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造詣,精彩各自

2021-02-19 至善書法

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多了紀曉嵐劉羅鍋與和珅的爭鬥,

其實他們在筆墨造詣上同樣有各自的精彩。

紀曉嵐是大才子,書法自然是很好的,

有著圓融、雍容華貴的特點,

大小相兼蒼勁多姿,

也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我們熟知的宰相劉羅鍋,清廉愛民,

其實他的書法更是了得,

有濃墨宰相之稱,是清代帖學的一座重鎮,

精華內蘊,味厚神藏,

對清代的書法家以及近當代的書法家有著不同程度上的影響。

劉羅鍋的書法最初從趙孟頫、董其昌入手,

又喜好蘇軾的筆意,曾潛心研習《閣帖》,

對唐、宋諸家並六朝碑版無不臨習。

他不僅擅長楷書、行書,同時也能寫榜書和小楷。

他喜用硬筆短毫,書法豐腴淳厚、落落大度,

體現了他一生的襟度。

而劉羅鍋紀曉嵐的主要鬥爭對象,

和珅,絕不是世人所說的不學無術,

據《和珅列傳》記載,

和珅的記憶力驚人、聰明決斷、辦事利索、多才多藝。

乾隆也曾特別提到和珅精通滿、漢、蒙古、西藏四種文字,

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和珅的書法同樣氣度不凡,

只是初心可能不正,為了阿諛奉承萬歲爺,他在這方面下了極大功夫,

模仿乾隆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乾隆後期有些詩匾題字,乾脆交由和珅代筆,

從中可以看出和珅書法之造詣。

現觀他們過往筆墨,

和珅的書法最為規整,可是卻走了一條最不正的路,

令人感慨萬千,不禁嗟嘆,世事難料。

文章源於網絡,歸屬者不詳,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予以刪除。

★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購買筆墨紙硯!

相關焦點

  • 黃海濤︱稽古澄心——當代中國畫名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範,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
  • 筆墨是中國畫之靈魄,而水之妙用是筆墨中之核心
    中國畫無論是山水、花鳥還是人物,都是用筆墨來創作來體現的,在談述時往往是對筆墨之技法講的比較多,而對用水則論述得較少。
  • 畫家推介 ▎ 張英才:筆墨情緣
    張英才:筆墨情緣
  • 趙永夫︱稽古澄心——當代中國畫名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範,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
  • 南大教授張永敬紅嘴相思鳥畫稿 形似神俏、清新秀麗、有筆墨情趣
    所作題材廣泛,構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麗,富有筆墨情趣。▲張永敬先生作品觀其畫作,清新淡雅之氣撲面而來。這裡沒有喧鬧,沒有躁動,沒有桃紅柳綠的俗豔,沒有張牙舞爪的筆墨,有的是平淡天真的意趣,有的是禽鳥靈動的飛舞、棲息,有的是百卉千花的盛放靜思,有的是筆墨揮灑間的爽利清逸。
  • 高考,是一場各自精彩的人生馬拉松!
    高考,是一場各自精彩的人生馬拉松!
  • 中國書法家與德國畫家在柏林「筆墨對話」
    人民網柏林6月10日電 (特派記者管克江)中德筆墨對話交流展10日在柏林舉行。中國書法家傅亞成首先創作了數十幅書法作品,六名德國畫家對書法的「形意」揣摩之後,各自進行油畫創作。展覽共展出了12幅書法作品和12幅油畫。
  • 其心昭月筆墨正 書雅蘭香獨醉人——賞書畫家高安全先生書畫作品
    其心昭月筆墨正 書雅蘭香獨醉人-賞書畫家高安全先生書畫作品中國書法是「以線造字」,中國畫是「以線造型」以色為輔,而書藝的美,美在意象。它要求書寫者,不單單是牽著滴滴墨香的線條去行走,而是憑藉它去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否完美,是否工整,要靠書寫者自身的修養與造詣。
  • 以筆墨為例,絕不僅僅是筆與墨在宣紙上畫出筆道、滲化墨象!
    比如,「筆墨典範」作為表徵的現象,「人格理想」作為被表徵的實質,這兩端互相匹配,同時又分別具有高度的自洽,這樣才能構成一個既共屬一體、又各自獨立的大系統。對於系統之中每一個局部、細節的評鑑,比如對一筆一墨的評鑑,取決於整體結構的風格自洽性,以及所在的價值結構。一筆一墨都不是任意為之,不是絕對自由的,而是處在特定的價值偏好序列當中,歸屬於一定的文化層級。
  • 從倪雲林說起——沒有筆墨的中國畫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有朋友說,如果筆墨只是技巧,技巧總是可以掌握的,為什麼倪雲林構圖最簡,筆墨最簡,六七百年來沒有一個人學得像呢?  我想,對了。拿倪迂來說事,最容易講得明白。明代的沈周每每臨摹倪雲林,他的老師趙同魯一看到就大喊:「又過矣!又過矣!」這是畫史裡很有名的一則趣事。所謂的「過」,指的是畫得重了,實了,多了。「又過矣!」
  • 國畫名師計王菁:論山水畫中的筆墨造型
    正文論山水畫中的筆墨造型我們在作畫的時候總是有感於世間萬物的繽紛精彩,儘量描摹,然而畫中的物象與眼中的自然還是有區別的。筆墨是山水畫主要的形式語言,而藝術形式語言並不是內容隨手套上的外衣,它有著自身的表達能力和生命力,正如宋郭熙《林泉高致》中云:「筆與墨,人之淺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縱,又焉得成絕妙也哉!」
  • 他用毛筆寫了12封信,獲中國書法最高獎,筆墨秀雅、風度翩翩
    金澤珊獲獎冊頁3金澤珊獲獎冊頁4從書寫技巧而言,金澤珊在筆法、字法、章法各個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此生只在洞中住,月上青山便是燈」一詩,筆墨含斂清寂,詩與字均頗有禪意;第12札為論蘇軾《寒食詩》的題跋,字間緊密,行筆逶迤,書卷氣濃鬱,頗有東坡遺韻;第8札論趙松雪筆札,筆墨秀雅,珠圓玉潤,有米老之流暢,復有趙氏之安詳等。其餘數札,風格與文字內容均水乳交融,達到情感與內容的高度統一。
  • 筆墨渾厚 意境深邃——熊明山水畫入展「筆墨傳真情·丹青獻愛心...
    熊明參展山水畫《層峰疊嶂坐可觀》 成功書畫家網訊(記者 汪利利) 熊明先生的山水畫作品中以傳統筆墨誇張處理近日,在蘭州成功美術館開展的「筆墨傳真情·丹青獻愛心」全國名家書畫展活動中,熊明先生的一幅四尺整張《層峰疊嶂坐可觀》山水作品亮相。同期,此幅作品在成功書畫家網「筆墨傳真情·丹青獻愛心」線上展與廣大的書畫網友見面。
  • 莫言能獲得諾貝爾獎,而金庸卻不能,那麼誰的文學造詣更高?
    並不是說讀者多就代表作者文學造詣比受眾少的高,當然文無第一,壓根也沒有比來比去的意義。像莫言,賈平凹,路遙,餘華等人的作品更傾向於批判,反思,責問,讀他們的作品更多的是需要去思考,比較有思想深度。文學形式不一樣,也就仁者見仁了,那些動不動就說這個好,那個不好的人也就別談什麼文學了,看看就行了,不懂少說話。
  • 《吞食孔明傳》火燒赤壁造詣事件有哪些 火燒赤壁造詣事件大全
    導 讀 吞食孔明傳是一款很有趣的遊戲,那麼在遊戲中的火燒赤壁造詣事件有哪些,很多的小夥伴可能都不太了解,下面九遊小編就為你們帶來了相關的內容介紹,想了解的小夥伴就一起來看看吧
  • 百年結緣筆墨:臺灣老派且時尚的筆墨世家(圖)
    百年結緣筆墨:臺灣老派且時尚的筆墨世家(圖)   從林仁貴的祖父成為福州三益筆齋的學徒開始,林家四代與筆墨結緣,不止經營過筆墨紙硯
  • 「筆墨勝過刀劍」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筆墨勝過刀劍,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筆墨勝過刀劍Through his hugely popular online campaign
  • 揚州八怪金農作品欣賞:繪畫造詣勝過齊白石,詩文奇特有創意
    毫不誇張的講,在專業的古畫欣賞者眼裡,他的作品造詣其實勝過了齊白石,甚至算是獨一無二的寫意作品。 大家看金農的作品,寫意的風格小有情趣,而且筆墨的配合也是十分的討巧。另外看他的用墨顏色與整個繪畫的線條,十足的有意思,不拘一格,不走復古的風格。
  • 大家 黃鐘:有一種筆墨叫執著
    有一種筆墨叫老辣,有一種筆墨叫渾厚,有一種筆墨叫大氣。
  • 李學明:用筆墨為十二生肖造像
    面對兩千多年審美習慣的穩定性,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和人文素養、過人的造型能力和筆墨駕馭能力,不出意外的話,極易將十二生肖畫成俗物。需要強調的是,十二生肖圖雖然表現的是動物,但絕不是動物畫。鑑於十二生肖廣泛而深入的民間性,古代文人似乎很少將其納入筆墨表達的視野,因此,十二生肖在古代以雕塑形式和民間藝術的形式出現的機會較多,在繪畫中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