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兵三十萬,尼祿為何還眾叛親離?原因絕不是火燒羅馬迫害基督徒

2021-02-13 冷兵器研究所

羅馬暴君尼祿在人生的最後時刻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境地,身邊只有十幾個釋放奴隸和衛兵,帝國的三十多萬大軍都成了他的敵人。他陷入如此境地,可不是羅馬大火和迫害基督徒,而是他失去了因為燒錢帶來的連鎖反應失去了羅馬軍人的支持。

尼祿倒臺的原因中,迫害基督徒是最扯淡的說法,這是後世的基督徒強行加戲,非常阿Q。在羅馬帝國前期皇帝殺基督徒反而是加分項。尼祿的倒臺有宗教因素,但那是德魯伊教和猶太教的功勞。平定這兩個教派的起義至少牽涉了尼祿5個以上的軍團,其中平定不列顛之亂用了第十四和第二十軍團,平定猶太教起義動用了第五、第十、第十五軍團,此外駐紮在敘利亞的軍隊被猶太起義牽制(原有四個軍團,在戰爭中損失不小,第十二軍團甚至丟了鷹旗)了不少兵力。

公元64年7月18日的羅馬城大火對尼祿倒臺影響有一定影響,當時14個羅馬城區被焚燒了10個,其中三個被徹底焚毀,引發了不少傳言和騷動。但並非尼祿倒臺的決定性因素,因為尼祿的善後措施還很到位,甚至拋出了基督徒滿足羅馬公民的嗜血願望(儘管尼祿名字的意思是驍勇、硬漢,尼祿卻是文青暴君,不喜歡角鬥,他主持的角鬥中很少殺死角鬥士,讓羅馬人覺得很不夠意思)

真正讓尼祿倒臺的原因在於他大肆燒錢造成的財政危機,以及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尼祿是羅馬帝國最會燒錢的皇帝,他賞賜士兵就花掉了22億塞斯特斯;向亞美尼亞國王提裡達提斯顯示羅馬帝國財富時,更是每天花費80萬塞斯特斯;在重建羅馬城時他還大筆一揮把城市主建築都變成大理石結構,在新建自己的「金宮」時更是燒錢無數。他似乎從來沒想過自己能支配的收入中有一半是發給大兵們的剛需,這部分錢財才是他最堅定的權力基礎。

之前,按照屋大維和元老院的權力劃分協議,羅馬元老院拿走了亞細亞、希臘和阿非利加,屋大維擁有敘利亞、埃及、西班牙等富裕行省。多瑙河流域和日耳曼地區、不列顛群島這些出產少、軍事壓力大的地區也被當成了賠錢貨「送給了」屋大維,結果屋大維用自己轄區內的龐大財富控制了大部分羅馬軍團,把元老院變成了傀儡,逼迫羅馬元老院徹底放棄了整個國家的財政和軍事大權。

從此以後,羅馬皇帝的私人金庫就和整個帝國的軍費開支不分你我,羅馬士兵的退休金(十倍於平常年薪)也成了皇帝的一大負擔,屋大維就在自己的日記中哀嘆自己在士兵退役的旺季花了總共八億六千萬塞斯特斯,這筆錢佔了他小金庫總收入的近四成。

所以當士兵的退役「旺季」來臨時,尼祿慌了神,不得不拖欠軍餉和老兵的退伍金,甚至把注意打到了退役的百夫長身上,希望用這些老兵頭的錢填窟窿。高盧行省的總督路德克斯、西班牙行省的總督伽爾巴的造反則加劇了他的財政危機,因為高盧對他小金庫的貢獻和埃及相當;而西班牙新迦太基城的一個銀礦每天都有25000第納爾的收益(等於100個羅馬軍團士兵的年薪),西班牙每年還有2萬磅的黃金收入。所以儘管這兩個造反者兵力不多(伽爾巴只有一個軍團,路德克斯只有高盧人組成的軍團),尼祿卻無可奈何。由於欠薪,下日耳曼的四個軍團橫掃高盧反賊後,在行省長官維爾吉烏斯統帥下待價而沽。最後尼祿的近衛軍首領薩比努斯也倒向了握有巨型金銀礦的伽爾巴,讓尼祿眾叛親離。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你就知道交智商稅的文青會死得多慘

古羅馬皇帝尼祿為何成暴君代言人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

相關焦點

  • 羅馬城大火,尼祿背了黑鍋?
    而且尼祿酷愛體育競技,他經常在大競技場舉行比賽,並且還親自參加,贏得獎項,以此來作為自己的榮耀。那麼,為了建造更大的競技場,尼祿在羅馬城縱火,這種可能性也是有的。但是,即便尼祿行事荒唐,很多時候甚至為所欲為,但就此認定他敢放火燒羅馬城,有這樣的可能性,但是機率卻也是很小。從尼祿行事荒唐來認定他就是羅馬大火的幕後主使者,有這種可能性,但是也有些武斷和臆想了。
  • 尼祿為何大失羅馬民心?羅馬人很黃很暴力的品味是關鍵
    關於尼祿有一個很常見的誤會,那就是認為這個連老媽都殺的暴君嗜血成性,羅馬大火後尼祿把基督徒扔給獅子的情景也加深了這種誤解(更不用說他殺死了保羅和彼得)。尼祿和康茂德不同,他年輕時熱衷於街頭打鬥,但最厭惡角鬥表演,更不會親自下場。
  • 作為暴君而死,死後卻仍被民眾愛戴——尼祿皇帝當真是暴君嗎?
    聽到流言的尼祿皇帝怒不可遏,他把這一切都歸結為城裡的基督徒,認為是他們縱火併嫁禍自己。於是尼祿皇帝下令搜捕基督徒,並以各種殘忍的方式處決了他們,著名的基督教聖人聖彼得、聖保羅也在此之後被迫害而死。羅馬元老院(儘管在帝制時代的羅馬,元老院已經成為了「橡皮圖章」,但皇帝要想穩定地統治帝國,就必須得到元老們的支持)(畫面取自維基百科「羅馬元老院」)此時的尼祿失去了作為皇帝應有的冷靜,羅馬城內平民暴動和地方總督反叛的消息讓尼祿以為自己已經眾叛親離
  • 福音電影 |《暴君焚城錄》揭露羅馬尼祿皇帝暴行!!!
    劇情簡介:羅馬尼祿皇帝在位時,指揮官維尼吉將宮大勝而回,對利吉國在羅馬的人質麗吉兒公主一見鍾情,尼祿遂將麗吉兒賞給維將軍,未料麗吉卻是基督徒,與維將軍主張以徵服和屠殺一統天下的理念,在心靈上無法溝通,遂逃離。
  • 羅馬城是尼祿的,為什麼他卻偷偷派人把它燒了,他有何用意
    他本不是皇帝的兒子,而是貴族多米第烏斯的兒子。在尼祿出生的時候,由於他是「腳先出的娘胎」,因此他的母親小阿格裡皮娜,便找當時最有名氣的佔星師來預測尼祿的未來,結果顯示,尼祿將成為皇帝,而她將被尼祿殺死。小阿格裡皮娜聽後,激動不已。不久後,尼祿的父親多米第烏斯便暴病而亡。小阿格裡皮娜在野心的驅使下,嫁給了她的舅父,也就是當時的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
  • 尼祿:fate中的一束羅馬烈火,點燃藝術的生命光華
    這位羅馬帝國著名的暴君大家都不會陌生吧,全程攜帶「唔姆怪」,一身烈焰紅衣外加大膽的穿衣風格,尼祿女皇吸引了眾多觀眾的關注與喜愛,身為saber,與吾王不同的,是那身紅色的舞蹈服,也算是配得上尼祿藝術家的自稱吧。在岸浪白野即將死前,掉到了羅馬劇場的中央,中央插著尼祿的寶具,一把形狀奇異的長劍——原初之火,一拔刀就召喚出我們的唔姆怪尼祿,面對著白野,尼祿緩緩地說道「你就是我的御主嗎」。
  • 教會歷史丨受到古羅馬帝國的殘酷迫害,教會處於艱難時期(下)
    羅馬帝國的皇帝尼祿主後64至68年在位,期間,他下令把基督徒釘上十字架,或把基督徒釘在松柱上,用火點燃將他們活活燒死,叫人欣賞!有的被縫在獸皮中棄於野外讓野獸撕碎。當時有數千人遇害,使徒彼得和保羅也在此期間為你主殉道。主後六十六年,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發動起義,翌年,尼祿派韋斯巴薌和他的兒子提多前往鎮壓屠戮!
  • 從野獸的信仰到羅馬國教:基督教的逆襲靠的是什麼?
    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公元67年羅馬的火災事件。當時的皇帝是出了名的暴君尼祿,他將火災的罪責統統加在基督徒的頭上,開始了對基督教的大規模迫害。著名的十二門徒只有約翰善終,其餘不是被釘死就是被鋸死或斬首,出賣了耶穌的那個猶大也上吊死亡。
  • 羅馬火災之謎:是誰燒了羅馬?是人為?是自然災害?
    尼祿是羅馬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他很傲慢,他的嶽父殺死了無辜的行為。這是歷史學家反覆提到的一個話題。他沉迷於享受,導致羅馬人通往羅馬。財政部積累了空地,財政枯竭,同時隨意搜查和沒收了富人的財產,使帝國和各界對他非常不滿。然而,作為羅馬帝國的皇帝,他為什麼放火燒他自己的城邦?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從火災發生時尼祿的行動來看。他確實是縱火中最大的嫌犯。
  • 跟著電影《天使與魔鬼》遊羅馬
    因為在尼祿皇帝執政期間曾經大肆迫害基督教徒等,所以整個教會對他恨之入骨,傳說他放火燒毀羅馬城,然後嫁禍於教會。他曾經對著羅馬熊熊大火飲酒作樂,後來教會就在人民聖母堂中雕刻了他的骷髏雕像,用鐵柵欄禁錮他。
  • 尼祿之後的第二位著名暴君,強盛的韋帕薌王朝是怎麼被他玩壞的?
    兄長提圖斯對他的包容沒有喚起圖密善的善良,他在這種環境下變得愈發放肆,甚至在提圖斯病入膏肓之後,還嚴禁僕人去侍候他。由於從小習慣了深居簡出,圖密善常常因獨自一人發呆而荒廢政事。蘇維託尼烏斯記載,他「除了捕捉蒼蠅並用鐵筆刺殺它們之外,什麼事情都不做」。仗著在青年時代學過幾首詩歌,圖密善曾學著尼祿的樣式在元老院進行過演唱表演,被元老戲稱為「禿頭尼祿」。
  • 電影《使徒保羅》| 謹以此片獻給所有竭力為主傳福音的基督徒
    其時,正是歷史上有名的羅馬暴君尼祿統治的時期,尼祿在羅馬放了一場大火併嫁禍基督徒,意圖將當時的基督徒斬盡殺絕,而此時的使徒保羅作為當局所指定的「罪魁」,正在羅馬大牢裡候斬。希臘人路加醫生,則冒著生命威脅至監獄中訪問這位「極度重犯」。影片中初代羅馬教會大受逼迫的情節,並不見諸於《聖經》本身,但在史書中卻有記載。路加探訪保羅的情節,也是根據《聖經》內容所做的合理推斷。
  • 坡旅甲:使徒的朋友,至死忠心不怕火燒的基督徒
    羅馬皇帝因著嫉妒基督徒漸得人的心,和切望他的帝國能團結一致,因此凡敬拜基督的都被視為危險人物;此外教會內傳異端的人也必須肅清。這時希望能在信心上多有長進的熱心基督徒,也開始搜集使徒的書信來編成一套被承認是有靈感的聖經。在這種非常時期,教會是何等需要堅強而敬畏神的領袖啊!
  • 早期基督徒為什麼會成為希臘人和羅馬人眼裡「無神論者」
    公元313年,他頒布了《米蘭敕令》(Edict of Milan),準許所有公民信仰他們自己所選擇的任何神明(與戴克里先的迫害基督教政策形成鮮明對比)。他鼓勵帝國上層與獲得財政支持的新宗教合作,還制定方案促使基督徒擔任高級官員。君士坦丁在基督教教義爭端中扮演了仲裁者的角色。北非清教多納圖派(Donatist)拒不承認在戴克里先迫害基督教時期放棄過信仰的信徒,君士坦丁在公元315年駁回了該派的主張。
  • 羅馬城中的一場大火
    公元64年7月18日夜晚,羅馬城發生了大火,這場火燒了39天。城中14個區中有三個區被全部燒光,七個區被嚴重毀壞。這場空前的災難過後,許多羅馬人流離失所,無處安生。這場飛來橫禍是怎麼發生的?人們都在說是他們的國王尼祿想建造新的羅馬城而下令放火的,而且他還想看看大火沖天的奇觀。
  • 天堂影院丨《暴君焚城錄》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羅馬史詩
    <完整版電影在本文下方>《暴君焚城錄》簡介羅馬尼祿皇帝在位時,指揮官維尼吉將宮大勝而回,對利吉國在羅馬的人質麗吉兒公主一見鍾情,尼祿遂將麗吉兒賞給維將軍,未料麗吉卻是基督徒,與維將軍主張以徵服和屠殺一統天下的理念,在心靈上無法溝通,遂逃離。
  • 歷史也無法證實羅馬大火到底是因何而起
    火勢無法得到控制羅馬城嚴重受損公元64年7月17肉,羅馬發生了一場大火,大火的起點是從羅馬西南邊的圓形競技場開始的。這裡是擁擠的居民區,裡面包含有很多餐館和倉庫,同時可燃性物品也很多,如木頭和橄欖油等,火勢因助燃物很多,飛快地向尼祿宮殿進行逼近,並將宮殿團團包圍。禍不單行,由於夜晚颳起了西南風,且羅馬的巷道狹窄而悠長,這使得火焰更難以撲滅,在短短的頃刻間便失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