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有一位名叫薛道衡的大臣,是歷史上著名的詩人。薛道衡才華橫溢,名揚天下,與同一時期的盧思道、李德林齊名,被譽為當時的文壇領袖。薛道衡,自幼好學,少年成名,13歲時作因《國僑贊》一文而被當時之人稱為奇才。薛道衡少年時,曾多次以才辯羞愧成年人,使得他們為之驚訝,然後,未曾想的是當年被譽為神童的薛道衡到了中年之時亦被小神童才辯所驚呆,比如接下來筆者悔昔所講的事情。
薛道衡歷仕北齊、北周、隋朝三朝官職,隋朝開皇八年(公元588年),薛道衡被隋文帝任命為淮南道行臺尚書吏部郎,兼管軍中的文書,與大將軍高赹一起率軍攻打南陳。平定南陳歸來,薛道衡因功被朝廷升任為吏部侍郎。該年,薛道衡因公事路經鐘山,鐘山有一座名寺叫開善寺,以風景秀麗而聞名,薛道衡對其早有耳聞,早有打算一覽之心。如今,這麼好的機會豈能不去遊玩,於是他在其他官員的陪同下來到了開善寺遊玩。
開善寺風景果真優美,正如歷經兩朝、陳朝的著名詩人陰鏗寫道:「鷲嶺春光遍,王城野望通。登臨情不極,蕭散趣無窮。鶯隨入戶樹,花逐下山風。楝裡歸雲白,窗外落暉紅。古石何年臥? 枯樹幾春空?淹留惜未及, 幽桂在芳叢」(《開善寺》),薛道衡讚嘆不已。
看完了四周的風景,薛道衡便開始參觀開善寺,來到大殿門口,方丈領著和尚趕緊出來迎接。在參觀完主殿後,薛道衡若有所思,良久回過神來問身邊的一個小和尚:「小和尚,多大了?」「回大人話,小和尚6歲了。」「那你到寺廟多久了?」「小和尚自幼開善寺內長大。」
「嗯,我問你一個問題,看你是否答得上來?」
「大人請問。」
「都說出家人四大皆空,那麼寺廟內的『金剛何為怒目?菩薩何為低眉?』」薛道衡問道。
本以為小和尚回答不上來這個問題,哪知小和尚未多加思考,便回答道:「回大人,金剛之所以怒目,是因為他要降伏四魔;菩薩之所以要低眉,是因為他以慈悲六道眾生。」
薛道衡及眾人聽完小和尚的答案,完全被驚呆了,薛道衡更是驚奇小和尚的才能,久久說不出話來,只能向小和尚豎起拇指表以讚賞,眾人也如此。此事被簡言記載於宋朝龐元英所著的《談藪》中。(文:悔昔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