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裡故事集】巷陌深處是鄉愁,藏在22塊門牌背後的光陰故事…

2021-01-09 澎湃新聞

關注公眾號,與80萬蓬江人一起看

蓬江發布

權威報導 暖意用心 服務民生

點擊上方籃字關注並加入星標

一扇門,一故事。

走進啟明裡小巷,推開趟籠門,遇見每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故事——

三代同堂的「平安喜樂屋」,屋主夫人痴等40年的「金婚屋」,日日陪伴孩子早讀的「晨讀屋」,託人帶資回鄉建房、聊解桑梓情的「桑梓屋」,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主任黃嘉佑的「鴻儒屋」……

「每打開一間房子,都是一個全新的故事!」啟明裡文創項目負責人肖曉欣,帶領團隊做完二十多件啟明裡門牌故事之後感慨道。

她表示,雖然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江門人,也對江門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接觸這個項目之前,完全沒有想到裡面深藏著這麼多豐富、生動的故事。在27個門牌故事創作過程中(已完成22個),項目團隊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挨家挨戶探訪,期間不少屋主早已失去聯繫,只能通過電話輾轉尋找相關信息,最後根據房屋的故事,提取亮點,進行命名。

例如,啟明裡5號,屋主漂洋過海到加拿大教書,非常牽掛故鄉的親人,聽聞家鄉華僑集資建房,於是從自己的工資裡節省出一筆錢寄回去,買下房屋,讓父母妻兒得安樂窩,所以謂之「安樂屋」。

又如,啟明裡31號,屋主用古文寫下祖上開枝散葉,買下房屋的故事:「德門集慶,仁宅迎祥。順德俊男,新會善女,既見傾心,喜結良緣。蓮生五蒂,德財日增,資市此屋。祥雲映天,五蝙繞梁,芳菲滿堂。故名五福,五蒂常青,福壽康寧。」遂取名「五福屋。」

再如,啟明裡38號,屋主黃嘉佑先生為江門名人,曾就讀於太平小學和江門市一中,1963年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主任,天氣動力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該房屋由其父親海外打拼購入,故名「鴻儒屋。」

……

老房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讓肖曉欣印象十分深刻的,不止老房故事,更有屋主濃濃的愛國情:「雖然很多房屋屋主都旅居海外,很少回來,房子大多出租給租戶。所以很多租戶想買下房子,但屋主們都表示,『房子是我跟家鄉的聯繫,是我的根,無論怎樣都不會賣的!』」

據悉,啟明裡門牌故事出爐後,項目團隊將陸續發布老房故事的詳細版,來啟明裡遊完的遊客屆時只需掃描門前的二維碼,就可以通過文字、視頻詳細了解到房屋與主人的故事!

啟明裡門牌故事集

啟明裡2號

詩書傳家屋//

「詩書傳家遠,耕讀繼世長」——這是常年在海外打拼的屋主立下的家訓,飽含著他對子孫的諄諄囑託和殷殷希望。「詩書傳家」,不僅曾貼在這座老宅的大門上,更留在家人的心底。

啟明裡3號

和樂屋//

原屋主是江門臺山一位出色的商人,在當地經營港口貿易、房地產等生意。其後在啟明裡安家落戶,近百年的時光裡,三代同堂相處和睦,其樂融融,至2008年搬離。

啟明裡5號

安樂屋//

「迫於生計,我漂洋過海到加拿大教書,獨在異鄉為異客,故鄉親人甚牽念。喜聞家鄉華僑集資建房,遂節衣縮食寄銀信,讓父母妻兒得安樂窩,足矣!」——屋主

啟明裡6號

傳家屋//

本屋由集成置業公司修建於1914年,幾經易主。至1944年,最後由江門劉先生斥資,購入置業。築一屋傳家,膝下兒孫漸滿堂,後子承父業,代代相傳。

啟明裡7號

春暉屋//

「昔日你還在膝下玩耍,轉眼就從海外留學回來了。家裡的海產生意還算有盈餘,就在啟明裡給你買套房子吧,也該成家立業了。兒啊,為父願你幸福一生。」——新會歐老先生

啟明裡8-9號

平安喜樂屋//

兩座百年老屋,是屋主父親在美國打拼多年的心血。任時光流轉,如今依然三代同堂,依然平安、健康,喜樂。六百多平方,每一處都寫滿親情的溫暖回憶。

啟明裡12號

金婚屋//

「我先生在美國打拼,十幾年才回來一次。想他的時候,就看著天上的星星。守著家,等著他,四十年倏忽而過。他告老還鄉之時,正是我們金婚之日。別無所求,餘生相伴足矣。」——屋主夫人

啟明裡13號

晨讀屋//

「我父親是一位小學老師,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很少跟我們玩耍。不過每天早上,他都會陪我們一起早讀。清晨的微風,朗朗的書聲,都是我人生中最溫暖的時光。」——屋主後人

啟明裡14號

雕花屋//

「回鄉後,我住在這裡。青磚大屋,四季清涼,日子安逸恬靜。每當我坐在屋簷下的搖椅裡,靜靜地看著簷下的雕花,在印尼開打金鋪的舊事就會在腦海浮現,三十年的異國生活啊……」——屋主

啟明裡15號

家書屋//

「不肖兒漂流在外,今夜中秋是也,一時燈下愁書淚筆,望早日團圓……」上百年過去,屋主林老先生寄回的家書中,依然蘊含著恆久不失的思念情感,依然是他艱苦拼搏的歷史見證。

啟明裡16號

秀才屋 //

原屋主是來自新會會城尚書坊的何老先生,曾是名動一時的秀才。因緣際會下,落戶啟明裡,這座百年老屋正是家族興盛繁衍的根基,有著幾代人最珍貴的回憶。

啟明裡17號

桑梓屋//

屋主是一位旅居美國的華僑,思鄉情切,便託人帶資回鄉建房。建好後卻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回鄉,只能託人帶回照片,時刻貼身攜帶,聊解桑梓之情。

啟明裡18號

天道酬勤屋//

李老先生少小離家,他一片碧血丹心,克勤克儉地在海外營生,一生積累才建此屋。這座啟明裡中唯一有副樓、建材均為「進口」的大屋,便是他,一個海外遊子數十年的心血與勤奮的見證。

啟明裡22號

思鄉屋//

屋主是一位印尼愛國華僑,在海外經營木材生意。啟明裡落成之後,與堂兄分別購入22號、23號房屋。當時是家人居住,後來因生計移居海外。這間百年大屋,從此蘊含著一份思鄉情結。

啟明裡23號

尋根屋//

來自新會雙水的陳老先生,在印尼由藥材生意做到玻璃建材製品,一代傳一代,生意蒸蒸日上,家庭生活富裕,想在老家落葉歸根,於是在啟明裡買下了這套房子。

啟明裡24號

安家屋//

原屋主溫老先生,在十多歲時,隻身漂洋過海到美國艱辛打拼,賺到第一桶金後回鄉建房娶妻,在啟明裡安家立業,後來把房子分給兩個兒子作為婚房,讓第二代幸福延續。

啟明裡30號

囍屋//

「我們原本在新會居住,物色婚房時,相中這間中西合璧的青磚樓房、清新淡雅,很是喜歡。從一屋二人三餐四季,到其樂融融三代同堂。這裡,是我們愛情的見證,也是幸福的見證。」——區氏夫婦

啟明裡31號

五福屋//

德門集慶,仁宅迎祥。順德俊男,新會善女,既見傾心,喜結良緣。蓮生五蒂,德財日增,資市此屋。祥雲映天,五蝙繞梁,芳菲滿堂。故名五福,五蒂常青,福壽康寧。

啟明裡38號

鴻儒屋//

屋主黃嘉佑先生為江門名人,曾就讀於太平小學和江門市一中,1963年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主任,天氣動力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該房屋由其父親海外打拼購入。

啟明裡39-42號

啟明樓//

啟明樓一共有4座三層樓房,在公元1914年,由華僑黃黎閣先生所建,也成了啟明裡的由來。這座四聯排的樓是啟明裡最大、最有特色的房屋,當時算得上是豪門大宅。

啟明裡50號

西雅圖郵報屋//

從前建房,水泥倒模前會先鋪報紙,值得一提的是,報紙是從美國運回來的。屋簷上脫落的「批蕩」,報紙內容清晰可見:西雅圖郵報,日期為1925年5月9日。

啟明裡52號

金山名廚屋//

陳老先生十多歲時就到了美國舊金山,在一家餐廳做小工。五十多年的廚房生涯,從水臺打雜到金牌主廚,他一定嘗盡了酸甜苦辣;在那充滿飯菜香的廚房裡,他也一定曾默默地思念家鄉。

如果說啟明裡

是遠在海外僑鄉的避風港

那對江門本土的70、80後來說

這裡就是深藏他們童年回憶的地方

期待在政府、居民、遊客、商戶的共同守護下

啟明裡的歷史

能如同長河一般源遠流長,歷久彌新

原標題:《【啟明裡故事集】巷陌深處是鄉愁,藏在22塊門牌背後的光陰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啟明裡故事集】旅人的天涯,盡頭是家鄉…窺見加拿大「海漂」教師...
    【啟明裡故事集】旅人的天涯,盡頭是家鄉…窺見加拿大「海漂」教師的思鄉情 2020-12-20 23: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高啟明》背後的故事
    從那以後,SC軍事架空版幾乎就成為了臨高啟明版,吹牛者也從中獲得了大量養料。7、我印象中小說裡第一次大量使用版友創作情節始於「女僕革命」那一段, 各種場景模擬精彩紛呈。吹牛者把論壇上的帖子略為加工之後寫到書裡一下子讓情節變得更加生動豐滿了。
  • 羅大佑:音樂教父的光陰故事
    做音樂要進到感情最深處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如今有著幸福家庭的羅大佑已到了61的年歲,對於光陰的故事和生命的延續,他有著自己的理解,「音樂就是我的孩子。」也正是這樣的一種執念,他將生活與音樂相容,把自己放在音樂的生命裡。羅大佑於1954年7月20日,出生在臺灣省臺北市的一個名醫世家,在這個家庭裡,少年時羅大佑同他的哥哥、姐姐一樣,承受著嚴厲的教育方式,最終走上醫生的道路。
  • 【啟明裡故事集】從澳門到美國,這位老街坊依然想在家鄉有個家
    【啟明裡故事集】從澳門到美國,這位老街坊依然想在家鄉有個家 2020-12-26 2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書《藏家》:講述國寶「皇后之璽」背後的故事
    《藏家》讀者見面會在曲江書城舉行。西部網訊(記者 蘇靜萌)12月20日,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主辦的許海濤短篇小說集《藏家——那些流傳民間的收藏傳奇》讀者見面會在曲江書城舉行。作者許海濤、著名文化評論人韓浩月和「皇后之璽」發現者孔忠良一起為讀者分享了書裡書外的故事。1968年9月,13歲農村少年孔忠良在漢高祖劉邦的長陵附近水渠裡撿到一枚白石頭章,後轉交國家。經專家鑑定,這枚「皇后之璽」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皇后印璽,已成為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舊手錶裡藏著愛情……75歲修表匠易偉良帶你走進光陰的故事
    昨天,一位從崑山特意趕來的老人,一路打聽找到了位於石路葫蘆街深處的亨得利鐘錶店,點名要找75歲的修表匠易偉良,讓他給自己的一塊舊手錶「看診」。他說:「作為一名修表匠,我幫人們留住鐘錶裡的光陰故事,很有成就感。」走進這家鐘錶店,角落裡擺著一張舊木桌,桌上有一盞小檯燈和一堆工具。易偉良坐在椅子上,眼睛戴著放大鏡,低著頭,左手拿著一塊表芯,右手平穩地捏著一把磨得發亮的鑷子,小心翼翼地拆卸著。雖然已經75歲了,但是易偉良修起表來絲毫不含糊,拆開一塊舊錶,片刻間就能準確判斷出手錶存在的問題。
  • 《光陰裡的故事》珍貴青春照掀起回憶殺
    來源:大眾網原標題:《光陰裡的故事》另類官宣 珍貴青春照掀起回憶殺今日,電視劇《光陰裡的故事》正式官宣,該劇由許東監製,李田執導,青年演員林允、高至霆領銜主演,新生代演員葛錚、賀鵬、劉瑜峰、李若寧等眾人主演,李洪濤、王海燕、鮑大志等老戲骨特邀主演。
  • 《光陰的故事》你是故事,亦是光陰
         大姐,你有沒有看到阿公給他的朋友打電話裡那喜悅的神情,有沒有聽到他的聲音裡無與倫比的快樂?爸爸媽媽也在不停的撥著電話,告訴那幫我們的親愛的鄉鄰們,這部關於我們的光陰的故事要開播了。每個人,似乎都滿懷期待,可似乎,更多的時候,我們代入了彼此,眼淚盈眶的接受著你所描述的那個鄉村,又回到了那些我們相依為命互幫互助的歲月裡。
  • 《光陰的故事》為光陰留下那美麗的痕跡
    最近機緣巧合看了兩部臺劇,一部《一把青》,一部《光陰的故事》。《光陰的故事》大概是2008還是09年左右播出的吧,劇集一共107集,確實是好長的劇。不過網上找的資源是106集的版本,和介紹的差了一集,或許是後期剪輯問題吧。
  • 十三五·我們的故事|片警在老小區釘了數百塊門牌 五年裡轄區發案...
    甚至會因為門牌標識不準,導致流動人口無法監控,引發大量搶盜案件發生。九龍坡區石坪橋派出所民警廖龍輝所管理的冶金三村,便是這樣一個老舊社區。5年多時間,廖龍輝落實冶金三村的標準地址,核實實有人口、實有單位、實有房屋等數據,讓這個完全開敞的小區發案率降低六成。
  • 溫州文成一個小村莊的老屋,藏著許多大人物和光陰流轉的故事
    門臺東望,每每面視,東嶼若現眼前,恍然夢裡。那一條草碧溪中的大船,載著我曾經的童年時光,悠晃悠晃著,就走遠不見了。其實,所謂的鄉愁,只是離開後,少時童年印記的磨滅悵然。對於常住此間的村民而言,他們渴望嚮往的,是進城後我習以為常的城市生活。我懷念的曾經,正是他們努力想改變的。而於此處,他們的生活,比我的鄉愁,更有選擇的權力。
  • 《光陰的故事》光陰的故事之天公疼憨人(一)
          時隔4年,終於把《光陰的故事》完整看了三遍,細節有挑著看了無數遍。《光陰》對生活細節、愛情、親情、友情的描述都非常深刻、細膩、豐富。越看越發現編劇們的匠心獨運,還有對人性的了解,讓我學習了好多從前似懂非懂的為人道理,都從點滴的細節,借各位主演的對白細細分辨解釋,讓我心服口服,心中非常溫暖。用孫媽媽的話說,很有營養。
  • 《光陰裡的故事》另類官宣 珍貴青春照掀起回憶殺
    今日(9月16日),電視劇《光陰裡的故事》正式官宣,該劇由許東監製,李田執導,青年演員林允、高至霆領銜主演,新生代演員葛錚、賀鵬、劉瑜峰、李若寧等眾人主演,李洪濤、王海燕、鮑大志等老戲骨特邀主演。除陣容揭曉外,該劇主演們紛紛發微博曬出珍貴回憶照,引發討論熱潮。
  • 警察節|@廣東監獄警察,光陰的故事
    警察節|@廣東監獄警察,光陰的故事 2021-01-10 14: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陰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以前不懂的,現在懂了
    把《光陰的故事》看完,途中幾度凝噎,感觸很大。花一個下午整理了下自己的情緒,發現其實這也是你我的故事,我們不正是也在上演著自己故事嗎?劇情或許不一樣,但是心情和感悟其實是一樣的。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以前不懂的,現在懂了。1>關於命運茜茜問馮媽:「我要怎麼拼命運呢?」
  • 光陰的故事
    光陰的故事文/南筱距離我離開這座城市還有一周,準確來說是剩下最後的五天。昨日收拾東西,將衣櫃裡的書籍整理出來,大概三十本的樣子。囊括小說、散文、詩詞,其餘不計其中。從15年的冬天千裡迢迢跑到江南,不知不覺間已經過去了五年之久,那些曾經出現在我生命中的人,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還好有幾本書,陪我度過這些歲月。它們真正屬於我,不曾離去。
  • 蓉兒的故事,其實就是光陰的故事
    金庸江湖網 微信號 jinyongjianghu點擊標題下方 藍色字,訂閱 金庸江湖網 公眾號  「蓉兒的故事,其實就是光陰的故事」。我甚至因為蓉兒而一度牴觸金庸筆下的第一情書,牴觸那對感動了無數人的神鵰俠侶。小的時候我不明白為什麼,長大以後才知道,那樣的偏執,只是因為我不願看到曾經青春飛揚的蓉兒年華老去。   射鵰裡,她是扮做乞兒登場的頑皮少女,她是在粼粼波光中蕩槳而來的美麗仙子,她是集天地靈秀幻於一身的東海精靈。她在太湖之上清歌酬唱,歌醉了皓空明月;她在桃花林中翩然舞蹈,舞低了楊柳清風。
  • 《光陰的故事》光陰的故事不覺已是十年的光景
    最近看完了韓劇請回答系列,正在腦補國內翻拍該拍哪些年才好,就在那邊的劇評裡看到有人提到光陰的故事,才猛然想起曾經看過的這部劇。回頭想想,距離在鳳凰臺第一次看到已經過去十年了。剛開始看的時候甚至沒意識到講的是臺灣的故事,只覺得裡面阿公講的閩南話跟孫爸的河南話莫名的很搭。後來突然意識到那是對岸的光陰,又開始覺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大概沒什麼不同吧。
  • 安徽人的鄉愁裡,藏著什麼?
    鄉愁,大概鐫刻於每一個中國人的基因裡。安徽,從南向北。雲氣蒸騰的大川環抱星星點點的湖泊;候鳥翔遊在丘陵茂密的林海;河流在平川肆意奔流。先人棲息於斯。過去的五年裡,「三大革命」讓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85%,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了所有行政村。
  • 《光陰的故事》我們的故事
    光陰的故事,真的是一部很好看的電視劇。作為九零後的我,雖然沒有經歷過老一輩的年代。但還是深有感觸的。可以看得出臺灣比我們大陸還是發展的快的。畢竟我們還有文革。希望我們也可以拍出一部屬於我們大陸自己的1988和光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