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非
「虛擬偶像」一詞來源於日本。它是利用數字複製技術和網際網路思維建構的偶像形象,它和真實客觀存在的人物實體不同,可通過全息技術完成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的交合,實現與粉絲群體的線下互動。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 ,虛擬偶像是怎麼回事。
(虛擬歌姬洛天依在一展臺上演唱,臺下觀眾在打call。IC photo / 圖)
如果你認為一個品牌要找代言人,只能在真人明星裡面選擇,那麼你就OUT了。近來,虛擬明星成品牌代言人的情形愈發普遍。
比如不久前,天貓用易烊千璽虛擬形象代言;歐萊雅推出全球首位虛擬代言人;虛擬偶像imma代言夢龍;更不用提虛擬偶像領域的大紅人洛天依了,合作了包括百雀羚、維他檸檬茶、肯德基、華為在內的多個領域品牌……
究竟什麼是虛擬偶像?虛擬偶像有朝一日會碾壓真人偶像嗎?
「虛擬偶像」一詞來源於日本。它是利用數字複製技術和網際網路思維建構的偶像形象,它和真實客觀存在的人物實體不同,可通過全息技術完成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的交合,實現與粉絲群體的線下互動。虛擬偶像包括虛擬歌手、虛擬形象、虛擬主播等。
最早的虛擬偶像以虛擬歌姬為主,誕生於語音合成軟體VOCALOID的音源庫,用戶可以依靠該軟體自行製作非商業用途的音樂作品。2007年,日本音樂軟體公司CRYPTON FUTURE MEDIA賦予了VOCALOID女性歌手的形象——初音未來。初音未來的本體是一個「會唱歌的程序」,但她的形象是一個蔥色頭髮的少女。
2012年7月12日,世界第一個中文V家虛擬歌手洛天依正式出道。她雖然只是一個唱歌程序,但她擁有人的形象:一個碧眼灰發、頸間別著玉佩、腰間掛著中國結的少女。
出道至今,洛天依已擁有了龐大的粉絲群體:微博粉絲469萬,同名話題閱讀量超過7億,B站粉絲近200萬。2016年2月2日,洛天依與楊鈺瑩登上湖南衛視小年夜春晚合唱《花兒納吉》,成為首位登上中國主流電視媒體的虛擬歌手。此外,洛天依的舞臺、代言接連不斷。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革新,虛擬偶像成為一個新的風口,世界範圍內各種虛擬偶像層出不窮。西班牙裔、巴西裔和美國血統的Lil Miquela,是最著名的虛擬時尚博主之一,時尚資源與品牌資源拿到手軟。國內的視頻網站也爭先恐後入局虛擬偶像,比如愛奇藝推出首個虛擬偶像樂隊RiCH BOOM,騰訊推出虛擬偶像組合「無限王者團」,B站舉辦大型虛擬偶像演唱會……
跟真人偶像相比,虛擬偶像除了「虛擬」外,它的獨特性在哪?
虛擬偶像除了年齡、身高、體重等信息外,她的裝扮、性格、愛好等外在人設,則由使用者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換句話說,我們喜歡什麼,就可以在虛擬偶像身上創造什麼、寄託什麼。就像洛天依原本只是一個唱歌程序,但當粉絲把她當成一個活生生的藝人看待,為她賦予性格,在她身上寄託了情感,粉絲便與洛天依建立了獨一無二的聯結——粉絲真真正正參與了洛天依的塑造。
日本評論家東浩紀在《動物化的後現代——御宅族如何影響日本社會》一書中,把今天的主體命名為「資料庫動物」。他把身處後現代境況下的人類的意義讀取模式稱為「資料庫模式」。受眾更喜歡像在資料庫中抽取數據一般選擇那些一開始就特徵明確、用流行元素拼湊出來的角色。
虛擬偶像滿足了「資料庫動物」一代的審美需求:他們可以在虛擬偶像身上,寄託自己所喜愛的所有元素。
(洛天依。IC photo / 圖)
很多粉絲選擇把虛擬偶像當偶像,而不是真實的流量明星當偶像,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虛擬偶像,永遠也不會人設崩塌。
現實生活中,真人偶像人設崩塌的概率實在不低。而且只要是人,就會老,會變,大概率也會有結婚生子的一天。相形之下,虛擬偶像因為是虛擬的,所以他們也像是生活在一個「無菌」環境裡,他們永遠不會老,不會出現負面新聞,不會讓粉絲失望。
那這是否意味著,虛擬偶像有朝一日會取代真人偶像的位置?也不盡然。虛擬偶像主要面臨著三重困境。
其一,虛擬偶像造星成本不低,但變現難度不小。
業內人士指出,虛擬偶像製作一首歌時長的3DCG視頻,成本就要在十萬元左右;如果結合歌曲、舞蹈以及MV演出內容,成本即可達100萬元;如果要舉辦虛擬偶像的專場演唱會,僅10首演唱曲目加上相關支出,成本就可達2000萬。這麼算來,培養一個虛擬偶像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要比真人偶像要多得多。千萬級別的投入讓中小型公司難以承擔。
一方面是投入巨大,另一方面是沒有穩定的盈利模式。中國的虛擬偶像產業還並未像日本一樣成熟和穩定,大部分人的心態還處於初步了解階段,除了洛天依等少數虛擬偶像,多數虛擬偶像並未被公眾所認可、熟知並接受。缺乏完善和成熟的C端市場,虛擬偶像製造就難以形成良性循環。
其二,就像真人偶像是造星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虛擬偶像雖然賦予粉絲造星的權利,但虛擬偶像的基本類型,同樣是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他的基本人設亦是團隊設計的結果。而只要是流水線生產,就意味著可複製、缺乏真正的獨特性。一旦可跟風,結局只能是走向平庸。
近兩年來,國內推出的虛擬偶像並不少,比如虛擬歌姬就有挺多個,但除了洛天依、荷茲外,其他的大多沒有出圈。一大癥結就是形象與人設的同質化。
其三,虛擬偶像再怎麼接近真實,他都是虛擬的,他都無法與粉絲之間形成雙向的情感互動。比如追一個真人明星,粉絲可以跟隨著他一起成長,看著他從青澀走向成熟。但一個虛擬偶像永遠年輕,粉絲從18歲到30歲這一心路歷程,難以在虛擬偶像身上找到影射。
除此之外,一些三次元的人也會擔憂,一些粉絲因沉溺於虛擬偶像,而混淆了真實與虛擬之間的邊界。
如此看來,虛擬偶像要取代真人偶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不太可能的事。但虛擬偶像的出現,對於真人偶像還是構成了一種競爭關係,對於真人偶像也是一個重要的提醒:好好做人、好好演戲,否則,虛擬偶像雖然取代不了所有人,但還是可以取代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