂、時尚的舞蹈擔當貝拉、雙馬尾少女向晚,以及可愛萌系吃貨擔當嘉然。
就首支MV《Quiet》來看,其音樂舞蹈風格是較為標準的女團唱跳風。但出乎不少業內人士和粉絲意料的是,其美術風格有鮮明的二次元風,尤其嘉然這一典型日系萌妹,邀請了日本hololive旗下vTbuer百鬼綾目的設計者神樂七奈監修。而宣發陣地,除了微博,還分別入駐了B站和抖音。
從這種內容選擇和宣發策略,可以看出樂華對A-SOUL的定位,試圖走出一條吸引v圈二次元用戶,再結合更多大眾內容和娛樂宣發等手段,向外擴圈的路徑。
邀請知名插畫師和虛擬藝人神樂七奈監修,並在B站轉發,看中的正是其V圈知名度和影響力,且其畫風、人設,也能看出確是試圖朝二次元靠攏。
二次元與泛娛樂用戶兩手抓,實際上是當前很多vTuber都想跑通的。其中,二次元用戶作為核心粉絲,產出內容,形成高質量的自來水,泛娛樂用戶則指向更大的消費市場。
此前偏二次元的vTuber有較高文化壁壘,又缺少流量資源,面臨出圈難題。而此次A-SOUL希望爭取二次元用戶,則面臨「入圈」的問題。
A-SOUL在B站近日就引發一些爭議。部分V圈(二次元屬性的vTuber粉絲圈)擔心樂華並不真正懂二次元,且將內娛飯圈風氣帶到V圈,可能破壞原有的文化生態和擠壓個人勢vTuber空間,以至於神樂七奈回應接到合作需求時並不知道是樂華的項目。
這種情況,實際上需要虛擬偶像團隊在內容和運營上做出取捨,以實現平衡。
當前本土虛擬偶像產業的新階段,與偶像經紀公司需要把握的時間窗口,主要是由vTuber的興起帶來的。其最大的突破是,是讓平臺和運營公司,跳出早期虛擬偶像的「動畫模式」,藉助逐漸成熟的AI、動捕、XR等技術,以直播、綜藝和背後的流量、交互等形式,打造虛擬偶像,而這顯然是偶像經紀公司更為擅長的。
也正因為更成熟的技術,更多樣的內容形態和交互方式,為真人偶像公司與虛擬偶像,提供了不同的結合點。
當前,本土偶像藝人經紀公司布局虛擬偶像的模式還相對較為單一,以本土明星虛擬偶像化,即將真人明星IP化並進行衍生開發,虛擬偶像更多是明星IP價值和粉絲經濟的延伸。
典型代表包括:黃子韜與次世文化合作,推出虛擬分身韜斯曼,希望成為獨立藝人活動;張藝興則與淘寶人生合作,推出虛擬形象小Z;而嘉行傳媒為迪麗熱巴推出虛擬形象迪麗冷巴,近日還將「迪麗冷巴」「冷巴 ACTION」等申請註冊商標,涉及的國際分類包含服裝鞋帽、健身器材、教育娛樂、辦公用品等。
這種模式有助於改善虛擬偶像初期的種子用戶和流量問題,效率相對更高。但需要考慮到明星本人的配合度與合作模式,且一般只適合有流量的知名藝人。因而此前主要是明星個人工作室或傳統經紀公司的頭部藝人嘗試的。
而海外市場的探索已經更進一步,在日韓出現了偶像經紀公司入局虛擬偶像的不同玩法,比較典型的案例包括:
1、日本秋元康系:混合媒體融合孵化的跨次元企劃即偶像經紀公司與二次元產業公司合作,以混合媒體模式融合泛二次元與偶像文化,實現二、三次元的相互賦能。
2016年12月,打造AKB的製作人秋元康,聯合ANIPLEX和索尼音樂,推出Digital聲優偶像女團22/7,這是雙方在「養成系偶像X二次元」上的一次新嘗試,並從一開始就確定了真人與虛擬偶像結合的模式。企劃成員同時作為「角色」和「真實成員」,兼具聲優、vTuber、偶像等多重身份,在動畫、vTuber、VR遊戲、真人VR表演等多元領域活動。
這一模式,需要運營方同時具備二次元和真人偶像資源與經驗,在動畫、遊戲等領域有持續規劃與投入,同時更適合養成模式和親民路線偶像。
2、日本偶像事務所傑尼斯:通過虛擬形象賦予真人偶像多重人設與粉絲交互方式即在線上娛樂產業快速變化的階段,通過虛擬偶像模式,探索網際網路時代粉絲與偶像的互動關係,並幫助塑造旗下偶像的多重人設,從而加快旗下偶像孵化和走紅進程。
2019年2月19日,日本傑尼斯事務所聯合直播平臺SHOWROOM推出了首個虛擬偶像計劃Johnny’s X Showroom Virtual Johnny’s Project,第一期推出兩名虛擬偶像海堂飛鳥和莓谷星空,由傑尼斯旗下關西Jr組合浪花男子(なにわ男子)成員藤原丈一郎和大橋和也作為中之人出道。
這一模式,通常需要比較成熟的培養體系和相對充足的的預備役偶像儲備,注重公司、偶像與粉絲的共同成長。更側重於真人偶像本體的多重人設,而非隱匿中之人的虛擬IP打造模式。
3、韓國SM:內容+技術,建立線上線下虛擬娛樂世界即注重娛樂與技術的結合,打造能將旗下偶像融入其中的虛擬世界觀,為用戶提供虛擬數字體驗。
韓國三大經紀公司之一SM於今年11月推出了女團aespa,四名成員都有一個對應的虛擬形象。該女團出道成績打破了K-POP女團市場的歷代出道記錄。目前,aespa推出時間尚都短,還有待觀察。但從SM社長李秀滿的規劃來看,這一模式具有更宏大的規劃,也甚為考驗公司的技術實力。
在今年10月底在首爾舉行的2020第一屆WCIF世界文化產業大會上,SM社長李秀滿曾就技術與偶像的結合發表演講。在他看來,在新的信息革命進程中,偶像體驗形態在不斷發生變化,而新技術的應用會引領偶像體驗的迭代,結合AR、VR等技術的虛擬偶像和全息表演則是重要方向。
從中可以看到,日韓模式對國內市場有一定的借鑑價值,包括傑尼斯對真人偶像與虛擬偶像關係的處理,SM如何拓展虛擬偶像的場景,從而獲得更大的商業化空間。
此前,一些本土偶像公司在虛擬偶像方面的探索,與這些模式已有一定的異曲同工之處。例如養成模式取經自傑尼斯的偶像公司原際畫打造的易安音樂社,就讓真人成員兼具了虛擬角色形象和身份,只是當時本土vTuber還未發展起來,因而這一探索停留在IP內容層面。
換言之,中日韓娛樂產業基礎的區別,決定了中國很難完全照搬這些模式。如秋元康模式就需要非常強的二次元產業鏈和用戶基礎,而SM對技術的投入,以本土偶像經紀公司目前的體量還較難承擔。本土偶像經紀公司切入虛擬偶像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就需要在本土網際網路娛樂發達的優勢上,加強與平臺和產業鏈上下遊的合作,實現資源互補,推動行業做大。
SM公司aespa成員
本土產業鏈初見雛形,偶像公司的角色與機會回到本土虛擬偶像產業,目前國內市場已經經歷了從海外舶來到本土化,從二次元到泛娛樂化,從內容變現到廣告、直播、電商變現的不斷探索。
最初行業參與者,以二次元領域的動畫、遊戲公司,以及幕後服務的動捕、全息演出、xR等技術解決方案商為主。而隨著社交、直播等多媒介平臺的發展,以及超寫實虛擬人技術的成熟,虛擬偶像的應用場景得到擴張,也出現了如馬當颯颯等瞄準時尚、營銷領域的超寫實虛擬偶像等。
而樂華推出A-SOUL等玩家的加入,也讓虛擬偶像行業的探索更為多元化。樂華原本的養成模式更接近韓國SM,這種模式也相對容易遷移到虛擬偶像養成方面,包括利用練習生培養、粉絲運營、藝人經紀體系等優勢,與網際網路平臺等合作,探索藝人經紀和虛擬偶像結合的新模式。
正在播出的虛擬偶像綜藝《跨次元新星》的參與公司,除了樂華,還包括華策影業、SNH48、齊鼓文化等真人藝人經紀公司。這些代表性的經紀公司入局虛擬偶像產業,扮演的是連結小眾圈層與泛娛樂市場,幫助推動虛擬偶像破圈和大眾市場教育,並探索虛擬偶像在更多泛娛樂消費場景下變現的角色。
而這些也是這一階段,虛擬偶像產業發展與商業化所必須的。這進一步加速了的虛擬偶像產業鏈的整合。
一方面,樂華等公司入局,首先可以引入傳統偶像行業的藝人經紀模式,探索如何解決中之人培訓和管理問題。這是中之人職業化和長遠發展所必要的,也是此前不少虛擬偶像公司存在的風險,是關乎虛擬偶像行業職業化、規模化的基礎問題之一。
另一方面,傳統偶像經紀公司在泛娛樂宣發、粉絲經紀變現上也有經驗,在做好文化生態平衡的基礎上,有望幫助打開行業變現出口。如在市場關注的虛擬演出領域,偶像經紀公司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這在《跨次元新星》中就已經得到印證。
更進一步來說,更多公司布局虛擬偶像產業,也有助於產業分工與合作生態的探索,加速產業鏈的成型。
當前,騰訊系、網易、字節跳動、快手、B站、阿里系都已涉足虛擬偶像。平臺+技術公司+虛擬偶像內容公司+偶像藝人經紀公司的產業鏈,已經初見雛形。
可以預見,未來虛擬偶像的競爭,也將逐漸像動畫、影視等產業一樣,成為不同巨頭陣營間,比拼產業鏈等綜合實力的競爭。
這也對偶像經紀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針對不同平臺的選擇和針對性運營。各平臺在虛擬偶像用戶與文化生態上存在巨大差異,同樣的物料,在B站和抖音發布,就可能形成不同的輿論。因而針對圈層屬性相對複雜的內容,需要根據不同平臺的用戶屬性和生態,進行差異化運營。
而屆時回過頭會發現,樂華與合作公司的入局,是行業格局形成過程中,一個值得標註的時間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