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藝理論家、戲劇理論家田子馥逝世

2021-01-11 騰訊網

2020年4月27日,國家一級編劇,著名文藝理論家、戲劇理論家、二人轉藝術理論家、作家田子馥先生逝世,享年84歲。

田子馥,筆名老圃。1937年生於吉林梨樹。中共黨員。國家一級編劇。著名文藝理論家、戲劇理論家。曾就讀於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和中央戲劇學院戲文系。1960年參加工作,歷任四平師範專科學校中師部教師,四平地區戲劇創作室創作員、副主任,1983年任四平市(地)文化局副局長、局長、黨組書記,四平市文聯主席、黨組書記,四平市人大常委;1990年任吉林省藝術研究所所長兼總支書記,1993年任《新文化報》總編輯;吉林省文聯委員。196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話劇研究會會員,中國戲曲學會理事,吉林省二人傳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吉林省戲劇理論學會副理事長。後被吉林藝術學院聘為客座研究員、碩士生導師。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已出版美學專著《二人轉本體美學》《東北二人轉審美描述》《二人轉美學十論》《美的魅力》《文心驛程》《美與哲理散論》;詩學專著《中國詩學思維》《詩的覺醒》《劉大白詩詞解析》《辛棄疾詞選注》;人類學專著《東北民間文化人類學》《圖騰詩的人類學闡釋》;史學專著《東北漢文化史論》,戲曲劇本《晴雯傳》等。《晴雯傳》1983年獲吉林省創作一等獎,《二人轉本體美學》獲長白山圖書優秀獎。論文被《新華文摘》轉載。1999年獲吉林省二人轉突出貢獻獎,2007年吉林省文化廳、人事廳、文聯授予吉林省著名文藝理論家稱號。

《中國東北漢文化史述》的創新與突破

這部專著以考古新發現與歷史文獻相結合的全新視角,對東北地區的遼西紅山文化、本溪廟後山文化、興隆窪文化等經過梳理,發現史前東北文化區有13項全國第一,被專家認定東北乃中華文化第一祖源。紅山女神中華共祖乃東北文化之根,箕子東北漢文化第一聖君。漢文化滋養了東北各民族,從白山黑水走出的東北民族,在漢文化的支撐下成為入主中原與半入主中原的政權;他們去汗號,尊帝制,共建「中華一體」政權,尊儒拜孔,炎黃尋根,成為各民族的共同理念。史實說明,有史以來漢族是東北地區的主體民族,漢文化是東北地區的主體文化。漢政權在東北有時可以斷檔,漢文化始終沒有斷檔,而且居於東北的各民族以及各民族政權,無不接受漢文化的滋養,成長壯大。漢文化也接受了少數民族文化的野性精華,有所豐富與發展。東北漢文化對「東北亞」以及對全中國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本書的創新與突破:

1、本著作為第一部全面論述東北漢文化的專著,填補了在東北乃至全國研究漢文化史的空白。

2、突破「歐洲文化中新論」的羈絆,突破民族血統論的禁框,第一次從文化融合論的視角評介,很熨帖地研究東北各民族,這是歷史的事實。

3、考古尋根,確認東北乃中華文化第一祖源,強化了東北的歷史地位和戰略地位。

4、箕子回歸東北,是回歸祖居地,並非有人所說的到海外建國,可以確認箕子乃東北漢文化第一聖君。箕子朝鮮與漢四郡,都是在中華本土上的建制。

5、史實證明東北各民族都主動接受漢文化的滋養,高句麗、渤海、扶餘本沒有自己民族文字,完全使用漢字文化;從白山黑水走出的東北民族,在漢文化的支撐下成長壯大,成為入主中原與半入主中原的政權。由於漢文化強大的凝聚力才使得契丹、女貞、蒙古、滿等各族汗王去汗號,尊帝制,共建「中華一體」政權。漢文化的凝聚力,中國才沒有分裂成古羅馬那樣的小國。

6、史實說明,漢族是東北地區的主體民族,漢文化是東北地區的主體文化。漢政權在東北有時可以斷檔,漢文化始終沒有斷檔。說漢人是「闖關東」過來的,漢文化是移民文化,這是重複殖民主義者「東北乃化外之地」的論調,是歷史的無知,無意間幫了殖民主義者歪曲歷史的腔。

7、確認漢文化也不是唯我獨尊,本著作強化了中華文化「和而不同」「和諧萬邦」的文化精神,也融合與吸納了各民族的文化精華,使得漢文化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永久不衰。

8、本著作具有釐正以往的歷史謬誤和慣性思維的歷史價值,具有教科書的應用價值。

相關焦點

  • 翻譯理論家謝天振逝世,曾經翻譯過《普希金散文選》
    今天上午,《中國比較文學編輯部》發出訃告,《中國比較文學》主編、著名比較文學家和翻譯理論家、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謝天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4月22日9點55分,在上海華山醫院逝世,終年76歲。1995年,謝天振翻譯的《普希金散文選》正式出版。
  • 深切緬懷│陝西戲曲界才華橫溢的多面手張曉斌先生逝世
    、著名戲曲節目主持人、著名演員張曉斌先生,2020年5月17日20時41分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76歲。 2001年後,張曉斌全身心致力於文藝理論研究,走訪前輩和演藝界同仁,想方設法搜集材料,挖掘戲曲方面那些鮮為人知的軼聞趣事,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給予總結,為前輩名家樹碑立傳,為中年名演記功述業,為青年新秀鳴鑼開道。
  • 首屆國際戲劇「學院獎」(理論獎)在京頒獎
    「學院獎」(理論獎)14日在京頒獎。中央戲劇學院教授丁揚忠撰寫的《論布萊希特哲理戲劇學派主要藝術特徵》,中國作家協會研究員廖奔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劉彥君共同撰寫的《中國演劇體系的探索及其終結》獲一等獎。  當日,中央戲劇學院還為著名戲劇理論家譚霈生頒發首屆國際戲劇「學院獎」(理論獎)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為中國戲劇理論建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 2月28日:著名兒童文學家冰心逝世
    1999年——著名兒童文學家,作家,詩人冰心逝世  2003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掛牌成立。  2008年——泰國前總理他信被逮捕。  772年——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出生。  1833年——德國卓越的天才戰略家阿爾弗雷德·馮·施裡芬出生。  1901年——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出生。  1929年——美國時尚建築設計師法蘭克·蓋瑞出生。
  • 戲劇的魅力,就在親身體驗之中
    說起戲劇理論,也有不得不提的幾位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生活於1863~1938年的俄國演員、導演、戲劇教育家、理論家。美國權威戲劇理論家諾裡斯·霍頓指出:「沒有安託萬,現實主義戲劇運動可能永遠也不會問世。」
  • 著名音樂界泰鬥因病救治無效,不幸逝世
    據媒體報導,在娛樂圈中也是突發噩耗,著名音樂界泰鬥田聯韜在醫院救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0歲。在田聯韜老先生逝世的消息傳出後,中央音樂學院是這樣介紹的:"田聯韜先生從上世紀50年代從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考察與研究工作以來,幾十年如一日,完成並出版了大量具有開拓性、思想性和重要理論與實踐意義的學術論著;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級重大課題;培養了大批優秀音樂人才,為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研究事業做出重大貢獻,是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事業的開拓者與奠基人。
  • 院線文藝電影《老電影》1月1日元旦開機拍攝
    由上海宇皇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東陽宇皇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浦江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時空集錦影視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本電影由青年導演:姚銳自導自演的一部正能量文藝電影,本片總製片人:著名藝術學者,中國文化史學者,電影理論家,戲劇理論家,劇作家。
  • 呼喚新時代的戲劇文學,練好戲劇「基本功」
    戲劇影視界的種種亂象一直為觀眾所詬病,自《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布以來,風氣雖有所扭轉,但仍需「刮骨療毒」,築牢基石,深入生活,紮根基層,以藝術的手法表現普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何為戲劇的基本功?在新時代,如何練好戲劇的基本功?這是戲劇界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的戲劇採用廣義的戲劇,包括了話劇、戲曲、新歌劇等。
  • 緬懷 我國著名音樂理論家李西安教授
    李西安(1937-2020)音樂理論家、教育家、作曲家。原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榮成人。1961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80年任中國音樂學院創作室主任,1983年任實驗樂團團長,1984年任作曲系副主任,1985年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書記處書記;1986年至1990年任《人民音樂》主編,並對《人民音樂》進行改版;1987年至1991年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兼《中國音樂》主編;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 緬懷 | 我國著名音樂理論家李西安教授
    李西安(1937-2020)音樂理論家、教育家、作曲家。原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榮成人。1961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80年任中國音樂學院創作室主任,1983年任實驗樂團團長,1984年任作曲系副主任,1985年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書記處書記;1986年至1990年任《人民音樂》主編,並對《人民音樂》進行改版;1987年至1991年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兼《中國音樂》主編;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 《中國文藝評論》2020年第12期目錄與篇目摘要
    編者按:為進一步推動學界業界深度關注和研究我國文藝家、文藝理論家和文藝評論家,夯實文藝理論評論的實踐基礎,近期,我刊加大了人物研究類文章的刊發力度,陸續推出了多篇研究文章,取得了較好社會反響。本期刊發兩篇文藝家研究專題論文,以饗讀者。■宏闊融通 延展文脈——王朝聞文藝評論特色初探/李昌菊內容摘要:王朝聞是雕塑家、美學家和文藝理論家,也是卓有建樹的文藝評論家。
  • 中國文藝理論70年的嬗變與發展
    以蘇聯專家畢達可夫1954-1956年在北京大學講學及舉辦文藝理論研究班為例。實踐證明,這個研究班的確培養了不少優秀的文藝理論家和學者,在其後的我國許多高校和科研部門發揮了突出作用。畢達可夫的講稿,一經由北京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譯出,名為《文藝學引論》,1958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便在文論界產生不小的影響。
  • 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揭曉 劉厚生獲特殊貢獻獎
    著名戲劇理論家劉厚生  郭達在話劇《生命檔案》中有出色表現  記者昨日從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組委會獲悉,「第2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提名獎名單已出爐,憑藉秦腔《西京故事》脫穎而出的李東橋、
  • 94歲著名攝影家袁毅平逝世,他的傳世之作不止《東方紅》
    據中國攝影家協會網消息,2020年9月16日17時30分,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德高望重的攝影家、攝影理論家袁毅平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 百歲著名口腔醫學教育家史俊南逝世,曾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
    百歲著名口腔醫學教育家史俊南逝世,曾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0-10-24 12:29
  • 什麼是「三一律」和現實主義戲劇?《明天》
    :「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戲劇結構理論之一,是一種關於戲劇結構的規則,先由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戲劇理論家提出,後由法國新古典主義戲劇家確定和推行。「三一律」規定劇本創作必須遵守時間、地點和行動的一致,即一部劇本只允許寫單一的故事情節,戲劇行動必須發生在一天之內和一個地點。法國古典主義戲劇理論家布瓦洛把它解釋為「要用一地、一天內完成的一個故事從開頭直到末尾維持著舞臺充實。」以及:從19世紀30~70年代,隨著文學領域裡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兩大流派的相繼出現,現實主義戲劇也開始在歐洲舞臺上活躍起來。
  • 「三一律」範本戲劇的正確打開方式
    儘管「三一律」作為古典主義戲劇藝術的教條之一,如今已逐漸退居戲劇的非主流之列,但仍有一些「三一律」範本戲劇,值得我們反覆欣賞、仔細揣摩、珍藏於心。「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戲劇結構理論之一,是一種關於戲劇結構的規則,先由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戲劇理論家提出,後由法國新古典主義戲劇家確定和推行。
  • 戲劇、雜文、碑文之後 魏明倫將出對聯集,還打算再寫一部戲劇佳作!
    現場,魏明倫及其夫人丁本秀,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長李東才、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朱恆夫、中央戲劇學院教授王一峰、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張金堯,以及廖全京、嚴福昌、譚楷、李天鑫、杜建華、肖德美等來自省內藝術表演體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川劇表演藝術家、理論家、劇作家、作曲家齊聚一堂,探討魏明倫70年來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