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偶像出道,技術「造星」推動下的粉絲經濟

2020-12-19 騰訊網

By 超神經

內容提要:虛擬偶像產業起步並不晚,第一個虛擬偶像早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誕生。不過,隨著近年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虛擬偶像產業真正迎來爆發期,眾多虛擬偶像打破次元壁,進入三次元世界,成為文娛領域中的新現象。

關鍵詞:虛擬偶像 AI 感知技術 語音合成

近幾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明星選秀節目,將蔡徐坤、楊超越、孟美岐等一眾年輕人推上舞臺。

短短數月,經紀公司配合媒體、平臺,只要運營得當,就能將他們塑造成千萬粉絲追捧的人氣明星,代言、商演、片約源源不斷,身價水漲船高。

這些「造星盛會」在短期甚至就能開發出上億的商業價值,社會影響也與日俱增。

為了提高話題度與影響力,這些節目也在不斷追求創新

由於主要是面向年輕人市場,節目組也注意到了正在迅速崛起的二次元市場,嘗試將二次元虛擬偶像引入節目。

在央視最新打造的選秀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中,有一位 AI 打造的虛擬選手「翎」參賽。

右下角(圖九)便是神秘的 AI 虛擬選手翎

AI 選手的加入,讓觀眾對這一節目多了一份期待。有 AI 技術加持的虛擬偶像,影響力又能否比肩真人明星?

打破次元壁,AI 小姐姐加入選秀大戰

丹鳳眼,柳葉眉,瓜子臉,丸子頭,復古風的服裝,這個用 AI 技術打造的虛擬偶像翎,無論容貌還是衣著打扮,都被賦予濃濃的中國特色。她的名字來自於京劇花翎中的翎,她的愛好是京劇、毛筆書法與太極。

翎之所以集眾多中國傳統元素於一身,是因為從誕生之初,翎的製作團隊就是希望藉助科技力量,來推廣中國的傳統文化。

自 5 月宣布出道以來,翎就開通了個人微博帳號,隔三差五發布一些小日常。

向右滑動查看更多

翎的微博相冊集

目前已經在微博收穫 6 萬多個粉絲

從翎發布的動態來看,她有著豐富的日常生活,喜歡擺拍 po 美照,生活有聲有色,儼然一位真實的網紅小姐姐。

不僅如此,她還加入了真人選秀的隊伍。

在《上線吧!華彩少年》宣傳片中,翎的表情自然生動,面部細節放大之後也非常逼真,每根髮絲,甚至是唇紋,都清晰可見。

在計算機技術全方位打造下,翎的人物形象十分飽滿

能夠打造出如此逼真的虛擬形象,還要歸功於日益強大的 AI 技術。

AI 感知與合成技術,打造虛擬偶像

根據翎的製作公司魔琺科技介紹,打造虛擬數字人的必備條件,是全方位的 AI 感知與合成技術。

為了能夠讓其表現出與真實人類一樣的表情、神態,團隊運用了全棧式端到端 AI 表演動畫技術:

通過真人演員表演實時捕捉演員的面部表情、眼神、身體動作、手指動作等,並實時驅動到 3D 虛擬角色上來,生成高質量的表演動畫效果。

得益於實時動作捕捉技術的發展

眼神、手指上的細微動作也能捕捉

與最早期的一些虛擬人物不同,翎的聲音並不是簡單的配音,而是基於實時 TTSA(Text to Speech and Animation,文本轉語音和動畫)技術以及深度學習技術,可基於文本實時自動生成虛擬數字人的語音和動畫數據。

此外,語音識別、語義理解、人臉表情/人體動作識別等技術,還為虛擬數字人翎增添了情緒感知、交互的能力。

因此,翎的背後,實際上是超寫實數字人的智能掃描、建模和綁定、動畫、解算和渲染等一系列技術。

正是依託於這些人工智慧技術,二次元中的紙片人開始變得立體,營銷價值也進一步提升。

新一代虛擬偶像突破了傳統虛擬人物表情呆板、動作僵硬的限制,不僅擁有了無限接近真實人類的外形、動作表情,而且也擁有了交互能力,進而擁有了更加廣闊的商業應用場景。

不止是唱跳,虛擬偶像市場潛力巨大

事實上,在翎之前,虛擬偶像早已走進商業界和大眾的生活。在國外社交媒體上,已經有很多受到關注的虛擬偶像、虛擬 KOL。

日本初音未來:御宅族的完美愛豆

要說虛擬偶像的先例,初音未來必須擁有姓名。

2007 年誕生的初音未來,至今已經有十三年歷史。她當年以一個虛擬歌姬的身份出道,到現在已為全世界所熟知。

初音未來已在全球舉辦了近 50 場專場演唱會

據「初音未來之父」伊藤博之介紹,他們最初出於將人的歌聲變為虛擬樂器的目的,採用了山葉開發的 VOCALOID(電子音樂語音合成軟體)技術,然後收錄日本聲優藤田咲的聲音為音源,最後賦予其虛擬形象,初音未來就這樣誕生了。

出道之後,初音未來吸引了一大批電子音樂愛好者,引領了一波電子音樂創作熱潮。初音未來的迅速走紅,超出了製作團隊預期。

很快,她開始在全球各地舉辦演唱會,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偶像。

從 2009 年起,初音未來就在全球各地舉辦全息演唱會

目前,初音未來在全球擁有的粉絲數量超 1 億。僅在中國各個社交平臺,粉絲總數就近千萬。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初音未來在 2007- 2012 年,帶動了超過 100 億日元(約合人民幣 6.32 億元)的消費市場,到 2017 年,僅僅一年就創造了 100 億日元的市場。同時,她在國內商業領域也做得風生水起。

今年 6 月,已經積累了大量粉絲基礎的初音未來,走進淘寶直播間,開啟了直播帶貨之路。

不到半天時間,她的人氣就超過 270 萬。在 618 明星排行榜上,初音未來超越王一博、朱一龍等頂級流量榮登榜首。她的初次試水成功,也讓人們意識到,虛擬偶像直播或許會成為下一個風口。

美國 Lil Miquela:年輕人熱愛的時尚達人

在網紅經濟的發源地美國,虛擬偶像也早已加入時尚網紅博主的隊伍。

以 Lil Miquela 為例,她於 2016 年 4 月 23 日首次在 Instagram 現身,發布了第一條帖子,從此出道。

作為 Instagram 上的第一位虛擬大 V

Lil Miquela引爆了美國虛擬偶像市場

Lil Miquela 的形象融合了青少年潮流偶像和 Instagram 網紅的招牌元素:小麥色肌膚、小雀斑、標誌性的哪吒頭髮型,以及最時興的街頭風穿搭,這位計算機合成的虛擬網紅,漂亮、時尚且帶有一絲神秘感,深受年輕人喜歡。

2017 年 8 月,Lil Miquela 發布了首支單曲《Not Mine》,當月就衝到了 Spotify 的熱門榜單第 8 位,同期,由她「參演」的 MV 登上時代廣場的廣告牌。

出道沒多久的她,很快就身兼多職,歌手、演員、模特、網紅博主等,影響力迅速崛起。2018 年,她被《時代》雜誌評為年度「網絡最具影響力人士」之一。

她不斷接到時尚品牌的廣告邀約,登上時尚雜誌,還應 Prada 邀請,以照片的形式「現身」2018 年秋冬米蘭時裝周。

Lil Miquela 作為 Prada 代言人

以照片形式參加米蘭時裝周

截至今年 10 月底,Lil Miquela在 instagram 上已坐擁 210 多萬粉絲,累計有超過 280 萬粉絲。

Lil Miquela 能夠吸引眾多粉絲的關鍵,並不僅僅在於她的外形形象、歌曲作品等,而是她被賦予了「人」的情感與意識。她不僅引領審美和消費,還熱衷於在社交媒體上發表對公共事件的觀點,話題涵蓋種族平權、女權主義、控槍問題等。

一位 Lil Miquela 的粉絲表示,「我根本不介意 Miquela 是假的。我看她和看其他博主差不多,都是一樣的現實生活中也見不到。所以只要她能產出足夠真實的內容就行。」

中國虛擬偶像:技術與文化推動下的產物

在國內,隨著二次元文化的擴散,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催生出一波各具特色的虛擬偶像。從較早出道的洛天依,到近年湧現的微軟小冰、B 站泠鳶yousa、小米的小愛同學等,都在逐漸從「二次元」走向「三次元」世界,吸引更多的關注。

相關焦點

  • 虛擬偶像出道,技術「造星」推動下的粉絲經濟|偶像|初音未來|...
    內容提要:虛擬偶像產業起步並不晚,第一個虛擬偶像早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誕生。不過,隨著近年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虛擬偶像產業真正迎來爆發期,眾多虛擬偶像打破次元壁,進入三次元世界,成為文娛領域中的新現象。
  • ...技術「造星」推動下的粉絲經濟|偶像|初音未來|miquela|人工...
    內容提要:虛擬偶像產業起步並不晚,第一個虛擬偶像早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誕生。不過,隨著近年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虛擬偶像產業真正迎來爆發期,眾多虛擬偶像打破次元壁,進入三次元世界,成為文娛領域中的新現象。
  • 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作為國內首檔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的出現是對國內虛擬偶像的一次熱度曝光,也是虛擬偶像綜藝的一次試水。虛擬造星的背後,是以虛擬偶像為載體的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是圍繞現實的界線已然模糊。「林明美」的成功也奠定了早期虛擬偶像通過優質內容吸引大眾視野的發展模式。以「林明美」為代表的虛擬偶像之後,伴隨著計算機合成技術和3D技術的誕生,世界首位虛擬人MaxHeadroom和首位3DCG技術創作的虛擬偶像「伊達杏子」相繼誕生,真正打開了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的虛擬偶像市場。2007年,「初音未來」橫空出世,坐擁全球6億粉絲和百億日元身價。
  • 陳根: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作為國內首檔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的出現是對國內虛擬偶像的一次熱度曝光,也是虛擬偶像綜藝的一次試水。虛擬造星的背後,是以虛擬偶像為載體的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是圍繞現實的界線已然模糊。以「林明美」為代表的虛擬偶像之後,伴隨著計算機合成技術和3D技術的誕生,世界首位虛擬人MaxHeadroom和首位3DCG技術創作的虛擬偶像「伊達杏子」相繼誕生,真正打開了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的虛擬偶像市場。
  • 選秀綜藝出道,虛擬偶像的最新養成路徑?
    無獨有偶,近日網絡上也出現了「江蘇衛視與B站合作節目《2050》,採用『明星嘉賓+虛擬偶像』的模式進行選秀」的傳言。虎牙直播在本月初公布了「虛擬歌手百萬buff出道計劃」,依據直播PK結果給予主播資源扶持。綜藝《虛擬人成材計劃》正在B站播出,試圖探索「虛擬偶像練習生」的互動養成。虛擬偶像衍生出的角色經濟令各大平臺相繼入局,虛擬偶像紛紛出道,挖掘潛在受眾、拓展市場成為其發展的必經之路。
  • 虛擬偶像PK現實偶像,哪個更能發揮粉絲經濟效應?
    投稿來源:松果財經最近,韓國娛樂巨頭SM公司推出的虛擬偶像女團aespa抄襲英雄聯盟虛擬偶像女團K/DA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虛擬偶像的高光時刻真的來了嗎?虛擬偶像和現實偶像,哪個更能發揮粉絲經濟效應?哪個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呢?粉絲經濟是什麼?在現實偶像中如何表現的?
  • 虛擬偶像要出道,留給「偶像練習生們」的時間不多了?
    畢竟矮子裡面拔高個子,是很難拔出下一個蔡徐坤這樣的頂流的。真人市場的貧瘠讓「造星上癮」的愛奇藝不得不另闢他路。於是,他們將目光瞄準了虛擬偶像。實際上,在「跨次元新星」之前,愛奇藝還推出了虛擬偶像廠牌「RiCH BOOM」,並宣稱該團體將持續活躍在音樂、潮玩、綜藝等領域。
  • 通過選秀綜藝節目出道 虛擬偶像的最新養成路徑
    虛擬偶像衍生出的角色經濟令各大平臺相繼入局,虛擬偶像紛紛出道,挖掘潛在受眾、拓展市場成為其發展的必經之路。現下新興的虛擬偶像,開始嘗試與競演、直播、真人秀相結合,二次元與三次元的碰撞,將得出怎樣的結果?虛擬偶像在中國:新潮卻小眾  虛擬偶像,是以繪畫、動畫、3DCG等形式製作,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偶像活動的虛擬人物形象。
  • 翎Ling、洛天依等虛擬偶像「出道」常態化,小眾文化破圈進行時?
    然而,「二次元經濟」疊加「粉絲經濟」,並不能簡單的等同於「虛擬偶像經濟」。隨著虛擬技術的提升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許多行業都可以給虛擬偶像更多的發揮空間。而今,除虛擬演出外,虛擬直播、虛擬教育、文旅導遊……甚至是品牌IP的虛擬人物化衍生,虛擬偶像的發展前景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從業者看好。
  • 大天狗正式出道 《陰陽師》虛擬偶像企劃拉開序幕
    7月6日,陰陽師官博緊接著官方宣布了大天狗的出道消息,粉絲熱情再度被掀至高潮。從官宣預告開始玩家就自發線上線下應援,「大天狗C位出道」的話題在出道當天上升到3000萬的閱讀量。心愛的式神作為「虛擬偶像」出道帶來的新奇和滿足,加之其開口獻唱的吸引力,多重因素的加持讓這次活動的人氣居高不下。最終,大天狗以近乎完美的演出回饋了觀眾的熱情和期待,B站直播下粉絲真情實感刷屏打call,官方微博的現場視頻一經發布就吸引了數十萬的播放,互動量過萬,「求狗子出CD」,「求SSR全體出道」的呼聲不斷。
  • :瞄準了虛擬偶像和ta的粉絲經濟
    在這場LIVE中,舞蹈、歌唱、對現場觀眾實時反應、甚至最後一對一的粉絲交流,都是《戰鬥吧歌姬!》對粉絲最直白的承諾,「時刻回應愛。」 出道這一年,《戰鬥吧歌姬!》持續推出動畫(紀錄片)、MV、短視頻內容,並以直播、線下演出和見面會等形式,與粉絲實時交流互動。粉絲則在定製的小程序裡為她們打投、應援,在虛擬世界裡追星。
  • 在全民造星的娛樂時代,區塊鏈技術如何助力粉絲經濟行穩致遠?
    小編:記得關注哦來源:星傳媒黃牛頻出、數據造假……繁榮的粉絲經濟背後藏匿的是一張張交易」暗網「,在全民造星的娛樂時代,區塊鏈技術如何助力粉絲經濟行穩致遠?隨著粉絲經濟的不斷發展,黃牛倒賣門票、數據造假、盜版猖獗等醜聞也頻頻爆出,如何擠出粉絲經濟中的這些泡沫,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2019年12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推動「粉絲經濟」行穩致遠》一文,文中明確指出,要善用區塊鏈等技術手段,為「粉絲經濟」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 陳根:虛擬造星背後,圍繞現實的界線已然模糊
    作為國內首檔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的出現是對國內虛擬偶像的一次熱度曝光,也是虛擬偶像綜藝的一次試水。虛擬造星的背後,是以虛擬偶像為載體的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是圍繞現實的界線已然模糊。
  • 虛擬主播:二次元、粉絲文化和數位技術共造的新偶像
    作為虛擬偶像的一種新形式,虛擬主播有著不同以往虛擬歌姬的新特質:比如活動平臺的特殊性、受眾的分眾性、和普通的偶像粉絲文化的區別,以及技術發展帶來的運作方式演變。同時,在其進入中國之後,衍生出了Vup這個轉移活動平臺的新分支。在本文中,筆者將主要從發展歷程、運作形式、粉絲文化、消費文化四個維度展開相關討論,分析虛擬主播這一新型文化符號的價值、意義與背後的深層次社會文化影響。
  • 爆紅的虛擬偶像,會取代流量明星嗎?
    文 | 子非「虛擬偶像」一詞來源於日本。它是利用數字複製技術和網際網路思維建構的偶像形象,它和真實客觀存在的人物實體不同,可通過全息技術完成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的交合,實現與粉絲群體的線下互動。它是利用數字複製技術和網際網路思維建構的偶像形象,它和真實客觀存在的人物實體不同,可通過全息技術完成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的交合,實現與粉絲群體的線下互動。虛擬偶像包括虛擬歌手、虛擬形象、虛擬主播等。
  • 虛擬偶像發展史:虛擬偶像,會有光明的未來嗎?
    這兩位代表不僅具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和超高人氣,且對虛擬偶像發展的進程和方向,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7年作為世界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誕生了,她的原型是一個用於語音合成技術的音源庫。她的獨特之處是奠定了虛擬偶像的養成型孵化模式。粉絲直接參與創造價值,並進行線上分享和傳播。
  • 虛擬偶像:多棲藝人,永不「塌房」?
    紙片人能談戀愛,虛擬人能選秀出道?真人秀追多了,不妨換個口味看看「假人秀」。虛擬偶像一次詞來源於日本,指代通過繪畫、動畫、CG等形式製作,在虛擬場景或現實場景進行「營業」。人物形象通過技術賦能與粉絲進行互動,本身並不以實體形式存在。
  • 樂華推首個虛擬女團A-SOUL:偶像經紀公司布局虛擬偶像的時機到了嗎?
    真人藝人經紀與虛擬偶像結合的上一次風口,可以追溯到2016年後偶像行業的「百團大戰」。當時虛擬偶像是一些公司在二次元正起勢的階段,觸及泛二次元人群,形成差異化模式的手段。 隨著2018年的選秀紅利,伴隨韓國練習生模式與中國流量粉絲經濟的融合,本土偶像公司迎來新一輪的成長。與此同時,海外vTuber風口的到來,也讓這種結合有了更多的探索空間。
  • 國內陣容最強的虛擬偶像演唱會上,這些虛擬藝人不需要刷量
    初音未來可以說是虛擬偶像裡的大咖,誕生於 2007 年,粉絲自稱「騎士團」,早在 2010 年它已經成為第一個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偶像。這個套路,依然是沿用經典的造星公式:偶像 = 技能點 + 人設 + 流量。也就是說,包裝虛擬偶像和包裝真人偶像,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只要有人粉,有流量,萬物皆可明星。虛擬偶像是一門怎麼樣的年輕人生意今年 5 月,B 站董事長陳睿在 2019 年 Q1 財報發布的分析師會議上,解讀了自身在虛擬主播業務上的增長。
  • 風口上的「虛擬偶像戰場」:一將功成萬骨枯
    海外熱門網遊《英雄聯盟》也曾推出虛擬偶像女團K/DA,由隊長兼主唱阿狸、主唱伊芙琳、領舞卡莎、說唱歌手阿卡麗四名英雄組成。動畫IP方面,除了閱文選送的出道選手葉修,騰訊動漫也送《狐妖小紅娘》的塗山蘇蘇等出道,玄機科技也將《秦時明月》中的高月公主,以全息虛擬偶像的形式在中國國際動漫節上呈現。但原生IP涉足虛擬偶像也是一把「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