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偶像PK現實偶像,哪個更能發揮粉絲經濟效應?

2021-01-09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松果財經

最近,韓國娛樂巨頭SM公司推出的虛擬偶像女團aespa抄襲英雄聯盟虛擬偶像女團K/DA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虛擬偶像的高光時刻真的來了嗎?虛擬偶像和現實偶像,哪個更能發揮粉絲經濟效應?哪個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呢?

粉絲經濟是什麼?在現實偶像中如何表現的?

粉絲經濟泛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係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是一種通過提升用戶黏性並以口碑營銷形式獲取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商業運作模式。在媒介創造的虛擬環境中讓粉絲們充分調動情緒,產生情緒化的模仿和順從行為,繼而產生付費行為。

為愛豆打榜,參加應援活動,買周邊,為偶像代言的產品衝銷量,支持偶像本人作品和衍生商品(專輯/單曲/影視作品/商品代言/雜誌/報導)是真人偶像中常見的粉絲經濟變現方式。

拿爆火的真人偶像舉例,範丞丞僅憑一張微博自拍淨賺480萬;王一博僅今年2到6月就新籤約15個新品牌代言,在2020年第二季度商業價值排行榜排名第一。肖戰單曲《光點》在冷啟動下線上發售僅四天,輕鬆破億創造紀錄。

這一系列奇蹟般的數據都是由真人偶像帶來的,藝恩根據全網數據預估,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其中由粉絲情感化消費帶來的收入約500億。

但是,粉絲經濟卻不止真人偶像這一種,網際網路突破了時間、空間上的束縛,粉絲經濟被寬泛地應用於網紅,主播,虛擬偶像等多領域。根據艾瑞諮詢與IMS天下秀發布的《中國紅人經濟商業模式及趨勢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粉絲經濟關聯產業市場規模超過3.5萬億元,同比增長24.3%,預計2023年將超過6萬億。

正是趁著這一風勢,虛擬偶像也逐漸走到了臺前,近日,韓國娛樂巨頭SM公司推出的虛擬偶像女團aespa的MV被曝抄襲K/DA女團的《POP STAR》,導致了aespa的新歌《Black Mamba》被刷到1.9分的低分。

韓國SM公司在全球娛樂圈中頗有讚譽,可以算是偶像行業的風向標。曾經的韓國明星也風靡大陸,如今旗下的虛擬偶像團體卻被曝抄襲英雄聯盟虛擬偶像女團K/DA,這當中釋放了什麼信號呢?

虛擬偶像女團K/DA勝在哪裡?

相較於其他的虛擬偶像,K/DA的優勢很大程度上就在於《英雄聯盟》在全球內擁有的眾多粉絲,很多人將遊戲裡的英雄夢折射在女團身上。

根據《2020年中國粉絲經濟市場發展規模現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顯示,追星群體的年齡趨於年輕化。「90後」群體中追星族佔比僅26.78%,「95後」中的比例上升至50.82%,而「00後」則有7成認為自己屬於追星一族。

而Z世代對二次元事物的喜愛度更甚。根據艾瑞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動漫行業總產值達到1981億,泛二次元用戶規模達到3.9億。喜愛動漫文化、願意消費動漫產品的群體會進一步擴大,二次元文化也將逐漸從「亞文化」變成「主流文化」。

和真人偶像一樣,9月29日,K/DA開啟了連續五周的應援活動,粉絲們紛紛在小紅書、微博、B站、快手、鬥魚等平臺上攜帶話題發布相關內容,或者觀看、點讚、轉發相關內容。為偶像博熱度,再加上本身歌曲質量高又在各大活動上的頻繁露面,K/DA很快在虛擬偶像中出圈。

不僅能夠與粉絲互動交流、K/DA女團在人設個性上也越來越豐富,在變現能力上也越強,直播、商演、代言樣樣都行。業內人稱K/DA是更加接近真人偶像的虛擬偶像3.0。

而在娛樂圈中,虛擬偶像也成了各大娛樂公司力捧的對象。愛奇藝的《跨次元新星》是首部虛擬偶像綜藝節目,也是各家娛樂公司在虛擬偶像市場的試水。齊鼓文化、樂華娛樂紛紛到場,更有明顯藝人為其站臺。

在像K/DA這樣的虛擬偶像收穫掌聲的同時,真人偶像所面臨的挑戰其實也與日俱增。未來在娛樂公司的推動下,虛擬偶像與真人偶像的碰撞火花會更加激烈。

虛擬偶像真的能壓倒真人偶像嗎?

根據《2019年虛擬偶像觀察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目前有4.9億中國人對ACG(動畫、漫畫和遊戲)感興趣,全國有3.9億正在關注虛擬偶像,或者正在關注虛擬偶像的路上。中國二次元用戶閨蜜達4.9億,二次元圈層人數仍在逐年擴大。

虛擬偶像是基於算法,通過繪畫、動畫、CG技術等,在虛擬、現實場景中實現非真人的歌舞表演,自虛擬偶像概念問世以來,形式幾經更新迭代,今天的虛擬偶像已經成為了科技同商業、文化完美結合的一種產物。

它們有的來自於遊戲,有的來自於動漫,有的來自於自媒體。虛擬偶像相比於真人偶像來說有很多優點,他們/她們不會老,安全可靠,人設永遠不會崩,可塑性很強,自帶各種技能,還能與粉絲共創。而在真人偶像中,明星一旦出現負面新聞那給資本帶來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

而在技術、生態不斷完善的同時,虛擬偶像也來到了新戰場上。

在直播帶貨大火的今年,虛擬偶像也加入了主播陣營:上海禾念公司旗下的6位虛擬偶像在天貓青年實驗室的直播間,為博士倫、美的等品牌進行帶貨;洛天依以女性用品帶貨官的身份在淘寶直播間帶貨,當晚直播在線觀看人數一度高達630多萬。

虛擬偶像鼻祖「初音未來」成為「淘寶人生次元大使」人氣值已經達到了 2406 萬。虎牙虛擬主播「畫粵」也身披廣繡,化身直播帶貨小能手……

虛擬偶像可以唱歌跳舞、參加選秀、講相聲、做品牌代言人、直播帶貨,在某種程度上說,真人偶像可以做的事虛擬偶像都可以做到。

那麼虛擬偶像真的能壓倒真人偶像嗎?

在培養成本上,虛擬偶像比一個真人偶像的價格高得多,業內人士指出,虛擬偶像製作一首歌時長的3DCG視頻,成本就要在十萬元左右;如果結合歌曲、舞蹈以及MV內容,成本即可達100萬元;如果要舉辦虛擬偶像的專場演唱會,成本高達2000萬。

在經濟效應上,目前來說市場上也更加偏愛真人偶像的,畢竟在粉絲數量上,明星經濟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挖掘。而我國目前的30多位虛擬偶像中,只有洛天依才算勉強盈利。

偶像的換代往往是跟隨技術革命的。30年代,隨著電影的發展,傳播力更強的電影明星取代了戲曲明星。80年代,隨著電視的普及,傳播力更強,成本更低的電視明星取代了電影明星。近五年,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興起,網紅主播們成為新的紅人經濟。

而虛擬偶像能夠給粉絲用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市場空間不可小覷。隨著未來動作捕捉技術和機器人情感分析的進步。虛擬偶像很可能超過真人偶像。

但是目前來說,虛擬偶像還存在一些無法解決的痛點:首先,虛擬偶像的受眾還不是特別廣,需要教育市場提高認知,出圈成本高;其次,目前新的虛擬偶像產品差異化不大,不能充分調動粉絲情緒;另外,在技術上門檻較高,即便是頭部公司也不能做的很好。

虛擬偶像的生死靠什麼決定?娛樂公司為什麼要花大力氣在虛擬偶像身上?

對於真人偶像來說,經濟公司就是自己命運的主宰,即便是再紅的明星,也不敢違背經濟公司的命令,一旦被雪藏,藝人前途將不堪設想。

那麼虛擬偶像的生死靠什麼來決定呢?

技術是決定虛擬偶像生死的最關鍵因素。虛擬偶像是技術進步的產物,需要先進的建模技術以及動作和面部表情捕捉軟體。

儘管英雄聯盟虛擬偶像女團K/DA擁有一眾粉絲,但在成員卡莎的「DRUM GO DUM」概念視頻中,也有眾多粉絲表示不滿:稱其只是在三次元MV裡插入卡莎的照片,根本不是概念視頻。

可以說,粉絲們對於模型以及動作、表情的關注非常高,但國內並沒有優秀的動作捕捉和面部表情捕捉的硬體和後臺技術,技術整合難度非常大,而且完成動作捕捉後還要對虛擬偶像進行大量的手工數據修復,成本也很高。

另外,在虛擬偶像呈像的介質方面,對於場地、設備、明暗環境、執行團隊的要求很高,目前還無法做到無障礙交互,在這方面中國市場要做的還有很多。

中國本土虛擬偶像市場尚處於萌芽階段,玩家們蜂擁而至,都想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如今的商業化環境中,絕大多數客戶還是對真人明星的流量十分依賴,對虛擬偶像的合作投入還在嘗試階段,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粉絲力量的壯大,說不定哪天就變了呢?

相關焦點

  • 虛擬偶像出道,技術「造星」推動下的粉絲經濟|偶像|初音未來|...
    內容提要:虛擬偶像產業起步並不晚,第一個虛擬偶像早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誕生。不過,隨著近年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虛擬偶像產業真正迎來爆發期,眾多虛擬偶像打破次元壁,進入三次元世界,成為文娛領域中的新現象。
  • :瞄準了虛擬偶像和ta的粉絲經濟
    |虛擬偶像|粉絲經濟2019年的夏天,一場被二次元認為「足以載入史冊」的演出在上海發生。作為國內截至目前陣容最強的虛擬偶像演唱會,Bilibili Macro Link-VR(簡稱 BML-VR)向現實世界毫不客氣的展示了它對粉絲強大的吸引力,這場演唱會開票20分鐘,7000張門票一搶而空。 3個月後,同樣在上海,登上BML-VR舞臺的來自中國的虛擬偶像企劃《戰鬥吧歌姬!》,在中國首個vtuber-AR劇場,完成了她們出道一周年的紀念Live。
  • 虛擬偶像出道,技術「造星」推動下的粉絲經濟
    不過,隨著近年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虛擬偶像產業真正迎來爆發期,眾多虛擬偶像打破次元壁,進入三次元世界,成為文娛領域中的新現象。 關鍵詞:虛擬偶像 AI 感知技術 語音合成 近幾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明星選秀節目,將蔡徐坤、楊超越、孟美岐等一眾年輕人推上舞臺。
  • 虛擬偶像能為遊戲做什麼?
    在偶像文化盛行的韓國,遊戲總是和偶像脫離不開。Luna Snow原本是偶像歌手,在史塔克實驗工廠演出時受到A.I.M組織的攻擊,意外獲得了超能力,可以結冰並擁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漫威創意總監說,希望展現出能和粉絲們產生共鳴的角色,Luna Snow塑造了一個為夢想努力的年輕女性形象,同時她也是為保護市民安全可以做出犧牲的堅強女孩。
  • IDG解讀虛擬偶像泛化 或成未來商業新風口
    2020 年,在特殊時期影響下,直播與虛擬偶像的結合,讓虛擬偶像正在成為新的風口,從原先僅限於二次元核心圈,迅速泛化,往更寬闊的圈層擴張。虛擬偶像的崛起靠什麼技術?虛擬偶像究竟有多大市場?在這個大促日,通過看清這種新現象背後的那些趨勢,希望你能開開腦洞:未來直播帶貨等其他場景,都會是虛擬人物做主角嗎?近日,洛天依亮相天貓全明星直播間。
  • 虛擬偶像的「痛點」
    尤其是來自日本新興二次元產品,往往起始於核心二次元粉絲,向外擴展較為困難,需要極高的教育成本。 虛擬偶像的技術成本一直是進入這一領域的一大門檻。無論是虛擬歌姬,還是虛擬主播,都需要建模以及動作捕捉和面部表情捕捉軟體。粉絲對於模型以及動作、表情的關注非常高,「以虛擬偶像的鼻祖初音為例,她的每一次出場,粉絲都會非常關注模型質量,甚至可以辨認出這個模型是哪個版本的。
  • 二次元偶像才是粉絲經濟的未來?
    不過也沒必要感慨追星不易,要知道在另一個次元,一批絕對不會有負面新聞的偶像正以其獨到的魅力改變著粉絲經濟的未來。有一部2002年上映的電影,至今仍令許多人記憶猶新。這部由安德魯·尼庫爾執導的電影名為《虛擬偶像》,它講述了一位導演藉助三維動畫技術為他的電影創造了一個「無可挑剔的女人」作為主角,但這位虛擬偶像實在是太過逼真,以至於無人相信她並不存在於人類社會的事實。
  • 網綜周榜|真人秀可以讓虛擬偶像更真實嗎?
    《跨次元新星》 :真人秀可以讓虛擬偶像更真實嗎?第二種是當下正在迅猛發展的人工智慧技術(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有學者指出,AI 技術可以讓虛擬偶像成為一個能在現實世界與粉絲交流互動、不斷成長的生命,而不再是一組難以交互的設定。但這種「靈魂」供給仍然只是一種技術上的暢想,AI 技術尚未成熟到可以製作出虛擬「生命」。
  • 虛擬偶像發展史:虛擬偶像,會有光明的未來嗎?
    這兩位代表不僅具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和超高人氣,且對虛擬偶像發展的進程和方向,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7年作為世界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誕生了,她的原型是一個用於語音合成技術的音源庫。她的獨特之處是奠定了虛擬偶像的養成型孵化模式。粉絲直接參與創造價值,並進行線上分享和傳播。
  • 虛擬代言人出圈,會比真人偶像更靠譜嗎?
    越來越多的品牌也逐漸將視線轉移到「虛擬代言人」上。虛擬代言人的興起,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當下90後逐漸成為消費市場主力,這些追求新奇的年輕人,「二次元」幾乎成為他們的標籤。「虛擬代言人」的推出無疑更能精準切入需求,提升其對於商品的認知和信任。「真人偶像是現在,虛擬偶像是未來。」愛奇藝發布的《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裡的這句話,或許正在成為現實。
  • 誰在為虛擬偶像「氪金」?
    據愛奇藝發布的《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全國有3.9億人正在關注虛擬偶像和關注虛擬偶像的路上,二次元圈層人數逐年增加,其中,95後至05後用戶滲透率達64%。在文化產業領域,粉絲市場獨佔一隅。飯圈頂級流量的粉絲經濟效應,虛擬偶像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資本而言,投資虛擬偶像便等同於投資了背後的粉絲市場。
  • 虛擬偶像為什麼這麼香?
    2020年目睹娛樂圈之怪現狀,那必定是「偶像塌房」了。一個月三小塌,三個月一大塌,這邊哥哥還在玩密室逃脫,那邊歐巴早已轉身變成時間管理大師。而在這偶像頻頻翻車的年頭,有些目光長遠的年輕人已經開始追虛擬人了。 虛擬人唱跳舞蹈才藝俱佳,還不擔心臨場發揮問題。
  • 虛擬偶像還是真人偶像?Z世代的選擇超科幻
    和偶像團體、「握手會」剛出現時一樣,這群年輕人正體驗著大多數人不能理解的,新潮的快樂。他們願意花數百元買「握手券」,也願意經受舟車勞頓,只要能和「偶像」相會,一切就都值得。這種看似不真實的場景正宣告著一個事實,通過技術和網速的提升,虛擬偶像正在飛速抵達粉絲經濟和流量的戰場。這樣的一場演唱會發生在虛擬偶像企劃《戰鬥吧歌姬!》
  • 虛擬主播:二次元、粉絲文化和數位技術共造的新偶像
    學者哈拉維有言,賽博格想像和物質現實的濃縮現象,既是虛構的事物,也是活生生的經驗。具體而言,虛擬主播是一種典型的人造物,是被設計出的虛擬偶像,其虛擬性不言而喻,但另一個事實在於,其擁有的龐大粉絲和直播過程、視頻生產中的交互性,體現出了虛擬角色與真實粉絲之間的社會互動,從這一點說,它既是虛擬的,也是現實的,人設是虛擬的,但粉絲和粉絲投入的情感,以及虛擬角色背後的行為,都是現實的。
  • 樂華推首個虛擬女團A-SOUL:偶像經紀公司布局虛擬偶像的時機到了嗎?
    真人藝人經紀與虛擬偶像結合的上一次風口,可以追溯到2016年後偶像行業的「百團大戰」。當時虛擬偶像是一些公司在二次元正起勢的階段,觸及泛二次元人群,形成差異化模式的手段。 隨著2018年的選秀紅利,伴隨韓國練習生模式與中國流量粉絲經濟的融合,本土偶像公司迎來新一輪的成長。與此同時,海外vTuber風口的到來,也讓這種結合有了更多的探索空間。
  • 無限王者團&宋茜《鏡城》:虛擬與現實之間,好偶像讓你不迷路
    這是現代科技的神奇之處——作為國民遊戲「王者榮耀」裡誕生的一個偶像組合,無限王者團的五名成員白,亮,信,雲,守約,是由玩家票選出的人氣角色,他們身上承載了遊戲與歷史人物的精神文化內核,又代表了當下年輕人對於「偶像」的一種理想寄託,通過虛擬角色+偶像團體的結合,無限王者從遊戲世界走向了現實舞臺
  • 虛擬偶像:多棲藝人,永不「塌房」?
    紙片人能談戀愛,虛擬人能選秀出道?真人秀追多了,不妨換個口味看看「假人秀」。虛擬偶像一次詞來源於日本,指代通過繪畫、動畫、CG等形式製作,在虛擬場景或現實場景進行「營業」。人物形象通過技術賦能與粉絲進行互動,本身並不以實體形式存在。
  • 618大促:虛擬偶像直播帶貨火了,洛天依們的商業前景如何?
    其實在亮相天貓直播間之前,洛天依還出現在了李佳琦的直播間,成為首位帶貨的虛擬偶像。洛天依首次帶貨就有近300萬人觀看。像洛天依這樣的虛擬偶像,廣義上指的是用數字形式呈現的藝人。受益於社會科技進步,虛擬實境技術與二次元文化也催生了虛擬偶像的發展,虛擬偶像的誕生正逐漸改變傳統人們對偶像的認知。2007年虛擬偶像「初音未來」的出現,很快引爆了粉絲經濟效應。
  • 虛擬偶像要出道,留給「偶像練習生們」的時間不多了?
    此外,虛擬偶像對於這類造星工廠來說,更能維護屬於偶像的「完美人設」。因為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有內容厚度、真正能帶動粉絲情緒的偶像,而不是一堆數據。其二,虛擬偶像無法完全替代真人偶像。其實從外形來看,翎十分貼近真人了。但即便如此,依舊有「看著有點恐怖」、「終究不是人」這種評論存在,這就意味著,虛擬偶像從外形上就很難擺脫「假人」這個標籤。
  • 從二次元到三次元,虛擬偶像進化史
    SM表示,現實裡的藝人將與所有Kpop明星一樣從事活動,而虛擬的她們將生活在一個假想的平行世界裡,通過更加新穎獨特的方式與粉絲互動。不過,aespa的誕生正值旗下藝人相關負面新聞被頻繁曝出的時間點,讓人不得不與近期一系列事件產生關聯,導致新女團尚未出道,已經引起相當一部分大眾質疑:相比於如此龐大的概念設計,SM是否有些過於草率,虛擬偶像概念是否僅僅只是消費現實偶像的新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