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紀行:臺北大稻埕 街區滿滿的煙火氣

2020-12-23 民主與法制網

  淡水河緩緩流過,客船靜靜地泊在碼頭,一隻飛鳥懶懶地在模型船上落足,三三兩兩的遊客騎著腳踏車穿過……這是臺北大稻埕碼頭的日常風景。

  大稻埕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因早年大片曬稻穀得名,在臺北建城前就已眾商雲集。據記載,1851年,泉州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從基隆遷至大稻埕開店,成為大稻埕商貿的發端。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碼頭桅杆林立、舳艫相接,成為茶葉、中藥材、布料的集散中心。臺北建城後,大稻埕位於北門之外。北門是進出臺北的交通要道,大稻埕也因此更加熱鬧。不過,隨著淡水河淤積、臺灣茶葉產業沒落,大稻埕漸漸失去了往日的繁華。

  人流不再,歷史印跡仍在。如今,大稻埕成了臺北的懷舊勝地。早年大稻埕地區多為閩南式建築,連棟式的商店街,附帶騎樓。日據初期,大稻埕出現很多仿巴洛克式店屋,以紅磚和洗石子為建材,樓頂部有以花草、動物或渦卷紋裝飾的山牆,中間刻有姓氏或店名。上世紀30年代後,大稻埕許多店屋改為現代式,立面簡潔,高度增至三層樓。如今,大稻埕最具代表性的迪化街騎樓如舊,閩南式、巴洛克式、現代式店屋夾雜,物是人非。

  大稻埕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它仍是傳統生活的街區。儘管新開了不少專供遊客的工藝品店,整條街仍保留著經營南北乾貨以及紡織品的老店,「永安布料市場」招牌內是售賣蔬果、肉蛋的傳統市場。碼得整整齊齊的扇貝、菇類、乾果,或豔麗或樸素的各色布料,以及空氣中飄浮的中藥、調料乃至臭豆腐等小吃的味道,整個街區滿滿的煙火氣。

  臺灣的傳統生活街區自然少不了宮廟。位於迪化街的霞海城隍廟,香火不斷。霞海城隍原是福建同安下店鄉的守護神。如同臺灣很多民間信仰一樣,由信眾奉請來臺,如今已有200年。廟宇很小,主祀城隍,側祀城隍夫人。傳統中城隍是守護城池的神明,霞海城隍廟卻以求姻緣的月老聞名。因此,城隍廟正面闢三門,門間一對石獅,正中特別擺放了一尊月老金像,到此祭拜的也多為單身的年輕人。較有喜感的是,廟前常擺著一排花籃,有祈求庇佑敬獻的,也有心願得成致謝的,蝴蝶蘭、玫瑰、百合等鮮花爭奇鬥豔,堪稱宮廟前少有的風景。

  霞海城隍廟的對面隔街,曾有一座永樂戲院。1948年,梅蘭芳的弟子、名伶顧正秋受永樂戲院邀約到臺灣演出,原本計劃演出兩個月,因為好評如潮續約,不想1949年兩岸風雲突變,顧正秋就此落腳臺灣。此後,顧正秋在永樂戲院連唱四年半,演出上千場,票房好到常賣站票,創下臺灣京劇史上「永樂五年」的傳奇。這座戲院還是臺灣著名詞作家李臨秋工作的地方,80多年前,就在大稻埕,他創作歌曲《望春風》,為年輕女性代言,至今這首歌仍被傳唱。不過,半個世紀前,永樂戲院已被拆成兩列樓房,只有門前木牌記錄著舊日風華。

  霞海城隍廟後面的延平北路,還曾有一間東薈芳酒樓。1911年被清廷通緝的梁啓超,應臺灣政治家林獻堂邀請到臺訪問。雙方在此聚餐,梁啓超在宴席上賦詩四首,題「三月三日遺老百餘輩設歡迎會於臺北故城之薈芳樓」,其中「萬死一詢諸父老,豈緣漢節始沾衣」傳誦一時。據說,這句套用陸遊「遺老不應知此恨,亦逢漢節解沾衣」的詩句,以民族大義相期勉,撫慰了不少臺灣父老的心。不過,酒樓早已不見,只有薈芳樓因詩留名。

  當然,更多人到大稻埕,是為了放鬆心情。坐在竹凳上,吃碗麵線,欣賞一下傳統花布的繽紛,而後沿著淡水河畔騎騎腳踏車,看落日餘暉暈染了河水,浮躁的心也安定踏實起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15日 06 版)

相關焦點

  • 臺北大稻埕:繁華褪去 煙火依舊
    來源:海外網淡水河緩緩流過,客船靜靜地泊在碼頭,一隻飛鳥懶懶地在模型船上落足,三三兩兩的遊客騎著腳踏車穿過……這是臺北大稻埕碼頭的日常風景。大稻埕位於臺北市大同區,早年因大片曬稻穀的空地得名,在臺北建城前就已眾商雲集。據記載,1851年,泉州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從基隆遷至大稻埕開店,成為大稻埕商貿的發端。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碼頭桅杆林立、舳艫相接,成為茶葉、中藥材、布料的集散中心。臺北建城後,大稻埕位於北門之外。北門是進出臺北的交通要道,大稻埕也因此更加熱鬧。
  • 臺北小調 | 在河一方:大稻埕裡的街市情懷
    大稻埕歷史建築立面仍保持良好。本文圖均為 作者 圖(除署名外)回顧大稻埕的發展,幾乎等同閱讀近代臺北都市的發展脈絡,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人口大量外移的過程中,大稻埕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當初的繁華不再。
  • 小兔子希琳娜的臺北紀行(三)在廟門遇見大師
    小兔子希琳娜的臺北紀行小兔子希琳娜的臺北紀行(二)美食當前01去臺北之前
  • 大稻埕與迪化街,尋古早味的臺北
    從寧夏夜市一塊回到了臺北城大飯店,華燈初上,窗外是熱鬧的大稻埕片區,玩了一會兒電腦之後便早早睡下。夢中,一直下著雨。轉眼走進新芳春行,這曾是臺北最大的茶工廠,始建於1934年的新芳春行,有3層樓,這是大稻埕茶商王連河自己建的。
  • 寶島臺灣雙城記臺北、臺中旅遊攻略
    一直以來嚮往著臺式的小清新和寶島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而比往年多放一天的五一假,成了上半年出去旅行的絕佳時機,於是,仗著離澳門近,買到了往返不足千元的便宜機票,我們開始了這次說走就走的臺灣行。臺北市立美術館這裡,用我的慘烈教訓提醒大家,5-6月是臺灣的梅雨季,不要去臺灣,因為連綿陰雨,原本規劃好的滿滿當當的行程,最後只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好在,還有寶島美食可以治癒。電影失戀33天裡有句臺詞我一直記憶深刻——失戀有什麼大不了的,美酒美食,它不能停止供應。一場倒黴的旅行,也是遊人的一場失戀,幸運的是,這趟喪系的旅行裡,依舊有美食相伴,民以食為天,誠不欺我也!
  • 來臺北的大稻埕看看吧
    如果說,老臺灣是什麼樣子,那在臺北,就務必來大稻埕看看了。大稻埕,泉州府同安籍移民林藍田為了躲避海盜,從基隆搬到大稻埕,興建了三間閩南式建築,這就是大稻埕最早的店鋪。大稻埕建霞海城隍廟,成為臺北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
  • U遊臺灣 在大稻埕,感受古意融合時尚的文創能量
    在湛廬文化2015傾力打造的遊學品牌「U遊臺灣」中,張庭庭將與你分享十餘年的品牌顧問之旅,帶你一起旅讀臺北最富歷史表情的街區大稻埕,一起從「心」出發,品味臺灣人文。詳情請見閱讀原文。關於大稻埕漫步迪化老街,茶行藥鋪、南北乾貨商鋪林立,有著臺灣人熟悉的古早氛圍。
  • 春風又佛大稻埕——臺北迪化街年貨市場
    2020年1月22日,臺北天氣依然暖如春日,20多度的氣溫下,天空雖有片片烏雲,但仍無法遮擋熾熱的陽光,中午時分,路人紛紛"丟盔卸甲『』,短衣者也間或可見。臺北迪化街年貨市場裡,摩肩接踵的人流,伴隨著商家的叫賣聲,更使溫度上升了八分,這就是每年春節前臺北迪化街的"年景"了。春節是中國人傳統佳節,也是最重要的節日,大陸各地也因此產生了大小不一的年貨市場,或長久或臨時,都是當地節前最熱鬧之處。而臺北的年貨市場就是位於大稻埕的迪化街了。
  • 時尚浪漫之旅 文創園、大稻埕,與浪漫相得益彰的文藝範
    臺北松山文創園區被稱為臺北文化創意的櫥窗,也是小資文藝愛好者必去之地。臺北松山文創園毗鄰臺北101大樓,其前身為建於1937年的松山煙廠。在臺北這座城市裡呼吸,文創是時尚、是潮流、是態度、是生活,更是經典的重現。講到經典,就不得不提大稻埕,蛙灶咖就這樣藏身於大稻埕巷弄內,卻絲毫沒有違和感。
  • 舊街變身 臺北市大稻埕百年老店變潮了(圖)
    大稻埕向來被認為是臺北文化薈萃、時有新血注入卻不失傳統魅力的街區,由於今年許多老品牌以新門面重新出發,造訪時大稻埕時,不妨順遊其他特色店家,感受新意。    漫步大稻埕,腳步掠過騎樓拱門,回身或抬頭之際,總會為此地新舊交融的人文氛圍所著迷,且不乏老店玩新意,今年就有兩間傳承至第五代的百年店家,不約而同地做出了改變。
  • 闖進臺灣大稻埕的舊飯廳
    很多人會把它定位為餐廳,我不認同,因為那兒不折不扣是一所寶島舊宅,一椅一桌一臺冰箱一盞燈,儘是古早況味,食物仿佛只是陪襯。說成飲食生活空間,應該比較恰當。「我家在臺北市內的大稻埕,沒有刻意去復刻,只要想把地方布置得像回憶裡的家。」說話的是Vivian,從臺灣移居香港生活的小姑娘。
  • 臺灣文創:特色商店創意and歷史街區再生
    帶你感受臺北街區裡的慢條斯理與動次打次.昔日的臺北城區是許多老臺北人依靠的生活重心,卻也因時間的推移在歷經繁華後逐漸式微。如今他們更名易姓悄悄變身為「創意聚落」「再生基地」「城市歷史廚房」成為文青、藝術家乃至大眾遊客的打卡必去之地。我來臺灣去到過很多街區,卻唯獨兩個地方映襯出舊和新的極度反差美使我念念不忘。
  • 臺灣電影:大稻埕
    ,大學生佑熙,是個有點小憂鬱,沒有太大人生目標的現代男孩;在古怪瘋狂的歷史系朱教授的引導下,兩人藉陰錯陽差地回到了1920年代臺灣最繁華的第一大城:大稻埕。也分別跟性格強悍,在熙來攘往的大稻埕,獨力開了個裁縫店的奇女子阿純;以及風華絕代,色藝雙全的首席藝旦阿蕊,展開了一段怦然心動、纏綿動人的百年之戀。
  • 【臺灣最深度】散步大稻埕 與藝術文藝小鋪的相遇~
    (攝影/周惠儀) 已有百年悠久歷史的大稻埕,早期是北臺灣最大的貿易集散地,後來隨著商業中心東移而逐漸沒落,到今日文創產業興起,呈現出新舊相映的獨特風貌。「2017夏至大稻埕公共藝術節」於6/17~7/2創意開跑,以13件結合在地歷史文化的創新藝術品,與老屋和舊街區融為一體。每到周末還有手作體驗、店家導覽、主題講座、藝術表演等12場精彩活動,絕對不要錯過!出發吧!
  • 寶島自由行,臺北夜市,百去不厭的地方
    臺灣充滿了神秘感,是一個百去不厭的地方,每次踏上這個島嶼就會有新的發現,從臺北到墾丁,臺北的夜市,雲霧繚繞的日月潭,雨中的阿里山小火車,花蓮的年夜味,高雄的六合夜市,恆春古城的雨季,還有墾丁的海。來到臺灣旅遊除了玩以外,一定要去臺灣的夜市去飽餐一下。
  • 藝文大稻埕——復古新樣貌摩登老街區
    臺北的大稻埕地區也同樣如此,在保護老街的同時也注入新的文創元素,讓老街更有新意,讓文創與老街同生。"茶香中藥香,布料永樂座,臨秋望春風,渭水文協行。"這是臺灣導演葉天倫對過去的大稻埕之描述。大稻埕之於臺北絕對是一個特殊所在,說它特殊是源於它在臺北開發中的歷史地位。
  • 《大稻埕》——領導的關懷與兩岸同胞的交流
    林進川局長以閩南語講話,濃濃鄉音一下子拉近了與大家的距離。他指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七十周年,9月3日是我國首個法定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在這樣一個特別的年份裡,排演表現民族氣節、反抗日本殖民的高甲大戲——《大稻埕》,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對於這個戲而言,是重要的機遇。
  • 2016大稻埕情人節煙火8月6日大稻埕碼頭甜蜜開花!
    圖片來源Flickr CC 原作者/SenYuan臺北河岸音樂季中最吸睛的「大稻埕情人日」盛大祭典即將開始,屆時將連續四小時在大稻埕碼頭熱力接唱,集結夢想市集、互動攤位、風華老店、胖卡美食,同場加映璀燦煙火秀邀請大家一起在河岸迎接夏天。
  • 【臺灣,這麼遠,那麼近】|第一站:臺北
    但直到2017年,我才真正踏上了祖國寶島的土地。因為上了年紀,去之前就會容易感慨,這是多愁善感的獅子座女生性格。於是腦海中不自覺湧出對這兩塊隔海相望的土地的各種思緒。快得讓我沒還想好到底是哪只腳先踏上寶島。
  • 臺北的八種模樣
    艋舺經歷了數次繁華與落寞,不同時期的遺蹟以不同的姿態存在著,了解老臺北,這裡是最好的起點。大稻埕承載著臺北興盛的歷程,這裡有迪化街豐富的南北貨、臺北最大的布市永樂市場和霞海城隍廟的月老傳說。這裡是臺北文化氣息最濃厚的街區,許多藝術家、文學家也居住在這裡,除了獨特的人文風情,當然,永康商圈也是各式私房美食匯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