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忙不忙
停下來聽我說段故事唄
本期導讀
您的微信朋友圈被《啥是佩奇》刷屏了麼?一年一度電影春節檔的競爭也進入到白熱化。粗粗算了下在2019年這個春節檔有16部電影(含動畫片)登陸各大院線,您是否已經購買了預售票?又會鍾情於哪部電影呢?歡迎您留言和我們一起互動
電影宣傳片《啥是佩奇》成為了2019年第一個朋友圈「爆款」,在此之前一部電影的預告片最多也就正片的精彩鏡頭集錦,從《啥是佩奇》短片來看不僅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戲劇衝突,更有電影正片導演親自執導電影宣傳片拍攝,這也預示著電影春節檔的競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粗粗算了一下在2019年的農曆新年將會有16部影片(含動畫片)登錄各大院線,號稱「史上最擁擠」的春節檔。
各路明星、影片扎堆兒春節檔不是沒有原因的,2018年春節檔電影票房達到57.23億元,刷新中國電影春節檔最高記錄。
而在去年大年初一中國電影票房還以12.62億元的成績,打破全球單日票房世界紀錄。儘管這些都是去年的成績和表現,但已經足以說明春節觀影的習慣已經在很多人觀念中形成,所以無論是影片的內容方還是影片資本方都不會放過這個黃金時節。
在硬體建設方面,隨處可見的電影院以及大銀幕的增多,為更多觀眾觀影提供了可能。有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電影銀幕數量同比2017年增長20.6%,拋開一線二線城市而言,三線四線城市的電影院也在逐步增加,表現出良好的發展潛力,電影市場下沉趨勢明顯。加之春節返鄉的因素,人們走進影院的觀影次數也在增加, 「看電影」變成了一項全民運動。
這一點在電影前期宣發上得到了體現,比如2018年電影《捉妖記2》在部分農村地區刷牆標語就是「過年不去看胡巴,考試雙百沒人誇」
在短片《啥是佩奇》中也出現了「大年初一不收禮 全家進城看佩奇」
這種鄉土味濃鬱的宣傳口號帶著一點病毒傳播的意思進入公眾視野,春節檔營銷下沉的範圍比往年都更廣闊、更具體。
正如一句俗話說的「包子好吃不在褶兒上」,前期營銷賺得了關注,後期電影口碑決定各大片方佔得的市場份額。
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成為進口影片最為亮眼的一部,讓很多「進口大片」失去了光環效應,曾幾何時,「引進片等於大片」曾是每個觀眾默認的事實,日趨成熟的中國觀眾不再迷信好萊塢和「進口大片」。
在2018春節檔排片並不突出的《紅海行動》,憑藉口碑一路逆襲成為2018年年度票房冠軍。
所有電影都在口碑賽道上公平競爭,影片的口碑成了票房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在即將到來的2019年春節電影檔,口碑對電影排片上座的影響會繼續放大。
口碑影響票房,票房則牽動電影背後的出品發行方,在2018年傳統的電影巨頭博納、萬達、光線手裡面把持著一部分市場份額,但百度、阿里、騰訊已經低調參與,普遍撒網。
轉眼到了2019年春節檔,已經看到一些影片的主要出品公司變為了阿里影業、愛奇藝影業、騰訊影業等,BAT這樣的新玩家正在跑步入場。可預見的是隨著春節檔的火爆,春節檔背後的各大資方也會在股市上獲得收益。
如果你想提問問題,可以通過留言和微信私信回復告訴我們,周日的【編讀往來】我們將精選朋友們的提問,由季老師為各位解答。想要看之前的內容又懶得翻的同學,可以點擊閱讀原文跳轉號內搜,輸入你想要查詢的關鍵字就可以get各種各樣的知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