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0 23: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江門啟明裡 ,作者啟小明
江門啟明裡
啟明裡,江門老城區活化改造文旅項目。一個擁有歷久年代的江門老片區,為您講述這裡的老房故事,發展歷程,改造後的文旅特色業態。
關注公眾號,與80萬蓬江人一起看
蓬江發布
權威報導 暖意用心 服務民生
點擊上方籃字關注並加入星標
點擊視頻 走進啟明裡5號
1996年四月,
我在三樓的書桌抽屜的底部,
發現了幾本特別的本子。
斷斷續續的記錄中,
有尋常的記事,也有抒情的短句。
在這些文字的深處,
印象中刻板古舊的太公竟如此不同:
深情的,詩意的。
——屋主第四代後人 林老先生
01
二月·思念日濃
ENJOY THE AUTUMN
「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
這是1901年太公隻身初抵加拿大後,心中孤苦寫下的感嘆。
那年太公25歲,太婆23歲。一個人在海外獨自打拼有多難?
「無家人可閒坐,燈火也格外清冷。」太公在日記中傾訴,時時想念遠方的父母、妻兒。
「要是妻子在就好了。」
「不知孩兒如今如何。」
「父親的舊疾不知是否好些了。」
這些是太公常有的惦念。
翻過幾頁,太公又回憶說,太婆也好詩書,會常和太公講一些輕鬆有趣的文學故事。
「她背詩真好聽,抑揚頓挫,富於感情。」
……
滿腹思念的太公,躍然紙上。
02
九月·得安樂窩
ENJOY THE AUTUMN
「讓父母妻兒得安樂窩,足矣!」
1913年,家鄉傳來華僑集資建房的消息。此時太公已經任教十餘年,略有一些積蓄,便清點好封了銀信寄給太婆。
事情辦妥後心情非常愉悅,便在日記中認真地記錄感嘆了一番。
即便如此,太公偶爾也會矛盾和失落。
一會兒說「真想回去,三樓的小閣樓我用來做書房正好」,一會兒又說「不要多想,還是趕緊睡醒起來備課吧。」
幾本冊子中,出現多次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內容,記錄學生的成長、分析學生的成績,處處流露出對工作的熱忱。但也不妨礙他在晚上,對月感傷。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03
四月·鹹鴨蛋
ENJOY THE AUTUMN
「母親醃的鹹蛋質細油多,要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
太公的日記裡,偶爾會提起故鄉的食物。其中,高祖母醃的鹹鴨蛋,尤為惦記。
還有高祖母拜神做的油餅、太婆的鯽魚粥、啟明裡巷頭的蔥油餅……
每一份美食的背後,都是一個生活的片段。它可能是關於家的溫馨回憶,也可能是成長的點點滴滴,帶著遠離故土後的濃濃鄉愁。
正如太公日記裡所說的——
「旅人的天涯,盡頭是家鄉。」
後 記
ENJOY THE AUTUMN
這座被陽光照暖的百年洋樓,
刻畫了林家幾代人的生活記憶。
不但保留了當時僑屬生活的時間面貌,
還成了年輕藝術家們靈光繆思的滋養花園。
她們在這裡開展的自己的創作,
讓老屋在歷史與藝術中,
交織出新的靈魂。
老屋靜靜地
矗立在光影婆娑的油紙傘巷弄中,
文藝又詩意,
一如曾經的主人。
原標題:《【啟明裡故事集】旅人的天涯,盡頭是家鄉…窺見加拿大「海漂」教師的思鄉情》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