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清音 詩意化境——走進張繼鐘的筆墨世界

2020-12-28 風尚潮流訊

當山水與詩意相逢,張繼鐘的筆墨世界便在心中漫開。"心隨筆運,取象不惑",江南山水的奧義匯聚在繼鍾先生的筆端,翰墨牽連,細細品味,感受自然詩意的心念。不久之前,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在好友相聚中結識了張繼鍾先生,彼此因書畫而結緣,繼鍾先生對藝術的審美、專注乃至成就,在同時代的中青年藝術家中都是少有的。品讀繼鍾先生的作品,不僅可以看到他對傳統筆墨的改造,更能夠理解他是在尋找傳統法則與當代體驗的有效對接。以筆取氣,以墨取韻,筆法灑脫而恣肆放達,氣象跌宕奔騰但不失倜儻風流之態,有著一種坦坦蕩蕩的君子風範。 

張繼鍾先生是浙江嵊州人,1975年出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江南書畫研究院副院長、紹興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禹社書畫院副院長、紹興書畫院專職畫師。多年來大量作品入選全國各類大展,曾獲"悲鴻精神"第二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和"尚意"2017全國中國畫(寫意)作品展等大展最高獎項(入會資格),兩件作品被中國美術家協會收藏。多篇論文發表於《美術》、《美術報》等專業刊物,曾在法國、日本、美國、臺灣、北京、廣州、杭州、紹興、嵊州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和聯展,出版個人作品集6本。

繼鍾先生自幼酷愛繪畫,數十載固守初心、苦耕不輟。在中國美院深造學習期間,得到童中燾先生的指點,並大量臨習了範寬、巨然、倪瓚、沈周等文人畫大家的作品。調入紹興書畫院成為專職畫師後,繼鍾先生如魚得水,更加鍾情翰墨,潛心研習繪畫之道。他取法宋元諸家及明清諸法,設色明雅,用筆雋秀。其畫風有"宋人格律,元人筆意",筆墨清邁俊逸,意境悠遠清新。

繼鍾先生善於以淡雅之思表現自然,追求蒼潤遒逸、渾厚華滋的藝術意象,樸實裡蘊藏精巧,縝密中不失空靈。每一塊小石、每一片淡雲、每一棵綠樹、每一簾飛瀑,都是他逐步由寫生向寫意轉化、由形質向神韻升華的藝術符號,彰顯出博大沉雄、靜穆幽邃、明淨高潔的審美意境。

繼鍾先生非常重視從生活中擷取題材,數次身背行囊,屐痕行腳,遊行黃河故道、絲綢之路、西雙版納、金沙江畔、西江苗寨等地,風餐露宿,寄情筆端,積稿盈篋。他同時也更鍾情於家鄉的稽山鑑水,以渾凝厚重的量感、嚴謹強固的構成、勾皴密匝的筆墨,展示水墨江南的內在節奏和本質,渴求著物我兩忘的豁然開悟之境。每當拜讀他的新作,便能感受到江南情懷的揮灑,極盡渲染之能事。在他的筆下,蘭亭修竹、鑑湖帆影、沈園春曉、纖道煙雨等等,一切都是詩意的棲居,一切物象,山與水、樹與石已不再是簡單的自然再現,而是生命的象徵、精神的折射,瀰漫著生生不息的江南詩意。

意境是畫的靈魂,繼鍾先生總是先求其意象,再隨之求形,從墨韻的自然生發和流動中,隱現出單純含蓄的雛形,正是這種意象的追求,使他的畫盡含胸中靈氣。進入繼鍾先生的山水畫境地,便能感受到那份"即景會心"的悠遊自信,從中品嘗出一種人生況味,一種自由境界、一種人格力量,使心境得到升華。他善於營造意境氛圍,用他獨特的藝術語言,在不知不覺間把人帶入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境界——它是現實存在的,又是經過畫家提煉升華的,是人們置身其中的世界,又是心靈的嚮往和精神的家園。

水鄉園林是繼鍾先生十分鐘愛的主題。園林山水本是封建士大夫憧羨隱逸,而又恐懼荒山野林生活意識的物化的產物。在高樓聳立,人車嘈雜的現代都市中,園林也已成為人們尋求靈魂片刻安寧和釋放對鄉間田埂思念的休憩場所。繼鍾先生筆下的水鄉園林都表現出靜中見遠、曲中見深的特點。中國園林建築藝術本身就強調曲折幽深,假山洞,花木掩映,迴廊,漏窗,雲牆等造成曲徑通幽的效果,而繼鍾先生的畫在體現了園林節奏之深以外,更是凝神獨照,返於心靈深處節奏,以多方視點營造出的一幅幅超象虛靈的詩情畫境。

園林的主題是閒適的,輕鬆的,柔美得在夢裡一般。這般詩意的園林,筆墨的追尋當然非同易事。在繼鍾先生的園林作品中,論筆墨,論意境,都是非常成功的,尤其造境,每一幅都有著獨特構思的。畫忌雷同,園林尤甚,更易於平凡,沒有幾番推敲,怕難以構得佳境。可將繼鍾先生的園林定位為"野逸之中的雅而虛",因為他畫面中的水氣墨韻,拋棄了厚施豔彩的俗格,在創新和實踐中心象合一,以境及人,正如鄭板橋所說的"借君莫作圖畫看,文裡機閒,字裡機關。"通過線條的書寫和墨色的豐富層次,將文人的品格和人生的感悟強有力的宣洩開來。沉浸濃鬱,吐納英華,一種自覺的精神與一份超越深沉的思想力,強健了江南的風骨。

繼鍾先生的山水畫注重審美的內在精神,追求的是神、情、意的統一。他將傳統文化、時代精神、個人風格、江南特色等元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傳情表意,使傳統富有了現代生命力,拓寬了中國畫的意境和內容。古人山水多作勾皴,抑或先勾再染,繼鍾先生並沒有按照這樣的襲徑,而是行筆不疾不徐,不激不厲,並常用幹筆皴擦與淡墨染暈相結合的積墨法,巧施妙布。隨著水墨乾濕濃淡的層層復加和勾皴的交替進行,以及淡墨的渲染襯託,"秀致中見骨力、蒼潤中顯溫情"的江南神韻,躍然紙上。

繼鍾先生的山水畫,蒼莽純真乃其表,韜光養晦乃其質,皴染水墨下充盈著向外釋放的筆意趣味,疏密布局間潛隱著純真與舒爽。他筆下的江南水鄉,用筆輕靈,墨色清淡,意境秀雅,有著"景致悠遠,淡遠至無"的情趣,讓觀賞者徜徉在煙霧瀰漫的秀麗中,閒適陶然。

就這樣,繼鍾先生一邊潛心追尋傳統筆墨的真諦,一邊營造現代筆墨的"開合"空間秩序。因此,他的山水畫既有"大江東去"的雄渾豪邁之勢,又有"將進酒"的純真灑脫之韻。《畫道》曾云:"傳神者,必以形。形與心、手相湊而相忘,神之所託也。"繼鍾先生正是以筆墨的"內美靜中參"讓筆墨精神再度有了新的闡釋。

"筆墨當隨時代",繼鍾先生的作品景裡有情、畫裡有聲、山水清音、詩意化境。欣賞繼鍾先生那一幅幅水墨酣暢、風格獨具的山水畫作,便會不知不覺地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走進他的筆墨世界。他用獨特的藝術眼光和博大的胸懷表達自然、體味人生,創造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藝術畫卷。畫卷裡充盈激情,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還有一種兼收並蓄、入古求新的氣度和氣魄。讀畫識人,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對人與社會和諧美好境界的嚮往和追求。在多年的摸索創新中,他碩果纍纍,藝術境界一步一個臺階的逐級而上。他拒絕庸常,淡泊名利,自甘寂寞,不懈探索,希望繼鍾先生繼續以其簡潔、質樸、大氣的筆墨,去描繪江南山水的詩意,去傳遞自由闊達的心境,開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藝術天地。

相關焦點

  • 筆墨渾厚 意境深邃——熊明山水畫入展「筆墨傳真情·丹青獻愛心...
    熊明參展山水畫《層峰疊嶂坐可觀》 成功書畫家網訊(記者 汪利利) 熊明先生的山水畫作品中以傳統筆墨誇張處理,大塊粗疏的皴擦將巴山蜀水的秀潤,用淳樸的筆墨畫寫的詩意滿滿。
  • 南陽市第五完全學校高中部:靜心育人,山水清音
    近日,南陽市第五完全學校高中部全體班主任齊聚一堂,召開第二期「山水清音」班主任論壇。會議由學生發展中心王旭峰主任主持,級部主任王璇和張鳳英出席會議。班主任們就班級管理和學生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會上,學生發展中心主任王旭峰迴顧了 「山水清音」班主任論壇開展的實際成效,強調了班主任團隊建設中學習交流的重要意義。要求全體班主任要發揚五全「崇德立志,求實擔當」的校訓精神,把班級管理和學生發展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 山水有靈 筆墨有韻 山水畫家趙妘琿
    妘琿作品1心中有山,創作的山水畫畫中則有靈,胸中有筆墨,創作的山水畫畫面則有神韻。但是要做到心中有山,胸中有筆墨,不僅是筆耕不輟的練習,更是豐富學識的積澱。妘琿作品3妘琿喜歡旅遊,祖國的名山大川幾乎都去過,這也是為什麼她喜歡畫山水畫的原因。
  • 畫家孫丹丹——筆墨山水與荷花
    畫家孫丹丹的筆墨山水與荷花孫丹丹,生於1969年,山東德州市,善長國畫山水,荷花,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經常參加書畫展其作品獲獎,現為中國書畫協會會員、北京中山書畫社會員,德州市美協會員。孫女士自幼喜愛繪畫,善於觀察與思考,與多位畫家老師切磋以筆會友,近年來勤勉耕耘,筆墨刻苦,在寫生與學習探討中畫工不斷提高,畫風嚴謹。以繪山水、最為擅長,同時也喜愛畫荷花《荷花圖》荷花一直是被喻作"君子之 花"、"聖潔之花"。有一定信仰,而在佛教中,荷花更是被尊奉稱為"佛花"、"吉祥花"、"淨土花"等等。丹丹老師的贈與友人的「荷花圖」是最高禮儀和最大之敬意。
  • 書畫圈新書推薦——《陳十田唐人詩意山水畫百開冊》
    《陳十田唐人詩意山水畫百開冊》此書16開本,共112個頁碼,進口特種紙印刷,豪華精裝本,高清圖片,圖文並茂。接下來,那付諸於筆墨丹青的,不再是對前人詩句的描摹和再現——中國的文人畫家們不屑於這樣做——而是一次心靈的「再出發」,已和前人無關,已和詩句無關,只關乎畫家自己的本心。十田先生三年前立意畫《唐人詩意山水百開冊》,我以為,就是這樣一次從唐詩肇始的自我心靈的「再出發」。
  • 「津門網」清雅明麗,詩意盎然——張馨月山水賞析
    清雅明麗 詩意盎然——讀張馨月的山水畫有感文/朱留心張馨月將濃濃的對自然、對人生的情,傾注在自己的筆墨之中,書寫了一幅幅清新明麗、詩意盎然的山水畫卷。畫成,充實的、自由的生命,便在筆墨之中吐露光輝。▲張馨月《小品圓光》|50×50cm張馨月人聰慧而低調,雅靜而好學,善思考、富有想像而細密。近年來,情鍾大自然,轉益多師,於繪畫一道,日益精進,假以時日,前程不可限量矣。
  • 《牧笛》,「詩意化」的水墨圖騰,剖析東方美學下的浪漫主義色彩
    導演再影片中構建了一個意境深遠的水墨畫世界,成功地將中國獨有的傳統藝術與影片融合。整部影片雖沒有一句臺詞卻無一不散發著濃鬱的詩意化中國意境美,彰顯獨到的民族色彩,成功開闢了中國動畫創作新風格。特偉老師以傳統寫意水墨畫作為《牧笛》的表現形式,在繪畫動畫人物時筆觸細膩,在處理山水景觀時卻盡顯鋒利,整部影片四溢著濃厚的筆墨情調。
  • 李興:山水精神
    無論是在萌芽狀態的魏晉玄學影響之下,強調「臥遊」的山水;還是唐代文人修身所依賴的山水;或五代與兩宋的自然山水;或元代那不求物象之形,但寫胸中逸氣,並體現出「生命真實」的山水;或明清強調「心物合一」,追求「心與天遊」,試圖呈現畫家心中的理想化、人格化面貌的山水,山水在國人心中始終是精神家園,是生命的安頓之所和歸宿之處。因此,在風景繪畫中,我們必須強調山水這個概念。
  • 上海最大規模山水畫邀請展:呈現三代人的筆墨與山水文心
    「文心雕龍——上海山水畫邀請展」現場主辦方表示,由於時間等各種原因,此次大展邀請的上海山水畫家仍難免有疏漏處,「但毫無疑問的是,作為上海二三十年來規模最大的山水畫大展,這次大展也是一個真實的紀錄,從上世紀二十年代出生的畫家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畫家,三代人的筆墨與心中的家山,不僅是百年來中國山水畫跌跌撞撞迴環往復一路走來的鮮活見證,也承載了中國畫前輩大家到當代上海畫家對中國畫與中國文化的諸多思考與期望
  • 大家 黃鐘:有一種筆墨叫執著
    有一種筆墨叫老辣,有一種筆墨叫渾厚,有一種筆墨叫大氣。
  • 當代細筆山水畫派代表——楊文德先生近作
    文德先生的山水創作,約略說來,其美感表現為三個層面。一曰隨處皆在的裝飾美。文德先生山水作品,首先抓人眼目的,不論小品還是巨製,讓人首先可以感受到一路悅人心志之美。其擅長家法,當屬小寫意,其中極工致者已堪稱工筆。
  • 菩提心間,筆墨花開
    菩提心間,筆墨花開。滿海金波,冰輪喚花,時光飛旋,年復一年,在人生歷程跋涉的足音裡,我時常感到迷惘,孤獨,困苦,堅持著與睏乏作鬥爭,因為痛過,笑容才燦爛,因為痛過,回憶才斑斕。當縝密的網桎梏心靈時,將心靈置於那一片黃沙漫漫中,讓心中的水仙花隨沙起舞。當恐怖的黑,一點點吞噬我的視線,將心靈置於那一片幽暗森林中,讓心中的水仙花隨歌綻放。
  • 騰格爾胡杏兒寄情山水,探尋「梅妻鶴子」感受詩意生活!
    騰格爾胡杏兒寄情山水,探尋「梅妻鶴子」感受詩意生活! 原標題:騰格爾胡杏兒寄情山水,探尋「梅妻鶴子」感受詩意生活!
  • 用筆墨寫自然之詩情——讀畫家吳木離的山水畫
    被《紐約時報》譽為中國傑出藝術家,新加坡《聯合早報》譽為大陸「船王」;曾獲「廣東省群眾藝術突出貢獻者」稱號、"世界華人傑出藝術家"稱號、文化部"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用筆墨寫自然之詩情——讀畫家吳木離的山水畫評論:饒佳 (廣州藝博會媒介總監 青年策展人)一方水土養一方文化靈性,一方水土養一方藝術的詩情畫意。
  • 詩意山水之憶遊巨石山
    神石、奇峰、秀水、幽洞,還有似海的竹林、如濤的松風,才叫詩意山水啊在這片詩意山水間,莽莽蒼蒼的叢林間,該是棲息著多少珍禽異獸啊!易寶貝就聽到了蛇的「絲絲」聲。最開心的是三個可愛的寶貝有小朋友一起玩的旅遊和三口之家的出遊,感覺完全不一樣。只要有玩伴,家門口的花壇都是詩和遠方,更何況來到了巨石山。
  • 清音一曲《最憶江南》 丁曉紅歌聲描繪江南煙雨
    在這樣一個小橋流水,烏蓬搖曳的江南,我邂逅了你,「採茶阿妹俏成風,清音一曲情義重。韻味江南醉似夢,碧綠山水在其中。」樸實唯美的旋律朗朗上口。青年歌唱家丁曉紅的聲線依然那麼清麗而綿長,一曲最憶江南,被她深情演繹,畫面感十足,感人至深。
  • 出遊| 在黔東南尋一隅精美民宿,伴山水詩意而居!
    一年四時黔東南美景不容錯過走進黔東南找一處閒適的民宿靜靜體味生活看書、烹茶、靜心過詩意生活!黑衝木屋民宿處於世界自然遺產地雲臺山的腹地,白雲巖喀斯特地質形成了黑衝群山溝壑縱橫的奇特風貌;群山霧海瀑布溪流,140平方公裡的無人區,讓人深度領略大自然的神奇。
  • 【遇見鄉城】走進詩意查呈溝
    【遇見鄉城】走進詩意查呈溝 2020-08-16 1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