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丨受到古羅馬帝國的殘酷迫害,教會處於艱難時期(下)

2020-12-19 主耶穌的僕人

啟示錄2章8-11節,主曉喻約翰:你要寫信給士每拿教會的使者,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說: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毀謗話,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要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爭戰

以弗所教會時期的問題是,他們放鬆了該有的警醒,且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士每拿教會時期是肢體大受逼迫、苦難和試煉的歷史階段,他們受的患難主要來自個方面:一方面來自羅馬帝國皇帝當權者逼迫和打擊教會,另一方面教會內部遭受假弟兄的危險!古代士每拿城有一條最華麗且最昭著的街被譽為「黃金大道「,起點是著名的宙斯廟,橫經柏哥斯山腳,終點以希波利廟。亞波羅、尼米雪、亞富羅迪特和亞克裡比阿等神廟都坐落於了。此外,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亞底米神廟,坐落於亞細亞第一大都市以弗所,由此可見,福音什麼時間興旺,撒但也緊鑼密鼓地伺機滲透。

古羅馬神廟遺址

士每拿教會時期的另一特徵是肢體普遍的貧窮,尤其是經濟上的赤貧,常常與患難聯繫在一起。由於教會受羅馬政府的盤剝和逼迫,士每拿教會物質上陷入貧窮。肢體因著愛心的緣故,信心上反而越發顯得堅固,靈性益增豐富,得著主的稱許與安慰。每一個神的兒女都明白自己在世界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天上才是自己的榮美家鄉,那裡有神所預備、永不衰殘的美好產業!信心上富足的將來要承受那永恆的國度。正如使徒保羅所描述的聖徒「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這一時期的教會物質貧窮,靈裡卻極其豐富,與老底嘉教會恰恰相反!老底嘉教會是物質方面豐富,靈裡卻貧窮可憐!因此,老底嘉教會受到主耶穌的嚴厲責備。

綻放的寒梅

耶穌基督預言,士每拿教會時期的基督徒將要遭受的十大患難!教會在地上建立後開始大受逼迫,後來果然應驗了!示每拿時期的患難用悲慘二字不足以形容!羅馬帝國的皇帝尼祿主後64至68年在位,期間,他下令把基督徒釘上十字架,或把基督徒釘在松柱上,用火點燃將他們活活燒死,叫人欣賞!有的被縫在獸皮中棄於野外讓野獸撕碎。當時有數千人遇害,使徒彼得和保羅也在此期間為你主殉道。主後六十六年,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發動起義,翌年,尼祿派韋斯巴薌和他的兒子提多前往鎮壓屠戮!尼祿皇帝死後,韋斯巴薌上位皇帝(主後69-79在位),他兒子提多攻克洗劫了耶路撒冷聖城,焚毀了耶路撒冷聖殿,教會正式和猶太教徹底分裂。

聖殿遺址下的哭牆

提多之弟豆米仙(主後81-96年在位)登基,自詡為神。強制基督徒和所轄居民繳納羅馬神廟捐,加緊對基督徒的迫害,使徒約翰也就在此期間,被豆米被放逐到愛琴海的拔摩海島。到了二、三世紀,羅馬帝國由盛轉衰,基督福音雖然迅速傳播到古羅馬帝國疆域以外的廣大區域,教會卻處於內憂外患的艱難時期,外有羅馬帝國假神偶像崇拜的逼迫,內有異端和分裂的出現,教會的發展處於風雨血腥之中。先是圖拉真(98-117年在位),把基督徒聚會被宣布為非法,他借重申禁止秘密結社的法令,隨時遭害在巴勒斯坦、敘利亞和小亞細亞地區的教會。圖拉真在一百一十二年的批諭中提出應懲罰基督徒,經常搜捕那些被告發的基督徒,釋放那些否認信耶穌基督並敬奉羅馬諸神的叛徒,不久推行到羅馬全地。一百零七年,主的兄弟西門受多日殘酷刑訊後被釘十字架,他繼使徒雅各後主持耶路撒冷教會。安提阿教會主教依納爵被判死刑後在羅馬大劇場死於猛獸之口。

羅馬角

古羅馬皇帝哈德良(117- 138年在位 )和安敦尼·庇烏(138-161年在位)時期,年邁的坡旅甲即是在這一期間殉道。馬可 · 奧勒流(161-180年在位)時期,奧勒流是新斯多葛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特別厭惡基督徒的信仰熱誠,他不但允許可以隨意虐待基督徒,而且不聽申訴,這個時期殉道者很多。戴修斯(249-251年在位)和瓦勒裡安(253-268年在位)時期,前者熱衷於恢復古羅馬精神,他認為基督徒是無神的,決意根除,他和瓦勒裡安一起於二百五十年向各省下旨要普遍除滅基督教,迫使一切基督徒放棄信仰,否則將被處以極刑,瓦勒裡安在二百五十七至二百五十八年進行更殘酷的迫害,首次在整個羅馬帝國範圍內逼迫基督徒。期間的殉道者再創新高。最為著名的是迦太基教會的奚普利安。 在遭逼迫時,隱蔽於鄉間暗中指導教會事務後坦然殉道,他的從容震憾了行刑的劊子手,但也有許多人在威逼利誘下背道。

劊子手

戴克里先(284-305年在位),他對教會的迫害達到頂峰,但羅馬帝國對教會的迫害在他的任期內終止。三〇三年,戴克里先頒發三道諭令拆毀全國教堂,焚毀聖經並搜捕、監禁一切教會負責人,一切被拘捕的基督徒凡不願祭祀羅馬諸神的一律處以極刑。三〇四年,頒發第四道諭令,要求帝國境內教會必須背棄基督信仰,並向羅馬諸神獻祭,違者處死。這次迫害除高盧、不列顛和西班牙稍加緩和,加裡留統治的東方最甚,殉道者不計其數,史學家尤西比烏斯記載了羅馬皇帝對教會的殘酷迫害,聖徒殉道至死忠心的感人情景。在慘絕人寰的逼迫中,聖徒遭受的苦難空前絕後!期間也有大批信徒離經叛道、以經換命。內有撒但一會假猶太人的毀謗和控告,外有羅馬政府的逼迫和殺戮,示每拿代表著在鐵幕裡的教會,也代表著受試煉的聖徒。

榮耀裡的生命

古羅馬皇帝從尼祿到戴克里先,先後有十位皇帝對教會進行了慘無人道的逼迫,尤其在士每拿教會時期,似乎應驗主所指示教會必受患難十日的預言,那些患難之中的聖徒因為順從了主的話,堅定持守了主的應許,至死忠心!主耶穌應許歷代的聖徒「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當下,也許你正遭受疾病的疼痛,也許你的服侍受到家人的冷落,或者經濟上拮据,或者遭受家庭的變故等,無論你遭遇了什麼,若為主的緣故受苦,復活的主已經把死亡的痛苦解釋了,祂必定保守你勝過一切仇敵,還能站立得住!因主在我們的右邊,我們便不至動搖!聖靈給士每拿教會使者的信, 適用於歷代的基督聖徒!每一個神的兒女只要忠心持守主的道,雖會受到荊棘冠冕的逼迫,但在永世裡必得著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阿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萬物皆可雲#請對照聖經閱讀如下連結:

聖經丨啟示錄是一卷打開的預言書

聖經脈絡丨時代的劃分

神學歷史丨為什麼聖經學者不能正確解讀啟示錄

教會歷史(上)丨使徒約翰受命寫信給亞細亞七個教會

教會歷史丨耶穌基督曉喻使徒約翰寫信給士每拿教會(上)

如果覺得受益,請轉發分享

相關焦點

  • 教會歷史(上)丨使徒約翰受命寫信給亞細亞七個教會
    詩篇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的亞細亞省不僅有這七個教會,歌羅西教會和特羅亞教會也屬於亞細亞省。主基督為什麼曉喻約翰只給這七個教會寫信?這七封信僅僅是針對使徒時代的教會嗎?主基督曉喻使徒約翰寫給亞細亞教會每一封信的內容,都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啟示:一方面,記載那個時期的教會光景,另一方面,預言教會發展歷史的不同階段,聖靈更注重預言中的教會史!
  • 改教運動丨撒狄教會在神面前,竟沒有一樣是完全的
    推雅推拉教會時期,由於有信徒服從了尼哥拉一黨的教訓,受到自稱先知耶洗別的蠱惑,推行教階制度,許多所謂的領披著宗教外衣,高舉自己在信徒之上,實在是可憐可惡又可悲吶,所以主耶穌基督強調祂是「那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撒狄時期的教會代表了一千五百年至一千七百五十年間最黑暗時期的教會歷史光景。
  • 天國的奧秘丨教會和基督教有本質的不同
    初代教會曾遭受過古羅馬帝國政府的殘酷壓迫,門徒被撒但的嘍囉抓捕,拉著男女下在監裡。有的被用石頭打死,有些被刀殺害,完全是一卷門徒遭逼迫的血淚史!直到主後三百多年,從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開始減少對教會肢體的迫害,承認基督徒的合法地位!古羅馬帝國把古羅馬教、猶太教的宗教引入教會,教會由此佔染了宗教的汙穢,並與政治聯合,成為政教合一的羅馬天主教(基督教)。由此可見,教會和基督教沒有半點關係!
  • 教會歷史丨耶穌基督曉喻使徒約翰寫信給士每拿教會(上)
    主後一百五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士每拿教會的監督坡旅甲(Polycarpus)突然遭到羅馬帝國政府抓捕。靠主得勝的宣告古羅馬帝國的史料記載,當聖徒坡旅甲在遭火刑的時候,火焰如同一個帳幕,而他在當中卻安然無恙,有一隻鴿子從當中飛出來,身上流出的血將火焰撲滅,看到此情景的人無不驚嘆道:「
  • 邊雲波:艱難時期的家庭教會
    艱難時期的家庭教會 ◆ 聖經中的家庭教會 教會建立初期,耶路撒冷聖城的教會曾經在多人的家裡面聚會。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家庭聚會就一點一點地興旺起來了 ◆ 艱難時期的聚會地點 文化大革命當中有些被嚴重地監視注意的人,以及某些地區也很難在家庭裡聚會,因此當時也出現了一些特別的聚會地點:  ※山洞  1960年代末
  • 啟示錄中的表號丨隱藏的嗎哪和寫上新名的白石
    啟示錄2章17節,主耶穌應許: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十字架與聖經出埃及記記載,以色列民因著對耶和華存有不信的噁心,在曠野飄流了四十年,吃著神從天按時降下的嗎哪,直到進了有人居住之地,就是迦南的境界。
  • 啟示錄丨耶穌基督對教會的預言,都是對著你說的
    使徒約翰受命寫的第四封信,推雅推喇教會時代的基督徒普遍任性放肆,表面上十分光鮮,內裡卻腐化敗壞。推雅推喇的意思是「獻祭」和「繼續獻祭」,一位希臘的拉比的解釋「一個祭品卓越的光輝因重複而模糊不清了」。基督教被羅馬帝國確定為國教後,古羅馬教和猶太教的一些迷信、風俗、禮儀被引到實際敬拜當中,代表了六百零六年至一千五百年間的教會歷史光景。
  • 啟示錄七教會-土耳其基督教聖地
    當時所指的教會如今也無法考究實際地點,但天主教徒來到此地會去不遠的「聖母瑪莉亞故居(Meryem Ana Evi)」,傳說使徒約翰將被猶太人迫害的聖母瑪莉亞接到此處奉養終老,成了聖母瑪莉亞最後的居所。
  • 基督教丨是誰在處心積慮地破壞教會合一?
    使徒保羅針對哥林多教會的紛爭預以嚴厲地責備,使徒的教訓當然不是僅針對哥林多教會,更是警誡歷代教會!他寫給以弗所教會的信中,對教會應該有的真理樣式進行了闡述,他吩咐每一個蒙召的基督徒,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並且,使徒保羅強調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信徒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任何破壞教會合一、試圖拉幫結派、分裂教會的行為,都出自邪惡、敗壞的撒但,必召致主神的咒詛和嚴厲地審判!
  • 聯合衛理公會非洲教會幫助緩解大流行病期間的飢餓
    湯巴稱牧師們得到了禮拜服務和其他教會活動的支援。他表示:「由於新冠狀病毒大流行,我們的教會已經關閉了一個多月,牧師們一直都處於非常困難的時期。」根據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報告,剛果是2019年面臨最嚴重糧食危機的十個國家之一。
  • 高小甲3第八課《教會受迫害》|主日學福光課程大綱
    『以賽亞書55章8-9節』主題中心:聖靈賜信徒和司提反能力,使他們能勇敢地面對迫害和死亡。經文大綱:一、使徒們受迫害(徒五17-42)二、司提反遭迫害(徒六8-七59)學習目標:1.學生知道初期教會遭受逼迫的事。2.學生認識受逼迫與神的心意的關係。3.學生願意在困難時不灰心,依靠神。
  • 教會歷史這一周-約翰胡司
    在教會歷史上與翻譯英文聖經的威克裡夫(John Wycliff,1320-1384),共同被尊為「改教的先驅」。1369年胡司生于波希米亞(今捷克)。1400年,他成為神父。1402年被聘為布拉格大學校牧,同時常在附近一個小教堂講道,主要信息都是提倡聖職人員道德上的改革。
  • 以馬內利丨主基督將把神的名和新耶路撒冷的名標記在教會的生命裡
    舊的一代以色列民在摩西帶領下出離埃及為奴之地,經歷了神的大能、拯救和看顧庇護!改教運動後的撒狄教會時期,教會依然帶有許多的宗教遺留物,到非拉鐵非教會時期才逐漸擺脫這些汙穢。期間,有些所謂基督教領披著宗教的外衣,成為撒但的差役!
  • 第142課-推雅推喇教會(A)
    各位同工、各位弟兄姐妹!
  • 【紀錄片之窗】宣教士(三集全)+基督教教會歷史(全六集)
    (一共六集)【基督教教會歷史01早期基督教】                  簡介:講述了基督教在耶路撒冷的起源,後來羅馬帝國入侵耶路撒冷,基督教不得不離開耶路撒冷,向兩個方向轉移,一是從以色列向東發展(這一支基督教基本上就是東正教的前身
  • 【紀錄片之窗】 宣教士(三集全)+基督教教會歷史(全六集)
    (一共六集)【基督教教會歷史01早期基督教】                  簡介:講述了基督教在耶路撒冷的起源,後來羅馬帝國入侵耶路撒冷,基督教不得不離開耶路撒冷,向兩個方向轉移,一是從以色列向東發展(這一支基督教基本上就是東正教的前身
  • 恩典時代丨教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聖經馬太福音記載,基督的先鋒施洗約翰被猶大分封的王希律下在監裡,因為約翰發義怒責備希律王娶了他弟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違反了摩西律法!於是,在馬太福音16 章 18 節,主耶穌宣布了神創世之前的教會。那時,主耶穌基督還沒有得著榮耀,聖靈還沒有降臨,主耶穌只是宣告教會將要產生!使徒行傳開頭,復活的主耶穌囑咐門徒「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復活的主基督升天后的第一個五旬節,神的應許和聖徒的祈求,差來了保惠師聖靈!門徒都受了聖靈的洗,成了基督的身體,在地上出現的第一個教會就是耶路撒冷教會,表明教會在地上的顯出!
  • 受難周專題丨當主再來,教會是部分被提還是全部被提
    基督教和基督的教會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基督教是宗教,是一個歷史時期的產物,是人的組織。信徒被稱為宗教徒,有大主教、主教,牧師等不同職銜,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基督教和佛教、道教並沒有本質區別,所區別的不過是教義和信條不同而已!
  • 【紀錄片之窗】基督教教會歷史(全六集)+十二使徒傳道之旅(全四集)+
    (一共六集)【基督教教會歷史01早期基督教】                  簡介:講述了基督教在耶路撒冷的起源,後來羅馬帝國入侵耶路撒冷,基督教不得不離開耶路撒冷,向兩個方向轉移,一是從以色列向東發展(這一支基督教基本上就是東正教的前身
  • 主餐信息 | 讓教會成為教會
    新年的第一個聖餐主日,我想跟弟兄姊妹分享:讓教會成為教會。後疫情時期讓我們有機會思考,什麼是教會。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基督信仰和教會形式是從西方傳過來的,但事實上今天的西方教會,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在過去很長的一個階段,西方教會一直努力在社會、政治、經濟層面建立一個制度型教會,擁有話語權,掌握更大的權力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