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部《穹頂之下》何必撕得這麼用力?再看一部不就好了

2021-02-15 豆瓣電影


作者 | 驚蟄小白

2月28號這天讓人感覺蠻魔性的,央媽降息都搶不過柴靜拍霧霾的頭條。

然後,我的朋友圈、微博、微信、豆瓣齊刷刷被分享的視頻刷屏,然後第二天這些地方又被各種評論文章的分享刷屏。各路神仙撕逼撕得這麼難看,還不如多找幾部紀錄片出來分享分享。

我看《穹頂之下》的時候,想起了高中的第一位政治老師和另一部紀錄片,那才是我要講的。

所以,這篇文章的真正名字是——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報以歌。

【世界以痛吻我 要我回報以歌】

那年我高一,政治老師在課上給我們放了一部紀錄片。

我永遠記得,下課鈴響和片尾曲快要同時響起,同學們騷動著準備離開課桌,四散撒歡的時候,向來好脾氣的政治老師猛地一掌拍在講臺上,滿腔怒氣頓化作深厚內力,仿佛要在講臺上留下一個血掌印。

教室鴉雀無聲。

「都給我坐回去,聽完片尾曲再下課!」他如沉默的活火山,驟然噴發出恨鐵不成鋼的怒意。

然後,他再沒說話,只是把電影進度條拖回去,讓那首《I need to wake up》從頭響起。

這部電影,就是2006年上映的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一部反映全球變暖問題的紀錄片,一部比《穹頂之下》更震撼,更發人深省的紀錄片,一部拿下當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和最佳原創歌曲的電影。


當時,教室裡不再有人竊竊私語,不再有人蠢蠢欲動。

十六七歲的我第一次見到老師發火不是因為學生惡作劇、不是因為學生抄作業、不是因為學生成績排名、不是因為學生青春期荷爾蒙引發的一場場戰爭,而僅僅是因為學生下意識流露出的一點點麻木和冷漠。

他沒有說教,沒有訓斥,沒有告訴我們要怎麼做,他只要我們聽——

自此十年,這首歌再沒有離開過我的電腦、mp3、mp4以及手機。

後來的後來,我才有點明白,當時老師要我們聽的或許是我們自己內心的聲音,收拾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和反思。當歌聲響起的瞬間,極富磁性的女中音將清醒而掙扎的情緒傳進我的心底,引起我內心的震顫。


我們當然可以選擇一看了之,但我們以為事不關己可以高高掛起的,正與我們息息相關,同生共存,並不會因為閉上眼睛而不存在。

人心的炎涼,不過是轉瞬的事情。少年時代的影響,卻是根深綿遠。

08年汶川地震,他站在講臺上,平靜地說:我真不想走進來,看你們開開心心打打鬧鬧的樣子!沒心沒肺!

然後,他紅著眼睛什麼都說不下去了。

那份沉重和失望,至今都清清楚楚地留在我心裡。

我最喜歡他講的哲學部分,枯燥費解的哲學在他那裡總顯得生動有趣,也使得我對哲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甚至一度買了黑格爾和尼採的書來讀,儘管至今也未讀懂多少。

他曾推薦了一本《蘇菲的世界》給我們,還說想讀的人可以問他借。後來這本書借他給了我,這本書我沒來得及讀完,他就調離了我們學校。至今,這本泛舊的《蘇菲的世界》已被我包好書皮,在書架上珍藏了十年。

除了《難以忽視的真相》,他在教我們班的兩年裡,給我們放的每一部電影,我大多都記得——《拜見希特勒》、《聖雄甘地》、《女王》……

他是我整個高中時代最尊敬的,最有真性情的老師,沒有之一。


【夢想是白雪公主 現實是賣火柴的小女孩】

柴靜的《穹頂之下》出來時,我就覺得無論是拍攝手法、切入視角、政治爭議還是社會反響,都與戈爾的《難以忽視的真相》很相似。

不過《穹頂之下》遠沒達到《難以忽視的真相》那種水準,模仿成分更多一點。感性的親情切入點,利用動畫解釋複雜的原理,大數據和曲線圖的運用,現場演講的模式等等都是他山之石,不過中國的紀錄片確實不咋地,何況片子還是自費完成,學學別人好的地方,也是理當。

重要的是,一部紀錄片,把一個問題放到公眾面前引起更多關注而帶來的價值,大於其拍攝的真實初衷。與其追究柴靜抽不抽菸、女兒患腫瘤的真正原因或者能源環保問題到底誰負責,不如去討論如何解決那些因為要減少霧霾而引起的問題,討論如何通過這樣的作品能引起更多人對環境問題的注意。

《難以忽視的真相》

戈爾落選美國總統之後投身環保公益,他的這部《難以忽視的真相》上映時,也引起了颶風般的爭議。有人指出他危言聳聽,言過其實,但中國不就有句古話叫居安思危麼?

任何的揣測,都掩蓋不了這部紀錄片帶給我們的震撼。從浩瀚宇宙裡孤獨的藍色星球,不斷落淚的南極冰川,日漸縮水的海岸線到大陸海洋裡消隕的物種,我們看到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世界,早已是千瘡百孔。

全球變暖,海水上升,海岸線將不斷向內陸移動

意識的深植太重要了,不僅要靠嚴格的制度來倒逼,也需要這樣震懾人心的作品來拔除麻木的毒素。有前車之鑑,才知道未來需要面對的將會是什麼。

就像當初政治老師在給我們看《難以忽視的真相》時說的:雖然戈爾把自己沒能當選總統的政治失落放在了裡面,但不妨礙這部片子真正具有的價值。

不如就用英雄莫問出處來化解這一場尷尬吧。


霧霾也好,全球變暖也好,都不過是一個引子,是環境問題的冰山一角,但除去問題本身,只要你願意往大了想,那麼眼下任何一個社會問題都可以扯出一大堆政治制度、經濟市場、軍事外交的道理。一個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往往就是他對這個世界的居心。一個人做出什麼樣的反應,也能折射出這個人對外界的預期。

柴靜不過是剛好關注了霧霾,又在這樣一個充滿「網民正義」的時代,無論是被曲解還是被捍衛,路不好走,是肯定的。

夢想是白雪公主,而現實卻是賣火柴的小女孩。

就《難以忽視的真相》提出的溫室氣體減排,至今仍是各國的老大難問題。從美國、加拿大退出《東京議定書》,《哥本哈根協議》通不過,再到2014年APEC會議上中國承諾在2030年之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美國方面到2025年減排26%,解決之路也一直是困難重重,豈是拍部紀錄片所能肩負的責任。

那些現在習以為常的東西,我們的後代甚至沒有機會看到

《對不起,青春》裡有段話是:做很冷之事的人比嘲笑別人冷的人更加熱,因為嘲笑說好冷的人終歸身在局外。

其實,流言和偏見有什麼可怕的,麻木才是人心的終極Boss。以麻木面對這個世界,無疑於慢性的自我毀滅。

該慶幸,那些發出自己聲音的人,還在發聲。

否則,若我以痛吻世界,何顏要其回報以歌。

最後,我想說——

與其糾結於影片之外的是非,不如多看一部紀錄片,多向別人推薦一部紀錄片來得更有意義,比如這部《難以忽視的真相》。

對了,那首《I need to wake up》一定要聽!

回復「@難以忽視的真相」查看影片詳情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穹頂之下》
    在封閉空間中,人們會變得不再禮貌,逐漸流露出真實的本性...那個夏天最紅美劇《穹頂之下》就是基於這樣的設定,而這個「魚缸」也許真實存在——人們終究發現自己被困在了一個透明的、無法穿透的神秘穹頂之中且根本無法逃離,從而與世隔離...《穹頂之下》改編自"現代恐怖大師"史蒂芬·金同名原著,由名導史匹柏監製、經典美劇《迷失》製作人(兼導演)布萊恩·K·沃恩親手打造。
  • 霧霾·穹頂之下·大地之上·我們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柴靜拍的《穹頂之下》。一位真正真實的媒體人拍出了一部如此優秀的紀錄片,為什麼僅僅能夠在僅限於學習研究的路子上觀看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意義,畢竟四年過去了,所謂封殺也好,不讓看也罷,我們聊聊別的角度吧。我們是怎樣的?人性是怎樣的?前段時間筆者接觸了一家我們當地的民營企業,在這裡筆者才透過職場了解了一下人性。
  • 詳解《穹頂之下》大結局,透明結界從內部打破,外星人基地被拔除
    【文案】大家好 我是代娛今天我們來看科幻懸疑劇《穹頂之下》的大結局39集 反覆鞭屍了40次今天 牛牛終於能解脫了相信不少朋友會為此感到欣慰廢話不多說 看劇上回說到外星胎兒破繭而出身形鬼魅簡直如開怪一般白白得了這麼大個閨女芭比驚駭的無以復加湖邊 朱尼爾醒了過來穹頂的鈣化使得內部溫度升高使得湖面霧氣蒸騰新女王一出手反抗軍就全軍覆沒芭比一直盯著她打量像 太像了 只見一模一樣道口一口一個你們人類讓芭比非常心痛道恩之所以不下殺手那是因為他們是讓喬乖乖聽話的籌碼
  • 仙生影視推薦《穹頂之下》
    我是仙生,為大家推薦好看的影視 《穹頂之下》 影視大概內容:穹頂產生新變化,成為一個巨大的磁場,磨坊鎮所有金屬物體、包括汽車等都被「吸」到天空,磨坊鎮面臨穹頂帶來的新一輪考驗。
  • 穹頂之下(第一季--第三季)
    穹頂之下 第一季的劇情簡介 · · · · · ·  故事發生在一個名為切斯特磨坊的小鎮上,一個從天而降且不可摧毀的「穹頂」斷絕了小鎮和外界的一切聯繫
  • 《穹頂之下》:史蒂芬·金和史匹柏締造的收視冠軍
    此外,之後七天通過回放補看的觀眾也有400多萬,此項數據放在全年來說僅次於《摩登家庭》、《生活大爆炸》這兩部觀眾基礎深厚的長播劇;而已經播出的三集,周周都能拿下黃金時間段收視冠軍,《穹頂之下》風靡程度可見一斑。《穹頂之下》改編自史蒂芬·金2009 年11月出版的同名小說,講述未來某一年,緬因州小鎮切斯特米爾忽然被罩上了一個巨大的「穹頂」,與外部世界完全隔絕後所發生的事。
  • 《穹頂之下 第三季》Pink stars are falling in lines
    從第一季看到第三季 從高一到現在 這是看的最離譜的一部美劇 但好在第三季有講穹頂是怎麼出現的 那顆蛋也由隕石中而來 有生命 擅長控制 卻又脆弱 依靠力強 有能量存在 為了生存繁衍 暗示有更強的存在 應該就是書裡說的外星人吧 反正怎樣都會覺得電影拍的沒有書好看 看看就好 想多了真的容易精神分裂 電影裡表達的人性本惡太強烈 看的很是壓抑 就像自己勒緊了喉嚨一樣 也許也是有自己的原因存在 瀕臨失戀恐懼症中
  • 《穹頂之下》1-3季百度雲全集
    人們面臨的困境是顯而易見的:除非你有備用發電機,否則你不會有電力;鎮辦電臺可以正常廣播,他們可以偶爾聽到軍方內部對話,但外部信號根本傳不進來。即便近在咫尺,但穹頂兩側的人誰也聽不見對方所說的話。很快人們開始擔心這種情形會長期持續下去,食物和飲用水成了最寶貴的資源。政府派軍隊駐守在穹頂之外,他們擔心這種情況會蔓延到其他地區。
  • 《穹頂之下 第三季》Not getting better
    穹頂之下這種設置了強烈封閉性環境的劇,一旦不再在穹頂之下了,就很難維持下去。就像越獄一旦越出了獄就很難再繼續了。所以也就拍到了四季就完結了這樣子。能拍八九季的,都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元素湧入。比如《絕望的主婦》,裡面有好幾個主婦,雞犬之聲相聞,各自有工作或沒工作,伺候丈夫,撫養兒女,生活此起彼伏。絕望完了以後變幸福,幸福完了以後還可以再絕望。
  • 【美劇】【科幻 / 恐怖】穹頂之下 第1-3季
    穹頂之下 第1-3季 Under the Dome Season 1-3導演: 傑克·本德編劇: 史蒂芬·金主演: 邁克·沃格爾 / 科林·福特 / 艾莎·辛德斯 / 亞歷山大·柯克/ 蒼穹下IMDb連結: tt1553656《穹頂之下》(Under The Dome),是CBS出品的科幻懸疑電視劇,由傑克·本德執導,邁克·沃格爾、科林·福特、蕾切爾·李費佛和娜塔麗·馬丁內茲等人主演,於2013年6月24日首播。
  • 穹頂之上
    而基於幾個原因,我可以相信《穹》的導向、目的和對於環保問題的推動作用,不因其在專業知識方面的不完善而發生巨大改變。第一,作為調查記者,柴靜必然深知,在公眾討論的廣度和深度都不斷增加的今天,一部大量造假的片子無法經受住考驗。反觀流傳較廣的「《穹頂之下》造假數據匯總」,從損益比上來看,造假數據要承擔的風險很高,即便如此「造假」確能增加部分視覺效果的衝擊力,卻不值得為其承擔如此大的風險。
  • 《穹頂之下》:有關霧霾與我們的10個真相
    昨天,自央視離職的柴靜,推出了她自費100萬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影片《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上線1天點擊量即破599萬,被點讚6萬多次。環保部長陳吉寧今日下午表示,自己已看柴靜關於霧霾的紀錄片,向她表示感謝,這部紀錄片喚醒公眾環保意識,值得敬佩。
  • 《穹頂之下》影評—環境科學磚工的視角
    >
  • 從《穹頂之下》看生態危機背後的根源
  • ㊣穹頂之下,有一種炫富叫做巴馬!
    2015年春,微博、微信朋友圈,刷屏式的轉發柴靜的一部有關霧霾的紀錄片《穹頂之下》!每天打開窗就是霧霾的都市人,羨慕妒忌恨吧!
  • 《穹頂之下》第三季優酷獨播,揭秘磨坊鎮居民最終去向
    而《穹頂之下第三季》12月22日在優酷全網獨家播出,優酷會員專享,前兩集可免費收看!同年6月26日的百度搜索指數顯示「穹頂之下」在美劇類排名第一。《穹頂之下第三季》同樣備受中國網友期待,粉絲在優酷《穹頂之下》前兩季評論區以及豆瓣、微博等社交網絡呼喚「求更新」,留言稱:「編劇腦洞好玄幻,期待第三季如何填坑。」、「好想知道梅勒妮到底會把大家帶到哪裡?」
  • 斷更近三個月後,大神人間武庫恢復更新,《穹頂之上》你還有在看嗎?
    唉,小說看多了,已經不知道接觸多少位宣告結婚的作者了,而單身的我們還是單身,這真是一件令人無奈的事。人間武庫是在今年的九月一號斷更的,至於斷更的原因算是習慣性的寫作問題了。看他的小說,你基本上會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現他因為創作狀態不佳,而陷入停更的情況。這其中有可能是劇情困擾,也有可能是因為讀者的批評。
  • 穹頂之下第一季
    穹頂之下 Under the Dome (2013)導演: 涅爾斯·阿登·歐普勒夫編劇: 史蒂芬·金主演: 蕾切爾·李費佛
  • 穹頂之下 直擊心靈的十大環保電影
    這幾天,《穹頂之下》一時間成為網絡熱門話題,你還在刷柴靜嗎?看看這十部環保電影更加逆天!探索人類為何走到毀滅的一步?
  • 《穹頂之下第二季》裡竟然有他!
    《穹頂之下第二季》裡竟然有他!《穹頂之下第二季》,是CBS出品的科幻懸疑電視劇, 該劇講述的是美國一個小鎮突然被神秘的透明力場包圍的故事,你知道有哪些演員參演嗎?邁克·沃格爾戴爾·芭芭拉的扮演者邁克·沃格爾,美國演員和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