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的新聞夢
柴靜在1976年出生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在柴靜上初中的時候,就曾經給學校的校刊寫過新聞稿,並由此播種下了一個做新聞的夢想。後來柴靜在長沙鐵道學院讀書,學習的就是她一直心心念念的播音主持。
幾乎所有人對柴靜的評價都是極高的,她美麗動人、活潑聰穎、能說會道……一看就是做主持人的料子。事情也如所有人預料的那樣,在1995年,剛剛步入社會的柴靜進入湖南衛視工作,主持了一檔《夜色溫柔》的女性訪談節目,就如節目的名字一樣,柴靜憑藉著自己溫柔知性的風格,在業界打開了口碑。
在1998年,柴靜到中國傳媒大學學習電視編輯,並開始在湖南衛視繼續主持《新青年》節目。在工作過程中,柴靜還在堅持學習,不斷豐富完善自己,在《夜色溫柔》擔任主持人三年,柴靜還同時在電視臺其他部門擔任工作,一直做到綜藝副主任的位置。
優秀的新聞人
慢慢地,柴靜變得越來越優秀,為了實現自己更高的理想,柴靜從湖南跑到了北京,希望在那裡施展自己的才能。
一個優秀的新聞人在哪裡都是足夠的優秀。在2003年,非典爆發,柴靜作為一名記者到達非典第一線進行採訪工作。冒著生命危險,和那許多非典病人以及抗擊非典的工作人員進行面對面交談,獲得了第一手的寶貴資料。
後來在礦難現場,柴靜也是第一時間深入現場,通過採訪詢問,獲得第一手的資料。在2003年的時候開始擔任《新聞調查》的記者,時刻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入現場進行調查報導,為受眾揭露事情的真相。
不僅僅是優秀的主持人、記者,柴靜還是一名作家。在2013年的時候柴靜出版了一本名為《看見》的自傳,講述了自己在央視工作的十年曆程,銷量超過100萬冊,榮獲年度最暢銷書籍。
在2014年,柴靜從央視離職,並在2015年推出當時轟動全國性的深度調查節目《柴靜調查:穹頂之下》。
穹頂之下
真正使得柴靜大火的,就是這部關於空氣汙染的紀錄片。
2014年初,柴靜懷孕,但是經過檢測得知,柴靜肚子中的胎兒患有良性腫瘤,在出生後就要接受手術治療。為了更好地照顧女兒,柴靜才將自己在央視的工作辭去,專心照顧女兒。
但是在陪伴女兒的同時,柴靜越來越覺得霧霾帶給人的消極影響,害怕霧霾影響孩子的成長,作為母親的柴靜開始著手於對霧霾的深入調查。
這部影片,通過多角度紀實性描寫,描述了霧霾對人們產生的影響與危害,以及深層次的環境汙染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科普和解析。紀錄片中表現出來的畫面直擊人的心靈,帶給受眾巨大的震撼,直接展示了當前我們面臨的嚴峻的環境形勢。
在這個紀錄片爆火之後,柴靜的名字也被不斷的提起。
受到非議
但是一個人被暴露在聚光燈下的時候,她身上的閃光點被放大的同時,她的缺點也被瞬間放大。原本的柴靜,是一名優秀的主持人、央視記者,出書,有自己的訪談節目,柴靜的身上有著現時代女性特有的性格標籤。
時刻關心國家大事,將國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對於社會醜惡現象進行義憤填膺的揭露批判……
但是在柴靜女兒出生的前幾個月,柴靜跑到了美國進行分娩,成為了「赴美產子」大軍中的一員,作為在美國出生的女兒,擁有了美國的國籍。
這個事件將之前柴靜帶給大眾的印象直接全部推翻,一個熱愛國家,時刻跑在報導第一線的新聞工作者,卻跑去了美國,生下來一個美國國籍的孩子,實在是讓人難以消化。
口碑回升
特別是在《柴靜調查:穹頂之下》播出,柴靜放入了很多自己深入調查時拍攝的圖片以及走訪獲得的數據,講述社會痛點,從自身出發,呼籲整個社會關注環境汙染問題。在上線沒幾天,瞬間達到2 億的播放量。
在講述紀錄片製作原因的時候,柴靜也講述了自己將女兒生在美國的緣故,因為環境汙染嚴重,導致孩子身體狀況十分不好,為了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環境,才將女兒生在了美國。
理解一個做母親的苦心,並且伴隨著紀錄片口碑的積累,柴靜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稱讚。
再受質疑
但是沒過多久,柴靜的紀錄片就被爆出數據誇大的行為,並且根據網友爆料,柴靜口口聲聲宣傳保護環境,自己卻在美國開著大排放量的汽車出門。並且會看紀錄片,也會發現紀錄片裡面柴靜一直暗贊西方環境,指責工業化帶來的汙染,提倡將石油化工民營化。
這些主張都與我國現在的發展國情相違背,因為西方國家已經經歷過了那些重汙染時代,現在已經轉型成功,慢慢地汙染減少,將一些重汙染的工廠開在發展中國家。
但是中國目前還未達到那種水平,柴靜所說的一切也不過是天馬行空的想法,根本不適合我國國情。不少人開始指責柴靜崇洋媚外。
就這樣,伴隨著大眾的指責,柴靜再次回到了美國,慢慢退出了大眾的視線,過著低調安穩的日子,只是偶爾在社交平臺上曬一下自己最近的狀態。
對於柴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評論,你是怎樣看待柴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