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率先全省首推預包裝食品銷售、電影放映單位設立審批等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開戶即開業」,最快不到2小時,即可領取「一照一證」。圖為一經營戶在長沙縣政務服務中心辦理營業執照。 均為盛磊 攝
全省首個駐企人民調解室在藍思科技成立。
星辰在線11月19日訊 據長沙晚報(顏家文)報導,18日,在杭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幸福城市論壇」,揭曉了第十四屆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結果,長沙縣再次載譽而歸,榮獲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和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市(區)。
無獨有偶,11月17日,賽迪顧問發布2020年賽迪縣域營商環境百強縣研究成果,長沙縣首次進入全國前十強,比去年上升3位,由第12名上升至第9名,連續3年穩居中西部第一。同時,在最近發布的「2020中國未來投資潛力百佳縣市」中,長沙縣居第3位。
與榮譽相佐證的是:數據顯示,今年疫情期間,長沙縣商事主體逆勢增長,達到14.13萬戶,增長19.49%。企業家用腳投票,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地方。
幸福,是對一座城市最高的褒獎。幸福既是奮鬥出來的,也是環境造就的。「湖南工業看長沙、長沙工業看星沙」。無數的企業家選擇在這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發展,他們強烈的幸福感究竟從哪裡來?長沙縣的營商環境究竟又好在哪裡?近日,筆者來到長沙縣採訪,探尋企業家們的「幸福密碼」。
政務服務便捷高效
「一件事一次辦」辦出「加速度」
「真沒想到這麼快,太省心了!為我們節約了近2個月,早一天建成投產,就早一天受益。」湖南同心模具製造有限公司負責人黃鳳輝對長沙縣住建局的高效服務點讚,僅僅2個工作日就完成了相關建設手續審批核發,實現「拿地即開工」,為公司項目節約了時間和成本。
企業省心的背後是長沙縣政務服務的持續優化。近年來,長沙縣對標中央「放管服」改革部署,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確保提供更優更好的政務服務,被評定為全國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示範縣,2019年,長沙縣「一件事一次辦」、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嘉獎,確定為「2019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區」。
辦事更快。率先全省推行「三即」改革,「開戶即開業」,最快2小時可開辦企業;「拿地即開工」,審批不停步,為企業節約2個月開發周期;「交房即交證」讓購房者更有獲得感。率先全市啟動「綜合窗」改革,建立全省首個服務實體經濟專窗和聯合窗口,基本形成社會保障、市場監管、不動產辦理、工程報建、民生事項五類綜合窗,提供一次性告知、諮詢、導辦等幫代服務。加快工程審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評合一、多驗合一」,推行並聯審批、聯合驗收,大幅壓縮審批時限,實現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1個工作日即可核發。總投資220億元的三一智聯重卡項目,7天籤約、42天開工、90天騰地5000畝,再現星沙「加速度」。
服務更優。全力打造「24小時不打烊政府」,設置24小時自助服務區,實現1301個事項7天24小時全天候服務。推行不見面審批,推行「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郵寄辦」等系列服務,網上可辦率100%。健全幫代服務制度,建設全省領先、覆蓋縣鎮村三級的幫代服務隊伍,已為千餘家企業提供幫代辦服務,服務滿意率100%。政務中心窗口持續開展「提早、延時、預約、上門」服務,今年服務人次達1000餘次,滿意率100%,其中受到辦事群眾特別點名表揚的有130餘人次。
距離更近。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擴大基層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將298項「就近辦」事項下放至村(社區),將「一件事一次辦」向基層延伸,通過優化流程,申請材料精減30%,辦理環節精減50.2%,平均辦理時限壓縮41%,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區、群眾辦事不出社區。建立湖南省首個政企服務融合示範點——三一雲谷企業服務中心,企業在園區即可辦理公安、人社、不動產、衛計等42項業務,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及時兌現惠企政策
「真金白銀」為企業「實力減負」
叮咚!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帳上多出兩筆資金共計1.23億元。公司財務人員彭英感動道:「1.23億元退稅款及時到帳,按貸款年化利率4.35%來算,直接幫助公司節省約270萬元財務費用,為公司實打實地拓寬了資金流!」
彭英的感動來源於今年疫情期間長沙縣給予企業的貼心幫扶。近年來,長沙縣出臺了大量「真金白銀」的惠企政策,為企業「實力減負」,政策環境窪地助推長沙縣成為全省乃至中南地區的創業就業高地。商事登記主體增幅連續5年保持在20%以上。
政策優厚。企業在長沙縣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現代服務業,長沙縣都有成體系、最優惠的政策大禮包。特別是疫情期間為助力企業紓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長沙縣率先出臺招商引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企業上市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同時嚴格兌現政策,截至今年9月底,共為企業減稅降費10.25億元,免徵企業養老、工傷、失業保險68224萬元,減半徵收企業養老、工傷、失業保險8020萬元,減半徵收職工醫療保險金額11795萬元。降低租金成本,縣內國有企業和市場主體累計為承租戶減免租金4660萬元。
幫扶精準。成立精準幫扶企業服務辦公室,組建53個幫服小分隊,對211家規上工業企業實行「一對一」幫扶全覆蓋,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支持企業健康發展。疫情期間,共收集並辦理企業反饋問題12批134個,辦結率100%。建立營商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機制,集中解決一批企業反映強烈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形成一張問題清單,先後3批次將企業反饋的1493個「營商環境」問題,向57個部門進行交辦,整改完成率達98.8%。精準幫扶實實在在走進了企業心坎裡。
保障有力。強化用地保障,減少審批環節,實現快速拿地。星沙產業基地重大產業項目,用地面積200餘畝,僅4個工作日就完成了審批。實行水、電、氣「欠費不斷供」政策,保證疫情期間用戶的正常工作與生活。提供人才支持,通過網上招聘、畢業生招聘季、招工小分隊等多種形式,為企業輸送員工2萬餘名,解決企業用工難題。落實金融幫促,設立規模20億元的政府投資基金;引導各金融機構對小餐飲、小住宿、小電商等市場主體降低申貸門檻,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其中5場銀企對接會達成授信60億元。搶佔5G先機,累計建設基站4729個,建設數量全市第一,為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力支撐。
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打擊違法犯罪,保護合法權益
「如果沒有長沙縣法院幹警艱辛的付出,我們很可能就是贏得了官司,卻拿不到賠償。」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感慨地說。
讓該負責人備受感動的是今年7月,長沙縣法院為其跨省進行的一次保全工作。歷時5天、海拔4600米、行程5000公裡……參與行動的全體幹警用實際行動成功將9臺設備扣押並妥善安置。
這只是長沙縣依法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一個縮影。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長沙縣一直致力於打造「團結和諧、擔當作為、民生為本、管理規範、廉潔高效」的「五個政府」,不斷強化法治建設,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形成了政府守法、企業懂法、共同護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安全放心。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平安創建、文明創建等工作,實現發案下降、破案上升,正在衝刺全省安全生產示範縣,星沙成為最安全的城市。建立「民警駐企」「警企聯繫」機制,深入企業開展矛盾調解工作,在藍思科技成立湖南省首家駐企業調解工作室,及時靠前處置化解矛盾糾紛,做到「小事不出企業、大事不出社區」。設立企業法律服務窗口,選定6家律師事務所為企業提供優質、免費的法律諮詢服務。嚴厲打擊破壞市場經營環境、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全力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
規範省心。規範涉企檢查,縣區聯合出臺《關於嚴格規範涉企檢查的通知》,所有涉企檢查均要列入年度計劃,實行打捆檢查,減少入企檢查頻次。深化行政執法改革,設置「行政執法局機關+18個鎮街執法隊及1個直屬執法隊」的縣域全覆蓋執法架構,疫情期間出臺一次上門全面「體檢」,罰款可分期或延期繳納等六條硬舉措助力市場主體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強力打造「24·30」(24小時全天接警,30分鐘到達)全天候執法圈,開創「主動做到、隨叫隨到、不叫也到、處置周到」的執法新模式,及時回應民聲關切,切實提高執法效率,維護公平正義市場環境,再造全國行政執法改革新標杆。
親清舒心。堅決兌現政府承諾和制定的政策,為企業提供公平、可靠、穩定的預期,做到「親」而有度、「清」而有為。創新建立縣領導及縣直有關單位聯繫商(協)會制度、全縣中小微民營企業「大走訪、大調研」制度,切實解決商(協)會、民營經濟在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邀請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參政議政,列席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縣政府常務會議,進一步提升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參與感、獲得感。定期召開企業家座談會,組織企業家與政府職能部門面對面進行交流,全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長沙縣這些年在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排名中不斷爭先進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它提升了企業投資的信心,讓他們更看好了長沙縣的發展。」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長沙高鐵新城黨工委書記沈裕謀說,「長沙縣的營商環境只有升級版,沒有終結版,要真正讓營商環境成為長沙縣的金字招牌,成為企業家們最強幸福感的持久來源。」
(點擊進入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