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十田唐人詩意山水畫百開冊》
此書16開本,共112個頁碼,進口特種紙印刷,
豪華精裝本,高清圖片,圖文並茂。
擇唐人詩句入畫,歷時三年創作完成,集成百幅,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可做學習參考,也可收藏品讀。
心靈的傳遞
文/春松
我的書畫老師十田先生前幾日來電,囑我為其即將付梓的《唐人詩意山水百開冊》寫一篇序言,承蒙先生厚愛,我欣然領命。時值深秋,語冰堂前芙蓉正盛。
我該說些什麼?
千年前,蘇東坡一句「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既將文人畫之祖追溯至詩畫名冠盛唐的王維,又為文人畫定下了金科玉律般的一條審美標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蓋此以降,歷代文人畫家們或對詩作畫,或畫成題詩,「吟詩作畫」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人的經典形象。在古代文人「詩心」與「畫心」的一次次碰撞中,詩為畫激注著不盡的靈感,畫亦為詩延展出突破語言極限的,更遼遠深邃、更難以言表的詩意想像——終究,成就了中國文人畫「詩意的繪畫」之美譽。
文人畫家們自古即有「引詩作畫、對詩作畫」的傳統——漫長的歷史裡留下太多可供他們玩味、吟賞、嘆惋的詩句,這些詩句觸碰著他們的「畫心」。當前賢之「詩心」與文人畫家之「畫心」因共鳴開始了一次穿越時空的碰撞時,詩人與畫家已完成了一次「心靈的傳遞」。接下來,那付諸於筆墨丹青的,不再是對前人詩句的描摹和再現——中國的文人畫家們不屑於這樣做——而是一次心靈的「再出發」,已和前人無關,已和詩句無關,只關乎畫家自己的本心。
十田先生三年前立意畫《唐人詩意山水百開冊》,我以為,就是這樣一次從唐詩肇始的自我心靈的「再出發」。可以想像,在一個個或明或晦之日,在一個個日暮月沉之時,先生或讀「林深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時與摩詰禪坐於竹林,或讀「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時隨太白穿行於峽江,此中神遊際會之妙,惟先生自領自知。然一旦神回案頭,開始鋪紙蘸墨,或造山設水、或勾雲寫松,筆端出來的已是先生之境,出自先生之心了。「唐詩」只是先生從唐人那裡擷取的一壺美酒,飲此酒間,他已完成了跨越千年的與前賢詩人「心靈的傳遞」。此圖冊裡呈現的一幅幅畫面,既不是王維當年的幽篁林,亦不是李白穿行的峽江,他是由唐詩點亮的十田先生心裡的詩意山川。
親愛的朋友,我還想說的是,當你開啟此圖冊,或將要完成與十田先生的「心靈的傳遞」。在這一幅幅清新天真的山水畫圖面前,你的心中是否也已生出了「境」?此「境」是唐人之境?或是十田先生之境?亦或你清楚地知道,是自己心生之「境」?——當你從畫境而入,看見自心之境時,你便完成了與畫者——十田先生——的「心靈的傳遞」。
先生歷時三年完成《唐人詩意山水百開冊》,值其人生壯年,畫藝臻善之際,此為先生藝術生涯之大事,亦是當代文人畫壇之大事。去年,我在網絡上偶讀到先生此冊中作品數幅,甚愛,遂決定往它山書院問學於先生。今在《唐人詩意山水百開冊》付梓之際能為此巨製寫一篇序言,緣也,幸也!
2019年11月3日夜寫於湖畔語冰堂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部分圖文欣賞
唐·韋應物
落帆逗淮鎮,停舫臨孤驛。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獨夜憶秦關,聽鍾未眠客。
唐·韋應物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問客何為來,採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唐·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
唐·元結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
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座以散愁。
唐·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唐·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唐·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雲依靜渚,芬草閉閒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唐·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唐·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唐·李益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唐·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裡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唐·司空曙
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孤燈寒照雨,深竹暗浮煙。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
唐·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裡目,江流曲似九迴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唐·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逕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導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唐·溫庭筠
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相見,樽酒慰離顏。
唐·馬戴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唐·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唐·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後 記
以詩意入畫自古有之。唐代王維即是箇中翹楚,蘇東坡評其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清代石濤亦多以詩意造境入畫,尤以杜甫詩意入畫見長。當代山水畫大家陸儼少以精湛之筆墨完成杜甫詩意百開山水冊,把詩意入畫引領至新的高度。
陸儼少《杜甫詩意百開冊頁》創作於1959年夏天。當時為紀念杜甫誕辰1250周年,陸儼少擬作杜甫詩意圖40開。畫家吳湖帆建議創作100開。古今畫史山水冊頁未有100開者。唐寅、新羅山人曾作百開巨冊,皆人物、山水、花鳥合集,一冊之中,全是山水,而融各家各派,面目獨具,非大家不能勝任。
《杜甫詩意百開冊頁》,陸儼少盡數月之工,先成25開,後耕耨硯田三載,完成了史無前例的100開山水巨冊。1962年先後在上海畫院、浙江美術學院等地展出。「文革」期間,《杜甫詩意百開冊頁》被迫上繳上海畫院,其間被人竊去35開,僅退還65開。1989年80歲高齡的陸儼少於北京奮力補畫,復成完璧。補全的《杜甫詩意百開冊頁》,完整集合了陸儼少中年、晚年的山水面貌,從中可見陸儼少中年的工致縝密、靈氣流溢的風格,與晚年的雄健豪放、簡約渾厚之氣象。此件巨製在2004年6月26日北京「翰海2004年春拍會」上受到了各路買家的熱烈追捧,經過買家的激烈競爭,最後被一買家以6930萬元的天價收入囊中。此價若以每頁計價,每頁近70萬元,若以十幾年後的今天的藝術品市場行情來看,此冊當以億元計。
陳十田先生應藏家所囑,擇唐人詩句入畫,集成百幅。自2017年初開始,至2019年底,歷時近3年。選詩、讀詩、解意、立意、造境、成圖,幾易其稿,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始成《陳十田唐人詩意山水畫百開冊頁》。
更多內頁欣賞
預購此書私信「秒說書畫」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