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結緣筆墨:臺灣老派且時尚的筆墨世家(圖)

2021-02-07 中國新聞網

百年結緣筆墨:臺灣老派且時尚的筆墨世家(圖)

  從林仁貴的祖父成為福州三益筆齋的學徒開始,林家四代與筆墨結緣,不止經營過筆墨紙硯,還做過與制筆有關的毛料生意。後來,祖輩身負包裹來臺灣「跑單幫」,逐步創建在臺北大稻埕小有名氣的筆墨莊,甚至連「當代草聖」于右任也曾為店裡題寫過招牌……

  跟很多世家的傳奇一樣,臺北林三益筆墨莊的百年過往,也有著一個老派的故事開頭。

  「那時候學徒有幾十個人,大師傅常常用雞毛撣子來管教體罰,一段時間就要換一根。」這是林仁貴記憶中祖父說過的事情。當年,祖父出師後盤下了開在福州南門市場的三益筆齋,靠著傳統技藝和誠信原則,毛筆不僅暢銷廈門、泉州等地,還賣到了臺灣和南洋一帶,「當時用兔尖狼毫做成的特質奏本和僅用兔尖做成的一般奏本,兩種毛筆賣得特別好。」

  林仁貴的祖父甚至還用賺來的錢,在福州新店老家蓋起了三進的院落。1946年,祖父背著一個包裹,搭乘馬尾到基隆的木船,到臺灣「跑單幫」拓展市場。1949年因為兩岸隔絕,再也沒能夠回鄉。出生在福州的林仁貴後來也到了臺北,目睹了祖輩從大稻埕擺地攤到歸綏街創建店鋪的過程。

  「筆芯要做成三角錐形狀,外面再覆以蓋毛,說起來很簡單,但一支筆的製作流程大都要十幾道工序。」林仁貴說,當年臺灣的筆墨莊大都是從福建過來的,以師徒傳承的形式手工制筆。不僅要認識幾十至上百種毛料的品質特性,還要有一遍遍在清水中刷毛、齊毛、梳理的耐性。隨著林三益筆墨莊的名氣越來越大,當年臺灣許多名人如于右任、葉公超等都愛來筆墨莊買筆墨紙硯。

  除了祖父「跑單幫」時留下的墨條存貨,林三益筆墨莊還保留一件從福州帶過來的寶貝:一個古舊的保險柜。「當初到臺灣做生意很辛苦,特別是我們做毛筆的,因為臺灣物資匱乏,沒有合適的毛料,而兩岸往來又完全中斷,只能通過香港等第三地的貿易商取得。」林仁貴說,保險柜正是用來保存狼毫等堪比黃金的貴重毛料。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兩岸往來逐步恢復,林仁貴不僅與福州親人重新取得聯繫,還能到河南及東北等地挑選制筆用的毛料,保險柜才派不上用場。

  隨著原子筆、計算機等現代書寫工具的出現,林三益筆墨莊的生意愈發難做。在第四代掌門人林昌隆接手時,不僅要維持正常店鋪裡的生意,還要跑書店、學校,拓展客源。然而,百年老店的時尚變身也自此開始。

  「當時路過一家彩妝指甲筆店,突然想到我們也可以製作這樣的產品。從最初人家聽說是做毛筆的就婉拒,到前後跑了三趟、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最終接受我們一種很細的小毛筆來試用。」林昌隆跟一些化妝師、美容師溝通後發現,彩妝筆的製作工藝並不複雜,「也都是跟毛有關,做了一個世紀的毛筆,我們更懂毛料」。

  「毛筆寫在紙上,彩妝筆畫在臉上,基本原理相通,只要將毛料配比進行相應調整就好。」林昌隆開始對家族經營百年的毛筆進行變裝,竹子和牛角製成的毛筆筆身是傳統審美觀念,針對時尚愛美女性要改成亞克力等現代材質;傳統的塑料筆套也不能再守舊如一,通過創意設計成旗袍式樣的化妝筆袋,推出了包裝精美的化妝筆伴手禮盒;甚至還贊助時尚電影《粉愛粉愛你》……

  如今,在于右任書寫的林三益招牌之外,林昌隆還設計了一個相當時尚的LSY品牌,銷售各類彩妝筆和彩妝刷等。在位於臺北重慶北路的筆墨莊裡,除了數百種古香古色的毛筆、紙硯商品之外,櫃檯上還擺出了標有LSY品牌標誌的各種彩妝筆,甚至在新光三越等知名百貨商場也有專櫃銷售。

  「彩妝筆開闢了事業的第二春,但毛筆仍是我們不會放棄的本業。」林昌隆表示,他們用文化創意對以毛筆為主的用品進行了設計包裝上的提升,製作出的各類文具禮品也很受歡迎,還曾在廈門文博會上展出。「毛筆也可以適應新的時代,希望能把這個從福州開始累積下來的品牌傳承好,也希望有一天林三益筆墨莊在福州重新開張。」(朱力南)

相關焦點

  • 「詩魔」洛夫:筆墨詩心寫中華(圖)
    「詩魔」洛夫:筆墨詩心寫中華(圖) 2015-11-18 16:56:3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洛夫1928年生於湖南衡陽,1949年赴臺灣,現旅居加拿大溫哥華。洛夫寫詩、譯詩40多年,對臺灣現代詩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並以作品中詭異多變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而被譽為「詩魔」。1999年,洛夫的詩集《魔歌》被評選為臺灣文學經典之一,2001年又憑藉長詩《漂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 山水清音 詩意化境——走進張繼鐘的筆墨世界
    不久之前,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在好友相聚中結識了張繼鍾先生,彼此因書畫而結緣,繼鍾先生對藝術的審美、專注乃至成就,在同時代的中青年藝術家中都是少有的。品讀繼鍾先生的作品,不僅可以看到他對傳統筆墨的改造,更能夠理解他是在尋找傳統法則與當代體驗的有效對接。以筆取氣,以墨取韻,筆法灑脫而恣肆放達,氣象跌宕奔騰但不失倜儻風流之態,有著一種坦坦蕩蕩的君子風範。
  • 石虎筆墨中的弦外之音 | 郭慶豐
    石虎先生通過多年來的筆墨錘鍊和身心修為,就為我們打開了這樣一種深遠的意境,他的作品形中有形,像外有象,看似在表達一個人物,筆墨卻往往歷經山水,看似在書寫那一筆一划像裡像外卻有無相生。他似乎在剖析你的內心,又似乎在顧左右而言他……小時候幾次見老家那裡、從一個叫馬山上下來的書匠瞎子給人摸像的情景,甚為不解。
  • 「筆墨勝過刀劍」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筆墨勝過刀劍,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筆墨勝過刀劍Through his hugely popular online campaign
  • 李學明:用筆墨為十二生肖造像
    面對兩千多年審美習慣的穩定性,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和人文素養、過人的造型能力和筆墨駕馭能力,不出意外的話,極易將十二生肖畫成俗物。需要強調的是,十二生肖圖雖然表現的是動物,但絕不是動物畫。鑑於十二生肖廣泛而深入的民間性,古代文人似乎很少將其納入筆墨表達的視野,因此,十二生肖在古代以雕塑形式和民間藝術的形式出現的機會較多,在繪畫中並不多見。
  • 畫家孫丹丹——筆墨山水與荷花
    畫家孫丹丹的筆墨山水與荷花孫丹丹,生於1969年,山東德州市,善長國畫山水,荷花,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經常參加書畫展其作品獲獎,現為中國書畫協會會員、北京中山書畫社會員,德州市美協會員。孫女士自幼喜愛繪畫,善於觀察與思考,與多位畫家老師切磋以筆會友,近年來勤勉耕耘,筆墨刻苦,在寫生與學習探討中畫工不斷提高,畫風嚴謹。以繪山水、最為擅長,同時也喜愛畫荷花《荷花圖》荷花一直是被喻作"君子之 花"、"聖潔之花"。有一定信仰,而在佛教中,荷花更是被尊奉稱為"佛花"、"吉祥花"、"淨土花"等等。丹丹老師的贈與友人的「荷花圖」是最高禮儀和最大之敬意。
  • 藝術評論 | 從當代藝術再看「筆墨當隨時代」
    出自清初畫僧石濤的「筆墨當隨時代」不免在這種情況下又被各位學者、評論家或是藝術家拿出來力證自己的觀點。其中,不少爭論集中在「筆墨當隨時代」中「當隨」二字的解讀,一種觀點認為,「當」是「應當」,筆墨應當隨時代變化,隨大流;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當」是「倘」,筆墨倘若隨時代變化,就會一代不如一代。
  • 筆墨是中國畫之靈魄,而水之妙用是筆墨中之核心
    中國畫無論是山水、花鳥還是人物,都是用筆墨來創作來體現的,在談述時往往是對筆墨之技法講的比較多,而對用水則論述得較少。
  • 羅志強:敬畏傳統 善待筆墨
    羅志強作品羅志強先生在中國水墨裡浸染數十年,這可以從他精湛的筆墨功夫裡讀得出。中國水墨的妙處,就是用看似簡單的黑白二色,表現豐富的內容。如在技術上運用不當,不會用水,筆法荒疏,畫面往往會一塌糊塗,乃至黑乎乎一片,看不出物象結構造型;如在哲思上把握不好,對計白當黑、以黑襯白、黑白相生的對立和統一沒有深刻理解,黑是黑白是白,將缺乏自然的靈動和風致,往往是僵死的筆墨;如缺乏傳統文化的修養,畫面格局狹促,必然缺乏畫外的餘音。
  • 筆墨渾厚 意境深邃——熊明山水畫入展「筆墨傳真情·丹青獻愛心...
    熊明參展山水畫《層峰疊嶂坐可觀》 成功書畫家網訊(記者 汪利利) 熊明先生的山水畫作品中以傳統筆墨誇張處理近日,在蘭州成功美術館開展的「筆墨傳真情·丹青獻愛心」全國名家書畫展活動中,熊明先生的一幅四尺整張《層峰疊嶂坐可觀》山水作品亮相。同期,此幅作品在成功書畫家網「筆墨傳真情·丹青獻愛心」線上展與廣大的書畫網友見面。
  • 趙永夫︱稽古澄心——當代中國畫名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範,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
  • 筆墨酣暢 意境清遠——觀畫家湯梅新作有感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從湯梅的作品中能感受到她才情十足,筆墨酣暢。△南山悠居圖 180x180cm△湯梅寫生創作中(一)中國畫是十分講究筆墨的,筆墨是中國畫的靈魂,筆墨是一種語言,用好了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精神、情懷、境界,湯梅對筆墨似乎有天生的敏感和表現力。
  • 筆墨詩抄 歐陽修《蝶戀花》
    此可謂層深而渾成。」(王又華《古今詞論》引)他的意思是說語言渾成與情意層深往往是難以兼具的,但歐詞這兩句卻把它統一起來。所謂「意欲層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層層深入,步步開掘。且看這兩句是怎樣進行層層開掘的。第一層寫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淚。見花落淚,對月傷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觸。
  • 大家 黃鐘:有一種筆墨叫執著
    有一種筆墨叫老辣,有一種筆墨叫渾厚,有一種筆墨叫大氣。
  • 王伯昭:戲裡戲外 心系筆墨
    文/劉媛媛王伯昭,1957年生於南京,1978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主要影視作品有《西遊記》、《筆中情》、《推手》、《唐太宗李世民》、《張治中》、《金粉世家》等等。
  • 國畫名師計王菁:論山水畫中的筆墨造型
    正文論山水畫中的筆墨造型我們在作畫的時候總是有感於世間萬物的繽紛精彩,儘量描摹,然而畫中的物象與眼中的自然還是有區別的。筆墨是山水畫主要的形式語言,而藝術形式語言並不是內容隨手套上的外衣,它有著自身的表達能力和生命力,正如宋郭熙《林泉高致》中云:「筆與墨,人之淺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縱,又焉得成絕妙也哉!」
  • 畫家推介 ▎ 張英才:筆墨情緣
    張英才:筆墨情緣
  • 筆墨融情,溫馨蘊藉——宋省予畫貓賞析
    祖父畫貓皆用寫意的筆墨,數筆濃墨既出,形神初具,接著淡墨擦染,再用中鋒勾勒出腹部和爪子,最後用書法筆意寫出眼睛,一隻黑白相間、絨絨可愛、栩栩如生的小貓躍然紙上。如此傳神,非精於筆墨難以實現。祖父用筆素來瀟灑恣逸、神韻高騫,一筆落紙,濃淡乾濕恰到好處,而形、神、色、韻自然顯現,外在的絨毛,內在的肌肉,乃至骨骼,皆於筆墨中呈現,讓人嘆為觀止。細細品味筆墨,墨跡鮮而靈,分明而不刻露,渾融而不模糊,一筆一墨連筋帶骨、氣韻生動,一擦一勾應物象形、虛實合宜,中國畫的筆墨之妙盡顯其間。
  • 筆墨造詣,精彩各自
    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多了紀曉嵐劉羅鍋與和珅的爭鬥,其實他們在筆墨造詣上同樣有各自的精彩。
  • 八大山人畫蔬果,筆墨滋味耐人品!
    八大山人 枇杷 八大山人是近代多位名家爭相學習的對象,他的畫大多小而精妙,其筆墨和形式簡練的背後,給人留下了無窮的審美空間,使後人們在翻閱畫卷時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