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難盡的《綠皮書》

2020-12-27 小落講娛樂

距離《綠皮書》在中國大陸上映已經過去一年多,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也已經不會再掀起波瀾,但是《綠皮書》收穫的豆瓣8.9的高分和上映兩天就破八千萬的票房卻依然令人回味和深思。

有人說《綠皮書》是一出政治正確投機下的「友情小品」,也有人說它「是教科書級的模板式電影,毫無導演個人風格」。的確,它沒有導演個人風格,是典型的好萊塢式電影,也確實將同性、種族非常投機地雜燴在了一起。但這同樣也意味著,它有很多可以解讀的角度,從不同立場我們可以看到全然不同的評價體系和價值觀輸出。

影片有兩個歷史門檻,其一便是綠皮書是在美國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一本黑人專用書。

1965年之前,美國的種族隔離政策使有色人種受到區別待遇,1936年,紐約哈萊姆黑人社區的郵局職工維克多·雨果·格林和他的妻子出版了第一本《綠皮書》,書中記載了所有黑人可以入住的旅店和就餐的餐廳。導演以此為基底土壤,植入了一個更為精巧的故事,一個關於底層白人和精英黑人的故事。1962年,正是美國平權運動的高潮的前夕,黑人音樂家唐·雪莉在此時進行南下巡演,於是故事由此發生。在這裡,早已固化的種族人設被調換了。白人成了工人,黑人成了精英。

義大利裔美國人託尼是一位普通的底層白人,獨自一人撐起家庭,可以為了微薄的賞金一口氣吃掉26個熱狗。而唐則是一位非洲裔鋼琴家,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計劃往美國南部進行巡演,需要一位能說會道的白人司機。

身份對調後,戲劇衝突隨之產生。

儘管託尼是一位工人階級的白人,生活窘迫而艱辛,甚至無法為妻子買一件像樣的禮物。但他依舊有一個白人種族歧視者骨子裡的傲慢,甚至將來家裡幹活的黑人工人用過的玻璃杯扔到垃圾桶裡。但同時他的工人身份又決定了,當薪水足夠可觀,他會接下給唐當司機的差事。

而唐呢?儘管他聲名顯赫家財萬貫,是典型的上流社會的人,但他的膚色帶給他骨子裡的自卑,膚色決定的,是唐的地位,是唐的身份,更是唐的人生。「我不夠黑,也不夠白,甚至不夠男人,你告訴我,我是什麼?」這是唐「自我身份認同」的缺失。他不會表達不滿或者反抗,他承受著社會上所有對於黑人的惡意。

一個活的像黑人的白人,一個活得像白人的黑人。

這樣的身份轉換和對於刻板印象的挑戰是十分常見但也十分高明的。在當時美國的話語語境裡,黑人,非洲裔美國人,是下等的標誌,是天生的奴隸。所以即便唐有顯赫的地位和財產,卻依舊只能演奏流行音樂,依舊只是白人觀眾眼中的戲子而已。在臺上,他可以光芒萬丈受人仰慕,下了臺他甚至無法使用白人使用的廁所,甚至在臺上都無法使用已經要求好的施坦威鋼琴。白人觀眾的視角裡,他們只不過是願意花錢聽上一次著名鋼琴家的演奏,並沒有給唐身份上的認同。

而託尼作為白人,骨子裡從上一代人裡流傳下來的白人高貴感驅使他必定是個彆扭的角色。如果說唐的複雜來源於他本身所處的群體的少數——上流社會、黑人、LGBT群體,那麼託尼的複雜就只是來源於他生存和固有思想的衝突。託尼的性格在影片中十分鮮明——痞氣、暴躁、世俗。即使是這樣,他依舊因為自己是白人而驕傲,正如唐始終因為自己是黑人而獲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影片涉及到的第二個歷史門檻是在當時的美國越往南種族歧視是越嚴重的。

唐的旅程,從高檔酒店、高檔餐廳到後來不被允許進入白人的旅店、酒吧,甚至無法在演奏的餐廳與白人同桌而食。《綠皮書》這個片名,便是對這一時代,這一影片,最好的概括和代表。

唐的旅途,是為了追尋「我是誰」這個問題。他坐在高高的宮殿之上,卻依舊無法得到應有的尊重。在種族歧視的陰影下活的痛苦而困惑,壓抑而寂寞。而作為典型的美國雙主公路片,二人的轉換融合便是影片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影片帶給我最大震撼的是唐在路途中等待託尼在路邊修理車子的時候,站在公路邊,路的那邊是一群正在勞作的黑人奴隸。同樣的膚色,他們互相看不明白。農場主經濟下的黑奴無法想像一個白人為一個黑人工作,而唐因為身份地位而無法與自己的種族相合,又因為膚色永遠無法融入白人社會,他夾在中間無比尷尬,他們就這樣互相看著,好像中間隔了一個時代的距離。唐第一次無比清晰地意識到,這個正在為他工作的白人社會地位依舊比他高。這樣的對視無法不令我震動深思,膚色本不應該是這樣決定一個人的標誌。

唐的旅途同時也是託尼的旅途。託尼的視角下,唐從一個黑人,變成一個閃閃發光的鋼琴家,像是神祗,又像是天使,再從鋼琴家變回一個普通的人。他的原則和自己的認知使他對此產生了強烈的矛盾,所以他才能成為唐的朋友,才能接納黑人與他們本是一樣的設定。唐本可以在舞臺上,在他富麗堂皇的宮殿中閃閃發光,但他卻帶著「我是什麼」的問題南巡,整個旅途的過程其實也是唐與託尼互相打磨的過程,這不僅僅關乎友誼,更是一個種族對另一個種族看法的革新,他們本一樣。

在今天的種族形勢下,種族歧視問題依然嚴重。在美國受眾的眼裡影片好像僅僅是在白人視角下的和解。由白人導演執導,上演了一出「白人拯救黑人」的大戲。唐的自我救贖和認知好像壓根離不開託尼的陪伴。託尼的暴躁世俗甚至是下流粗魯都只是他心地善良有情有義的陪襯,而唐卻是一個可憐的孤僻的同性戀黑人鋼琴家。或許影片的確更加著重表現二人中間的友情,但是在影片「種族平權問題」的標籤下,在這一方面的表現的的確確缺乏了些誠意。

那麼這部影片打動我們的究竟是什麼呢?在種族問題離我們似乎如此遙遠的今天,隔著整個太平洋,我們的感受是為什麼呢?

託尼說:「一個人感到孤獨,是因為他不敢邁出第一步。」所以唐才與他成了朋友,而正因為他們本一樣,所以託尼才消弭了自己對於黑人的偏見。在種族歧視看起來遙遠的今天,黑人被暴力執法的事件依然屢見不鮮。影片所表現出的愛與和平,雖可能只是白人視角下的勉強接納,但也依舊是一個向好的趨勢。黑白之間,本無甚分別。每一個個體,每一個依靠自己的努力走上高位的人,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

後來的唐放下驕傲用手吃起了炸雞,買下了寶石送給自己的司機;後來的託尼拉著唐連夜離開不允許他居住存在的城鎮,在酒吧為唐撐腰,從監獄中帶出被拘留的僱主。

「天才並不夠,唯有勇氣,才能改變人心。」

勇氣使唐南下巡演,進入他曾經所不屑於進入的黑人流行酒吧,使託尼放下自己的偏見突破自己的刻板印象。

這句話適用的,又何止是膚色。

就像在橘鳥酒吧中彈奏的那個,閃閃發光的唐·雪利博士。

相關焦點

  • 電影《綠皮書》曝「什麼是綠皮書」特輯
    繼拿下金球獎最佳影片(音樂/喜劇類),又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五項大獎後,電影《綠皮書》終於定檔於3月1日在國內上映。今日,片方發布了一支「什麼是綠皮書」特輯,科普了影片的背景,也解釋了「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這本書標註了各個城市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等。電影《綠皮書》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一個白人司機和黑人鋼琴家因一次長途巡演的旅途,結下真摯友情的故事。電影在海外上映後,除了橫掃好萊塢頒獎季,在多倫多電影節、三大工會獎等重磅獎項上拿獎到手軟,海外觀眾也對該片評價不俗。
  • 《綠皮書》曝光「什麼是綠皮書」特輯
    繼拿下金球獎最佳影片(音樂/喜劇類),又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五項大獎後,電影《綠皮書》終於定檔於3月1日在國內上映。1月25日,片方發布了一支「什麼是綠皮書」特輯,科普了影片的背景,也解釋了「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這本書標註了各個城市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等。
  • 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電影綠皮書BGM背景音樂曲譜分享
    在91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綠皮書》成了最大贏家,斬獲三項大獎,該影片的鋼琴曲非常經典,來看看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 綠皮書鋼琴曲名曲譜分享。  《綠皮書》最近被大眾觀眾,因為這部影片的主角人物是有原型的,很多人都很喜歡該影片裡面的鋼琴曲,來看看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
  • 綠皮書觀後感
    《綠皮書》:心中有信念的人,努力優秀是為了打破魔咒,一個眼神也能成為動力,不被理解的孤獨也將伴隨終生。司機很逗,很喜歡他的性格;當鋼琴家的才遇到司機的耿直彪悍,本來充滿鬥爭情懷的故事竟然喜劇起來。印象很深的是鋼琴家在臺上每一次奏響命運之音,用鍵盤抗擊現實;印象更深的是,在酒吧為黑人現場演奏,仿佛在拯救靈魂。
  • 《綠皮書》
    在此之前的影片中,我們對黑人的固定印象是不守規矩、來自底層社會、嗑藥等,在《綠皮書》中,這樣的形象定論被完全打破和顛覆,良好的修養與優秀的品行在謝利博士身上完美的展現。高出不勝寒,就是因為這樣的克制與壓抑,讓黑皮膚的謝利博士無法在白種人的文化中立足,也因不懈於「黑人」同伍而無法回歸到自己的同胞身邊。
  • 總的來說,綠皮書還是太美滋滋了
    當然是《綠皮書》。從賣相上,《綠皮書》就很奧斯卡。溫情,黑白種人大和解,同性元素,還是黑人白人開車玩的公路片,奧斯卡評委看了肯定得高潮。儘管一路艱險,但綠皮書的出現,還是讓黑人安全、自由出行成為了現實。
  • 總的來說,《綠皮書》還是太美滋滋了
    當然是《綠皮書》。從賣相上,《綠皮書》就很奧斯卡。溫情,黑白種人大和解,同性元素,還是黑人白人開車玩的公路片,奧斯卡評委看了肯定得高潮。身為黑人的博士要去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無異於羊入虎口,幸好博士有託尼和綠皮書。在黑人旅行指南《綠皮書》的指引下,兩人磕磕巴巴開始了南方之旅。一路上,博士因為膚色的關係,沒少受到歧視,但正所謂黑白同心,其利斷金,在白人大兄弟撐腰下,各種影響種族團結的歧視行為都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 《綠皮書》靠什麼走紅
    3月1日,拿下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3個獎項的《綠皮書》在中國公映。獲獎之前,《綠皮書》在影迷那裡就呼聲甚高,獲獎之後,公映信息與海報等短時間內刷了屏。作為近10年來在中國評分最高的奧斯卡獲獎電影,《綠皮書》的票房狀況,能反映出中國電影市場對奧斯卡電影的接受程度。
  • 佳片有約 | 「綠皮書」是什麼……?
    改編自真實事件的《綠皮書》,編劇將「綠皮書」用來當故事基底,巧妙地植入了一個關於底層白人和精英黑人的故事。歷史上的唐·雪利是一位在美國非常著名的牙買加裔鋼琴家及作曲家,兩歲時就開始接觸鋼琴。他年少成名,18歲就同波士頓流行樂團一起舉辦音樂會。作為音樂家,他擁有極高的音樂素養和很好的教育背景,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最負盛名的鋼琴家之一。
  • 電影:Green Book / 綠皮書
    」 → 點選"設為星標 🌟               這是Mary推送的第 204篇文章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Green Book《綠皮書》獲得了這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配,小編可以說提前預測到了
  • 《綠皮書》:種族歧視的縮影集
    綠皮書是一本記錄了為有色人種提供餐廳和旅館的指南,由於當時的美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很多地方都會拒絕為有色人種提供服務,而綠皮書則可以幫助他們出行得更方便。在對有色人種歧視的大環境下,《綠皮書》無疑是種族歧視在60年代的社會縮影。
  • 電影推薦——《綠皮書》
    ——唐·雪利 《綠皮書》「種族」關係是近年一直圍繞著歐美國家的話題。今年六月在歐美各地爆發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再一次把「種族」矛盾推向高潮,黑人與白人之間的矛盾再次升級,只是這一次的規模與進展已經遠遠超出想像,漸漸失去控制。
  • 2020《旅遊綠皮書》在線發布
    2020年4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在線發布了《旅遊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2019~2020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即「旅遊綠皮書」No.18),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組織編撰的第十八本旅遊發展年度報告。
  • 推薦電影:《綠皮書》
    《綠皮書》這部電影已經不是我第一次看了,但是呢,我覺得它有些地方仍然很打動我,所以我又看了一遍。同時呢,也想跟你們說一下我對於它的看法,希望喜歡聽我分享日常的你也能喜歡。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好看的電影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綠皮書》。
  • 綠皮書:種族問題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義裔美國人保鏢託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 《綠皮書》——劇情類電影推薦
    一天一部優質電影推薦,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一部美國的劇情電影《綠皮書》。《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在看此片之前須知:第一、綠皮書:嚴格來說,這不是一本書,而是一本黑人司機的行路指南。
  • 《綠皮書》的內核讓人毛骨悚然
    縱向來看,《綠皮書》到《觸不可及》就像黑人運動的開端與發展。從60年代的平權運動開始,一直到90年代末期,黑人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地位好像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種族歧視仍然隱藏於西方社會的各個角落。 有人提到,《綠皮書》看起來就像是《觸不可及》的倒置版。從《觸不可及》中的白人富豪配黑人護工到《綠皮書》的黑人音樂家配白人司機,兩部電影的角色配置大同小異。同處於上流階層的兩名角色——富豪菲利普與謝利博士,都因為某種原因無法融入社會,從而需要一個社會地位較低並且諳熟社會規則的「小人物」來保護他們。
  • 電影綠皮書結局有彩蛋嗎?電影綠皮書什麼時候上映劇情介紹
    電影綠皮書講的什麼故事以黑人種族歧視為主題,圍繞著博士和tony的巡演經歷展開。沒有刻意講情懷,也沒有過度抒情,電影圍繞公路,音樂,種族歧視。一名黑人鋼琴家,為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個粗暴的白人混混做司機。
  • 綠皮書:對不起,我們不是朋友
    這裡是老金侃大劇,我是老金,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綠皮書》。種族問題一直存在著,尤其在西方國家格外普遍,黑人和白人之間好像有一條沒有辦法跨越的&39;,但綠皮書作為 片名《綠皮書》的來源是在演出出發前,託尼拿到的一本 《輕鬆度假 黑人司機綠皮書》 的攻略,而且因為膚色問題
  • 綠皮書:對不起,我們不是朋友
    這裡是老金侃大劇,我是老金,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綠皮書》。種族問題一直存在著,尤其在西方國家格外普遍,黑人和白人之間好像有一條沒有辦法跨越的『鴻溝』,但綠皮書作為2019年的奧斯卡的最佳影片佳作,這部反對種族歧視的作品,在我國上映之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新世紀的發展,世界變得越來越公平,種族歧視問題在慢慢減少,白人和黑人也能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