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眾號,與80萬蓬江人一起看
蓬江發布
權威報導 暖意用心 服務民生
點擊上方籃字關注並加入星標
一扇門,一故事。
走進啟明裡小巷,推開趟籠門,遇見每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故事——
三代同堂的「平安喜樂屋」,屋主夫人痴等40年的「金婚屋」,日日陪伴孩子早讀的「晨讀屋」,託人帶資回鄉建房、聊解桑梓情的「桑梓屋」,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主任黃嘉佑的「鴻儒屋」……
「每打開一間房子,都是一個全新的故事!」啟明裡文創項目負責人肖曉欣,帶領團隊做完二十多件啟明裡門牌故事之後感慨道。
她表示,雖然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江門人,也對江門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接觸這個項目之前,完全沒有想到裡面深藏著這麼多豐富、生動的故事。在27個門牌故事創作過程中(已完成22個),項目團隊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挨家挨戶探訪,期間不少屋主早已失去聯繫,只能通過電話輾轉尋找相關信息,最後根據房屋的故事,提取亮點,進行命名。
例如,啟明裡5號,屋主漂洋過海到加拿大教書,非常牽掛故鄉的親人,聽聞家鄉華僑集資建房,於是從自己的工資裡節省出一筆錢寄回去,買下房屋,讓父母妻兒得安樂窩,所以謂之「安樂屋」。
又如,啟明裡31號,屋主用古文寫下祖上開枝散葉,買下房屋的故事:「德門集慶,仁宅迎祥。順德俊男,新會善女,既見傾心,喜結良緣。蓮生五蒂,德財日增,資市此屋。祥雲映天,五蝙繞梁,芳菲滿堂。故名五福,五蒂常青,福壽康寧。」遂取名「五福屋。」
再如,啟明裡38號,屋主黃嘉佑先生為江門名人,曾就讀於太平小學和江門市一中,1963年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主任,天氣動力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該房屋由其父親海外打拼購入,故名「鴻儒屋。」
……
老房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讓肖曉欣印象十分深刻的,不止老房故事,更有屋主濃濃的愛國情:「雖然很多房屋屋主都旅居海外,很少回來,房子大多出租給租戶。所以很多租戶想買下房子,但屋主們都表示,『房子是我跟家鄉的聯繫,是我的根,無論怎樣都不會賣的!』」
據悉,啟明裡門牌故事出爐後,項目團隊將陸續發布老房故事的詳細版,來啟明裡遊完的遊客屆時只需掃描門前的二維碼,就可以通過文字、視頻詳細了解到房屋與主人的故事!
啟明裡門牌故事集
啟明裡2號
詩書傳家屋//
「詩書傳家遠,耕讀繼世長」——這是常年在海外打拼的屋主立下的家訓,飽含著他對子孫的諄諄囑託和殷殷希望。「詩書傳家」,不僅曾貼在這座老宅的大門上,更留在家人的心底。
啟明裡3號
和樂屋//
原屋主是江門臺山一位出色的商人,在當地經營港口貿易、房地產等生意。其後在啟明裡安家落戶,近百年的時光裡,三代同堂相處和睦,其樂融融,至2008年搬離。
啟明裡5號
安樂屋//
「迫於生計,我漂洋過海到加拿大教書,獨在異鄉為異客,故鄉親人甚牽念。喜聞家鄉華僑集資建房,遂節衣縮食寄銀信,讓父母妻兒得安樂窩,足矣!」——屋主
啟明裡6號
傳家屋//
本屋由集成置業公司修建於1914年,幾經易主。至1944年,最後由江門劉先生斥資,購入置業。築一屋傳家,膝下兒孫漸滿堂,後子承父業,代代相傳。
啟明裡7號
春暉屋//
「昔日你還在膝下玩耍,轉眼就從海外留學回來了。家裡的海產生意還算有盈餘,就在啟明裡給你買套房子吧,也該成家立業了。兒啊,為父願你幸福一生。」——新會歐老先生
啟明裡8-9號
平安喜樂屋//
兩座百年老屋,是屋主父親在美國打拼多年的心血。任時光流轉,如今依然三代同堂,依然平安、健康,喜樂。六百多平方,每一處都寫滿親情的溫暖回憶。
啟明裡12號
金婚屋//
「我先生在美國打拼,十幾年才回來一次。想他的時候,就看著天上的星星。守著家,等著他,四十年倏忽而過。他告老還鄉之時,正是我們金婚之日。別無所求,餘生相伴足矣。」——屋主夫人
啟明裡13號
晨讀屋//
「我父親是一位小學老師,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很少跟我們玩耍。不過每天早上,他都會陪我們一起早讀。清晨的微風,朗朗的書聲,都是我人生中最溫暖的時光。」——屋主後人
啟明裡14號
雕花屋//
「回鄉後,我住在這裡。青磚大屋,四季清涼,日子安逸恬靜。每當我坐在屋簷下的搖椅裡,靜靜地看著簷下的雕花,在印尼開打金鋪的舊事就會在腦海浮現,三十年的異國生活啊……」——屋主
啟明裡15號
家書屋//
「不肖兒漂流在外,今夜中秋是也,一時燈下愁書淚筆,望早日團圓……」上百年過去,屋主林老先生寄回的家書中,依然蘊含著恆久不失的思念情感,依然是他艱苦拼搏的歷史見證。
啟明裡16號
秀才屋 //
原屋主是來自新會會城尚書坊的何老先生,曾是名動一時的秀才。因緣際會下,落戶啟明裡,這座百年老屋正是家族興盛繁衍的根基,有著幾代人最珍貴的回憶。
啟明裡17號
桑梓屋//
屋主是一位旅居美國的華僑,思鄉情切,便託人帶資回鄉建房。建好後卻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回鄉,只能託人帶回照片,時刻貼身攜帶,聊解桑梓之情。
啟明裡18號
天道酬勤屋//
李老先生少小離家,他一片碧血丹心,克勤克儉地在海外營生,一生積累才建此屋。這座啟明裡中唯一有副樓、建材均為「進口」的大屋,便是他,一個海外遊子數十年的心血與勤奮的見證。
啟明裡22號
思鄉屋//
屋主是一位印尼愛國華僑,在海外經營木材生意。啟明裡落成之後,與堂兄分別購入22號、23號房屋。當時是家人居住,後來因生計移居海外。這間百年大屋,從此蘊含著一份思鄉情結。
啟明裡23號
尋根屋//
來自新會雙水的陳老先生,在印尼由藥材生意做到玻璃建材製品,一代傳一代,生意蒸蒸日上,家庭生活富裕,想在老家落葉歸根,於是在啟明裡買下了這套房子。
啟明裡24號
安家屋//
原屋主溫老先生,在十多歲時,隻身漂洋過海到美國艱辛打拼,賺到第一桶金後回鄉建房娶妻,在啟明裡安家立業,後來把房子分給兩個兒子作為婚房,讓第二代幸福延續。
啟明裡30號
囍屋//
「我們原本在新會居住,物色婚房時,相中這間中西合璧的青磚樓房、清新淡雅,很是喜歡。從一屋二人三餐四季,到其樂融融三代同堂。這裡,是我們愛情的見證,也是幸福的見證。」——區氏夫婦
啟明裡31號
五福屋//
德門集慶,仁宅迎祥。順德俊男,新會善女,既見傾心,喜結良緣。蓮生五蒂,德財日增,資市此屋。祥雲映天,五蝙繞梁,芳菲滿堂。故名五福,五蒂常青,福壽康寧。
啟明裡38號
鴻儒屋//
屋主黃嘉佑先生為江門名人,曾就讀於太平小學和江門市一中,1963年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主任,天氣動力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該房屋由其父親海外打拼購入。
啟明裡39-42號
啟明樓//
啟明樓一共有4座三層樓房,在公元1914年,由華僑黃黎閣先生所建,也成了啟明裡的由來。這座四聯排的樓是啟明裡最大、最有特色的房屋,當時算得上是豪門大宅。
啟明裡50號
西雅圖郵報屋//
從前建房,水泥倒模前會先鋪報紙,值得一提的是,報紙是從美國運回來的。屋簷上脫落的「批蕩」,報紙內容清晰可見:西雅圖郵報,日期為1925年5月9日。
啟明裡52號
金山名廚屋//
陳老先生十多歲時就到了美國舊金山,在一家餐廳做小工。五十多年的廚房生涯,從水臺打雜到金牌主廚,他一定嘗盡了酸甜苦辣;在那充滿飯菜香的廚房裡,他也一定曾默默地思念家鄉。
如果說啟明裡
是遠在海外僑鄉的避風港
那對江門本土的70、80後來說
這裡就是深藏他們童年回憶的地方
期待在政府、居民、遊客、商戶的共同守護下
啟明裡的歷史
能如同長河一般源遠流長,歷久彌新
原標題:《【啟明裡故事集】巷陌深處是鄉愁,藏在22塊門牌背後的光陰故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