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暴君尼祿在人生的最後時刻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境地,身邊只有十幾個釋放奴隸和衛兵,帝國的三十多萬大軍都成了他的敵人。他陷入如此境地,可不是羅馬大火和迫害基督徒,而是他失去了因為燒錢帶來的連鎖反應失去了羅馬軍人的支持。
尼祿倒臺的原因中,迫害基督徒是最扯淡的說法,這是後世的基督徒強行加戲,非常阿Q。在羅馬帝國前期皇帝殺基督徒反而是加分項。尼祿的倒臺有宗教因素,但那是德魯伊教和猶太教的功勞。平定這兩個教派的起義至少牽涉了尼祿5個以上的軍團,其中平定不列顛之亂用了第十四和第二十軍團,平定猶太教起義動用了第五、第十、第十五軍團,此外駐紮在敘利亞的軍隊被猶太起義牽制(原有四個軍團,在戰爭中損失不小,第十二軍團甚至丟了鷹旗)了不少兵力。
公元64年7月18日的羅馬城大火對尼祿倒臺影響有一定影響,當時14個羅馬城區被焚燒了10個,其中三個被徹底焚毀,引發了不少傳言和騷動。但並非尼祿倒臺的決定性因素,因為尼祿的善後措施還很到位,甚至拋出了基督徒滿足羅馬公民的嗜血願望(儘管尼祿名字的意思是驍勇、硬漢,尼祿卻是文青暴君,不喜歡角鬥,他主持的角鬥中很少殺死角鬥士,讓羅馬人覺得很不夠意思)
真正讓尼祿倒臺的原因在於他大肆燒錢造成的財政危機,以及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尼祿是羅馬帝國最會燒錢的皇帝,他賞賜士兵就花掉了22億塞斯特斯;向亞美尼亞國王提裡達提斯顯示羅馬帝國財富時,更是每天花費80萬塞斯特斯;在重建羅馬城時他還大筆一揮把城市主建築都變成大理石結構,在新建自己的「金宮」時更是燒錢無數。他似乎從來沒想過自己能支配的收入中有一半是發給大兵們的剛需,這部分錢財才是他最堅定的權力基礎。
之前,按照屋大維和元老院的權力劃分協議,羅馬元老院拿走了亞細亞、希臘和阿非利加,屋大維擁有敘利亞、埃及、西班牙等富裕行省。多瑙河流域和日耳曼地區、不列顛群島這些出產少、軍事壓力大的地區也被當成了賠錢貨「送給了」屋大維,結果屋大維用自己轄區內的龐大財富控制了大部分羅馬軍團,把元老院變成了傀儡,逼迫羅馬元老院徹底放棄了整個國家的財政和軍事大權。
從此以後,羅馬皇帝的私人金庫就和整個帝國的軍費開支不分你我,羅馬士兵的退休金(十倍於平常年薪)也成了皇帝的一大負擔,屋大維就在自己的日記中哀嘆自己在士兵退役的旺季花了總共八億六千萬塞斯特斯,這筆錢佔了他小金庫總收入的近四成。
所以當士兵的退役「旺季」來臨時,尼祿慌了神,不得不拖欠軍餉和老兵的退伍金,甚至把注意打到了退役的百夫長身上,希望用這些老兵頭的錢填窟窿。高盧行省的總督路德克斯、西班牙行省的總督伽爾巴的造反則加劇了他的財政危機,因為高盧對他小金庫的貢獻和埃及相當;而西班牙新迦太基城的一個銀礦每天都有25000第納爾的收益(等於100個羅馬軍團士兵的年薪),西班牙每年還有2萬磅的黃金收入。所以儘管這兩個造反者兵力不多(伽爾巴只有一個軍團,路德克斯只有高盧人組成的軍團),尼祿卻無可奈何。由於欠薪,下日耳曼的四個軍團橫掃高盧反賊後,在行省長官維爾吉烏斯統帥下待價而沽。最後尼祿的近衛軍首領薩比努斯也倒向了握有巨型金銀礦的伽爾巴,讓尼祿眾叛親離。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你就知道交智商稅的文青會死得多慘
古羅馬皇帝尼祿為何成暴君代言人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