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被譽為「中國電影的搖籃」,就在長春

2021-01-09 騰訊網

眾所周知,吉林長春不僅是我國著名的老工業基地,還是新中國最早的電影製作基地,「長春電影製片廠」就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因此長春也有著「東方好萊塢」的美譽。

看著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大門,相信你一定有許多感慨,那充滿時代氣息的建築不知道讓多少人憶起舊時的往事。

如今的長春電影製片廠舊址是長春著名的旅遊景點,在原長影製片廠原址的基礎上打造了這座博物館,即長影舊址博物館,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門票90元,到長春旅遊這裡是必打卡的,不僅是長春歷史的見證,更是新中國時期電影史的記載。

穿過那道充滿時代記憶的大門,迎面可以看到一座雕像,為毛主席雕像,於1968年所創作,整座雕像為白水泥材料,造型非常逼真,遼源礦務局和吉林江南公園中的毛主席雕像都是從這裡翻制的。

作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曾先後拍攝了900多部故事影片,並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比如新中國第一部動畫片、第一部木偶片、第一部短故事片等,稍後我會介紹具體的影片名字。

看到眼前的這座雕像,即便你沒去過長春那一定也曾看到過,雕像的名字叫「長影工農兵」,不僅是長春電影製片廠電影開頭的片段,也是長影的廠徽,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最有代表性的標誌,「工農兵」的形象記錄了長影的文化特色,見證了長影數十年來的發展歷程。

前面提到過長影所創作的「七個第一」,分別是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第一部長故事片《橋》、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和第一部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每一部都堪稱經典。

雖然我並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但受父輩的影響,也觀看了許多那時的影視片,我們所熟知的《白毛女》、《上甘嶺》、《劉三姐》、《英雄兒女》、《列寧在一九一八》等影片都是出自長春電影製片廠,這些優秀的電影作品無不影響著數代人的成長,哪怕是在如今去觀看,依然讓人感慨萬千。

關於長影的歷史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它的前身是1937年日本建立的「滿映」,1945年正式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1955年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如今的長影其實已經是不復存在」,但歷史不會忘掉它曾為中國電影事業做出的貢獻。

在博物館中可以看到當時的售票處,一張《白毛女》電影海報懸掛在牆壁上,看著那充滿時代氣息的電影海報,再想想如今的電影海報,不僅感慨社會的飛速發展,一晃年數十年時間過去了,如今也早已是人去樓空、物是人非,每次看到那時的事物,總會讓人有些傷感。

當看到電影院入口時,是那般的熟悉親切,記得小時候也曾看過幾場電影,去的影院入口也大致是這番模樣,玻璃門、白紗簾、紅色的大字,這樣的地方容易讓人想起童年的記憶,希望一直保留著,畢竟那時早已回不去。

長影舊址博物館總體上給人的感覺中規中矩,畢竟這是一處時代的產物,中規中矩的風格更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這裡還珍藏有當年許多的電影劇本,《劉三姐》對於大家來說相信一定不陌生,《劉三姐》是1961年由長影攝製的風光音樂故事片,全長112分鐘,導演為蘇裡。

當年長影攝製後的影片幾乎都保存了下來,如今更是藝術般的陳列在展廳中,在展廳中央有顯示屏可點播播放,帶上耳機看著眼前晃動的畫面,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那個年代。

當然,這裡還有影視播放廳,透過大屏幕看得更真切,不過這裡是固定播放的,不能點播,大多數遊客基本也都是坐下感受幾分鐘,隨後就繼續參觀了,畢竟長影舊址博物館規模還是非常大的,全部遊覽下來大概得要三四個小時。

短短幾個小時的參觀其實並不能全面了解長影的那段厚重歷史,建議參觀後查閱相關資料文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長影。

另外,雖然長影現在的知名度並不太高,但也希望未來可以拍攝出更多精彩的電影,再創輝煌。

相關焦點

  • 長春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當有人提到長春這座城市,大家都能想到哪些標誌性景點?淨月潭?南湖?偽滿皇宮?還是「一汽」?這些當然都值得一看,不過,除了這些,一定不要忘了長春電影製片廠。長春有一座「長影世紀城」,作為一個5A級旅遊景點,他有一個被很多中國人所熟知的母體——長春電影製片廠。這裡被稱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 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是中國電影的搖籃,創造了七個歷史第一
    中國電影能有如今的成就,也少不了前輩的默默付出,當時風靡的黑白電影,早已成為了老一輩人的回憶。幾個月前,爺爺從自己的儲物櫃裡翻出了一張舊碟片,單從包裝上來看的話,可能「年紀」比我都大,而裡面的影片更是年代久遠,記得這個影片的名字叫做《白毛女》,是一部上映自1950年的歌劇影片,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全全製作。
  • 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故事影片九百多部,譯製各國影片一千多部,一大批優秀作品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長影的輝煌達到巔峰,大批經典影片層出不窮,《白毛女》便是其中一部。
  • 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故事影片九百多部,譯製各國影片一千多部,一大批優秀作品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長影的輝煌達到巔峰,大批經典影片層出不窮,《白毛女》便是其中一部。
  • 長春電影製片廠為何被稱為新中國電影搖籃?創造了七個第一
    12月25日清晨,一場大雪之後,長春變成了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我們踩著積雪,到訪了長春的第一站——長影舊址博物館。長影舊址博物館曾經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老廠區。2014年,這裡開闢成博物館,用大量珍貴視頻資料、圖片資料和歷史實物,來展示和記錄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發軔、進展、繁榮、變遷,反映中國電影藝術的創業史和發展史。
  • 中國早期最牛的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史七個第一,你看過幾部?
    長春眾多歷史古蹟、工業遺產和文化遺存。而作為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則是在長春市的朝陽區,今天要去看的便是這國家工業遺產!
  • 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長春電影製片廠在譯製外國影片方面是有極大貢獻的曾譯製出品了人民電影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該廠還拍攝了大量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和電視片。長影迄今為止所拍攝的影片曾獲得多個國內外電影節的各項大獎,在展覽室內陳列著各式的獎盃與證書,每一座都代表了長影人的一份努力,每一座都在訴說著一份對電影的熱愛。
  • 往事的影像:探訪長春電影製片廠
    帶著對往事時光的追憶,走進新中國電影的搖籃,走進長春電影製片廠。進入長影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毛主席雕塑像創作於1968年,整個雕像高7米,水泥材質,後來吉林江南公園、遼源礦務局的毛主席塑像都是從這裡翻制的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
  • 吉林長春有座建築,原是日本洗腦中國人而建,今成新中國電影搖籃
    芒果旅行日記:吉林長春有座建築,被稱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誕生了多個新中國電影的第一。這座建築叫長影舊址博物館,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紅旗街,始建於1937年,建成於1939年,初始名字為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是日本人為洗腦中國人而建的一個電影機構。
  • 長春電影製片廠:光影流轉,奮鬥是不變的底色
    原標題:長春電影製片廠:光影流轉,奮鬥是不變的底色 「來,咱們在這門前照一張相吧?」「不行,現在這個時間有點逆光,等一會兒參觀完出來吧。」4月12日上午,在長春電影製片廠院內,72歲的張天才和71歲的蘇洪林兩位老人在長影舊址博物館參觀時,邊走邊尋找合適的拍攝地點。
  • 東方好萊塢,曾經的長春電影製片廠,長春旅遊應到此處看看!
    東北地理的中心之稱:長春,這座有著東方底特律和東方好萊塢之稱的工業城市。常年並不出現在大家的風光旅遊圖譜之中,廣為人知的則是在臨近城市吉林的霧凇島和周圍的滑雪場。而作為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則是在長春市的朝陽區,今天要去看的便是這國家工業遺產!現在的長影舊址博物館是長影集團在完全保留1937年原來的「滿映」建築的基礎上,根據「修理舊物」的原則修理的。
  • 有著驚人美貌和氣質的老一輩女藝術家們,原來都在長春電影製片廠
    所演的那些電影,在當時都是非常叫座的好片,將銀幕上的各種人物們皆演得活靈活現。長春的長影舊址博物館可以說是去長春旅遊的必去地這一,因為長春有著電影城的稱號,而長春電影製片廠又是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製各國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上甘嶺》、《英雄兒女》、《劉三姐》,《白毛女》《董存瑞》等一大批優秀作品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建議大家一定要請個導遊,這樣你會更深入了解到長影長的發展以及變革,這樣聽一圈下來,比你走馬觀花強多了。
  • 中國電影記憶丨長影在中國電影史的各項「第一」
    中國第一次衝進奧斯卡的電影:《臥虎藏龍》。……而在中國電影記憶眾多「第一」之中,必須要提到的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是東北電影製片廠。1945年10月1日「東北電影公司」成立,5月23日,「東北電影公司」遷往黑龍省興山市,在一所小學校裡搭設「廠房」,建起新中國第一個電影生產基地。1946年10月1日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4月,「東北電影製片廠」遷回到長春現址。1955年2月,「東北電影製片廠」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
  • 魔影青春探訪長春電影製片廠
    近期,魔影青春導演組來到了長春電影製片廠考察學習,喜歡電影的人一定要去下長春電影製片廠,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橋》,之後的《白毛女》《董存瑞》等很多影響過幾代人的經典影片,滿滿的都是父輩的回憶
  • 新時代、新搖籃、新力量!紅旗「雙星」閃耀長春電影節
    長春電影節牢牢根植於長春這座革命的城市、發源於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相較於其它電影節,長春電影節傳承著更多時光的經典,滿溢著更濃厚的歷史情懷。紅旗H9在長春電影節亮相作為長春這座革命熱土的兩張最著名的「城市名片」,長春電影製片廠無疑是新中國文化領域的代表,紅旗品牌則是新中國汽車工業的象徵。
  • 新中國第一代電影美術師劉學堯去世各界人士長春送別
    新中國第一代電影美術師劉學堯去世各界人士長春送別新中國第一代電影美術師劉學堯資料照片。長影集團供圖中新網長春9月2日電(記者呂盛楠)2日,社會各界人士在長春息園送別新中國第一代電影美術師劉學堯。8月31日晚,劉學堯在長春去世,享年99歲。
  • 新中國第一代電影美術師劉學堯去世 各界人士長春送別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長春9月2日電 (記者 呂盛楠)2日,社會各界人士在長春息園送別新中國第一代電影美術師劉學堯。8月31日晚,劉學堯在長春去世,享年99歲。劉學堯原藉山東安丘,1922年2月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48年擔任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美術師,參加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的美術工作。
  • 長春電影製片廠抗戰影片背後的精彩點滴
    新華社長春8月6日電(記者趙夢卓 彭卓)「那些老藝術家放下槍,拿起攝影機,是電影戰線的好兵。」記者日前採訪了知名伉儷導演李前寬、肖桂雲,聽他們講述長春電影製片廠抗戰影片背後的精彩點滴,剖析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抗戰風骨」。李前寬、肖桂雲夫婦曾經是長影的知名導演,拍攝過《開國大典》《七七事變》《決戰之後》等經典影片。他們的作品大多反映民族節點的百態眾生,真實記錄了共和國成長畫卷中的歷史時刻。
  • [長春]《老電影與老影人》2003-72(193)
    編導:郝紅憲 攝像:王巍  人們都知道,長春電影製片廠在中國電影的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她被譽為中國電影的搖籃。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中國共產黨把「滿映」從日本人手中接了過來。為了建立自己的電影生產基地,共產黨從延安選派出精兵強將,1945年的10月1日在長春,建立了東北電影公司。  解放戰爭即將開始的1946年,東北電影公司遷到了今天黑龍江省的鶴崗市,同年10月1日東北電影公司改稱為東北電影製片廠。  這時,解放戰爭開始了。
  • 電影《一齣好戲》長春團建行盛況空前,近四萬長春人現場為黃渤王寶強王迅瘋狂打call
    7月28日,導演黃渤攜主演王寶強和王迅來到長春,開啟「暑期全國團建行」第二站旅程。這一次,三人先是一同來到了新中國電影事業發展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進行參觀,回顧了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歷程。隨後又來到了長春吾悅廣場與粉絲進行互動交流,分享電影《一齣好戲》的幕後故事。團建現場人山人海、盛況空前,仿佛半個長春的人都過來一般,堪稱是長春市的一齣好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