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兩天,「啥是佩奇」的話題刷爆了朋友圈,到處都在轉發這個短視頻,我們先來看一下~
「你告訴爺爺你需要什麼東西啊?佩奇?什麼是佩奇……」
信號不好,連孫子解釋什麼是佩奇的機會都沒有,爺爺也不知道,到底什麼是佩奇呢?從來沒有聽說過啊!
但是,爺爺為了滿足孫子的願望,不顧一切艱難也要找到佩奇,於是他開始查字典,詢問街坊鄰居,走遍了大小商鋪,也費了不少周折,終於,從一個去過北京、見過大世面的婦女口中得知,「佩奇」是一隻豬,紅色的,像鼓風機,於是,爺爺便開始折騰這隻「佩奇」了。
爺爺是沒有見過佩奇的,所以只能根據別人的描述一點一點修改,費盡心思地打磨,終於做好了一隻佩奇。
最後去到兒子家,把佩奇拿出來給孫子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明亮了,這隻佩奇並不精美,但是獨一無二,是爺爺費盡心思給孫子的打造的一件禮物,具有非凡的意義。
網友對爺爺拿出手工佩奇給孫子的這一段畫面表述為,「笑了又哭了」,雖然這隻手工佩奇很奇怪,看起來又很搞笑,但是當中的每一寸、每一釐都是爺爺對孫子的心意,這種隔代有鴻溝的爺孫情誼,實在是讓人感動。
視頻本身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宣傳電影,但是做出來的效果卻讓人以為是感人短片,這種無形的廣告植入更為致命,一下子就戳到了人們的痛癢之處。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情感總是直接的,不論什麼話,什麼行動,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傳遞清楚,溝通上的障礙是很少的,但是隔代間的情感卻不是如此,年齡差太大,思想層面和所接觸到的社會環境都不相同,所以思考的東西也不一樣,但是情誼一直都在,並且以他們認為最得當的方式來傳遞。
我媽總是說,以前她和舅舅還小的時候,做錯了事外婆就要打、要罰,但現在你們做錯了什麼,外婆卻總想著怎麼來安慰你們,心也軟,總怕她這些孫子不高興了。
其實這是實話,祖輩對於我們,總是比父輩更加溫暖和婉轉。
小時候不懂事,總是仗著祖輩的寵愛就任意妄為,在他們面前說話做事都不加思考,現在想來真是不應該。
到了他們年邁的時候,也許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彌補那些兒時的錯誤。
其實對於老年人來說,一輩子都過了,還有什麼風雨沒見過呢?他們並不在乎給他們多少禮物,或者拿多少錢,他們年紀大了,更需要溫暖和愛,只要我們多花一些時間去陪陪他們,老人就會心滿意足。
又是一年春節,有錢沒錢,都回家過年吧!陪陪老人,多和他們說說話,講一講你的生活,他們一定會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