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新民晚報"↑免費訂閱
Duang!昨天,自央視離職的柴靜,推出了她自費100萬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影片《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上線1天點擊量即破599萬,被點讚6萬多次。
環保部長陳吉寧今日下午表示,自己已看柴靜關於霧霾的紀錄片,向她表示感謝,這部紀錄片喚醒公眾環保意識,值得敬佩。
視頻 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完整版)
(以上是截止到3月1日0時在各視頻網站上的點擊量)
這一次回歸,她的身份是:母親柴靜。因為孩子在未出生即被診斷出患有腫瘤,她表示:「這是我和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
2013年初,柴靜被爆與攝影師趙嘉結婚。同年10月底,柴靜在美國生下了一個女兒。接受專訪時,柴靜透露當時未出生的孩子被檢查出患有良性腫瘤,一出生就要進行手術,所以她從央視離職並謝絕了一切工作邀請打算陪伴照顧女兒。但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汙染的北京,害怕女兒有一天會問「什麼是藍天」、「為什麼老把我關在家裡」。
拍攝《穹頂之下》的想法便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照顧她(女兒)的過程中,對霧霾的感受變得越來越強烈,職業訓練和母親本能都讓我覺得應該回答這些問題: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該怎麼辦?所以就做了這個調查。」
《穹頂之下》全片長103分鐘,柴靜拿出她兩年前出書所得的稿費,總共投資了差不多一百萬用於該紀錄片國內外的拍攝和後期製作。她親自走訪中國、美國、英國多個汙染現場,如倫敦、洛杉磯等曾經汙染嚴重的城市等尋找霧霾根源,還拜訪了研究大氣汙染的學術機構,並實地拍攝他們的治汙經驗,最終才有了這部調查影片。
《穹頂之下》:有關霧霾的10個真相
霧霾是什麼?霧霾有多嚴重?我們能做點什麼?以下10條常識來自獨立調查視頻節目《穹頂之下》,柴靜出品。
1中國霧霾有多嚴重?
2013年1月,25省市共約6億人——全國近一半人口,陷入了印象最深的一次大霧霾。2014年情況有所好轉,但各大城市仍經歷了一個嚴重的霧霾年:北京汙染天數達到175天、天津197天、瀋陽152天、成都125天、蘭州112天、石家莊多達264天。
2霧霾是什麼?會造成什麼傷害?
霧霾包括硫酸鹽、硝酸鹽、銨鹽、有機物、礦塵、無機碳、其他金屬元素。它們可以碰撞、組合、反應,一起向你攻擊:影響呼吸系統,造成肺癌;影響心血管系統、降低心臟供血能力,甚至引發心梗,以及各種過早死亡。
霧霾嚴重的地區,很多人不抽菸也得肺癌,甚至嬰幼兒也得了肺炎。因為沒有流行病學調查,醫生只能診斷為不明原因肺炎。過去30年,中國肺癌死亡率飆升了465%,前衛生部長陳竺指出,中國每年因大氣汙染過早死亡50萬人。
測試中的PM2.5中有15種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強的致癌物,苯並a芘它是國家標準值的14倍。2013年1月,重霧霾期間的時候,我們整個國家有27個城市都出現了急診人數的爆發性增長。世衛組織說,霧霾中的顆粒物被列為人類一級致癌物。
1976年到1981年,那個時候的大氣汙染已經跟居民的肺癌死亡率分布一致。2006年年均PM2.5濃度要高於今天,就在這一年中國提出節能減排。
3霧霾從哪兒來?
燃煤、燃油、生物質燃燒(比如燒柴火、秸稈)、工業生產、養殖、化肥使用和揚塵,其中60%來自對化學能源的燃燒(燃煤和燃油),幾乎全部的來源都和人類生產生活有關。
4霧霾這麼重,該怪誰?
瘋狂燒煤卻產能嚴重過剩賺不到錢的鋼鐵企業;凌晨PM2.5峰值時進出大城市的假國III、國IV標柴油大貨車;本來可以騎車走路卻一點路也一定要開車的市民;燒散煤取暖的市民和燒褐煤供暖的供暖單位;你家附近土堆沒有做遮擋工作的工地……
5發達國家車比中國多,為何沒那麼嚴重的霧霾?
北京PM2.5來源當中,機動車的比例比燃煤高,分別為31%和22.4%。在中國,柴油含硫量超國際標準25倍;汽油油品則長期比發達國家低兩到三個等級,達標油不超過3%。如果國內供應的汽油整體提高一個等級,排放可以降低10%,但意味著增加500億元的成本。
6為什麼凌晨都睡覺了,沒有車,還爆表?
外地半夜進京汽車大面積造假,或者說得更嚴重一點叫全面造假,這是行業內的秘密,90%基本上配置都不符合。只這一輛車,只一項顆粒物的排放,它就是國四車的500倍,更可怕的是,柴油車尾氣排放的顆粒物毒性遠比一般的大,致癌性要高出一個量級。合格證全是真的,車型也全是真的,環保部門也發了綠標,也是國四的,沒有一個部門去看那個車到底是什麼,只有那個車是國一的。
7中國最好油品比發達國家還低2個等級
北京加的柴油,基本是最好的油品了,硫含量是歐盟國家的25倍。我們國家的油品長期比發達國家低兩到三個等級,只要提高一個等級,我們排放可以減少10%。為什麼我們不趕緊把油品弄得乾淨一點呢?在我國,國家車用燃油質量標準是由石化石油行業主導的。石化行業的回答是,因為國家標準不夠高。
8北京餐飲店產生PM2.5汙染至少6%
在北京,餐飲店的PM2.5汙染佔到至少6%,而北京的餐飲業佔全國12%。倫敦餐館沒有味兒,為什麼呀?這個老闆就把我帶進了他們的閣樓,然後看到這麼一個東西,叫油煙淨化器,倫敦政府要求他們強制按準,而且有人定期來檢查。
如果我們目前環保設施(和法律),就目前100%都到位了,我們的塵排放跟我們的二氧化硫排放應該比現在低60%,我們的氮氧化物排放應該低35%。
9過度城鎮化加劇霧霾
2013年中國燃燒36億噸煤,比其他國家加起來還多。京津冀燒了3.8億噸,光河北就燒了3億噸,主要燒在鋼鐵生產業。生產一噸鋼耗費600公斤煤、3-6噸水、排放1.53公斤二氧化硫,賺不到兩塊錢。
在中國,平均每天消失80個村莊,而全國200多個地級市當中,有184個想要成為國際大都市。結果就是成排的新樓盤無人問津,更無人敢多建,鋼鐵發生過剩;同時,更多的工地也帶來了更多的揚塵,進一步惡化霧霾情況。
10英國治汙前10年GDP不退反增1倍
倫敦大煙霧事件發生的時候,英國的能源結構中將近90%是煤炭,1953年顆粒物的平均濃度超過歐盟標準的10倍,他們控制汙染的壓力比我國當前更大。
英國人在1956年通過清潔空氣計劃。政府出錢,承擔家庭壁爐改善70%的費用,但懲罰同樣嚴格,違者可處以100英鎊罰款甚至坐牢。
煙霧事件發生後20年中,石油替代了20%以上的煤炭,天然氣替代了30%以上的煤炭,煤炭在整個國家能源結構中從90%下降到30%,而重工業佔GDP的比例也下降了10%,很多煤礦和燃煤的工廠關停,這裡曾經有上百萬人就業。1960年到1970年,在英國治汙的前10年,經濟不但沒有倒退,GDP反而增加了1倍,之後10年終,英國進入了油氣時代,他們的經濟總量翻了4倍。
社會各界怎麼看《穹頂之下》?【網友】
唐文韜(香港科技大學 ):
這個片子給我帶來的更多的是觀點的更新而不是知識的更新。在此之前,人們關於環保的討論都停留在要發展還是要環保的簡單思維上,而看完紀錄片,我得到的結論就是,發展當然會帶來汙染,但是不應該這麼高。從紀錄片裡就可以看出,從很多方面來說,我們遠沒有做到我們這個發展水平所能做到的最好,很多設備、技術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們都有,但就是做不到位。這背後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王嶽思老師說的管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知乎)
秦枚:
先感嘆一下,媽蛋女神比我當年寫過的無數標準答案回答得好太多了!這片子裡柴靜問的那一個個問題,像是一個個巴掌一樣甩在我臉上,一陣一陣抽。我想柴靜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為一個學了七年環保的人,那個只是出門帶口罩的方法,人家的作為勇敢,就是一陣號角,號召你要醒過來。(知乎)
dy.zhao:
這個調查跟我了解到的情況基本上是吻合的。從環保部門、地方政府、企業等等各種方面,關於環保,種種亂象,只比這個調查裡面說的更嚴重更亂。(知乎)
@王閒散:沒有了矯揉造作的呼喊,沒有不痛不癢的期許。一個腳踏實地的報導。
@iris-XQ:柴靜一直在做著一個良心記者該做的事,魄力正義,了不起。
@雲河803:昨天看了完整的視頻,被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打動,為一個母親打動。她的追問,她的努力所能帶來的改變也許並不立竿見影,但是行動永遠比抱怨有力量。為柴靜點讚!
【媒體】@崔永元(知名主持人):這就是柴靜,一個記者。她不同尋常的地方是她總能看見。其實那些地方許多人能看見,卻喜歡選擇視而不見。
@假裝在紐約(知名微博評論人):我覺得對待這個紀錄片的態度,是衡量一個人善良與否、理性與否、真誠與否的最好的試金石。如果你沒看視頻就在罵柴靜,那你真的是個無可救藥的爛人。如果你看了視頻還在罵柴靜,那你更是個無可救藥的爛人。
@刺蝟公社:當很多人還在討論「新媒體」,討論「網際網路思維」,討論「調查報導」何去何從時,柴靜和她的團隊已經潛心一年悄悄製作了這款令人咋舌的新媒體產品,而且在全網免費發布。柴靜用演講的形式來展示調查成果,這一新鮮形式更是受到媒體圈許多人的關注。選擇在兩會前發布視頻,也體現了柴靜作為一名調查記者應有的政治敏感性。相信今年「兩會」上,會有更多人關注大氣汙染、能源體制等相關話題。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原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主編莊永志專門為柴靜的霧霾調查視頻寫了評論文章,稱:「目力所及,這是非機構、非記者所做的信源最權威、信息最立體、視野最開闊、手段最豐富、最有行動感的霧霾調查。」
【專業人士】
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院長張益朋友圈談《蒼穹之下》:中國環境版之皇帝的新衣,柴靜扮演了那個小孩,值得高度肯定!
曉靜:柴靜《穹頂之下》的意義不僅僅是治霾的問題,也包括獨立電視新聞製片人對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制度的衝擊。《穹頂之下》的境界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對母女與霧霾的個人恩怨,上升到了一種令人心靈為之一震的家國情懷,轉型時期的中國需要有更多的柴靜!
Sen:一個新媽媽內心迸發的力量,讓這樣的調查嚴絲合縫,酣暢淋漓!中間犀利曝光了石化,鋼鐵,汽車,還有河北山西很多地方的利益!就像皇帝的新裝,不在於她說的是新的,而是她說的是別的記者不好說甚至不敢說的事實。
陳陳:我看圈子裡有罵她拿孩子炒作的,覺得很悲哀,我相信柴是靠新聞自覺性完成的這個項目,有那麼多的新聞集團,有錢的老闆們只能在看到作品出來後叫好,在此之前,誰會為看不到前景的社會責任付出?
(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沈文林、朱文彬 綜合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