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子希琳娜的臺北紀行
小兔子希琳娜的臺北紀行(二)美食當前
01
去臺北之前,並沒有做攻略。
下飛機後隨手拿了張臺北地圖。此後,每天晚上打開地圖看一看,隨手在上邊畫幾個圈:「明天去這裡、這裡、這裡。」第二天就去晃蕩了。
一個人走,比較隨性,反正計劃隨時都可以變的。
去大龍峒保安宮之前,沒做什麼功課。只簡單查了一下線路圖。連保安宮供的是誰都沒查。
從捷運圓山站出來,步行過去。
天很藍,雲很白,風很大。
晃蕩了七八分鐘,就看見「萬仞宮牆」。
孔廟到了。
正好有個老年旅行團的大巴停在旁邊,一群老人家要進去看表演。也許是佾舞?我嫌老人家們嗓門大,吵得慌,就走了過去。
哎呀哎呀,「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中!
拐過孔廟,對面就是保安宮公園,小小的。從公園側門進去,沒幾步就到大門了。正對面,就是大龍峒保安宮。
02
到了保安宮,一眼看過去,我驚呆了!
無論建築還是裝飾,都華麗精妙,美輪美奐。讓人讚嘆不已,流連忘返。
山門寬闊,五開間。
大門上幾尊門神彩繪,我如痴如醉轉著圈正面反面來回看。簡直要看傻了。
頂天立地,線條瀟灑,氣勢威猛,色彩豔麗,華美精細,人物俊俏又大氣。
保安宮門神:秦叔寶、文官
怎麼可以這麼精彩的!
簡直豈有此理、莫名其妙!!!
手機拍攝,為了儘量拍全,只能分別站在龍邊小港門、虎邊小港門旁邊拍攝。導致中間正門的門神倒好象是配角了。只是角度問題喔~
保安宮門神:尉遲恭、文官
假如保安宮的山門關閉,我們站在門外,一眼過去,就能看到四位門神。
怎麼辨認他們呢?
我的辦法是:運用常識,連猜帶蒙。(捂臉)
中間正門。
右扇白臉鳳眼執鐧的,毫無疑問是著名門神秦叔寶;
那麼,左扇黑臉杏眼持鞭的,自然是著名門神、秦叔寶的好CP——尉遲恭。
兩邊小港門的門神,我端詳了很久,不敢認:
這是文官還是大太監啊?白面無須哎~
雖然不知道他們是誰、什麼身份,但通過他們手裡所持物品,還是可以大致可以推斷象徵的意義:
龍邊(右邊門)門神,持仙桃與小鹿,象徵添壽、晉祿;
虎邊(左邊門)門神,持官花與拂塵,象徵添花、增福。
大量運用諧音、會意等象徵的手法,在中國寺廟的建築裝飾(包括雕塑、雕刻、繪畫等等)中是一致的,約定俗成,一目了然:
蝙蝠,諧音「福」,四隻蝙蝠代表「賜福」,五隻蝙蝠代表「五福臨門」;元寶,象徵「財富」;花瓶,諧音「平安」;蟹,諧音「登科甲」(因為蟹有甲殼);葫蘆,諧音「福祿」;梅花鹿,諧音「祿」;桃子,象徵「壽」;冠,象徵「進爵」;旗、球、戢、磬,諧音「祈求吉慶」;琴、棋、書、畫,象徵「詩禮傳家」.
反正,你參觀中國寺廟和古建築時,就按這個邏輯,大體上能蒙個七七八八的,基本上不離譜。
03
從保安宮步行返回捷運圓山站途中,路邊還遇到一個巴掌大的保聖宮,供的是關帝爺。
門神畫成這樣:
很明顯,比起保安宮的門神彩繪像,這對門神,神韻上差一些,色彩也有些俗豔。但總體上還是線條流暢,愉目又歡欣,也算俗得有趣。
04
這天稍晚時段,我又去了迪化街的臺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鬧市裡一座小小的廟,也已有百多年歷史。
香火旺極了。
因為據說這裡供奉的城隍爺特別靈驗。
走到門口一看,我又傻了!
彩繪的門神,居然和保安宮是一模一樣的畫風
這是什麼情況!
臺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正門左扇門神:尉遲恭
臺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門神 文官(添祿)
臺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門神 文官(進爵)
我出來進去的左右端詳,心亂跳。
天很熱。
太陽很曬。
而且,這個小廟實在太小了!
道士在作法,拜拜的人如流水,工作人員親和殷勤耐心細緻,還有個男人在城隍夫人像前長跪不起,他念的似乎又是觀音心咒。
我拿不準在這邊拍照,是不是不合習俗、不恭敬。
因為一般情況下,在佛教的殿堂裡,拍照(尤其是拍佛像),是失禮的。
可是,門神實在太精彩,頭頂的壁畫也超級精彩的(下篇再寫壁畫的事兒)!
我忐忑著,鬼鬼崇崇地,出來又進去,進去雙出來,出來進去叕進去出來.再一次捂臉~
05
大龍峒保安宮至今已經有近三百年歷史,大稻埕霞海城隍廟也有一百多年歷史。
過往的歲月中,風吹雨打,世事變幻,都經過多次修復、重建。
寺廟的彩繪裝飾,肯定都出自民間藝人之手。不管他們水準多麼高超,大多也都湮沒在歷史長河中。
我想,可能沒有辦法知道這些精彩的彩繪門神的創作者是誰了。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還是上網搜索了一番。
沒想到居然查到一條消息!
原來,保安宮這幾幅門神彩繪,出自臺灣國寶級的廟宇彩繪畫師劉家正先生之手。
在臺灣傳統廟宇彩繪中,創作構圖與上色彩繪是兩項必備的功夫。負責勾勒人物型態、構圖的師傅,被稱之為「畫師」;而「彩繪師」再以此為基礎,負責打底、上色。前者考驗彩繪的藝術原創性,後者則是必要的基本功,兩者缺一不可。
劉先生六十多年前出生在好山好水的南投信義鄉。十五歲國中畢業,拜師姨丈學習國畫技巧,再經由姨丈推薦成為廟宇彩繪師丁網的弟子。為磨練畫技,他隨師父住進廟裡。白天一邊工作,一邊偷偷觀察師傅的技巧,晚上再挑燈練習,穩紮穩打十年,終於獨當一面。
與牆壁、穹頂、梁柱相處,從事廟宇彩繪工作,至今已經近五十年了。他下筆前不會擬草稿。到廟宇現場,依多年經驗及直覺落筆,靈感妙思總能神來一筆、源源不絕。
劉家正筆下的門神,眼觀四方,兇而不惡,人物形象活靈活現,仿佛要從畫中跳出來一樣。
「門神的作用就是顧門,所以你走到哪,他的雙眼會緊盯著你。」劉家正如是說。
他畫的寺廟彩繪,被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永川評為:「寫實立體中不失傳統,又具有獨特神韻。」
除了國畫的人物、山水、花鳥,劉家正也積極練習西畫的水彩、油畫技巧。
為了能掌握人物神韻、姿態,他學習解剖學,認識人體骨骼、肌肉與皮膚的關係,將中西繪畫的優點融入在傳統廟宇彩繪中,把民俗工藝變成藝術。
平時不只要訓練自己的繪畫技術,更要時常閱讀史書、佛經等宗教經典,了解人物典故,鑽研「神貌」與「神格」,創作時才能發揮靈感。有時各部書籍出現歧見,或是根本無史可考,這時就得靠畫師自己想像!
為了適應廟裡不同的媒材,劉家正更積極尋找各式的塗料、反覆測試,他的工具箱裡不只有傳統塗料,還有環保塗料、日本漆料、飛機塗料。他對漆料的講究,甚至成為廠商生產漆料時的重要參考。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的門神,也是劉家正先生手筆。
哇~~~
感恩。
感恩。
被保安宮門神深深打動的希琳娜呆坐在山門外
未完待續
前情在此:
小兔子希琳娜的臺北紀行
小兔子希琳娜的臺北紀行(二)美食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