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曾在自己的自傳《看見》中寫道:"你想如何報導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導自己。"
這其實也是她作為記者的原則寫照,即以小見大,事實為先。柴靜有限的新聞生涯經歷了從全民追捧到全網群嘲,最終遠赴美國定居。"這世上,沒有一個人可以是旁觀者。"正是由於她在最需要客觀的職業中,過分代入主觀評價,直接導致她跌落神壇,悄然隱退,最終遠走他鄉。
女神誕生
柴靜1976年出生於山西臨汾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家庭氛圍的薰陶,使得她從小就樂於思考。對社會對普通人充滿關注的她,立志從事新聞行業。她的表達欲望與表達能力都超越同齡人,中學時期就開始向校刊投稿。後來她如願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系。
1995年她在湖南衛視得到了一個專欄節目《夜色溫柔》。湖南衛視這個大平臺,為一個初出茅廬的主持人定製了一檔專欄節目,可見柴靜本人的能力與平臺對她的認可。這個以女性為受眾群體的欄目非常適合柴靜本人知性溫柔充滿人文關懷的氣質。她說話溫柔,有著非凡的共情能力,極易得到受訪者的信任。
《夜色溫柔》一做就是三年,節目受到觀眾高度肯定的同時,柴靜作為主持人也獲得了更多關注。此時的她已經不滿足在地方平臺的束縛,她需要更大的空間去發揮。於是她決定再次挑戰自己,去到行業最高點:中央電視臺。她的才華再一次獲得了認可,年僅27歲的她就在央視的王牌節目《新聞調查》中憑藉深度的訪談成為了資深主持人。
高光時刻
柴靜自1999年進入央視做《東方時空·時空連線》主持人,到2001年進入《新聞調查》做出鏡記者,再到後來《面對面》主持人,一路走來可謂順風順水。 她的採訪選題大多立意民生,關注時勢,都是當下的熱點與痛點問題。
例如農民工討薪鏈條調查、上海倒樓事件調查(即樓倒倒)、食品安全調查(毒奶粉事件)、法律樣本:孫偉銘醉駕案、許霆案等等。這些節目播出後都受到社會強烈關注,也給一部分當事人切切實實解決了難題。
在這一時期,柴靜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她在非典期間深入一線。不畏死亡,只為傳遞第一現場的勇氣與敬業精神讓觀眾為之傾倒。自此以後,柴靜願意啃硬骨頭、不懼艱險與阻礙,還原事實真相的形象深入民心。老百姓非常喜歡這個說話溫和,但內裡強韌的民生代言人。
跌下神壇
風頭一時無兩的柴靜剛剛邁入36歲的門檻,在央視幾乎就已經成為了訪談類節目的王牌主持。她在2013年出版了自傳《看見》,將自身的成長經歷與中國社會十年間的重大社會事件糅合在一起。
從汶川地震、藥家鑫事件等等國家和社會的大事件中,剖白自己從小城青年到一線新聞記者的成長蛻變,也側面反映了這十年間的社會變革。這也是柴靜訪談中一貫的思路:由小見大,由己及人,由個體及集體。
《看見》一經面世就廣受歡迎,當年的銷售量迅速就突破了100萬本。當年名人出書的風潮正興,這100萬的銷售量裡既有名人效應的加持,另一方面也的確反映了普通觀眾對柴靜的喜愛和信任。
但這種喜愛與信任不久之後就被柴靜自己打破了。細心的觀眾發現2013年~2014年柴靜幾乎沒有出現在鏡頭前,這對一個央視一線節目的主持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大家都在猜測柴靜去哪裡了。
後來有報導稱她與攝影師男友結婚後很快懷孕,從孕期到生產的這段時間裡她一直待在美國,直到2014年生下女兒。當然女兒獲得了美國國籍。這一消息一下觸碰了觀眾和網友的痛點,產生了被欺騙的感覺。一個曾經為民發聲的人,竟然採用這樣的方式想要曲線獲得他國國籍。
柴靜的風評此時已急轉直下。直到2015年由柴靜自製紀錄片《穹頂之下》播出,"女神"形象終於全面倒塌。這部紀錄片拍攝的初衷是柴靜的女兒在出生後就被醫生診斷出患有腫瘤,且需要手術。她認為這與國內的空氣汙染有直接聯繫。柴靜希望能藉由此片引起社會對於環境保護與空氣品質的關注。
柴靜有著多年一線記者的經驗,她深知民眾的敏感點在哪裡。她運用春秋筆法歪曲事實,將民眾的情緒煽動至高點。可是細心的網友很快發現,《穹頂之下》中的所謂調查數據嚴重失實,價值導向偏頗,一時間引發了國際輿論對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大規模批評。
遠走他鄉
本意是為引起對空氣品質的關注,但片中過於濃厚的主觀情緒導致這部本應促進環保事業發展的長片變成了某些人攻擊中國社會的武器。觀眾和網友紛紛指責柴靜"屁股坐歪了","其心詭也"。
《穹頂之下》從各大平臺下架,網絡上"保柴派"和"倒柴派"掀起無數罵戰。此時的柴靜在經歷了被捧上神壇又被摔下神壇的過程之後,再也無心戀戰。她很快從中央電視臺離職,迅速地消失在觀眾的視線中。
後來有媒體探知,柴靜在離開央視之後,與丈夫女兒一起遠赴美國定居。她不在江湖,可江湖卻一直有她的傳說。目前柴靜一家三口在美國過著平淡日子。她從鏡頭前離開,進入了家庭生活,在家相夫教女倒也其樂融融。夫妻二人偶爾也會回到北京探望父母與老朋友,不久前還被路人拍到兩人回京的情形。
柴靜的經歷可以說是波瀾起伏,發人深省。毋庸置疑她有才華,也在自己熱愛的工作崗位中充分展示著才華,名利雙收的同時還獲得了老百姓的喜愛。但老話說得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觀眾喜愛她是因為她做到了用事實說話,站在老百姓的立場為民眾發聲;觀眾離開她也是因為她已經丟失了"說實話"這個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原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