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強:敬畏傳統 善待筆墨

2021-03-02 粵灣雲峰畫苑

畫家羅志強,又名羅行方,香港人。

畫家羅志強

香港是國際性大都會。百餘年來,若論接納外國文化和新思潮,內地城市恐無能匹敵者。奇怪的是,在那裡卻保留著許多悠久的中國傳統。其實說奇怪也不奇怪,打個不一定妥帖的比方,面對外來的新鮮東西,最好奇最動心的多是窮鄉僻壤小兒女,長在大家高族的人,因見過世面,反而能泰然處之。香港之所以保留那麼多文化傳統,這恐也是個種原因之一。

羅志強作品

羅志強先生是堅持中國水墨的香港畫家。在「西學東漸」近200年的潮流裡,歷史和現實中不知有多少人迷失了方向。當外國的堅船利炮打開封閉的國門,許多人也喪失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把西方的文化等同於西方的堅船利炮,不加分別,囫圇吞棗,盲目創新,生搬硬套,搞出許多不中不西的文化垃圾。

於中國畫而言,中西交融,是中國畫創新行進的動力,然則,不熟諳傳統,不屑於基本功的錘鍊,為了創新而創新,卻是必然被淘汰的盲動。至於被功利充斥頭腦而投機學巧的,則因缺乏對藝術和傳統基本的敬畏和真誠,則必然被大眾唾棄,淹沒於塵沙。

羅志強作品

羅志強先生在中國水墨裡浸染數十年,這可以從他精湛的筆墨功夫裡讀得出。中國水墨的妙處,就是用看似簡單的黑白二色,表現豐富的內容。黑白二色,看似簡單,其實不然,運之於畫,非有純熟深厚的功夫及對中國文化、中國傳統哲學的思辨,難以把握。如在技術上運用不當,不會用水,筆法荒疏,畫面往往會一塌糊塗,乃至黑乎乎一片,看不出物象結構造型;如在哲思上把握不好,對計白當黑、以黑襯白、黑白相生的對立和統一沒有深刻理解,黑是黑白是白,將缺乏自然的靈動和風致,往往是僵死的筆墨;如缺乏傳統文化的修養,畫面格局狹促,必然缺乏畫外的餘音。

羅志強作品

板凳要坐十年冷。羅先生敬畏傳統,善待筆墨,師從水墨名家趙少昂等,不僅在筆墨上下苦功,也在畫外下苦功夫。這些在題畫的書法和文字中,都可見一斑。這些,同時也是一些中國畫畫家應該加以補習的功課。

老樹紛披,婆娑水畔,二牛半渡,牧笛橫岸。

羅志強先生《一泓綠水歌老止》圖,畫了一片田園牧歌式的空明境界。

《一泓綠水歌老止》,可以看到趙少昂、李可染等水墨大師的一脈傳承。老樹是枯的,碧水是明的,牛是相背又相向的。牛眼睛留出白色的一點,點出這生靈一生辛勞樸實的神態。

整個畫面以淡墨為主,樹幹鮮活部分黑漆三兩處,在蒼老中顯示無限生機。牛身與水相融交接部淡墨渲染,牛頭以濃破淡,在輕柔裡透出樸厚。黑與白,濃與淡,蒼與嫩,靈與樸,把握得恰到好處。

這幅水墨畫裡,羅志強先生用簡要的筆墨和構圖,勾勒渲染了一片意蘊無窮的世界,讓人的思緒從畫裡飛到畫外。水鄉近,牧笛一聲,水鄉遙,伊人倚樓。

人與動物,一個貪婪殘酷,一個不計勞苦回饋主人,兩者的情操、分野實在太大了。遂又引詩以賦「老牛浮鼻過,橫塘水漾波,遠村聞牧笛,低奏息勞歌。」

羅志強

又名羅行方,香港畫家。廣東鶴山人。1952年生於香港。年少時從遊靳微天先生及趙少昂教授習畫。

現為「今畫會」會員,「國際五邑書畫家協會」會員、「熔爐」會員。曾任城市大學駐校藝術家,中華基督教會中學聯校視覺藝術展覽統籌小組主席。接受《中外》雜誌(266期)訪問及刊登作品;接受香港市政局之邀請繪畫《三羊(陽)啟泰》年畫;接受華人財經雜誌(112期)專訪及刊登作品。

1977年2016年間,曾於美國、馬來西亞、韓國、澳洲、廣州、中山、香港舉辦多次個人畫展、書畫展、聯展及會員藝術展覽。2010年更與女兒合辦《南天濡韻-羅志強、羅令潔藝展》於香港。

·  雲  ·  峰  ·  畫  ·  苑  ·

相關焦點

  • 羅志強:讓天賦自由,他的人生因鋼琴而美滿
    在這樣嚴格的要求下,羅志強提升得很快。陳樂熙看他確實是個可造之材,就把他推薦給了賴榮德。這種行為在傳統的師徒關係中,是極少見的,大家都想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分享徒弟需要很高的境界。所以說這四位師父都很有大家風範,明知自己不是唯一的師父,還願意盡心盡力地教。賴榮德是一代宗師,從小跟隨父親學習鋼琴調律和維修,很早就得到業界認同和尊重。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敬畏之心!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這裡,著重談一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心懷敬畏。敬畏神佛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華民族的列祖列宗都是信神敬神的。信神敬神的人都相信:人是神創造的,天地萬物是神創造的,宇宙天體也是神創造的。人的生、老、病、死,宇宙的成、住、壞、滅,都是按照神的意志運行的。
  • 最美家庭 羅志強 夫妻同心共築幸福消防員之家
    羅志強是市消防救援支隊後勤保障科助理員,妻子代莉娟是東郊鎮政府安監站科員,多年來妻子默默付出,孝敬父母,教育孩子,對工作勤勤懇懇,而丈夫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也顧家,愛家,他們共同築建了消防員美滿之家。羅志強和代莉娟於2008年認識,2013年結婚,兩人婚後育有一女。身為市消防救援支隊後勤處的一名助理員,全隊的衣食住行幾乎都由羅志強負責。
  • 【MV首發】羅志強(電影《那些年的悲傷》主題曲《不再是朋友》)2019年末壓軸金曲
    羅志強年末壓軸單曲👉 不再是朋友MV著名音樂人羅志強重磅推出2019年末壓軸單曲(電影《那些年的悲傷》主題曲《不再是朋友《不再是朋友》是創作者羅志強自己親身所經歷的愛情故事,歌詞中描述著無賴、憤怒、不舍、堅強;曾經的牽手同路卻如今不相識,那種痛不言而喻,羅志強直擊靈魂深處的好聲音,難擋傷情傷心,無不處處撥動著人的心弦。
  • 《家和萬事興》主題曲是什麼,羅志強獻聲主題曲試聽破億
    《家和萬事興》當中的歌曲選用的全由楊昊東作曲的,主題曲是由海陸、張迪演唱的《三行情書》,片頭曲是有羅志強、楊昊東演唱的《拼湊月光》,片尾曲是由張倬聞演唱的《雨淚》,插曲有兩首,一首詩由曾雨軒演唱的《幸福的味道》,一首是由木子爍演唱的《憂心曲》。
  • BTV《醫者說·牙》攜手維樂口腔羅志強醫生為百萬網友講解牙齒的...
    3月17日下午3點,北京維樂口腔羅志強院長受邀參加了由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醫者》欄目舉辦的線上直播活動,成功為300多萬網友帶來一場「在家如何讓牙齒變得更白」的口腔健康趣味知識分享。同時,在分享過程中,面對網友提到的口腔問題,羅志強院長當場做出解答並及時對牙齒情況做出對應的分析和指導。
  • 「百獸之王」沈志軍:對生命真心善待,對自然永懷敬畏
    看到籠子裡被圈禁的那些動物,沈志軍本能地想做點什麼,讓它們過得好一些,「它們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們應該去善待,這是當時心裡最樸素最基本的想法,不是矯情的,就是你應該擔負的責任。」在來紅山之前,沈志軍是一個習慣和植物打交道的人。上學時期學的園藝,畢業之後在棲霞山種過七年樹,深知生命要經歷過種種艱辛才能活下來。這段經歷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沈志軍對生命的敬畏感。
  • 羅志強:認識羽管鍵琴調律4-1簡介
    > 認識羽管鍵琴調律 4-1簡介文/羅志強
  • 筆墨渾厚 意境深邃——熊明山水畫入展「筆墨傳真情·丹青獻愛心...
    熊明參展山水畫《層峰疊嶂坐可觀》 成功書畫家網訊(記者 汪利利) 熊明先生的山水畫作品中以傳統筆墨誇張處理近日,在蘭州成功美術館開展的「筆墨傳真情·丹青獻愛心」全國名家書畫展活動中,熊明先生的一幅四尺整張《層峰疊嶂坐可觀》山水作品亮相。同期,此幅作品在成功書畫家網「筆墨傳真情·丹青獻愛心」線上展與廣大的書畫網友見面。
  • 大家 黃鐘:有一種筆墨叫執著
    有一種筆墨叫老辣,有一種筆墨叫渾厚,有一種筆墨叫大氣。
  • 百年結緣筆墨:臺灣老派且時尚的筆墨世家(圖)
    百年結緣筆墨:臺灣老派且時尚的筆墨世家(圖)   從林仁貴的祖父成為福州三益筆齋的學徒開始,林家四代與筆墨結緣,不止經營過筆墨紙硯
  • 李學明:用筆墨為十二生肖造像
    文|大鳳我們應當在傳統文化的縱坐標與當代人文境況的橫坐標所構成的背景下討論十二生肖。用中國畫表現十二生肖,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工作。因其不僅與有著數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關係密切,更與涉及到文化學、心理學、社會學、民俗學、哲學、美學等諸多層面的文化寬度關係密切。
  • 「化機在我求自由」——程大利的筆墨文心
    展覽通過師傳統、法自然、融匯東西三方面,集中體現近年來藝術家涵精執要的思考及其筆墨實踐的探索。展覽將持續至10月26日。 縱觀展廳中程大利40件不同時期作品,尤其是近兩年的作品,讓人耳目一新。其作品在原有的筆墨基礎上更加豐富了色彩的運用,形成了外象與心相的際化,生發了質變,創作出屬於藝術家自己的筆墨色彩。
  • 【筆墨•新勢力】郭劍波:敢於跨越傳統,直奔潮流的前沿.
    「80後」的藝術創作者在有基本功的基礎上,懷揣著激情與夢想,敢於跨越傳統,直奔潮流的前沿。郭劍波:中國畫傳統講究的是中國傳統水與墨之間的關係與運用,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的社會氣息與現代人的思想理念。每個年代即代表每個時代,每個時代應有每個時代的人生觀和表現性。
  • 電影《百鳥朝鳳》宣揚匠人精神:用時代情懷保持對傳統民俗的敬畏
    有一部電影片名叫《百鳥朝鳳》,講述了傳承農村習俗的一代嗩吶匠人的興衰過程,讓人感嘆時代變遷下傳統民俗的凋敝速度之快。作為已故導演吳天明的力作,電影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進行深入挖掘,也表現出資深電影人對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習俗應有的態度。重視和傳承傳統文化技藝,電影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認識。
  • 電影《百鳥朝鳳》宣揚匠人精神:用時代情懷保持對傳統民俗的敬畏
    有一部電影片名叫《百鳥朝鳳》,講述了傳承農村習俗的一代嗩吶匠人的興衰過程,讓人感嘆時代變遷下傳統民俗的凋敝速度之快。作為已故導演吳天明的力作,電影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進行深入挖掘,也表現出資深電影人對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習俗應有的態度。重視和傳承傳統文化技藝,電影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認識。
  • 山水清音 詩意化境——走進張繼鐘的筆墨世界
    品讀繼鍾先生的作品,不僅可以看到他對傳統筆墨的改造,更能夠理解他是在尋找傳統法則與當代體驗的有效對接。以筆取氣,以墨取韻,筆法灑脫而恣肆放達,氣象跌宕奔騰但不失倜儻風流之態,有著一種坦坦蕩蕩的君子風範。 張繼鍾先生是浙江嵊州人,1975年出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江南書畫研究院副院長、紹興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禹社書畫院副院長、紹興書畫院專職畫師。
  • 筆墨酣暢 意境清遠——觀畫家湯梅新作有感
    筆墨酣暢 意境清遠——觀畫家湯梅新作有感  2020-06-13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筆墨記取的時代風景——畫家莫建文作品賞析
    《池塘蛙聲人靜》46cm×69cm莫建文的筆墨來自傳統,對黃賓虹老人的藝術進行過深入研究,然其能繼承傳統而不泥古。傳統山水畫不僅講究筆中蘊墨,墨裡有筆,筆墨相生,而且重視筆墨的繼承精神,正所謂筆筆有家數,筆筆有來路。您怎樣看待筆墨的繼承與創新問題?
  • KLove|這次疫情過後,人類請學會善待好嘛?
    人類不去與生靈萬物敬畏相處,大自然絕對是會反擊的。這一次過後,看到我文章的人們開始學會善待好嘛?善待他人,善待小動物,善待環境,善待自然,善待地球,就是在善待自己。 善待我們呼吸的空氣,從不製造空氣汙染開始,禁止燃放煙花炮竹,這需要源頭治理,剿滅製造廠商和販賣的店鋪,加上民眾思想根源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