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防控做得好,經濟率先恢復,對德國企業是好消息」,這句話不是出自中國大陸官媒,也不是臺灣所謂「紅媒」,而出自德國之聲。
疫情爆發後,臺灣社會陷入了4個對大陸的錯誤認知:第一,深信新冠病毒「人造論」,這是被「反中大外宣」長期洗腦的結果。第二,堅稱大陸處理疫情如同「車諾比事件」,事實上大陸的反應、診斷已經夠快了。第三,批評大陸採取封城、大數據管理等防疫措施違反人權,這裡涉及的倫理價值問題當然可以討論,但就大陸國情和體制而言,已儘量做到兼顧效率和人性。第四,始終認為大陸並未控制好疫情,無論是疫情還是經濟,官方數據都是「假的」。
今年夏天之前,西方社會對大陸疫情的認知同樣陷入誤區。但8月一段武漢水上樂園3000人參加「電音派對」的影片,讓西方主流輿論猛然驚醒。尤其是隨著西方對疫情本身的客觀認識不斷增加、有專家發現新冠病毒或早在去年9月就已在義大利傳播,再加上川普對美國疫情極不負責的態度引起眾怒,此後西方對中國大陸在疫情方面的責難已大為降低。
大陸抗疫成功的「真相」不是從天而降,更不是靠官媒的說教式灌輸,而是西方社會從大陸經濟復甦過程中,本國產業的獲益中感受到的。
與全球化關係最緊密的汽車製造業,驗證了湖北抗疫與經濟復甦的效能。早在3月中旬路透社就報導,湖北省內汽車零組件企業在艱困狀態下開始復工,5月間湖北省經信廳宣布,該省規模以上汽車企業復工復產率達到100%。大陸控制疫情、恢復生產的高度效率,令外商折服,德國《商報》援引BMW大中華區總裁高樂稱「不在中國發展不可行」,《日經》則表示「日本廠商打算以中國為起點實現復甦」。
重返湖北、重返武漢,世人看到了大陸疫情從瀕臨失控到有序管控的全過程,也看到了大陸在有效防疫基礎上推動經濟復甦,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全球產業鏈復甦的關鍵在中國大陸,大陸經濟復甦的前提是自身防疫的成功,這是一個再也簡單不過的道理,也是一個已經被國際社會逐漸接受和尊重的真相。
臺灣在維持社會運作、人民自由的前提下,維持了零社區傳播的驕人成績,我們的防疫模式在全世界領先,同樣獲得國際社會肯定。我們當然可以指出大陸公共衛生體系的缺失和不足之處,也可以說大陸的防疫模式不適用於臺灣。但是,這並不能構成臺灣自我蒙蔽對大陸疫情真相的認知、乃至惡意扭曲大陸防疫的理由!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社論
本文來源:海峽導報社 作者:海峽導報社 責任編輯:顧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