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紅的虛擬偶像,會取代流量明星嗎?

2020-11-23 南周知道

文 | 子非

「虛擬偶像」一詞來源於日本。它是利用數字複製技術和網際網路思維建構的偶像形象,它和真實客觀存在的人物實體不同,可通過全息技術完成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的交合,實現與粉絲群體的線下互動。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 ,虛擬偶像是怎麼回事。

(虛擬歌姬洛天依在一展臺上演唱,臺下觀眾在打call。IC photo / 圖)

如果你認為一個品牌要找代言人,只能在真人明星裡面選擇,那麼你就OUT了。近來,虛擬明星成品牌代言人的情形愈發普遍。

比如不久前,天貓用易烊千璽虛擬形象代言;歐萊雅推出全球首位虛擬代言人;虛擬偶像imma代言夢龍;更不用提虛擬偶像領域的大紅人洛天依了,合作了包括百雀羚、維他檸檬茶、肯德基、華為在內的多個領域品牌……

究竟什麼是虛擬偶像?虛擬偶像有朝一日會碾壓真人偶像嗎?

虛擬偶像,粉絲製造

「虛擬偶像」一詞來源於日本。它是利用數字複製技術和網際網路思維建構的偶像形象,它和真實客觀存在的人物實體不同,可通過全息技術完成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的交合,實現與粉絲群體的線下互動。虛擬偶像包括虛擬歌手、虛擬形象、虛擬主播等。

最早的虛擬偶像以虛擬歌姬為主,誕生於語音合成軟體VOCALOID的音源庫,用戶可以依靠該軟體自行製作非商業用途的音樂作品。2007年,日本音樂軟體公司CRYPTON FUTURE MEDIA賦予了VOCALOID女性歌手的形象——初音未來。初音未來的本體是一個「會唱歌的程序」,但她的形象是一個蔥色頭髮的少女。

2012年7月12日,世界第一個中文V家虛擬歌手洛天依正式出道。她雖然只是一個唱歌程序,但她擁有人的形象:一個碧眼灰發、頸間別著玉佩、腰間掛著中國結的少女。

出道至今,洛天依已擁有了龐大的粉絲群體:微博粉絲469萬,同名話題閱讀量超過7億,B站粉絲近200萬。2016年2月2日,洛天依與楊鈺瑩登上湖南衛視小年夜春晚合唱《花兒納吉》,成為首位登上中國主流電視媒體的虛擬歌手。此外,洛天依的舞臺、代言接連不斷。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革新,虛擬偶像成為一個新的風口,世界範圍內各種虛擬偶像層出不窮。西班牙裔、巴西裔和美國血統的Lil Miquela,是最著名的虛擬時尚博主之一,時尚資源與品牌資源拿到手軟。國內的視頻網站也爭先恐後入局虛擬偶像,比如愛奇藝推出首個虛擬偶像樂隊RiCH BOOM,騰訊推出虛擬偶像組合「無限王者團」,B站舉辦大型虛擬偶像演唱會……

跟真人偶像相比,虛擬偶像除了「虛擬」外,它的獨特性在哪?

虛擬偶像除了年齡、身高、體重等信息外,她的裝扮、性格、愛好等外在人設,則由使用者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換句話說,我們喜歡什麼,就可以在虛擬偶像身上創造什麼、寄託什麼。就像洛天依原本只是一個唱歌程序,但當粉絲把她當成一個活生生的藝人看待,為她賦予性格,在她身上寄託了情感,粉絲便與洛天依建立了獨一無二的聯結——粉絲真真正正參與了洛天依的塑造。

日本評論家東浩紀在《動物化的後現代——御宅族如何影響日本社會》一書中,把今天的主體命名為「資料庫動物」。他把身處後現代境況下的人類的意義讀取模式稱為「資料庫模式」。受眾更喜歡像在資料庫中抽取數據一般選擇那些一開始就特徵明確、用流行元素拼湊出來的角色。

虛擬偶像滿足了「資料庫動物」一代的審美需求:他們可以在虛擬偶像身上,寄託自己所喜愛的所有元素。

(洛天依。IC photo / 圖)

雖未撼動,亦是警醒

很多粉絲選擇把虛擬偶像當偶像,而不是真實的流量明星當偶像,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虛擬偶像,永遠也不會人設崩塌。

現實生活中,真人偶像人設崩塌的概率實在不低。而且只要是人,就會老,會變,大概率也會有結婚生子的一天。相形之下,虛擬偶像因為是虛擬的,所以他們也像是生活在一個「無菌」環境裡,他們永遠不會老,不會出現負面新聞,不會讓粉絲失望。

那這是否意味著,虛擬偶像有朝一日會取代真人偶像的位置?也不盡然。虛擬偶像主要面臨著三重困境。

其一,虛擬偶像造星成本不低,但變現難度不小

業內人士指出,虛擬偶像製作一首歌時長的3DCG視頻,成本就要在十萬元左右;如果結合歌曲、舞蹈以及MV演出內容,成本即可達100萬元;如果要舉辦虛擬偶像的專場演唱會,僅10首演唱曲目加上相關支出,成本就可達2000萬。這麼算來,培養一個虛擬偶像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要比真人偶像要多得多。千萬級別的投入讓中小型公司難以承擔。

一方面是投入巨大,另一方面是沒有穩定的盈利模式。中國的虛擬偶像產業還並未像日本一樣成熟和穩定,大部分人的心態還處於初步了解階段,除了洛天依等少數虛擬偶像,多數虛擬偶像並未被公眾所認可、熟知並接受。缺乏完善和成熟的C端市場,虛擬偶像製造就難以形成良性循環。

其二,就像真人偶像是造星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虛擬偶像雖然賦予粉絲造星的權利,但虛擬偶像的基本類型,同樣是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他的基本人設亦是團隊設計的結果。而只要是流水線生產,就意味著可複製、缺乏真正的獨特性。一旦可跟風,結局只能是走向平庸。

近兩年來,國內推出的虛擬偶像並不少,比如虛擬歌姬就有挺多個,但除了洛天依、荷茲外,其他的大多沒有出圈。一大癥結就是形象與人設的同質化。

其三,虛擬偶像再怎麼接近真實,他都是虛擬的,他都無法與粉絲之間形成雙向的情感互動。比如追一個真人明星,粉絲可以跟隨著他一起成長,看著他從青澀走向成熟。但一個虛擬偶像永遠年輕,粉絲從18歲到30歲這一心路歷程,難以在虛擬偶像身上找到影射。

除此之外,一些三次元的人也會擔憂,一些粉絲因沉溺於虛擬偶像,而混淆了真實與虛擬之間的邊界。

如此看來,虛擬偶像要取代真人偶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不太可能的事。但虛擬偶像的出現,對於真人偶像還是構成了一種競爭關係,對於真人偶像也是一個重要的提醒:好好做人、好好演戲,否則,虛擬偶像雖然取代不了所有人,但還是可以取代你的。

相關焦點

  • 虛擬偶像PK現實偶像,哪個更能發揮粉絲經濟效應?
    投稿來源:松果財經最近,韓國娛樂巨頭SM公司推出的虛擬偶像女團aespa抄襲英雄聯盟虛擬偶像女團K/DA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虛擬偶像的高光時刻真的來了嗎?虛擬偶像和現實偶像,哪個更能發揮粉絲經濟效應?哪個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呢?粉絲經濟是什麼?在現實偶像中如何表現的?
  • 虛擬偶像是藝人資本化的最終形態嗎?
    仔細想想現在的愛豆「塌房」事件,或許虛擬偶像產品的流行,能夠填補偶像產業存在的種種不健全,也會給偶像產業帶來結構性的變化。真人偶像不斷「出岔」,虛擬偶像可以「上位」最近兩個月,龍丹妮很頭疼。這位背靠騰訊視頻、掌握國內一線偶像團體的「選秀教母」,本可以在「搖錢樹」R1SE解散前再撈一船金,然而等來的卻是旗下藝人送給她一連串「愛豆塌房」的豪禮。
  • 虛擬偶像發展史:虛擬偶像,會有光明的未來嗎?
    2020年,虛擬偶像圈層耕耘多年的生態已臻成熟,早有全面爆發之勢。隨著短視頻、電商直播的火熱,虛擬偶像面臨更廣闊的大眾舞臺,在探索商業變現的無線可能中,也面臨新的挑戰。當下「虛擬偶像的江湖」仍在繼續,且故事遠比大眾想像的精彩。
  • 爆紅的虛擬偶像是你的菜嗎?
    說起「虛擬偶像」,幾乎所有的宅友們腦海中跳出的第一個名字便是「初音未來」,作為世界上第一個舉辦演唱會的虛擬歌手,世界第一公主殿下的名號可以說是響徹雲霄。每一位虛擬偶像的爆紅都離不開時間的沉澱、IP的成長以及技術的發展,可如今,在AI技術的幫助下,批量「智造」11位AI歌手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事兒了。
  • 取代喬碧蘿,就看這些不是人的網紅了
    自打進入流量時代後,明星的味道變了,作品不見幾個,名頭倒大得嚇人,打個噴嚏上熱搜。同時冒出許多網紅和主播,為了獲得流量無所不為,怎麼好使怎麼來,流量成為他們最大的價值體現。在種種騷操作下,我們對明星網紅這幾個詞有了刻板的印象:實力不出眾,靠粉絲賺錢,賣人設,容易翻車。
  • 樂華推首個虛擬女團A-SOUL:偶像經紀公司布局虛擬偶像的時機到了嗎?
    虛擬偶像產業有望在平臺流量和資本入場下,迎來新一輪的時間窗口,在這其中,近兩年發展起來的較為成熟的藝人經紀公司,有相對獨特的優勢,例如更為專業的藝人培訓體系,以改善虛擬偶像行業長期存在的中之人管理風險等基礎問題。
  • 明星、電競流量全都要,《虎牙超級偶像聯賽》打造明星直播新標杆
    步入2020年,疫情之下的影視綜藝更是迎來寒冬,明星綜藝接近全面停擺,演藝圈形勢嚴峻。而直播行業成為引導明星價值實現的沃土,甚至推動部分老網紅實現「再就業」。4月1日,羅永浩直播帶貨首秀交易總額超1.1億元,累計觀看人數超過4800萬人。同時,高顏值的偶像直播也在打賞方面實現創收突破。據虎牙直播數據顯示,R1SE偶像張顏齊最高衝到虎牙新主播禮物價值榜第一名。
  • 從流量爆紅到流量長紅:什麼決定了偶像的價值?
    究竟是粉絲的錯,還是明星的鍋,利益相關企業忙著將損失降到最低,非利益相關企業重新審視自家企業合作的偶像,心裡預演著公關方案。隨著社交媒體上最具關注度和討論度的「粉絲戰爭」熱度上升,粉絲文化和偶像明星價值評估,重新回到大眾討論中。我們將從偶像價值評估以及偶像與粉絲共同體價值角度進行討論。評估偶像的價值需要多維的角度,並是一個複雜的動態過程。
  • 那些正當紅的流量明星是憑什麼爆紅的?
    娛樂圈星光熠熠,但每個人爆火起來的契機都不大一樣,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是靠什麼擠入流量明星列席的吧。頂著爆紅的人氣,他們相繼回來國內佔領市場,真正把「流量」一詞變成娛樂圈一種全新的標杆,成為國內娛樂圈的流量鼻祖,當時鹿晗和吳亦凡受歡迎的程度,現在的頂流後輩望塵莫及。即使人才輩出,但歸國四子的流量可不是那麼容易瓜分的,現在他們各自在自己專注的領域裡發展,每一次出現還是能夠迅速聚集大量閃光燈。
  • 虛擬代言人出圈,會比真人偶像更靠譜嗎?
    虛擬代言人,正在消費市場中掀起新的浪潮。「和真人偶像代言不同,虛擬偶像代言人沒有不可控的緋聞、醜聞等負面消息,形象不會『翻車』,安全係數顯然更高。」1月28日,一位圈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起用明星當代言人如同雙刃劍,品牌當然能夠藉助代言人的名氣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但代言人一旦出現輿論風波同樣會給品牌帶來衝擊。
  • 《少年的你》爆紅:流量明星最後的遮羞布
    此次《少年的你》爆紅,則更是為易烊千璽榮耀加身,也是他實至名歸的證明。而幾乎就在同一年,《古劍奇譚》橫空出世,帶紅了飾演「百裡屠蘇」一角的李易峰,更是讓李易峰成為國內首位偶像明星,也是後來大家所津津樂道的:流量。
  • 虛擬偶像的「痛點」
    「從整個行業來看有一下幾個痛點吧,第一,傳統的二次元市場虛偶產品飽和度特別高,產品差異化不大,新的賽道類型需要教育市場提高認知,出圈成本高;第二,技術上目前還是有較大門檻的;第三,商業化環境目前絕大多數客戶還是對真人明星的流量十分依賴,對虛擬偶像的合作投入還在嘗試階段」,愛奇藝副總裁楊曉軒在採訪中說到。
  • 品牌用明星虛擬形象,還是把虛擬人物變成明星?
    尤其在中國市場,明星對消費者一直有著「謎一樣的強大號召力」。同時,在流量影響力強大的新興偶像中,他們的粉絲這時候的「應援能力」也更強,願意付出自己的傳播價值和購買價值,來支持並證明偶像的商業價值。可如今明星代言很明顯的一個問題在於:越是炙手可熱的年輕偶像,往往都處在品牌代言的高峰期,此時品牌在營銷上的競爭對手反而不是直接競品,而是偶像同期代言的其它品牌。例如天貓這次的競爭對手,其實是上周易烊千璽同期官宣的4個品牌,而用虛擬偶像代言,恰巧就在新鮮度上突圍了其它4個品牌。
  • 當AI技術遇上明星 未來虛擬偶像大有可為?
    這些二次元虛擬偶像圈粉不斷,甚至還獲得品牌青睞推出定製產品。以初音未來為例,代言、授權產品種類從網際網路、時裝、汽車到生活用品,世界各地都有其蹤跡,就連國內,手機(紅米Note4X)、手遊(《初音速》、《神無月》)也看到了她的身影。沒有形象的語音助手SIRI你會崇拜它嗎?
  • 你看到的那個網紅是「假」的:專訪四位人氣虛擬偶像
    虛擬偶像們穿著最新發布的時裝,出演廣告大片,還可以和別人一起到秀場看秀。對的,這些人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形象」,動輒幾十萬的粉絲量告訴你,這些「虛擬偶像」已經打破了現實與虛擬之間的界線,走到了我們的身邊。
  • 虛擬偶像為什麼這麼香?
    虛擬主播泠鳶yousa就在東方衛視跨年晚會上高水準表演了一曲《九九八十一》。 明星也可以整活成虛擬形象。歌手霍尊就在B站創世之音虛擬主播演唱會上使用自己的虛擬形象九尾neko表演。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美麗又不會塌房的他們難道不香嗎? 實不相瞞,其實很早就有人嘗試尋找一個永恆的虛擬人的陪伴。
  • 誰在為虛擬偶像「氪金」?
    據愛奇藝發布的《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全國有3.9億人正在關注虛擬偶像和關注虛擬偶像的路上,二次元圈層人數逐年增加,其中,95後至05後用戶滲透率達64%。在文化產業領域,粉絲市場獨佔一隅。飯圈頂級流量的粉絲經濟效應,虛擬偶像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資本而言,投資虛擬偶像便等同於投資了背後的粉絲市場。
  • SK2神仙水廣告竟啟用虛擬偶像,這是什麼騷操作?
    IMMA是由日本一家 3D 影像公司 ModelingCafe 所設計出來的 3D 人像作品,自從2018年7月她在Ins官方帳號發布了第一張照片之後就瞬間爆紅了。 不仔細看完全察覺不出她是個虛擬人物,第一看到IMMA的網友都紛紛詢問她是哪路明星。在今年的4月份,IMMA還與KFC公布的全新上校品牌形象哈蘭德.桑德斯合照。
  • 圍繞新消費文化,聚焦虛擬偶像新生態!
    彈幕中我們感受到了一股熊熊燃燒的全新偶像的影響力,不少粉絲們深受歌姬們賣力演出的鼓舞,直播間充斥著一條又一條暖心的彈幕:「這才是一場真正打破次元壁的舞臺,真的」;「將二三次元完美結合,還傳遞出了正能量,偶像,我感受到了力量!」;「希望歌姬小姐姐們的努力被更多人看到,我也會一樣加油」;「希望小姐姐們能夠真正的爆紅鴨!」,「希望小姐姐們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偶像,擁有爆紅主打歌!
  • 「虛擬」易烊千璽代言天貓,明星虛擬IP代言時代已至
    面對天貓的高調,明星虛擬形象IP代言時代是真的來了嗎?品牌是否能藉助明星IP實現次元破壁? 相較於真實藝人,虛擬偶像擁有完美人設,且可塑性極強,從這個方面來看,虛擬偶像其實更像最初人們對於偶像的追求,也能為品牌帶來更正面的營銷效果。 另一方面,是年輕用戶對明星代言有了新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