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歲隨父母從長沙來到株洲,在株洲生活了近60年,見證了株洲的巨大發展和變化。他是個退休警官,卻一直用手中的筆,講述株洲的名人、地名和文史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株洲,熱愛株洲。他就是「株洲發布」的老朋友、被網友親切地稱為「株洲通」的牛八。今天,我們來看看他的株洲故事。
從2015年9月「株洲發布」試運行開始,我受邀為「株洲發布」撰寫關於株洲文史方面的稿子。截至2016年底,「株洲發布」已編發了我的100餘篇稿子,另還有100餘篇新稿備用。
我出生在長沙,在株洲生活了50年,對株洲有感情。株洲人不了解株洲的歷史,職工不知道單位的沿革,總是說不過去的。宣傳株洲,不忘歷史,是我寫作的動機。已發的和還沒發的稿子包括三大類:株洲的名人、株洲的地名、株洲的文史故事。其中大多數內容是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的,有些還是鮮為人知的。比如原規劃的中心廣場不在現位置、結谷街名稱來自葉谷坪、茶陵譚氏「三進十八宏」、茶陵曉塘的「湘贛孔道」、老革命王又民、發現《唐縱日記》、洋屋嶺故事等等。有的稿子發出後閱讀量達十餘萬,我頗感欣慰。
株洲電影院老照片
200多篇稿子,字數近20萬,若能印刷出版,是件益事,書名我都想好了,就叫《那地、那人、那些事》。希望能遇到伯樂,這就是我2017年的願望。
1958年,父母支援株洲工業新城建設,從長沙來到株洲。一轉眼在株洲生活近60年啦!
1954年的株洲郵電局
剛從省會城市長沙來到由鎮轉市不久的株洲,確實感到差別很大。人口密集、稍熱鬧的地方就是徐家橋周邊的幾條老街,剛修不久的建設路兩旁還有許多荒地和農田,過了賀家土往北就跟鄉下差不多。株洲人口中的「對河」(今天元區),全都是菜地、山塘和農田。
上世紀50年代的解放東街
彈指一揮間,幾十年過去了,株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一個小鎮變為全國的工業重鎮,一、二五期間創造了100多個全國第一。近年來先後獲得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多項榮譽。鐵路、公路連通祖國東西南北,光城區就有六座跨江大橋。今天,株洲的決策者們又在努力描繪「動力之都」的宏偉藍圖,我相信株洲的明天會更好!
我在株洲生活了近60年,見證了株洲的發展變化。我以自己是株洲人而感到無比自豪!
投稿郵箱:834250363@qq.com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哦~~轉載「株洲發布」文章,請務必註明來源、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