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華宗旨(天心,識神,元神)

2021-02-12 丹王祖庭玄妙觀

呂祖著


譚長生真人原序

    聖真無不在世度人,究竟何曾度得一人,亦世人能自耳。若世人與聖真性量,有增減分毫,便是度不去。聖祖初發願度眾生,已要度盡,百千萬億劫,無量眾生度此七人,即七如來,盧遮那無法身也。諸子不離凡夫地,何以即與古佛同尊,子輩原無信不及,所以聖祖當下即度得,若有一毫信不及,千生難免輪迴也(要審問自己,是否真心信道)。自古聖賢,千言萬語,無非要人識得性光,通天徹地,古今聖凡一齊透過,無少等待,無不完成所為盡性者,盡此。所為至命者,至此。採藥者,採此。修證者,修證此而已此宗旨,所以為萬法歸宗,至尊法旨,爾為仙佛,為天人,為山河,為六道為鬼怪,為昆蟲草木,無不承受法旨,皈命大宗苟有十分信得及者,不離當下即與度去。有一毫信不及,饒他千生萬劫,永墮迷途,向立嚴誓七人外不得妄傳,豈聖祖普度之公心,只慮世人障蔽甚深,罪業煩重,不能聞法信心,而反生疑謗,是益其罪也。究竟聖祖度人之宏願與學人謹凜之畏心,原無二無別之此,不猶仰體祖訓,先聖后聖,殊途而一至矣。

金華宗旨————

        天心第一

    呂祖曰:「自然曰道,道無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見,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見,寄之兩目。古來仙真,皆口口相傳,傳一得一。自太上化現東華遞傳巖,以及南北兩宗,全真可為極盛盛者,盛其從眾。衰者,衰於心傳。以至今日,泛濫極矣。凌替極矣,極則返。故昔日,有許祖垂慈普度,特立教外別傳之旨,聞者千劫難逢,受者一時法會,皆當仰體許祖心,先於人倫日用間,立定腳根,方可修真悟性。我奉勅為度師,今以太乙金華宗旨發明,然後細為開說。太乙者無上之謂,丹訣甚多,總假有為,而臻無為,非一超直入之旨。

    我傳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門。所以為妙,金華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於金華,亦秘一光字。在內是天仙,太乙之真炁,水鄉鉛只一味者此也。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居日月中。黃庭經雲,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

方寸中具有欝羅蕭臺之勝,玉京丹闕之奇,乃至虛至靈之神所住。儒曰虛中。釋曰靈臺。道曰祖土,曰黃庭,曰玄關,曰先天竅。蓋天心猶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故一回光,則周身之氣皆上朝,如盛王定都立極,執玉帛於萬國,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俸命,各司其事,諸子只去回光,便是無上妙諦。光易動,而難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結。即是自然法身。而凝神於九霄之上矣。心印經所謂,默朝飛升者此也。金華即金丹,神明變化,各師於心此中妙訣,雖不差毫米,然而甚活,全要聰明,又須沉靜,非極聰明人行不得,非極沉靜人守不得。

(一輪光滿太虛空)

    元神識神第二

呂帝曰,天地視人如蜉蝣,大道視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則超元會而上之,其精氣則隨天地而敗壞矣。然有元神在,即無極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學人但能護元神,則超生在陰陽外,不在三界中,此見性方可,所謂本來面目是也。

凡人投胎時,元神居方寸,而識神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佐之,大小腸承之,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不大自在,以自聞警而跳,聞怒則悶,見死亡則悲,見美色則眩。頭上天心,又何嘗微微乎動也。問天心不能動乎,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動,到動時便不妙。然亦最妙,凡人死時方動,此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結,為法身,漸漸靈通,欲動矣,此千古不傳之秘也

識心,如強藩悍將,遙執紀網,久之太阿倒置矣。今凝守元宮,迴光返照。如英主在上。大臣輔弼,內政既肅,自然強悍懾服矣。

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三者,為無上之訣。精水云何,乃先天真一之炁。神火,即光也。意土,即中宮天心也。以神火為用,意土為體,精水為基。

凡人以意生身,身不止七尺者為身也。蓋身中有魄焉,魄附識而用,識依魄而生。魄陰也,識之體也,識不斷則生生世世,魄之變形易質,無己也。惟有魂神之所藏也,魂晝寓於目,夜舍於肝,寓目而視,舍肝而夢,夢者神遊也,九天九地,剎那厯遍。覺則冥冥焉,淵淵焉,拘於形也,即拘於魄也。故回光所以煉魂,即所以保神,即所以制魄,即所以斷識。

古人出世法,煉盡陰滓,以返純乾,不過消魄全魂耳。回光者,消陰制魄之訣也。無返乾之功,止有回光之訣,光即乾也,回之即返之也,只守此法,自然精水充足,神火發生,意土凝定,而聖胎可結矣。蜣螂轉丸,而丸中生白,神注之純功也。糞丸中尚可生胎離殼,而吾天心休息處,注神於此,安得不生身乎。一靈真性,即落乾宮,便分魂魄。魂在天心,陽也。輕清之氣也,此自太虛得來,與元始同形。魄陰也,沈濁之炁也,附於有形之凡心。魂好生,魄望死,一切好色動氣,皆魄之所為,即識也。死後享血食,活則大苦,陰返陰也,以類聚也。學人煉盡陰魄,即為純陽。


回光守中第三(待續...)

 

 

 





 

 

 





相關焦點

  • 《太乙金華宗旨》
    《太乙金華宗旨》就是這麼一本書。《太乙金華宗旨》是一本道教講述內丹修煉的書,據說是唐代道士呂洞賓所著,當然可能是託名。但即便是託名,也不影響這本書的價值,就像《黃帝內經》雖然託名黃帝,依然是傳統醫學的金科玉律。呂洞賓是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師從道士鍾離權,並得到了鍾離權傳授的金丹密旨,兩人還共同創立了「金丹道」。
  • 太乙金華宗旨全文
    太乙金華宗旨全文第一章天心自然曰道,道無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
  • 呂祖《太乙金華宗旨》全文
    《太乙金華宗旨》全文第一章 天心
  • 煉丹必學的呂洞賓《太乙金華宗旨》
    我今叨為度師,先以太乙金華宗旨發明,然後細為開說。太乙者,無上之謂。丹訣總假有為而臻無為,非一超直入之旨。所傳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門,所以為妙。金華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於金華,亦秘一光字在內,是先天太乙之真炁,水鄉鉛只一位者此也。回光之功全用逆注,注想天心,天心居日月中。《黃庭經》云:』寸田尺宅可治生也『,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
  • 修道 |《太乙金華宗旨》原文 譯文
    我今叨為度師,先以太乙金華宗旨發明,然後細為開說,太乙者,無上之謂。丹訣總假有為而臻無為,非一超直入之旨。所傳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門,所以為妙。金華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於金華,亦秘一光字在內,是先天太乙之真氣,水響鉛只一位者此也。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居曰月中。《黃庭經》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向上寸田,非天心而何?
  • 太乙金華宗旨|修訂版
    張真人:把那個《太乙金華宗旨》,第一講「天心第一」,找著,找出來,找著譚真人的那個序,把譚真人那個序也找出來
  • 尹志華:《太乙金華宗旨》的問世及其道派特徵考
    《太乙金華宗旨》於康熙年間成書後,在流傳過程中,經過了多次修訂,形成了不同的版本。 我們目前所見到的《太乙金華宗旨》的最早版本,是乾隆年間邵志琳整理本,收錄在他增輯重編的六十四卷本《呂祖全書》之卷四九中,題《先天虛無太乙金華宗旨》。 邵志琳說他的本子「出自蘇門(即蘇州)吳氏抄本」。 該本載有潘易庵等人的序、跋,對成書過程作了說明。
  • 道教經典 |《太乙金華宗旨》原文及譯文 勸世歌
    《太乙金華宗旨》原文 勸世歌吾因度世丹衷熱,不惜婆心並饒舌。世尊亦為大因緣,直指生死真可惜。老君也患有吾身,傳示穀神人不識。吾今略說尋真路,黃中通理載大易。正位居體是玄關,子午中間堪定息。如何人道合天心,天若符兮道自合。放下萬緣毫不起,此是先天真無極。太虛穆穆朕兆捐,性命關頭忘意識。意識忘後見本真,水清珠現玄難測。無始煩障一旦空,玉清降下九龍冊。步霄漢兮登天闕,掌風霆兮驅霹靂。凝神定息是初機,退藏密地為常寂。吾昔度張珍奴二詞,皆有宗旨。子後午前非時也,坎離耳。定息者,息息歸根,中黃也。坐者,心不動也。
  • 太乙金華宗旨與內照功
    《呂祖太乙金華宗旨》說得好:「聖聖相傳,不離返照。孔雲知止,釋號觀心,老雲內觀,皆此法也。」收錄於《二懶心話》的內照功,則是一個專門運用內照作功的獨立功法,其設計合理,構架嚴密。攻效明顯,值得探究。一、關於內照內照在氣功典籍中常和內視內觀同義互用,如《太平經》云:「眩目內視,以心內理……猶火令明內照,不照外也。」
  • 榮格《金花的秘密》與呂祖《太乙金華宗旨》
    前一段日子恩師周隱謙先生在太乙學院弟子群為我弟子們講述《太乙金華宗旨》,師父在一開始為我們介紹了這本經典的來歷,原來這是中國丹道學走出國門受到西方科學認可的一本經典,在明末清初有一個傳教士叫衛禮賢的德國人,本來是要到中國傳播基督教的
  • 張真人玉蟾宮開示|太乙金華宗旨|序
    視頻時長17分45秒,點擊上方視頻播放鍵收看張真人:把那個《太乙金華宗旨》,第一講「天心第一
  • 道教經典 |《太乙金華宗旨》原文及譯文 回光調息
    《太乙金華宗旨》原文 回光調息宗旨只要純心行去,不求驗而驗自至。故母雞雖有時出外,而常作側耳勢,其神之所注未常少間也。神之所注,未嘗少間,即暖氣亦晝夜無間,而神活矣。神活著,由其心之先死也。人能死心,元神活矣。死心非枯槁之謂,乃專一不二之謂也。佛云:「置心一處,無事不辦。」心易走,即以氣純之,氣易粗,即以心細之,如此而焉有不定者乎。大約昏沉、散亂二病,只要靜功,日日無間,自有大休息處。若不靜坐時,雖有散亂,亦不自知。既知散亂,即是卻散亂之機也。
  • 道教經典 |《太乙金華宗旨》原文及譯文 回光證驗
    《太乙金華宗旨靜中綿綿無間,神情悅豫,如醉如浴,此為遍體陽和,金華乍吐也。既而萬顴俱寂,皓月中天,覺大地俱是光明境界,此為心體開明,金華正放也。既而遍體充實,不畏風霜,人當之興味索然者,我遇之精神更旺,黃金起屋,白玉為臺;世間腐朽之物,我以真氣呵之立生;紅血為乳,七尺肉團,無非金寶,此則金華大凝也。第一段,是應《觀無量壽經》云:「日落大水,行樹法象。」日落者,從混沌立基,無極也。
  • 武當太乙純陽功:《混元聖經》「自至尊上帝,莫不由金丹而得道」(二)
    這就是《太乙金華宗旨》所說的「置心一處」,置心一處是排除雜念之妙法也。同時,意守勞宮穴,有著更深遠的意義。勞宮穴屬於心包經,意守勞宮,有定心安神之作用,比意守其他穴位,更易入靜。乃本門之秘法也。有利於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對治療神經衰弱,有著積極的意義。
  • 張至順真人 | 玉蟾宮 | 太乙金華宗旨 | 回光守中第三
    一個無為,無所不為,那麼只要元神一領會一知道的話,沒有他不會做的東西。人家說哎呀你真神啊,說明這個神沒有他不會做的,沒有老君爺不知道的東西,天地萬物就是他生的,都是他長出來的,他不知道嗎?自己不要多做聰明,我就吃了聰明的虧。我如果不做聰明我早就跟人家走了,我咋還守了這六十年啊。就這個回光守中,你得看看這裡,四個字。我們先講講這四個字。
  • 張至順真人玉蟾宮開示|太乙金華宗旨|勸世歌第十三
    《太乙金華宗旨》頭一篇就說,直接指示,指示那個生死之關,就這麼一句話。直指生死之變,生者變,死者變,就光把生死兩個字說出來了,那下邊兒大部分都是口口相傳。這麼生死,呂祖爺說直指生死真可惜,就是生、死,從怎麼生的,怎麼死的,生死的變化。變,就是生的時候變,死的時候變,成仙得道的時候又是一個變。「老君也患有吾身,傳示穀神人不識」。
  • 張至順真人玉蟾宮開示|太乙金華宗旨|回光證驗第六
    你朝這一動,它馬上它這個東西都呼吸大了。它的自然呼吸,不要用你用呼吸。它的這個氣,一呼一吸,一合一張一合一張,不要三個呼合,外邊兒的那個嬰兒,呼呼叫地往回收,收得丟下一點點兒。這就是嬰兒門外跳,奼女房中擺手叫,實際上就像她擺手,快回來回來。這是我的比喻,實際上沒有這回事啊,這也是個比喻。那她一擺手就回來了,這是後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