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應該是大家都非常喜愛的一位主持人,有不少人都看過她主持的節目和拍攝的紀錄片,並被其打動,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一個關於非典的訪談,讓柴靜迎來了自己的事業高峰,通過這個訪談節目,我們也看到了一個充滿感恩又無所畏懼的新時代女性形象。
再加上2012年她所自費拍攝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更讓我們看到了她的才華,在中國有這麼多記者的情況下,柴靜也是裡面能夠叫得出名號的人了,曾經被譽為大眾的「公知女神」。
但是我們發現最近幾年柴靜很少暴露在大眾面前,而且按照常理來講《穹頂之下》這部意義深遠的紀錄片播出之後,柴靜應該廣泛地活躍於各大媒體前,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我們很少聽到關於柴靜的消息,而當我們在網上搜索柴靜的相關消息的時候,也會出現很多黑料與網友的不斷嘲諷,對於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網友們也是眾說紛紜。
其中一部分網友認為,柴靜樹大招風,遭到某些人的嫉妒,而對她進行刻意地抹黑,而另外一方面也有人覺得是柴靜所反映的一些實際問題,動到了某些人的蛋糕,關於柴靜的這些黑料都是有組織,有目的的。
我們考慮到柴靜的個人影響力和她一貫的性格,會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在意料之中。關於柴靜的知名度,很多人都把柴靜和白巖松兩個人放在一起對比,認為作為新聞他們是同樣的純粹,因為我們以肉眼可見的地方看到他們兩個真的想要切實地為這個國家做點什麼事,歸根結底,或許是因為在他們心目中都有著自己對於作為一個媒體人的堅持。
但是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到當他們身上能夠吸引很多人的目光的時候,他們自身也就成為了流量的代名詞。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們也已經成為了娛樂明星,或許他們本身不想被貼在這個標籤,但是社會大環境已經逼迫著他們一步一步走向如此境地。
其中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柴靜已經移居美國。其實她拍攝的穹頂之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相對來說更加真實,更加透明的中國現狀。而當她懷孕的時候,選擇移居美國的做法,也讓很多人都覺得她不愛國,她去美國的孩子除了給自己孩子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之外,也提到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的確相較於美國的教育來講,我們國內的更看重的是應試教育。而且對我國的教育,柴靜也親口表示:中國很多地區的教育水平是欠發達的,如果你去過西方的話就會發現那裡的人們就算是不認同,也不會相互詆毀,他們的道德和觀點是不一樣的,而在我們國內很多人都喜歡進行道德綁架。
雖然說這裡面有些話我們無法反駁,但是這些言論對於一個有著很高知名度的主持人來講,無疑讓她成為了眾矢之的。由於拍攝了很多紀實的片子,主持了很多優秀的節目,柴靜的談吐以及她的思想已經能讓人感覺到她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
但是當她的孩子被檢查出來有腫瘤之後,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她對於我們的生活環境有了更高程度的重視,而這應該也是她移居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終,柴靜還是選擇了更愛自己的孩子。
我們暫且對一些偏見的言論不予置評,因為沒有人是絕對的純粹。
我們通過柴靜的《看見》一書我們可以了解到她對於新聞真實性的那份執著令我們感到動容,當她不顧生命地去報導非典人群的時候,當她不顧安危去發現西安晚報發現華南虎事件,以及把家鄉山西各種挖煤事件披露在大眾面前的時候,我們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得到她的那份執著,很多人也因此被她所打動。
但是客觀來講,裡面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崇高的確令我們感到敬佩,但是自傳畢竟是自傳,我們可從各種新聞報導中了解到,現實生活中的柴靜和她書中所描寫的的確是那麼地不同,但這本身也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難免不了因為大環境的影響去做各種意料之外的事情,這是我們所無法掌控的。
而對於外界傳出柴靜之所以離開熒幕前,是因為她被封殺,對於這種說法是子虛烏有,其實她只是在工作和家庭之中選擇了後者,從一名著名的主持人到現在默默無聞的家庭主婦,她突然銷聲匿跡,可能會讓人們覺得一時無法接受,甚至有些可惜,但是我們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們無法替他人做決定。
在柴靜心裡,她已經經過了深思熟慮的對比,或許是現在她所從事的媒體行業令自己感到失望,或許她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價值,但不管由於什麼原因,她已經做出了自己的決定,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地接受她所作出的選擇。
同樣,我們通過柴靜的事也可以看得出來輿論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當柴靜憑藉著她自己的努力得到大眾的認可並且讓人們為之感動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她奉為公知女神,但是當她有一天突然做了不被大眾所接受的事情,甚至有不明真相的輿論的導向,讓我們對她產生了一定的不同的看法,在這個時候她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是急轉直下。
當初很多奉她為英雄的人,卻一步步把她推向了深淵,落得一個全網群嘲的下場,這種經歷或許柴靜本人也是深有體會。
尤其是在這一個信息化爆炸的時代,我們所接收到的信息也只不過是有些人經過刻意加工後呈現在我們面前,對於信息的真假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如果說一味地去接受撲面而來的爆炸性信息,那我們本身大腦是無法全部接受,只會選擇一些能夠刺激我們神經的消息並把它認為真理,這種做法無疑是非常愚蠢的。
當我們人云亦云的時候,可能我們也已經成為了人人不齒的鍵盤俠。或許我們只是無心卻辦成了壞事,但柴靜的生活之所以發生這樣的轉變,也和輿論所帶來的壓力是分不開的,如果說我們不想看到另外一個柴靜的隕落,那麼我們保持自己的理智,能夠有明辨是非的頭腦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