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說紛紜丨啥是佩奇?

2021-02-22 經濟學人雙語精讀

前幾天出了一個5分鐘的宣傳片,刷爆網絡,它有一個很魔性的名字——《啥是佩奇》,我們先看一下這個短片:

這部短片講述了一位在農村的爺爺(李玉寶)為了給過年回家的孫子(天天)準備禮物,四處打聽「佩奇是什麼」,最終僅靠言語描述,將鼓風機手工改造了一個蒸汽朋克版佩奇的溫情故事。

下面我們看一下外媒是怎麼報導:

一、如何用英語描述故事情節?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的報導是眾多外媒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描述簡潔,時間線清晰,同時有血有肉,重點突出:

The short story begins with a man named Li Yubao living in a mountain village asking his grandson on the phone what he wanted for the Lunar New Year. He just hears the word 「Peppa」 because of a poor mobile signal and embarks on a journey to find out what it is.

故事一開始,住在山村裡的李玉寶在電話上問孫子春節想要什麼禮物。因為信號不好,他只聽到了「佩奇」二字,於是踏上了尋找佩奇之旅。

The man finally makes a metal model of Peppa using his imagination, based on a description from one of the villagers who had worked as a nanny in Beijing.

最後,根據一位在北京當過保姆的村民的描述,李玉寶靠想像力做了一個金屬的佩奇模型。

The video strikes a chord when Li, eagerly anticipating seeing his son and grandson, is told they will not return home for the festival.

李迫切希望見到兒孫,但卻被告知,他們不能回家過年了。這引起了人們的共鳴。

It turns out the son has arranged a reunion at his home instead, and Li ends up spending a happy holiday with the family in the city – and eventually discovers Peppa is a cartoon figure.

原來,兒子另有安排:在城裡的家中過年,李玉寶最終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春節——而且最終發現,佩奇是一個卡通人物。

在視頻中,導演埋下了一個伏筆:老人動用十八般武藝為孫子準備禮物,但並沒有揭曉這個禮物是什麼,直到在最後的年夜飯桌上,老人拿出一個包裹,一層一層的打開,發現是一個做成佩奇樣子的鼓風機,這才將謎底揭曉,把情節推向高潮。

而《南華早報》用的是順敘驅動的方式:打電話→找佩奇→做佩奇→送佩奇,情節反轉(it strikes a chord when...)又反轉(it turns out...),最後收尾,突出故事圓滿的結局。

注意文中四個加粗的時間點,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關鍵時刻。

下面再來看幾個表達:

poor signal表示「信號不好」,也可以說the lines went dead 信號中斷。

embark on a journey to do,「開始了做...事的旅程」,這是一個充滿文藝範的表達方式,說白了就是「開始做」的意思。

我國政府常說,「要走...之路」,英文就是:embark on a journey / path of...

reunion是「團圓、團聚」的意思,春節必備表達。

最後我們看一下strike a chord with sb,它的意思是「引起...的共鳴」,明明說好了回家,卻臨時變卦,想必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吧!除了strike a chord with sb,我們也可以說touch one's heart,比如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 Times)的相關報導:

The story of an elderly man's quest to find his grandson a present has touched hearts. 

老人給孫子尋找禮物的故事觸動了很多人的心靈 / 引起了人們的共鳴。

(《南華早報》中用的是journey,而這裡用的是quest(n. 探尋),更側重體現老人在尋找佩奇的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

另外,resonate with也可以表示「引起共鳴」的意思,比如新華網(Xinhua Net)的報導:

The story might exaggerate the popularity of the British animation, the urban-rural divide, and backwardness of rural communication in China, but the emotions are real and resonate well with the public.

這個故事可能誇大了這部英國動畫的流行度,城鄉差距,中國落後的農村通訊,但它傳遞的情感是真實的,而且很好的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我們還能順便學到兩個表達:urban-rural divide 城鄉差距;backward 落後的。)

二、「引爆網絡」怎麼說?

先看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的報導:

題目:Light-hearted Peppa Pig video clip hogs Internet and wins hearts in China

題目:輕鬆愉快的《小豬佩奇》短片風靡網絡,贏得中國觀眾的喜愛

正文:A trailer for an animated film on Peppa Pig has become a surprise overnight hit in China. 

正文:小豬佩奇動畫電影的預告片在中國一夜爆紅。

clip是「短片、宣傳片」的意思,和後面的trailer(預告片)是一對同義詞。

hog在這裡是作者玩的一個文字梗,一方面它作為名詞有「豬」🐖的意思,此處指「小豬佩奇」;另一方面,hog作動詞表示「獨佔」,hog Internet,獨佔網絡,也就是「走紅網絡、刷屏」,的意思。

豬年到了,用"hog the Internet / media / Wechat Moments"來表示「刷屏」,一語雙關。

win hearts可以理解成「贏得芳心、受到歡迎/喜歡」。

表示一部電影或書籍風行一時,我們就可以說"...is a hit",這裡的hit是名詞。文中說,小豬佩奇的宣傳片has become a surprise overnight hit,一夜之間意想不到地流行起來,也就是「一夜爆紅」的意思,「爆」體現的是surprise.

***

再來看《南華早報》:

A trailer for an upcoming film starring Peppa Pig, co-produced by a Chinese company, has taken the country’s social media by storm with its bittersweet story about family bonds.

由中外聯合出品的電影《小豬佩奇》即將上映,其宣傳片講述了一個心酸又甜蜜的家庭關係的故事,風靡中國社交媒體。

take...by storm的字面意思是:像風暴一樣席捲(某人或某地),引申為「徹底徵服、大獲成功」,文中take social media by storm就可以理解成「引爆社交媒體網絡」。

bittersweet=bitter+sweet,既心酸又甜蜜的,苦樂參半的,這個詞完美體現出短片的色調,而新華社(Xinhua Net)則用了一個句子:

It certainly evokes laughter at some points but is overall touching and a bit sad.

在某些時候,它的確會讓人發笑,但總的來說,它很感人,也有一絲傷感。

***

接下來看《彭博商業周刊》的報導:

Peppa Pig lifts China stocks as grandpa promo goes viral.

《小豬佩奇》宣傳片走紅網絡,提振了中國股市。

promo也是「宣傳片」的意思,可以和前面的clip, trailer替換。文中grandpa promo指《啥是佩奇》這部宣傳片。

lift指提重物的動作,lift China stocks,把中國股市提了起來,也就是「提振中國股市」的意思。剛才說到,《小豬佩奇》這部電影由中外企業聯合出品,所以它的宣傳片走紅,會對企業股價起到一個刺激的作用。

viral源自virus(病毒),go viral,像病毒一樣傳播開,即「走紅、火爆」。說到這裡不得不再提另外一個單詞:proliferate,它本是「激增、擴散」的意思,就像病毒傳播一樣,不斷地大量複製,我們也可以用它來表示「火爆」,比如下面這句話:

Images of the pig smoking while adorning gold necklaces, sunglasses, and tattoos proliferated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and became a symbol of living an unconstrained life free of societal pressures.

這段話講了小豬佩奇在中國受歡迎的原因,我們看一下它的翻譯:

這隻紋身小豬帶著金項鍊和墨鏡、抽著煙的形象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大量傳播,成了一種無拘無束、不受社會壓力的生活方式的象徵。

proliferate on the social media,走紅社交媒體,在社交媒體上大量傳播。

敲黑板

1. 今天我們講了如何用英語描述故事情節,嘗試一下能否複述下來;

2. 學到了三個「引發共鳴」的表達:strike a chord with, resonate with, touch hearts.

3. 「宣傳片、預告片」的說法:promo, clip, trailer.

4. 「躥紅、走紅」的表達們:

...hog the Internet / media / Wechat Moments

have become a surprise overnight hit

...take the internet / social media by storm

go viral

proliferate on the internet / social media

今天就到這裡,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啥是佩奇是什麼梗?啥是佩奇遊戲介紹[多圖]
    「啥是佩奇」突然就成為了今天刷爆朋友圈的一個梗,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小編今天已經為大家準備了具體的熱點介紹,下面是「啥是佩奇」的詳細說明,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下,今年突然火爆了了一個梗,據說這還會改編成遊戲哦~趕緊提前了解下。
  • 啥是佩奇,為啥刷屏?
    啥是「啥是佩奇」?但爺爺就記住了「佩奇」二字。開始了他尋找「啥是佩奇」的故事。而《啥是佩奇》,則找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既反應了一部分中產階級家庭的情況,又用一個老人全程追問《啥是佩奇》的方式,表達出這種戲謔。
  • 啥是佩奇到底是個啥啊
    於是有關《啥是佩奇》的議論蜂擁而至,關於城市農村差距的話題,關於情節合理性的話題。究竟「啥是佩奇」此時顯得不那麼重要,大家的議論已經遠離了片子本身。 需要強調的是,《啥是佩奇》是一部兼具宣傳片和廣告片雙重屬性的電影預告片。 看片 5 分鐘,感動 5 小時 「老三媳婦兒,啥是佩奇?」
  • 到底啥是佩奇呢?
    最近被一個小視頻短片刷屏《啥是佩奇》、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山區的老人,快過年了給孫子打電話問想要什麼禮物,孫子想要佩奇可是老人哪裡會懂呢,於是便大費周章苦苦尋找佩奇,最後才知道佩奇是什麼,就用鼓風機做了一個簡單、淳樸、粗糙的小豬佩奇。
  • 啥是佩奇?這才是真正的佩奇!
    這部即將在春節檔上映的《小豬佩奇過大年》預告片《啥是佩奇》,講述了生活在大山裡的留守老人為了給他城裡的孫子準備新年禮物,問遍全村啥是佩奇的故事。在給佩奇配音11年後,Harley已經對小豬的行為個性了如指掌。但由於年齡的增長,她必須不斷改變現有的聲音,來與動畫片效果保持一致。
  • 《啥是佩奇》可以更好的……
    今日一部電影宣傳廣告《啥是佩奇》火爆朋友圈、微博等各種媒體平臺!似乎每個人都被感動了。然而,這個短片其實可以更好的。當然,這部短片可以更好的:第一影片為了切合主題《啥是佩奇》很多時間都是在爺爺在村子裡尋找什麼是佩奇的過程,可是這個過程,在所有可以體現的畫面上來講,有涉嫌矮化農村的嫌疑。當然,導演也盡力去避免這一點。比如,放羊的老頭,用智慧型手機看直播。按這個對手機操作的熟練量,以及看直播的硬體條件,想不知道佩奇,應該很難吧。
  • 同款佩奇走紅 鼓風機價格翻3倍
    隨著《小豬佩奇過大年》的預告片《啥是佩奇》的上映和迅速走紅,片中爺爺為孫子自製的「鼓風機佩奇」引來大量網友的追捧。
  • 一夜之間,我們都知道了啥是佩奇!
    2019年,相信大家開年聽到的第一句最暖心的話就是:啥是佩奇?
  • 剖析《啥是佩奇》刷屏背後的自傳播機制
    《啥是佩奇》刷屏了,但是其背後的自傳播機制是什麼?如何做出能刷頻的自發分享型傳播內容呢?三、《啥是佩奇》刷屏案例剖析上面講完了方法論,接下來分析下《啥是佩奇》刷屏案例。1. 足夠痛足夠引起共鳴的用戶洞察三湘都市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到了《啥是佩奇》導演張大鵬進行了訪談。
  • 【信易集團】啥是佩奇?
    這是一個發生在大山裡的故事快過年了在農村爺爺給城裡的孫子打電話孫子說想要「佩奇」
  • 《啥是佩奇》出續集了?這腦洞依然很魔性......
    自《啥是佩奇》走紅之後,張大鵬連續推出了《男人的真心話大冒險》《啥是有機生活》、《點讚可愛中國》等多部廣告作品。而今天這部廣告片,也依然延續了《啥是佩奇》的故事背景。只不過一年過去了,拍了《啥是佩奇》的外井溝也像張大鵬一樣火了一年。
  • 啥是佩奇,你心裡沒點數嗎?
    ,《啥是佩奇》刷屏,很多人都感動了。《啥是佩奇》的故事,建立在信息閉塞的基礎上。這個村子,一點也不窮。可見,《啥是佩奇》的故事發生在北方。片中的口音是多種多樣的,有河南、河北等地的多種方言,但都偏普通話,這就排除掉了西北。過年不下雪,人們穿的衣服也不算厚,東北也排除了。可見必是華北地區。當李玉寶聽兒子說過年不回來了,很失望。結果就在這時,兒子開車回來了,接他去城裡過年,說明這個村子離他們生活的城市並不遙遠。
  • 啥是佩奇?你心中的答案也是這樣嗎?
    近日,一部五分多鐘的短片《啥是佩奇》火了。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被《啥是佩奇》刷了屏啦。這支不到6分鐘的短片,搶在賀歲檔大片上映前賺走了我們的笑和淚。於是,爺爺決定動手自製「佩奇」。」後,終於,在年夜飯上,爺爺把「佩奇」送到了孫子手中。
  • 《啥是佩奇》的背後,是一場口碑爭奪戰
    你忙不忙停下來聽我說段故事唄本期導讀您的微信朋友圈被《啥是佩奇》刷屏了麼?一年一度電影春節檔的競爭也進入到白熱化。粗粗算了下在2019年這個春節檔有16部電影(含動畫片)登陸各大院線,您是否已經購買了預售票?又會鍾情於哪部電影呢?
  • 《啥是佩奇》:2019 年第一支刷屏的廣告
    昨天,《小豬佩奇過大年》與移動合作的宣傳短片《啥是佩奇》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刷屏了。如何評價《小豬佩奇過大年》與移動合作的宣傳短片《啥是佩奇》?作為廣告從業人員,看著刷爆朋友圈的《啥是佩奇》,很欣喜,也很失落。起初驚詫於策劃,憑藉經驗,覺得這個執行團隊接到的 brief 是最刁鑽的那種:多品牌、全年齡、固定時節。
  • 啥是佩奇?全球唯一佩奇主題樂園就在英國,社會人了解一下!
    爺爺和兒子通電話詢問兒子一家是否回家過年兒子回答回家爺爺問孫子要什麼禮物由於信號不好爺爺只聽見孫子說要禮物是「佩奇」為了給孫子準備「佩奇」禮物,爺爺走家串戶,逢人便問:啥是佩奇?最後,爺爺打聽到了佩奇原來是一個動畫片中的人物爺爺想盡辦法最後用鼓風機為孫子做了一個佩奇
  • 啥是佩奇?
    動畫裡沒有確實交代佩奇的年齡,但於2004年播出的第一季第50集《我的生日會》(My Birthday Party)中,佩奇的生日蛋糕上有四枝蠟燭,或者顯示佩奇當時四歲,而一篇2010年的BBC文章則指佩奇已經五歲[6]。角色分別由莉莉·斯諾頓-費恩(第一季)、西西莉·布萊姆(第二季)和哈莉·貝特(第三至五季)配音。喬治(George Pig)-佩奇的弟弟。
  • 微電影系列--《啥是佩奇》鼓風機:爺孫之間的紐帶
    當我第一次看見這部電影片段時是在某個手機APP中,啥是佩奇這部電影剛看到名字的時候以為是一部單純的廣告宣傳片,看了之後才覺得這部微電影挺有教育意義的。影片概況:偏僻的農村交通欠發達、通訊落後,山頂才有信號,老人用著「年代久遠」的翻蓋手機,給遠在他鄉的孩子打電話問啥時候帶孫子回來過年,怕孫子在農村沒有喜歡的玩具,電影就這樣開始了,村裡老人哪知道啥是佩奇,於是各種打聽,中間發生的故事在我們看來是笑料百出,站在老人角度來思考的話也是「無可厚非」,老人終於打聽到了佩奇啥樣,於是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做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佩奇。
  • 啥是佩奇?一頭有中國血統的英國豬
    > 最近,視頻短片《
  • 在《啥是佩奇》之前,《小豬佩奇》本就自帶「城裡人的高貴」
    2019年1月6日,賀歲動畫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的官方微博發布了微電影預告片《啥是佩奇》。一天之內,在多個流量平臺的推動下,這個短片迅速躥紅,引發熱烈討論。《啥是佩奇》劇照。導演張大鵬別出心裁地用一個5分40秒的微電影《啥是佩奇》取代了常規預告片進行電影的前期宣傳。影片以幼兒對「小豬佩奇」的廣泛喜愛為背景,講述了生活在農村的爺爺聽說城裡的孫子過年想要「佩奇」做禮物,於是到處打聽什麼是佩奇,經過一系列誤認,終於用鼓風機親手焊制了一個「工業朋克風」佩奇,進城過團圓年送到孫子手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