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穹頂之下·大地之上·我們

2020-10-04 李小白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柴靜拍的《穹頂之下》。

我猜,有很多人可能僅僅知道柴靜從央視辭職之後拍了一部關於霧霾的紀錄片,但是很多人可能並沒有看過這部紀錄片。

當然這部紀錄片在愛奇藝和優酷是找不到的,我在百度搜索了一下,也沒有看到哪裡有資源。

至於我在哪裡看到的,那就基本上和看《慶餘年》第一季全集一個路子了。

一個僅限於學習研究的路子。

好了,言歸正傳。

鑑於柴靜在拍這部片子之前的人生經歷,這部片子呈現的也是很柴靜的風格。片子的調性冷靜、客觀、直接、層層剝離、有數據、有參照、有疑問、有情懷,就像是我們以前看的新聞調查、東方時空等等的新聞類紀實節目。

從霧霾出發,柴靜帶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真實的世界。

一位真正真實的媒體人,往往像是一根針或是一粒沙子,他/她總會刺痛、硌痛一幫人或是所有人。

一位真正真實的媒體人拍出了一部如此優秀的紀錄片,為什麼僅僅能夠在僅限於學習研究的路子上觀看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意義,畢竟四年過去了,所謂封殺也好,不讓看也罷,我們聊聊別的角度吧。

我們是怎樣的?人性是怎樣的?

前段時間筆者接觸了一家我們當地的民營企業,在這裡筆者才透過職場了解了一下人性。

這家企業已經有近三十年的歷史了,公司中有總部有分店,有一千多人吧,企業規模也算不小。

三十年這個時間節點其實有些尷尬。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這個公司的創始人以及第一代元老們還都在這個公司裡。

三十年的發展,創始人的親戚陸續不斷地進入公司的各個部門,來分享家族紅利,第一代的元老們也在三十年間不斷升職成為中層實權管理者,給自己的手下培植了一批批忠誠的親信。

親戚做高管,元老親信做中層,這是一種很健康的組織架構。

因為這種健康,公司裡沒有雜音,一片祥和。

假如大環境沒有改變,這家公司的內部依然會一片祥和。

只是現在,不僅大環境變化快,並且因為大環境的變化,導致內環境也變了。

這家公司在擴張發展,不斷有剛剛新人進入公司。

這些新人當中許多剛剛大學畢業,接受了民主、科學、自由的洗禮,五四遺風依然吹拂著他們的衣衫與髮絲。

這些新人也帶來了創新的思潮。

每當一個主體遇到創新的思潮時,在主體中總會有一些已得利益者作為守舊派對帶來創新思潮的年輕人進行阻撓、同化與扼殺,因為他們擔心、害怕!

他們擔心自己的已得利益受到損害,他們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再進一步,他們更知道自己已經跟不上大環境的變化。

當面對無法逆轉的威脅時,假如能夠拖延最後時刻的到來,守舊派會無所不用其極,主體未來怎樣重要嗎?

未來的主體守舊派只有被邊緣化的位置,既然如此何不在此刻站穩腳跟,極力維持住已得利益、撈取更多的好處呢?

一定要把自己餵得足夠肥碩。

在這個企業裡,從目前來看,守舊派們佔據著覺得的優勢,他們深深地明白唇亡齒寒這四個字的含義,進入公司的新人在經過層層篩選之後剩下的無不是聽話的和翻不起浪花的。

假如有一兩條魚從他們的網中漏了出來,那麼這條小魚也會進入他們盤踞的泥潭,難有出頭之日。

這是什麼?

這邊是人性的自私。

這種情況,這種人性,在這個星球上比比皆是,在這家公司裡,五四的風已經吹不動了。

我們這些人的身邊還有五四的風在縈繞嗎?

穹頂之下,大地之上,我們究竟需要多少?

上面這句話問的有些莫名其妙。

或者應該這樣說,我們要在地球上繁衍,我們與地球之間應該保持怎樣一種進退關係?

可能地球並不喜歡有幾十億人類生活在她的身上,可能有個十幾億或是幾億就夠了。

地球給所有生物提供了一個進化的場所,那麼衡量這些生物進化的考核標準什麼?

在地球上的佔領面積還是對於地球的破壞程度?

是自身物種的數量還是對其他生物的支配程度?

人類確實是萬物之靈,我們可以馴化動物、種植植物,我們對其他生物有著相當程度的支配度。

我們可以支配其他生物,是因為我們和其他生物在一個相同的大層級中,在這個大層級裡,我們與其他生物本質上是平等的——大家都在地球這個場所中以進化為題進行著競爭。

假如我們人類輸了,人類也會被其他的生物支配。

那麼支配程度的度,人類會把握嗎?

早在部落時期,人類就已經完勝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人類在進化這一大層級中站在了最頂端。

橫向競爭基本結束,人類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縱向的進化與競爭中——人類群體內部的進化與競爭。

從此開始,人類群體內部進化與競爭的衡量標準變成了對同類的支配程度。

簡單的來說,在這種衡量標準的驅動下,成為帝王在理論上可以支配最多的同類,成為大臣和大將可以通過影響帝王而支配足夠多的同類。

由此可以得出在這一階段開發身體、增長智慧是人類進化的兩個基本點。

如今,我們的身體和智慧真的領先古人嗎?

怕是在哲學、藝術的領域,我們可能並不比古人領先多少,甚至或許會不如古人甚多。

那身體上呢?

活得久是進化嗎?

如果是,那這種活得久是應該有前提的。

況且活得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個族群的新陳代謝。

如果說,地球是我們不可拋棄的進化場所,在人類進化與地球間微妙的進退關係中,人類過去的歷史中是不是有一個階段是最為適宜的。

那又是什麼擊碎了這種適宜,造成我們失去的比我們得到的更多,這是多麼的得不償失?

進化場所被毀壞了依然是進化場所,她只會順勢提供更為惡劣而又致命的進化環境。

找到替代地球的進化場所是完全不切實際,並且在一定的時間內不會有回報的事情,這條路近乎於一條死路。

我們還能穹頂之下大地之上生存多久?

慣性會把我們帶去哪裡?

最後談談今年的霧霾吧。

這個冬天差不多已經過了一半了吧。

霧霾依然有,也有幾天像是活在「寂靜嶺」之中,但是總體來說好像比過去幾年又好了一些,峰值應該下降了。

剩下的日子裡也以輕度為主。

能看到陽光,能看出天空的藍色,能看見白雲也已經很不錯了。

畢竟大家都在地球上生活,大家都多做些有利於大家的事情吧。

也多做一些有利於地球的事情吧。

相關焦點

  • 穹頂之上——柴靜、霧霾、環保與發展!
    但是,如果從新聞紀錄片角度說,這又使得這部片子因此在嚴肅性和嚴謹性方面打了折扣,從而損害了這部紀錄片的權威性。客觀地講,也許沒有這部分,這部片子或許就不會產生那麼多爭議,大家可能會更理性看待這部紀錄片,也會更理性地反思霧霾的治理而不是爭吵。
  • 《穹頂之下》:有關霧霾與我們的10個真相
    昨天,自央視離職的柴靜,推出了她自費100萬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影片《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上線1天點擊量即破599萬,被點讚6萬多次。環保部長陳吉寧今日下午表示,自己已看柴靜關於霧霾的紀錄片,向她表示感謝,這部紀錄片喚醒公眾環保意識,值得敬佩。
  • 穹頂之上
    我對這部紀錄片的期待不止於科普大眾,而是希望它能影響到國家政策制定的層面。在這方面,我看到了兩篇針鋒相對、異彩紛呈的文章:其一是《為什麼<穹頂之下>沒有說服我?》,另一是《空以理性之名(也談霧霾問題)》。後者用翔實的數據和清晰的邏輯結構,較為全面地駁斥了前者對《穹》中數據科學性的質疑和得出的成本收益分析的結果。
  • 【穹頂之下】「霧霾」用日語怎麼說?
    提示:點擊上方"日語語料庫"↑關注我們吧2015年2月28日
  • 穹頂之下 仍有淨土 遠離霧霾 紹興綠肺住區 唯此四季園
  • 穹頂之下,我們為消滅霧霾做過的嘗試
    2月28日,前央視主播柴靜在優酷發布了紀錄片《穹頂之下:柴靜霧霾調查》。這部時長達103分鐘55秒的從一個「和霧霾有私人恩怨」的母親的視角探討了霧霾問題——它是什麼?從哪來?該如何解決。你我同在穹頂之下。所以,相信每個人都在關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霧霾消失。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曾流行一時的名詞,APEC藍。但APEC不是每天都會舉辦。除了等待APEC,還能如何消滅霧霾?為了緩解北京的霧霾,一些人正在做著嘗試和努力。
  • 穹頂以下,衝突之上
    可以說視頻上線之後,短時間內就撬動了整個社會不同身份不同階級的人,他們從各種角度各種方向去解讀這部視頻、去解讀霧霾乃至解讀柴靜本人的方方面面,最後演化成大規模的論戰。每個人對於這件事的觀感是不同,而我想知道的是:造成《穹頂之下》現象的核心原因到底是什麼?也許是視頻本身的高質量。絕對產品力就是絕對競爭力。
  • 你不知道的《穹頂之下》
    柴靜的《穹頂之下》剛發布,就在某門戶網站上創下了3700萬的點擊率,收穫好評的同時《穹》也迎來了多方質疑。
  • 「穹頂之下」柴靜:我為什麼要死磕霧霾?
    有人說去做了編劇、有人說……今天,2月28號,柴靜以《穹頂之下》出現在人們視線。這一次,她會帶我們看見什麼?柴靜,著名傳媒人,前央視主持人,記者。北京大學藝術碩士,曾長期製作汙染治理報導如《山西:斷臂治汙》《事故的背後》《塵肺病人維權調查》等,獲選2007「綠色中國年度人物」,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
  • ㊣穹頂之下,有一種炫富叫做巴馬!
    2015年春,微博、微信朋友圈,刷屏式的轉發柴靜的一部有關霧霾的紀錄片《穹頂之下》!也許,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迫切的新願望:逃離城市!遠離霧霾,尋求一片淨土,然而穹頂之下,還有淨土嗎?  穹頂之下,幸好還有一片遺落人間的淨土——廣西巴馬!下面讓壽鄉網小編帶你去感受最清新的、最原生態的巴馬!讓我們一起與世界長壽之鄉巴馬來一次驚豔的邂逅吧!  告別霧霾,告別口罩!盡情深呼吸吧,享受大自然的饋贈!享受純淨而清冽的空氣!
  • 《穹頂之下》對抗霧霾模式開啟:不做人肉吸霾器,保護你的嬰兒肌
  • 穹頂之下臺灣版 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徐仁修、侯孝賢和柴靜!
    《看見臺灣》(《穹頂之下》臺灣版)柴靜的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刺痛了我們久居「十面霾伏」之後麻木的神經。
  • 穹頂之下,最全的防霧霾物品攻略來了!
    「年後的熱門話題真是一個接一個,繼無聊搞笑的「duang」和「藍黑大戰白金」後,我們迎來了一個嚴肅的話題
  • 【《穹頂之下》思考】防霧霾APP及靠譜空氣淨化器推薦!請轉給你關心的人!
    想必大家都已經看過柴靜調查霧霾的紀錄片《穹頂之下》了,導報君昨天看到朋友圈和公眾帳號已經刷屏,點進一個多小時的視頻看完後也深深地撼動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經濟發展越來越快,賺錢越來越多的同時,卻忽視了我們的環境,忽視了每一個鮮活的生命!今天導報君給大家介紹幾款時下流行的防霧霾APP及實用空氣淨化器,當然,導報君也邀請你參加「防霧霾,關愛生命」公益投票,從身邊做起,還大家一個藍色天空!
  • 柴靜《穹頂之下》引爆視頻自媒體 誰會被顛覆?
    日前,柴靜的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引發了國人的共鳴,截至3月1日12時網絡上公開的該視頻播放數據,它的總播放量就已經達到了1.17億,成為2015年首個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現象級視頻。此次柴靜視頻能夠獲得如此成功,包含了視頻製作、拍攝、視頻渠道推薦等諸多因素。
  • 《穹頂之下》影評—環境科學磚工的視角
    對比中國交警和美國交警(或者EPA)攔車檢查這個,確實很有心。而且每次一到科學細節的東西她會先坦誠自己看不懂,然後找人來解釋,這是個很好的技巧。最後,配樂不多但是也有小亮點。    作為環境磚工,每當被朋友問起霧霾的時候我總會說,這其實多半是個社會問題,而不是科學問題。現在好了,有人從社會的角度做出了調查。
  • 霧霾重重,穹頂之下!空氣淨化器你會選嗎?10款空氣淨化器及防霧霾神器推薦!
    當看完「穹頂之下」這部紀錄片後深思良久……而我們目前能做的就是少呼吸一口汙濁的空氣,下面為大家推薦幾款真正有用的空氣淨化器,沒有任何利益因素,排名不分先後。1、奧郎格Airgle 空氣淨化器神器參考價:13000-18000元空氣淨化器哪家強?
  • 熱議丨柴靜《穹頂之下》沒有說的秘密:生活在新加坡真幸福
    2月28日,去年初從央視辭職的記者柴靜推出了她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穹頂之下》。
  • 柴靜復出自費拍霧霾紀錄片
    今天,柴靜的新作——大型空氣汙染深度公益調查《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首發,柴靜也現身接受媒體專訪。她透露,促使她展開調查的原因是,沒出世的女兒便患有腫瘤,從一出生就接受手術,「在照顧她過程中,對霧霾的感受變得越來越強烈」。 《穹頂之下》全片103分鐘,柴靜走訪多個汙染現場尋找霧霾根源,並多國實地拍攝治汙經驗。
  • 英語學習那些事-英語聊霧霾
    "霧霾"用英語怎麼說? 近日北京的霧霾非常大,現在窗外的能見度非常低,霧霾的圖片刷爆了朋友圈。那麼"霧霾"用英語怎麼說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