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山水與詩意相逢,張繼鐘的筆墨世界便在心中漫開。"心隨筆運,取象不惑",江南山水的奧義匯聚在繼鍾先生的筆端,翰墨牽連,細細品味,感受自然詩意的心念。不久之前,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在好友相聚中結識了張繼鍾先生,彼此因書畫而結緣,繼鍾先生對藝術的審美、專注乃至成就,在同時代的中青年藝術家中都是少有的。品讀繼鍾先生的作品,不僅可以看到他對傳統筆墨的改造,更能夠理解他是在尋找傳統法則與當代體驗的有效對接。以筆取氣,以墨取韻,筆法灑脫而恣肆放達,氣象跌宕奔騰但不失倜儻風流之態,有著一種坦坦蕩蕩的君子風範。
張繼鍾先生是浙江嵊州人,1975年出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江南書畫研究院副院長、紹興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禹社書畫院副院長、紹興書畫院專職畫師。多年來大量作品入選全國各類大展,曾獲"悲鴻精神"第二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和"尚意"2017全國中國畫(寫意)作品展等大展最高獎項(入會資格),兩件作品被中國美術家協會收藏。多篇論文發表於《美術》、《美術報》等專業刊物,曾在法國、日本、美國、臺灣、北京、廣州、杭州、紹興、嵊州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和聯展,出版個人作品集6本。
繼鍾先生自幼酷愛繪畫,數十載固守初心、苦耕不輟。在中國美院深造學習期間,得到童中燾先生的指點,並大量臨習了範寬、巨然、倪瓚、沈周等文人畫大家的作品。調入紹興書畫院成為專職畫師後,繼鍾先生如魚得水,更加鍾情翰墨,潛心研習繪畫之道。他取法宋元諸家及明清諸法,設色明雅,用筆雋秀。其畫風有"宋人格律,元人筆意",筆墨清邁俊逸,意境悠遠清新。
繼鍾先生善於以淡雅之思表現自然,追求蒼潤遒逸、渾厚華滋的藝術意象,樸實裡蘊藏精巧,縝密中不失空靈。每一塊小石、每一片淡雲、每一棵綠樹、每一簾飛瀑,都是他逐步由寫生向寫意轉化、由形質向神韻升華的藝術符號,彰顯出博大沉雄、靜穆幽邃、明淨高潔的審美意境。
繼鍾先生非常重視從生活中擷取題材,數次身背行囊,屐痕行腳,遊行黃河故道、絲綢之路、西雙版納、金沙江畔、西江苗寨等地,風餐露宿,寄情筆端,積稿盈篋。他同時也更鍾情於家鄉的稽山鑑水,以渾凝厚重的量感、嚴謹強固的構成、勾皴密匝的筆墨,展示水墨江南的內在節奏和本質,渴求著物我兩忘的豁然開悟之境。每當拜讀他的新作,便能感受到江南情懷的揮灑,極盡渲染之能事。在他的筆下,蘭亭修竹、鑑湖帆影、沈園春曉、纖道煙雨等等,一切都是詩意的棲居,一切物象,山與水、樹與石已不再是簡單的自然再現,而是生命的象徵、精神的折射,瀰漫著生生不息的江南詩意。
意境是畫的靈魂,繼鍾先生總是先求其意象,再隨之求形,從墨韻的自然生發和流動中,隱現出單純含蓄的雛形,正是這種意象的追求,使他的畫盡含胸中靈氣。進入繼鍾先生的山水畫境地,便能感受到那份"即景會心"的悠遊自信,從中品嘗出一種人生況味,一種自由境界、一種人格力量,使心境得到升華。他善於營造意境氛圍,用他獨特的藝術語言,在不知不覺間把人帶入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境界——它是現實存在的,又是經過畫家提煉升華的,是人們置身其中的世界,又是心靈的嚮往和精神的家園。
水鄉園林是繼鍾先生十分鐘愛的主題。園林山水本是封建士大夫憧羨隱逸,而又恐懼荒山野林生活意識的物化的產物。在高樓聳立,人車嘈雜的現代都市中,園林也已成為人們尋求靈魂片刻安寧和釋放對鄉間田埂思念的休憩場所。繼鍾先生筆下的水鄉園林都表現出靜中見遠、曲中見深的特點。中國園林建築藝術本身就強調曲折幽深,假山洞,花木掩映,迴廊,漏窗,雲牆等造成曲徑通幽的效果,而繼鍾先生的畫在體現了園林節奏之深以外,更是凝神獨照,返於心靈深處節奏,以多方視點營造出的一幅幅超象虛靈的詩情畫境。
園林的主題是閒適的,輕鬆的,柔美得在夢裡一般。這般詩意的園林,筆墨的追尋當然非同易事。在繼鍾先生的園林作品中,論筆墨,論意境,都是非常成功的,尤其造境,每一幅都有著獨特構思的。畫忌雷同,園林尤甚,更易於平凡,沒有幾番推敲,怕難以構得佳境。可將繼鍾先生的園林定位為"野逸之中的雅而虛",因為他畫面中的水氣墨韻,拋棄了厚施豔彩的俗格,在創新和實踐中心象合一,以境及人,正如鄭板橋所說的"借君莫作圖畫看,文裡機閒,字裡機關。"通過線條的書寫和墨色的豐富層次,將文人的品格和人生的感悟強有力的宣洩開來。沉浸濃鬱,吐納英華,一種自覺的精神與一份超越深沉的思想力,強健了江南的風骨。
繼鍾先生的山水畫注重審美的內在精神,追求的是神、情、意的統一。他將傳統文化、時代精神、個人風格、江南特色等元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傳情表意,使傳統富有了現代生命力,拓寬了中國畫的意境和內容。古人山水多作勾皴,抑或先勾再染,繼鍾先生並沒有按照這樣的襲徑,而是行筆不疾不徐,不激不厲,並常用幹筆皴擦與淡墨染暈相結合的積墨法,巧施妙布。隨著水墨乾濕濃淡的層層復加和勾皴的交替進行,以及淡墨的渲染襯託,"秀致中見骨力、蒼潤中顯溫情"的江南神韻,躍然紙上。
繼鍾先生的山水畫,蒼莽純真乃其表,韜光養晦乃其質,皴染水墨下充盈著向外釋放的筆意趣味,疏密布局間潛隱著純真與舒爽。他筆下的江南水鄉,用筆輕靈,墨色清淡,意境秀雅,有著"景致悠遠,淡遠至無"的情趣,讓觀賞者徜徉在煙霧瀰漫的秀麗中,閒適陶然。
就這樣,繼鍾先生一邊潛心追尋傳統筆墨的真諦,一邊營造現代筆墨的"開合"空間秩序。因此,他的山水畫既有"大江東去"的雄渾豪邁之勢,又有"將進酒"的純真灑脫之韻。《畫道》曾云:"傳神者,必以形。形與心、手相湊而相忘,神之所託也。"繼鍾先生正是以筆墨的"內美靜中參"讓筆墨精神再度有了新的闡釋。
"筆墨當隨時代",繼鍾先生的作品景裡有情、畫裡有聲、山水清音、詩意化境。欣賞繼鍾先生那一幅幅水墨酣暢、風格獨具的山水畫作,便會不知不覺地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走進他的筆墨世界。他用獨特的藝術眼光和博大的胸懷表達自然、體味人生,創造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藝術畫卷。畫卷裡充盈激情,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還有一種兼收並蓄、入古求新的氣度和氣魄。讀畫識人,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對人與社會和諧美好境界的嚮往和追求。在多年的摸索創新中,他碩果纍纍,藝術境界一步一個臺階的逐級而上。他拒絕庸常,淡泊名利,自甘寂寞,不懈探索,希望繼鍾先生繼續以其簡潔、質樸、大氣的筆墨,去描繪江南山水的詩意,去傳遞自由闊達的心境,開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藝術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