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關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後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名錄中,螺螄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螺螄是江浙一帶人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水產品,有人擔心以後「不能好好嗦螺螄」了。不過,記者了解到,其實一點都不用擔心,因為名錄中的螺螄,並不是我們常吃的螺螄。簡單點說,此螺螄非彼螺螄。
名錄中的螺螄
僅產於雲南高原湖泊,是螺界的「大熊貓」
徵求意見的名錄中,列入一級和二級保護的物種,既有中文名,也有學名。
名錄中的螺螄,學名為Margarya melanioides。而Margarya melanioides這種螺螄,是雲南特有珍稀軟體動物,隸屬于田螺科螺螄屬;其分類地位和科學價值,堪稱軟體動物中的「大熊貓」。
活的Margarya melanioides,僅分布於雲南省的一些高原湖泊即滇池、洱海、茈碧湖,為雲南特有「土著物種」。由於人類活動和汙染等原因,Margarya melanioides可捕獲產量大量下降。1943年,滇池的螺螄年產量為960噸;上世紀80年代,一位漁民平均每天可捕獲螺螄20公斤,而到了2015年下降到了10%。
2008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Margarya melanioides列入瀕危物種名單。
揚州人常吃的螺螄
其實是環稜螺屬的螺螄
高寶邵伯湖漁管辦副主任孫文祥介紹,揚州人愛吃的螺螄,最主要的是環稜螺屬的「螺螄」,如方形環稜螺(其學名是Sinotaia quadrata)、梨形環稜螺(其學名Bellamya purificata)。另外,在一些水域,銅鏽環稜螺也是底棲動物中的優勢種。
方形環稜螺和梨形環稜螺有很多別名(俗稱),如螺螄、湖螺、石螺等。俗稱多的原因,正是因為它們分布比較廣泛,吃的人較多。
「2019年揚州市年度環境質量公報」顯示,全市河流水生態環境中,梨形環稜螺是底棲動物中的優勢種。
人們常吃的「螺螄」,既然不是列入保護名單的螺螄,愛「嗦螺螄」的市民依然可以放心地「好好嗦」。
環稜螺是水生態中重要一環
高寶邵伯湖已對其進行了保護
不過,即使是常見常吃的螺螄,也需要「適度捕撈」。
漁管辦資環處負責人許飛介紹,梨形環稜螺和方形環稜螺等是非常重要的底棲生物,是水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它們不僅在湖區生存繁衍,也在池塘、溝渠、江河中生存,以藻類等為食。
梨形環稜螺和方形環稜螺作為底棲生物,是捕食行魚類(包括青魚、鱖魚、鯉魚、鯽魚等)、蝦(青蝦等)、蟹的餌料。
同時,梨形環稜螺和方形環稜螺還對淨化水體有著重要功能,因為它可以吃掉水體中的有機碎屑。
過去,高寶邵伯湖中螺螄資源較為豐富,漁管辦還專門下發了螺螄捕撈許可證。發現螺螄資源量減少後,現在已不再發放螺螄捕撈許可證。同時,在高寶邵伯湖等各資源保護區,螺螄也被列入保護對象。
正是看中了螺螄的水體淨化、降解汙染、減輕水體富營養化的能力,近年來,揚州一些地方在治理水體時,也會放流螺螄。如2017年,我市在長江揚州段放流150噸螺螄。
吃螺螄也有標準
揚州宜陵螺螄成「國家商標」
作為水網眾多的地方,揚州梨形環稜螺和方形環稜螺分布點廣泛。人們吃的螺螄,大多是來自河流、溝渠等水體。
揚州人吃螺螄,全國都很有名。如江都的宜陵螺螄,還是「國家商標」產品(在國家工商總局成功註冊商標,商標名稱包括『宜陵螺螄』、『尚任湖螺螄』等10大類150種,涵蓋了工業、農業以及旅遊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宜陵螺螄的製作,也制定了相應的標準。
而螺螄捕撈,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用螺螄拖網捕撈,網固定在船上,船一邊走一邊拖,停船再起網收螺螄;二是螺螄抄網,一般是一條小船,船上夫妻兩人,女方負責撐船,男方手拿抄網,一邊行船,一邊把網伸入到河底,行一段距離後就把抄網撈上船。
(來源:揚州發布 編輯/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