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部電影宣傳廣告《啥是佩奇》火爆朋友圈、微博等各種媒體平臺!似乎每個人都被感動了。然而,這個短片其實可以更好的。
關於這部短片之所以能火爆朋友圈,絕對是因為創意,即不到最後不知道影片在說什麼。而輔佐創意的則是淳樸的演員以及更純真的演技,當然還有鏡頭感非常有文藝電影的範兒。加之小豬佩奇與農村老人的反差,讓人忘記了時間,不自主的就看完了這則硬核廣告。
當然,這部短片可以更好的:
第一
影片為了切合主題《啥是佩奇》很多時間都是在爺爺在村子裡尋找什麼是佩奇的過程,可是這個過程,在所有可以體現的畫面上來講,有涉嫌矮化農村的嫌疑。當然,導演也盡力去避免這一點。
比如,放羊的老頭,用智慧型手機看直播。按這個對手機操作的熟練量,以及看直播的硬體條件,想不知道佩奇,應該很難吧。
再比如,爺爺家的電視是液晶,而且用的是機頂盒。這些都是在暗示農村的生活條件的提升。但是,這種機頂盒要想不放小豬佩奇,也很難。即便你不看,只要是鄰居家有小孩的,也一定會看,去問問就知道了。什麼是小豬佩奇了。
第二
爺爺找佩奇的路程非常科學非常合理。
先查字典,再找有可能知道的人(放羊的老頭),然後還知道利用媒體(村廣播),再從任何場合去打聽,這表達了一種孜孜不倦的精神。最後找到,立刻開始動手製作。一遍做一遍改,小步快走,不斷試錯。
所以,爺爺能成功,一點也不奇怪。
第三
這個短片怎麼改更好看?(個人認為)
首先,孫子電話想要佩奇。當然,爺爺的設定最初還是不知道的。還是需要問的,但是這個過程可以縮略到一個鏡頭即可。然後,爺爺發現,並沒有購買的渠道,或者質量太差,不符合心意,怎麼辦?回想孫子期盼的面容,不想讓孫子失望的爺爺通過村廣播,有獎勵的徵集製作小豬佩奇玩意。
剩下的鏡頭可以繼續用爺爺改造鼓風機,而爺爺包餃子的鏡頭也可以用(做小豬佩奇的面人)。還可以給其他幾個鏡頭,例如農婦在編織,放羊老頭去河邊尋摸等等鏡頭,當然,不能展示最終的成果。
第四
最後,將各種小豬佩奇一一拿出,孫子喜悅的表情多給些特寫。重點展示爺爺的鼓風機以其他小豬佩奇,都蘊含著農村特有的質樸屬性。
第五
雖然有槽點,但中國還是需要這樣有創新的人做有創新的事兒……
第六
最後,獨立電影去拍一個番外視頻短片,去應用到電影營銷中。這種方法以後會更多的應用,應用到不止電影中。但是,這個前提,一定是有創意的人。創意才是根本。
最後,放一張昨天的漫說365.昨天因為操作失誤,給刪除了……今天還有個新聞是辱罵於老爺子的一個網友被找到行政拘留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