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九大處世名句,都是做人的道理!

2021-01-08 小毛豆品詩賞詞

《論語》中記載著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匯聚古人智慧的名著。《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

一、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出自《論語·陽貨》。整天吃飽飯,什麼事也不想,也不做。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於不斷的追求和奮鬥,英國思想家卡萊爾說過:「為一生工作而進行探索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無須再探索其他的幸福。」工作使人生充實,只有堅持不懈地工作,不屈不撓地奮鬥,才能有所成就。在追求和奮鬥的每時每刻,人都在提高著自己生命的價值,並從中感受到幸福和快樂,如果不思考、不工作、不追求、不奮鬥,只滿足於安逸的生活,那就會變成庸俗的人。

二、行己有恥。

出自《論語·子路》。人生最可怕的是驕傲自滿,自以為是,一旦陷入這種狀態之中,就會無限誇大自己的能力,致使自己利令智昏。一切品德高尚的人都有很好的修養,他們不但謙虛謹慎、虛懷若谷,而且彬彬有禮、與人為善。

三、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出自《論語·衛靈公》。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任何人只要採取行動,就會產生錯誤,無論多麼成功的人都是如此。但是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敗了,原因是什麼呢?原因就在於對待錯誤的態度,當錯誤發生時,勇敢地面對並坦然承認,反而會獲得人們更大的尊重,使自己增長經驗,獲得信任的最好辦法就是正視自己的錯誤。

四、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出自《論語·公冶長》。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總會發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當錯誤出現以後,不要自作聰明,掩飾躲避,因為一個錯誤的出現,並不表明犯錯誤的人就是毫無智慧的愚蠢之人。如果掩飾錯誤,反而會使自己變成愚蠢的人,而直面錯誤,改正錯誤,深刻地反省和檢討自己,會使自己在錯誤中成長。可以說,面對錯誤,檢討自己,並不斷思考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五、君子不憂不懼。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出自《論語·顏淵》。品德高尚的人不憂慮、不懼怕,自我反省時無愧於心,有什麼可憂慮和懼怕的呢?品德高尚的人在艱難困苦的事業中,不斷拼搏,他們對自己的內在要求十分嚴格,對他人則慷慨大度。他們襟懷坦白,純潔無瑕,對自己有十分清醒的認識,擁有自尊和自信,無論在任何誘惑面前都不為所動,能夠坦誠地面對整個社會。

六、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出自《論語·子張》。品德高尚的人一旦犯了過錯,就像出現了日食和月食一樣。一出現過錯,人們都能看見;而當他改正過錯時,人們都仰望他。處於高位的人,受人矚目,他們的言行對人們有較大的影響,因此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一旦稍有缺失,就會被人們發現,這時絕不可掩飾,一旦掩飾則有失風度,會使自己的威信受到極大的損害。

七、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出自《論語·學而篇第一》。學習而且經常溫習,不是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不是令人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而我又不因此而感到憤怒,這不也是有道德的君子嗎?

八、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出自《論語·學而篇第一》。子貢請教孔子說「貧困而又不諂媚,富貴而又不驕傲自大,這樣做怎麼樣呢?」孔子回答說:「這樣做也算可以的。但是還是不如雖然貧困,但是仍能安貧樂道,雖然富裕,但仍然可以知禮。」

九、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出自《論語·為政篇第二》。我十五歲的時候便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的時候便可以立身處世,四十歲的時候能夠不再迷惑,五十歲的時候便通曉天命,六十歲的時候,就可以聽取與自己想法不同的意見,七十歲的時候就可以隨心所欲,但又不超出規矩。

相關焦點

  • 《圍爐夜話》經典名句:自認年年十八的大人們,教你做人的道理
    總是自諡年年十八,卻也清楚「歲月不饒人」,人轉眼將會大個女(大個仔),做人的道理不可不懂。到底,我們應該成為怎樣的人?為人處世如何是好?《圍爐夜話》經典名句細品,自有答案。3、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評]「信」是一個人在世上立身的根本,做人不能沒有信用;「恕」為待人接物重要的品德,每個人應該都應該奉行終身。
  •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註釋 論語經典名句賞析大意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註釋 論語經典名句賞析大意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中,俯拾皆是座右銘。《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暑假裡,陪孩子讀讀這些名句,重溫先賢智慧。
  • 蘇軾名句15則:學做人、學處世,受益無窮!
    在古文方面,蘇軾也著述頗豐,他留下四千餘篇散文,其中不少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篇。蘇軾將自己人生的心得、處世的智慧、家國的看法融入文字中。 小編總結了其中的一些名句,來看一看,哪一句話,更入你心呢?
  • 小窗幽記經典名句,修身處世的小技巧
    喜歡讀為人處世,修身養性以及中國傳統文化有關文章的看官,可以點點關注,點關注,不迷路。不近人情,整個世界都會顯得艱難恐怖;不懂事物的真相,一生都活在虛幻的夢境中。交朋友的滋味要由淡薄而濃鬱,由疏遠而親近,由接觸而相知,這是交朋友的方法。為人處世,一定要少說廢話,多讀聖賢書,努力提高我們自身的修養品德,這才是正道。眼中沒有任何灰塵遮擋,才可以讀盡千卷的書籍。胸懷中沒有什麼成見,才能處世圓通。
  • 《論語》中國人的聖經
    《論語》的核心內容是「仁,義,禮,智,信」。大多以平凡樸素的事實,揭示出人生,社會的深刻道理。 《論語》認為,學問不僅是文化知識,還包括做人的經驗和做人的道理。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師",「吾日三省吾身"等。
  • 鬼谷子處世:鋒芒太露容易吃虧,學會這3招,低調做人
    有一句我們放在嘴邊常說的話,就是「做人要低調」。但是說這話的人多,真正懂得低調人的卻少之又少。大多數說這話的人,很多都是自嘲而已,因為除了低調,他也可能實在高調不起來,所以就用這樣自嘲的方式來嘲諷自己。但是真正懂得低調的人,大多數都是「內有猛虎細嗅薔薇」。
  • 好書推薦:《菜根譚》10大經典名句,感悟為人處世的智慧!
    《菜根譚》是明朝道人洪應明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它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佛教的出世思想,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鍊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書中的十大經典名句。
  • 於丹老師:《論語》心得 01
    於丹老師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古典文化,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01  天地人之道學習了於丹老師的《論語》心得使我受益非淺。於丹老師對《論語》從七個方面進行了拆講與分析。
  • 【文化】國學經典名句50句,做人做事必看!
    諸子百家,史書文學,這些典籍中都蘊藏著為人處世的經典。國學經典名句50句,做人做事必看!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南史》譯: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質留給後代子孫,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筆財富嗎?25.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 網文界九大霸氣名句,辰東獨佔三句!
    本次無心為大家帶來了九大網文小說霸氣名句,希望大家看完本篇文章後能有所收穫!
  • 關於孝的名言名句
    孝是人類永恆不變的天道行孝道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低位 感恩 謙德是做人的良知  關於孝的名言名句精選  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2.詩書立業,孝悌做人。(薩克雷)  關於孝的名言名句大全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3.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4.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5.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 句句是名句,句句有哲理,了解處世奇書《圍爐夜話》,以安身立業
    全書分為221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這本書是以談話的形式寫成的,每則內容少則一句,多則三言五語,皆淺顯易懂,卻又言簡意賅。每一句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每一句都令人回味無窮。所以說句句是名句,句句有哲理,毫不為過。
  • 古文觀止中的九大名句,九種智慧
    過程中發現,巴金、老舍、季羨林……這些文學巨擘們都推薦了一本書,它就是《古文觀止》。一、《古文觀止》中的九大名句,九種智慧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孔子《論語》名句:20個德才兼備的女孩名字,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論語》一書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北宋政治家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反映出《論語》在中國古代社會影響力和所發揮的作用非常之大。一、《論語》中的精華,句句精闢,古人智慧的結晶,尤其適合給寶寶起名字!1.
  • 做人處世坦蕩蕩!
    做人,不以聰明為先,而以盡心為要; 處世,不以成功為急,而以結緣為尊。    ——星雲大師劇作家皮特交給影星海倫一個劇本,海倫看後,給他回覆: 「親愛的皮特,感謝你送給我這樣一部動人的劇本,劇本很幽默,不過……」她停了下來,因為她不喜歡信裡的虛偽口吻。
  • 《論語》名句賞析:百裡挑一的女孩名字,個個出自文學典故
    關注吉生起名,每天都有好運連連!古人起名都有引經據典的習慣。中國人起名自古即有「文論語,武周易」之說。 中國人的名字很有文化內涵,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拜《論語》所賜。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名字來源於論語文雅氣質的句子,二是起名遵循《論語》彰顯文化內涵的美學傳統。比如,陳毅,開國元帥,名字出自《論語》:「士不可不弘毅」。
  • 百度文庫《論語精華應用十集講座》PPT賞析
    劉崇元論語精華十集感悟之序言:1,中國的國學可以概括為儒家道家佛教三大門派。國學大師南懷瑾說儒家相當於是糧食店,老百姓每天都離不開,因為儒家是講修身做人賺錢養家做官治國的道理。佛家相當於是雜貨店,老百姓可去可不去,因為佛家講的是生死輪迴因果報應如何看淡看開的道理。這些在儒家和道家裡面都有講到,只要精通了儒家和道家,自然就精通佛家了。2,論語是儒家的基礎教材之一,雖然只是一部分,但是他對我們的實用價值卻很高,古人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 讀懂《論語》,就讀懂了人生,只讀一遍,獲益終生!|孔子|論語·陽貨|...
    你可知道,《論語》中那些極其重要的道理,都藏在被忽略的後半句裡。  - 01 -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名句    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處:《論語·裡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我讀《論語》微徵文」投票 心屬誰家
    《論語》多教化,對人思想行為要求尤多,並非所有信條都能為人主動接受,但讀這一句,不覺教化,也無思想束縛,簡單而樸素。森羅萬象的變遷不可遏止,一旦驚覺,心弦為之一震。王 一部《論語》,去掉標點,正文僅為16033字,是孔子就如何做人,如何成事開出的有效藥方。這些藥方,因其經久耐用,早已穿越了時空的隧道而流傳到今天。
  • 任嘉倫名句又來了,想要的太多,最後什麼都得不到
    任嘉倫名句又來了,想要的太多,最後什麼都得不到有一些明星是特別喜歡說一些名言警句的他的名句又來了。「想要的太多,最後會什麼得不到」這句話是很實在的,也沒有什麼大道理可言,如果一個人追求的東西太多,卻不切實際的話,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