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街變身 臺北市大稻埕百年老店變潮了(圖)

2020-12-24 華夏經緯網

    大稻埕向來被認為是臺北文化薈萃、時有新血注入卻不失傳統魅力的街區,由於今年許多老品牌以新門面重新出發,造訪時大稻埕時,不妨順遊其他特色店家,感受新意。

    漫步大稻埕,腳步掠過騎樓拱門,回身或抬頭之際,總會為此地新舊交融的人文氛圍所著迷,且不乏老店玩新意,今年就有兩間傳承至第五代的百年店家,不約而同地做出了改變。

    老店新牌 品嘗摩登茶飲

    位於重慶北路巷弄內的「Wangtea Lab」,是130年歷史的「有記名茶」所打造的新品牌,甫於十月中下旬開幕。一踏進店內,會先被弧狀長形吧檯吸引,吧檯兩旁還有磚瓦推砌,顯示傳統制茶時用於焙茶的「焙窟」意象,上方燈具更取自曾擺放於焙窟上的焙籠骨架。

    「某某甜點組合」可嘗到含果乾的文山包種磅蛋糕、彰顯茶香的奇種烏龍馬德蓮,以及鐵觀音費南雪。(圖/於魯光攝 中時電子報)

    有記名茶第五代老闆王聖鈞表示,想藉由如「茶bar」的空間迎來年輕客群,連接起手搖飲與傳統品茶之間的斷層,讓客人走進摩登的Wangtea Lab後,被輕鬆氛圍與新式茶飲勾起興趣,進一步對傳統制茶產生好奇,甚至活絡周邊街區。

在「Wangtea Lab」可品飲類似咖啡手衝方式處理的手衝茶。(圖/於魯光攝)

「貴妃脂紅氣泡茶」結合貴妃烏龍與球形紅茶,帶有甘甜果香與氣泡口感。(圖/於魯光攝)

    店鋪限定的「氮氣冷萃茶」與「氣泡茶」,前者能產生滑順泡沫,使茶湯更柔和,後者則有喝氣泡飲的口感層次,再搭配與法式甜點店「某某」及「COFE吃茶咖啡」聯名製作的茶甜點或巧克力,帶來味蕾新感受。

將長形吧檯融入焙窟意象,「Wangtea Lab」在新形態中不失文化內涵。(圖/於魯光攝)

    餅鋪換裝 翻玩傳統臺味

    場景跳到迪化街上,創立於1895年的「李亭香」,今年八月做了修整,以優雅的白色門面重新亮相,不只在IG上掀起打卡熱潮,甚至讓老客人差點不敢相認。接手經營的第五代老闆李佳陽說:「希望讓大家看到具有百年底蘊的李亭香,也嘗試變化繼而引領潮流。」

「金龜小財庫」的金錢龜以花生包裹牛軋糖,外層香濃、內富嚼勁。(圖/於魯光攝)

    李佳陽口中的變化,不單限於門面或內用座位區的新增,臺派糕點的品項早就起了變化,例如從長期熱賣的平安龜進化的「金錢龜」,即是將原本的黑芝麻餡改成牛軋糖,更裹上金箔增添好寓意;今年中秋前夕,李亭香更與插畫家徐玫怡合作「貓派禮盒」,將包有糯米餡的老婆餅重新包裝,搭配可愛的貓咪圖樣,造成搶購潮。

整修後,李亭香的白色門面,成為大稻埕一抹清新優雅的風景。(圖/於魯光攝)

「李亭香」的店面變年輕化後,與上方紅磚建築形成有趣對比。(圖/於魯光攝)

    臘肉銷魂 感受文化情感

    如果說大稻埕令人迷戀的是歷史感,那麼距李亭香不遠的臘肉餐廳「日好食堂」,則是透過飲食溫度傳遞店家心意。餐廳建築前身是日治時期興建的「張協成石廠」,至今一樓仍保有原始牆面,而日好食堂老闆黃惠蘭因緣際會獲得熟人提供的臘肉祖傳制方,原本僅於電商及超市等通路販賣,後來為讓更多人品嘗到不添加防腐劑的臘肉,繼而開設實體店面。

「銷魂臘肉飯」可品嘗原味與辣味臘肉兩種滋味,還附有爽口小菜與養生的桃膠飲。(圖/於魯光攝)

「千層臘肉餅」以大量時蔬搭配臘肉,並有酸甜桔子醬豐富滋味。(圖/於魯光攝)

    「臘肉在年節時用於送禮,象徵著感情的溫度,所以上桌時我們以小陶鍋盛裝,儘可能留住飲食的溫度。」黃惠蘭表示,招牌的「銷魂臘肉飯」是將辣味臘肉薄切並煎過,再與切碎的原味臘肉鋪於米飯上,待肉汁滲入飯中,便成就一碗美味。

「日好食堂」牆面以綠植和紅燈籠交織,帶出古味與詩意。(圖/於魯光攝)

    地板有哏 訴說舊時歷史

    接著信步走至曾獲「二○一七老屋新生大獎」的「迪化二○七博物館」,館舍裡有著醒目的綠色與橘紅相間的外觀,早期曾是「廣和堂藥鋪」,現在騎樓與一樓地板仍留有「蜜蜂採蜜」與「老山高麗參」的藥材圖樣,通往各層的磨石子樓梯亦可見證舊時風華。館內約每半年更換一次展覽,目前將展至明年一月的「你說-我收到通訊特展」,介紹百年來的通訊過程,還結合密室逃脫增添互動感。看完展覽後別忘了到頂樓,能以絕佳視野將街景盡收眼底。

登上「迪化二○七博物館」的頂樓,可以將周遭街景盡收眼底。(圖/於魯光攝)

「迪化二○七博物館」每半年都會調整一次展覽內容。(圖/於魯光攝)

前身是「廣和堂藥鋪」的「迪化二○七博物館」,外觀顏色、設計有別於周邊建築。(圖/於魯光攝)

    同樣在地板留下時間軌跡的,還有離WangteaLab不到五分鐘腳程的「桃花源緣」,此處很難直接定義為茶館或咖啡館,因為這裡雖精選臺灣好茶與手衝咖啡,更多的是以此為媒介,吸引民眾進來欣賞展覽或參加文史講座。遊客入店時,記得先瞧瞧腳下圓形玻璃暗藏的玄機,因為它正說明這裡建於1919年、曾是「清水百貨」的歷史。得空時不妨在此啜飲選自宜蘭小農栽植的蓮花茶、嘗點綠豆糕與馬牙棗,感受古典雅致的寧靜氛圍。

「桃花源緣」入口處標示年分的磨石子地板,是遊客拍照重點。(圖/於魯光攝)

可看見整朵蓮花的「蓮花茶」,甘苦交織,套餐還附3樣傳統茶點甜甜嘴。(圖/於魯光攝)

「桃花源緣」以深色木質調設計,貼近建築的歷史感。(圖/於魯光攝)

 

來源:中時新聞網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臺北大稻埕:繁華褪去 煙火依舊
    來源:海外網淡水河緩緩流過,客船靜靜地泊在碼頭,一隻飛鳥懶懶地在模型船上落足,三三兩兩的遊客騎著腳踏車穿過……這是臺北大稻埕碼頭的日常風景。大稻埕位於臺北市大同區,早年因大片曬稻穀的空地得名,在臺北建城前就已眾商雲集。據記載,1851年,泉州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從基隆遷至大稻埕開店,成為大稻埕商貿的發端。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碼頭桅杆林立、舳艫相接,成為茶葉、中藥材、布料的集散中心。臺北建城後,大稻埕位於北門之外。北門是進出臺北的交通要道,大稻埕也因此更加熱鬧。
  • 寶島紀行:臺北大稻埕 街區滿滿的煙火氣
    淡水河緩緩流過,客船靜靜地泊在碼頭,一隻飛鳥懶懶地在模型船上落足,三三兩兩的遊客騎著腳踏車穿過……這是臺北大稻埕碼頭的日常風景。   大稻埕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因早年大片曬稻穀得名,在臺北建城前就已眾商雲集。據記載,1851年,泉州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從基隆遷至大稻埕開店,成為大稻埕商貿的發端。
  • 臺北小調 | 在河一方:大稻埕裡的街市情懷
    本文圖均為 作者 圖(除署名外)回顧大稻埕的發展,幾乎等同閱讀近代臺北都市的發展脈絡,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人口大量外移的過程中,大稻埕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當初的繁華不再。沿著重慶北路的建成圓環開始走去,轉入民生西路的多條街巷中,不同風格的建築同樣拼貼出獨屬大稻埕的場所氛圍,歷史現形於建築之間,時間推移出街區與城市的命運。
  • 2016大稻埕情人節煙火8月6日大稻埕碼頭甜蜜開花!
    圖片來源Flickr CC 原作者/SenYuan臺北河岸音樂季中最吸睛的「大稻埕情人日」盛大祭典即將開始,屆時將連續四小時在大稻埕碼頭熱力接唱,集結夢想市集、互動攤位、風華老店、胖卡美食,同場加映璀燦煙火秀邀請大家一起在河岸迎接夏天。
  • 大稻埕與迪化街,尋古早味的臺北
    轉眼走進新芳春行,這曾是臺北最大的茶工廠,始建於1934年的新芳春行,有3層樓,這是大稻埕茶商王連河自己建的。從前,大稻埕是繼艋舺之後臺北最繁華的地方。如今,大稻埕繁華的歲月已逝,時間無時無刻不在流淌,可卻還是有許多可以見證昔日風光的古建。每年七夕,帶上愛人,在這裡看到浪漫的煙火表演。
  • 【臺灣最深度】散步大稻埕 與藝術文藝小鋪的相遇~
    (攝影/周惠儀) 已有百年悠久歷史的大稻埕,早期是北臺灣最大的貿易集散地,後來隨著商業中心東移而逐漸沒落,到今日文創產業興起,呈現出新舊相映的獨特風貌。「2017夏至大稻埕公共藝術節」於6/17~7/2創意開跑,以13件結合在地歷史文化的創新藝術品,與老屋和舊街區融為一體。每到周末還有手作體驗、店家導覽、主題講座、藝術表演等12場精彩活動,絕對不要錯過!出發吧!
  • 百年結緣筆墨:臺灣老派且時尚的筆墨世家(圖)
    百年結緣筆墨:臺灣老派且時尚的筆墨世家(圖) 後來,祖輩身負包裹來臺灣「跑單幫」,逐步創建在臺北大稻埕小有名氣的筆墨莊,甚至連「當代草聖」于右任也曾為店裡題寫過招牌……  跟很多世家的傳奇一樣,臺北林三益筆墨莊的百年過往,也有著一個老派的故事開頭。  「那時候學徒有幾十個人,大師傅常常用雞毛撣子來管教體罰,一段時間就要換一根。」這是林仁貴記憶中祖父說過的事情。
  • 臺灣電影:大稻埕
    用2014的現代知識,把妹、交朋友、做生意,對於百年前的古早社會,會帶來怎樣的衝擊?1920年代的華麗風貌,澎湃昂揚的熱血理想,對於在安逸生活中越來越茫然的現代人,會產生怎樣的震撼?他們經歷了哪些曲折離奇的遭遇?他們的挺身而出,會不會改變歷史?他們意外地,捲入了「日本皇太子蒞臺」、「蔣渭水請願」。等等歷史上至關重要的大事件。
  • 臺北市 / 景點(中)
    在上一期《臺北市 / 景點(上)》中,分享了艋舺和西門町、中正區、東區和信義區三個區域,第二期我們來分享大稻埕和南西商圈、圓山和士林、臺灣大學和永康街三個區域▲ 臺北市主要區劃在廣大親朋好友的努力捧場下,小屋終於終於終於,獲得了開流量主的資格,可以發廣告了哈哈哈
  • 走一趟變身後的臺北迪化街 不止是文創
    走一趟「變身」後和你想像完全不一樣的迪化街,你會發現不論是飲食、文化、歷史、創意……每一樣都能成為旅行中微小但令人難忘的深刻體驗。臺北曾經繁華一時的大稻埕除了滿布南北乾貨,近來也有不少創意店家進駐,帶來全新遊逛趣味。落坐店內特意為我們保留的最後一張空桌,謎底揭曉,原來鹹花生的迷人之處,出於它自成一格的創意態度。看來很有個性的老闆解釋,光是大稻埕早午餐的麵包盤,就搭配了佛卡夏、橙皮黑麥、核桃老面等口味麵包,而且都是自家廚房用心烘焙的成果。
  • 精選大稻埕的復古咖啡店!帶你走近濃濃的懷舊時光
    Location: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78號Time:周日~周四:11:30~20:30          周五~周六:11:30~00:00兜味 Doorway Café小城外,座落於臺北府城北門以北大稻埕,隱身在城隍廟後巷青藝埕老街屋。白晝之際是職人咖啡館,夜幕初垂變身精緻酒吧。嚴守職人精神,不在乎華麗的外表、精緻的包裝或浮誇的詮釋,很多時候更重視技術與知識的精進。
  • 精選大稻埕的復古咖啡店,帶你走近濃濃的懷舊時光
    隨著近幾年大稻埕的走紅,許多老屋改建的咖啡廳紛紛在大稻埕沿岸紮根茁壯。
  • U遊臺灣 在大稻埕,感受古意融合時尚的文創能量
    在湛廬文化2015傾力打造的遊學品牌「U遊臺灣」中,張庭庭將與你分享十餘年的品牌顧問之旅,帶你一起旅讀臺北最富歷史表情的街區大稻埕,一起從「心」出發,品味臺灣人文。詳情請見閱讀原文。關於大稻埕漫步迪化老街,茶行藥鋪、南北乾貨商鋪林立,有著臺灣人熟悉的古早氛圍。
  • 時尚浪漫之旅 文創園、大稻埕,與浪漫相得益彰的文藝範
    一彎河景,甚至於就只是一條隱於市的悠然小徑中,都可能找得到一絲浪漫的芬芳。當原先的光華商場被拆除後,這裡變身成為新的「光華數位新天地」。新商場為地上六層、地下一層的大樓。在臺北這座城市裡呼吸,文創是時尚、是潮流、是態度、是生活,更是經典的重現。講到經典,就不得不提大稻埕,蛙灶咖就這樣藏身於大稻埕巷弄內,卻絲毫沒有違和感。
  • 愛上臺北
    身在臺北,萬華區和大稻埕就是必到之處了。萬華舊稱艋舺,曾與臺南安平、彰化鹿港並列為臺灣三大重要商港,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後來隨著河岸淤積、瘟疫和幫派爭鬥而逐漸沒落,電影《艋舺》講述的就是這裡的故事。雖然萬華現已今非昔比,但留在這裡的都是隨著悠久歷史而留存的懷舊印記。始建於乾隆年間的臺北第一名剎龍山寺是萬華的標誌性建築,眾多善男信女在這裡虔誠祈福。
  • 臺北|今夏最潮的地標都在這一篇~
    上次臺北的推送裡推薦了幾間 cafe 和茶室,可臺北當然遠遠不止這些~我跟 Nicole 這次還暴走了不少地方,給你們帶回今夏最潮的臺北打卡新地標哦
  • 來臺北的大稻埕看看吧
    如果說,老臺灣是什麼樣子,那在臺北,就務必來大稻埕看看了。大稻埕,泉州府同安籍移民林藍田為了躲避海盜,從基隆搬到大稻埕,興建了三間閩南式建築,這就是大稻埕最早的店鋪。大稻埕建霞海城隍廟,成為臺北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
  • 春風又佛大稻埕——臺北迪化街年貨市場
    2020年1月22日,臺北天氣依然暖如春日,20多度的氣溫下,天空雖有片片烏雲,但仍無法遮擋熾熱的陽光,中午時分,路人紛紛"丟盔卸甲『』,短衣者也間或可見。臺北迪化街年貨市場裡,摩肩接踵的人流,伴隨著商家的叫賣聲,更使溫度上升了八分,這就是每年春節前臺北迪化街的"年景"了。春節是中國人傳統佳節,也是最重要的節日,大陸各地也因此產生了大小不一的年貨市場,或長久或臨時,都是當地節前最熱鬧之處。而臺北的年貨市場就是位於大稻埕的迪化街了。
  • 臺北平民城記 械鬥造就一座城
    官造城郭之外的大稻埕與艋舺,卻是另一個臺北——在這裡,160餘年前爆發的驚天一戰,奠定了臺北城市經濟、宗教的最初格局,也賦予了這座城市更多的平民情懷和記憶。《艋舺》的電影,讓很多人知道了臺北艋舺,但與影片中的幫派械鬥比起來,160餘年前發生在這裡的「頂下郊拼」大械鬥,要壯烈而殘酷得多。更為重要的是,這場械鬥還改變了臺北城的格局。圖為《艋舺》海報合成圖。
  • 臺北有處這樣的富豪集聚地!隨便就能遇上名門望族的後世傳人!
    可能在很多人心裡,臺北=臺灣。雖然這並不正確,但是不能否認,臺北確實可以代表臺灣的許多方面。提到臺北,你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出來的是信義商圈的幢幢商廈,還是街頭巷尾騎著機車操著臺灣腔的俊男?不不不,這些都片面了。在臺北大稻埕,這裡沒有商廈,有的是百年老字號商鋪;沒有現代化,有的是歷史悠久的臺式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