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女孩阿念:向死而生的這一年

2020-12-22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廖秀 李佳雨 北京攝影報導

90後武漢女孩阿念說,她是一個特別的疫情親歷者,一不小心,也成了一段特殊歷史的見證者。

這個冗長的冬季,阿念成為新冠肺炎患者,去到方艙醫院治療,轉院到火神山醫院照顧外婆,眼見外婆身體突然崩壞離世……阿念將這段經歷喻為一場漫長的噩夢,她像是一個被困在名為「疫情」這輛列車上的人,等待著開出隧道的那天。

今年10月,《武漢女孩阿念日記》正式出版,本職工作是編劇的阿念,將武漢的記憶碎片寫成一本16萬字的日記,站在親歷者的角度,講述她在疫情期間的心路歷程。

「有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是命運決定了我們的方向,還是方向決定了我們的命運。這是向死而生的一年,也是讀懂死亡的一年。「

1

把媽媽的媽媽帶回家

對於阿念一家來說,這是一次艱難的春節。今年2月,阿念和外婆、父親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母親也成了疑似病例。

2月17日,她在方艙醫院接到母親電話,得知外婆病情加重,被送到火神山醫院治療,在醫護人員多番協調下,輕症的她從方艙轉到火神山醫院照顧外婆,她向母親保證,「將媽媽的媽媽帶回家。」

外婆身體衰敗,不願吃飯,阿念總是想方設法哄著她吃。這個倔強的老太,時常面臨難以忍受的抽動脈血的疼痛,卻總是主動伸出手,側過頭一言不發,在阿念和朋友視頻時,還顫顫巍巍伸手比「耶」,讓他們不要擔心。

喜歡動漫的阿念提到《進擊的巨人》的一個場景,當艾倫的媽媽快被巨人捉住的那一刻,她一開始的反應是對艾倫說,你走,你不要管我。當她快被巨人咬死的那一刻,她卻下意識說,不要拋下我,不要離開我。阿念聽到那句話,突然一下哭出來,她覺得太真實了。

這個場景與她的火神山經歷重疊。阿念提到,第一天到火神山醫院見到外婆時,這個倔強的小老太一把推開她,告訴孫女,這裡危險,不要留在這兒。但後來,當阿念去做x光,穿上外套的那一刻,外婆眼中突然充滿恐懼。

「她的眼神,就像是在無聲地問,你要回去了嗎,你可不可以不要拋下我,那時我才知道她有多依賴我。」

2

拼湊的日記碎片

對阿念而言,比離別更恐怖的一點,是看著親人一步一步怎麼走向離別

3月6日,外婆不幸離世,全家決定遵照外婆遺願,將遺體捐獻做病理研究。這是火神山醫院第一例自願捐獻的遺體。

從方艙到火神山,人群來了又去,志願者、患者、醫生……阿念把大家喻為困在同一列火車上的人,火車經過一個隧道,他們一起在隧道中等待著開出的那天。

外婆還在時,阿念用小視頻記錄照顧外婆的點點滴滴,也穿梭在火神山醫院,幫媒體尋找新聞當事人。她漸漸走入人們視野,大家親切地叫她「火神山女孩」。

善良、孝順、樂觀、堅強……眾多標籤向阿念湧來,她時常覺得這是一個有點陌生的自己,「其實我挺喜歡和爸媽頂嘴的,也不堅強,經常偷偷躲在被窩裡哭。」

疫情過後,本職工作是編劇的她,決定將將武漢的記憶碎片寫成一本16萬字的日記,站在親歷者的角度,將喜怒哀樂拼湊起來。

從前的她劇本主題多為甜寵戀愛文,但這一次,是最為艱難的寫作,她將火神山醫院偶然記錄下的文字整理出來,似乎又將這段悲傷的經歷重新走了一程,整個人感覺被抽空了。她認為,大事是不會忘的,最容易忘記的是當下的情緒和細節,所以想要記錄下來。

阿念覺得從前的自己是沒有什麼閱歷的,「今年就好像突然一下從幼兒園直接到了大學,有種跳級成長的感覺,生死的感悟突然就有了。」

10月,《武漢女孩阿念日記》正式出版,她的故事被更多讀者關注。

3

喜歡向陽而生,也喜歡向死而生

「是痛苦的,也是幸運的。」阿念這樣評價她的2020年,「我覺得人是需要告別的,但是很多家庭或許最後一面也沒見到。我幸運的一點是我能夠去到火神山醫院,雖然親歷外婆離開的過程真的很痛苦,也很殘忍,但至少有這樣一段時間我還可以回味。 」

前段時間,阿念去接受一個採訪,對方問她最近在看什麼書,她掐指數了數:《墳場之書》《53種離別》……所列的書單全部與自然規律有關。她常常會沉溺在其中,然後情緒失控。

「似乎能離外婆近一點,」阿念的目光望向遠方,從前她覺得離別很簡單,就是愛的傳遞,或生命的延續。但今年,親歷武漢疫情和親人的離去,讓她下意識不斷去思考生死。

阿念的書桌上還羅列著幾本教材:《異種移植》《活體器官移植》……外婆捐贈遺體過後,她開始研究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慢慢明白「大體老師」是一種希望的延續,自己也籤了一份人體器官捐贈書。

疫情經歷艱難而深刻,但阿念所有的記憶都給了《武漢女孩阿念日記》,今後她不願意再記錄,而想要以另一種方式融入劇本——關於器官移植,關於生命延續。

「談及生死,其實並不消極。」阿念說道,她喜歡向陽而生,也喜歡向死而生,「也許我們會在歷經無數次告別之後,才能學會如何面對真正的離別」。

相關焦點

  • 「火神山女孩」阿念出院了:讓我們一起迎接春天
    春日陽光照在阿念臉上,她的眼眸亮晶晶。輕輕摸了摸身上的迷彩軍大衣,「火神山女孩」笑眯眯地衝著前來送別的醫護人員擺擺手,走出火神山醫院的大門。走到遠處,她突然停下來,轉過身,雙手攏成喇叭狀大喊:「咱們出去再見!」她烏黑的髮絲翻飛在風中,瘦小的身體充滿力量。阿念,是26歲武漢女孩吳尚哲的網名。為了照顧89歲的外婆,阿念從武漢一家方艙醫院轉到火神山醫院。
  • 「火神山女孩」阿念的日記出版:一段不願忘卻的抗疫記憶
    90後武漢女孩阿念寫了一本16萬字的書,作為編劇的她,寫作原本是本職工作,但寫這本書的過程卻耗費了她太多的精力。近日,《武漢女孩阿念日記》一書正式出版。這本書是阿念以新冠肺炎患者視角記錄下的自己從患病、隔離、住院到陪護外婆的點點滴滴,呈現了她和外婆生死相依的守護,被外界稱為「特殊時期的中國故事」。
  • 「火神山女孩」阿念出書:16萬字記錄真實抗疫故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5日電(記者 上官雲)還記得「火神山女孩」阿念嗎?她的真名叫吳尚哲,今年2月份,為照顧感染新冠肺炎卻抗拒治療的外婆,她申請從方艙醫院搬去了火神山醫院。她和外婆的故事曾打動了無數人。  最近,她的新書《武漢女孩阿念日記》又一次成為焦點。在這本書裡,阿念記錄了從患病、住院到陪護外婆的點滴。幾年前,阿念在武漢街頭留影。
  • 專訪「火神山女孩」阿念,聽她講述疫情之後的真實生活
    還記得那個「火神山女孩」阿念嗎?作為編劇的她,寫了一本16萬字的書,近日,這本《武漢女孩阿念日記》正式出版。這本書是阿念以新冠肺炎患者視角記錄下的自己從患病、隔離、住院到陪護外婆的點點滴滴,呈現了她和外婆生死相依的守護,被外界稱為「特殊時期的中國故事」。
  • 90後女孩阿念到火神山醫院照顧外婆 王蒙井柏然陳思誠發來寄語
    2月27日,在電影頻道融媒體《戰疫故事》第三期直播中,作家王蒙連線發來的寄語,令從事文學創作工作的90後女孩阿念激動不已。面對只身前往火神山醫院照顧外婆的她,王蒙送出美好祝願,「你那麼孝順、那麼勇敢、那麼樂觀,祝願你全家平安康復!」「最近有點累,最大問題是睡不好,睡眠時間太少。」
  • 《天堂的張望》:一個七歲小女孩的向死而生,催人淚下
    《天堂的張望》:一個七歲小女孩的向死而生,催人淚下 時間:2020.11.19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撫摸三下
  • 向死而生
    孔子說過一句話: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活人的事情還沒有弄清楚,怎麼去探討死亡。我覺得這隻說對了一半,還有另一個角度:未知死,怎知生?人若預見自己將來會怎麼死,就會知道今天該怎麼活,只有對死亡有真實而深刻的思考,活著的每一天才會那麼地珍惜和寶貴。若能了解永世的價值,就更知道如何投資自己的一生。
  • 向死而生的詠嘆
    即便它的起源只是對死的恐懼,以及對生的留戀。很小的時候,被母親帶著去參加她的外婆的葬禮。也就是說,去世的是我的太外婆,我把她叫「外太太」。「外太太」小腳,年輕時過的是體面的生活,家裡有傭人,還有每天早上起床後專門的梳頭娘姨。她去世的那一年,我大概四歲,照理不記事,可不知道為什麼,我腦中,總有那場葬禮的記憶。
  • 雖生猶死,向死而生——死亡的意義,《生之欲》
    未到將死之日,必死之凡人何必自苦?——《生之欲》將給出答案。他撂給橋本忍一句話:「一個關於不久人世之人的故事」,於是,橋本忍寫出了劇本《活下去》,也即本片《生之欲》。這是一部關於人生和人性的集大成之作。片中對於生死的界定、對於官僚主義的諷刺、對於人性的深剖、對於人生的徹底反思,深入人心又淋漓盡致。主演志村喬的表演無關技巧,走心又深沉。這部電影第一次看便撼動我心、以及之後的生活。
  • 為什麼要叫火神山?火神又是誰?中國的火神山到底是哪座山?
    從2020年1月23日中央下達火神山,到2月2日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建一座醫院需要多久,答案是十天十夜。2020年2月3日火神山已經開始收治第一批病人。海外也被火神山的建造速度震驚,我想除了中國應該沒有別的國家能夠做到。
  • 那一年與這一年
    儘管我們已經退役,依然珍惜當兵的歷史,那一年的二月十七日,只有這些參戰倖存的老兵,才知道所深含的意義,你不知道,我來告訴你:這是我們參戰的日子,是自衛反擊戰總攻的首日,是中國軍人值得驕傲的一天,是世界上裸體戰爭首次展現。懷念二月,又到二月,又將是新的一年的2月17日,向英勇犧牲的烈士們敬禮!向健在的戰友們請安問候!祝祖國繁榮強盛!為祖國而獻身的兄弟們永垂不朽!
  • 向死而生,向陽而活
    文丨思同 · 主播丨塗山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其著作《存在與時間》中提出了「向死而生」的哲學觀點,即生存的開始的同時死亡也悄然而至。時間並不是斷裂的,而是延續的不可分割的,我們可能同時存在於多個維度之中,所以生與死無法分割。
  • 雷神山寶寶和火神山寶寶的故事
    兩個多月的堅守,只為這一刻的到來。王鵬抱著寶寶看著窗外萬物復甦,城市逐漸熱鬧,他感嘆,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火神山寶寶--劉銘燦 父親是中國建築深裝武漢分公司經理劉鋮。 談到以後將如何向兒子描述這段「戰役」,劉鋮表示:「在他即將出生的時候,我正在從雷神山趕往火神山的路上。
  • 《在一起》火神山你怎麼了火神山
    我本來看預告,最期待的就是《火神山》,結果,目前七個劇最垮(個人意見,不接受反駁,反駁就是你對)。導演和編劇想要太多了,想講武漢情況緊迫,想講火神山的建設,想講解放軍的擔當,想講小湯山和火神山的傳承,想講家國還想講私情。一鍋大雜燴,什麼都沒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