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卻不知下一句的苦,都是淚

2021-01-10 慶餘說詩詞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千兩百多年前的詩句,在今天讀來,依然會讓人血脈僨張。變的是時間,是地點,也是整個時代。不變的卻是同詩人一樣,每一位中華兒女心中的那份濃濃的思鄉情。這就是中國古詩詞的魅力。而我們讀詩,也不能僅僅只讀名句,還是需要結合全詩來體會詩人筆下噴湧而出的款款深情。

譬如,世人只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卻不知下一句的痛,都是淚。本文就讓我帶領大家重溫杜甫的這首千古名作《月夜憶舍弟》,去體會杜甫當時感人至深的思想感情。《月夜憶舍弟》是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全詩託物詠懷,格調沉痛,真摯感人,可謂字字都是淚。

在詳細看這首詩之前,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創作背景。據記載,安史之亂爆發,叛軍安祿山、史思明從範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而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在古代來說就等於生死不明,所以引起了杜甫強烈的沉痛和思念,故寫下了這首詩。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首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是突兀的一筆,杜甫並沒有從題目中的月夜開始寫起,而是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邊塞的戍樓上響起了禁止通行的鼓聲,秋季的邊塞更是傳來孤雁的哀鳴。從這兩句詩的意思,我們可以看出杜甫還未寫「憶舍弟」,氣氛就已經變得悽涼了。而這裡的「斷人行」,更是說明了戰事的頻繁、激烈,無形中使氣氛更加的沉重。

頷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則是杜甫對月夜的描寫。意思是說,今夜是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還是覺得故鄉的月亮更明。月亮這一特殊的意象,在古詩詞中所寄託的情感多種多樣,比如張九齡就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表達的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

但杜甫卻在這裡肯定的說故鄉的月亮更明,這是為什麼呢?結合詩境來看,可以得知杜甫前一句所說的「露從今夜白」,其實是含蓄地表露了杜甫對分散在各地的弟弟的關心,而「月是故鄉明」,一方面突出了杜甫對故鄉的感懷,另一方面實則還是對各位弟弟的關心,因為只有以前在故鄉的時候,他們兄弟才能相聚在一起。

如此一來,頸聯的兩句「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情感便寫得傷心折腸,字字都是淚了。它的意思是說,如今我的幾個弟弟都分散在戰亂之地,家早已不存,所以弟弟們更是生死難卜。這裡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無家」則「寄書不達」,也就意味著杜甫和弟弟們唯一能夠聯繫的方式斷了。此情此景,杜甫心中的痛可想而知。

尾聯「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則是對這種情感進一步的加強,即我和弟弟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現在戰事頻發,生死更是難料。從這兩句詩的意思,可以看出杜甫這首詩的結句之含蓄蘊藉和無限深情。借用《杜詩鏡銓》對這首詩的評價,就是悽楚不堪多讀。

綜觀杜甫的這首詩,首尾照應,層次井然。「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既凸顯了杜甫詩歌的藝術造詣,又將杜甫懷鄉思親之情的沉痛表現得淋漓盡致。總的來說,是一首託物詠懷的千古名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之所以思鄉經典
    「詩聖」杜甫的這首《月夜憶舍弟》,句句堪稱經典,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名句,那詩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原文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這首詩是杜甫在「安史之亂」開始的那一年九月,在秦州(今甘肅省天水)所作。當時,安祿山、史思明引兵南下,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
  • 天涯靜處無徵戰 兵氣銷為日月光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感而提句說:「天涯靜處無徵戰 兵氣銷為日月光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這是集前人的句子呢。好像牛馬不相及,其實理通。畫時戰戰兢兢如鏖戰,總以為兵戈銷盡,逸寂自出,殊不知如同熱窯出瓶,竟成別類。灰心泯志心落處,自是感慨月明故鄉,牙慧無味。卻也別成柳明花暗,失之桑榆感,不覺想起香巖聞擊竹聲而悟道的典故。有「擊竹悟道偈」為證: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經典名詩38首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3.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4.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露從今夜白,月非只故鄉明——此心安處是吾鄉
    跨過了黃河經過了淮河與秦嶺從一路盛開的夾竹桃到一路挺立的蒼松翠柏從一個夏進入一個秋又從秋入夏,由夏入秋——露也已從今夜而白露從今夜白,月並非只故鄉明。今日白露,風已微涼 連續多日的無縫銜接後,感受下陽澄湖的慢生活頭頂是宮崎駿的藍腳下是平靜又深邃的藍
  • 世人只知道「人生七十古來稀」,卻不知上一句有多苦,字字都是淚
    對於如今不少人來說,15歲確實有點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志氣,30還在啃老,40過得迷迷糊糊,50過得稀裡糊塗,60耳朵快聽不見了,70高血壓不允許從心所欲。雖然這樣的人生看似書寫得有些潦草,但卻是最真實的。仔細研究這段話,人生最難的到底是哪個階段?有人認為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壯年時,也就是40不惑時,但我卻認為最難的是「七十而從心所欲」。
  • 享讀|露從今夜白
    從古至今,對於在水一方的美人,大多人都有著一份剪不斷的情愫。誰都願意相信,那傍水而居,有著淡淡清歡在水一方的女子,她不一定是冰肌玉骨,但一定是我見猶憐;她不一定是翩若驚鴻,但一定是雲袖舞風;她不一定是風華絕代,但一定是遺世獨立。
  • 內江人自己的故事,央視熱播的《月是故鄉明》你看了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資中作家協會主席顧建德告訴記者,2019年10月18日上午,他代表資中作協參加了《月是故鄉明》開機儀式。近日,《月是故鄉明》在央視八套正式播出。看到劇中那熟悉的山水、熟悉的景物以及熟悉的人、熟悉的美食、熟悉的非遺項目,倍感親切。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於詩詞中尋找月亮的足跡
    《長恨歌》中這短短的十四個字,將傷心斷腸的心事描繪得十分生動,離開行宮望見那月光只覺是傷心顏色,這裡的月亮所象徵的含義便是孤清冷寂,給人一種深深的寥落之感,月亮生在暗夜之中,它灑向人間的光輝遠不及太陽的千分之一,可是我們不能沒有月亮,因為只有月亮能寄託我們這樣淡淡憂傷的情絲,也只有月亮能在詩詞中扮演這樣的角色。「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故鄉是你心靈最後的歸宿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鄉愁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變老是無法擺脫的宿命,年輕的時候仗劍走天涯,嚮往外面的世界,嚮往詩與遠方,抱負滿身,相信一定可以有一番作為。這一階段,只有在受到挫折,才會想起那個叫做故鄉的地方。可是有一天,當鬢染秋霜,漸漸老了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葉落歸根的強烈渴望。
  • 中秋詩會 |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在《桃源詩會》中,高一(7)班的同學們化身皮日休、杜甫、晏殊、辛棄疾等詩人,在桃源之中對月吟誦,歌詠情懷,好不暢快!古箏曲音、古詩情調與同學們的表演相得益彰。節目的最後,同學們懷著誠摯的情感齊誦《月光下的中國》,引來在場觀眾陣陣喝彩。
  • 跟隨《月是故鄉明》,打卡拍攝主場地——楊柳灘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轉眼,CCTV-8每晚19:30黃金檔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已播放至27集啦!從9月25日起,該劇又重磅登陸CCTV-1下午劇場,每天下午連播四集,江粉兒追劇可是樂翻了天,一分鐘都沒有落下!作為全劇80%戲份的拍攝場景,重龍鎮楊柳灘村可以說是受到了廣泛關注。今天,江粉兒就來到了楊柳灘打卡!
  • 明日白露,露從今夜白,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吃「十樣白」,別錯過
    明日白露,露從今夜白,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白露吃「十樣白」,別錯過了白露,八月節。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忽而九月,是夏日的終結,「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當草木上的露水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這就是「白露」這個名字的由來。
  • 天氣詩詞之「露」: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秋天的傍晚,那些結在草叢上、樹枝上的露珠,映射著霞光,好像所有的植物都變得格外精神,就連枯萎了的枝葉,也重新煥發了生機。晶瑩剔透的露珠,像是給萬物披上了一件水靈靈的盛裝,也在這盛世裡,平添了幾分秋色。只可惜,待風吹過,它便輕輕滾落,落入泥土之中,再也找尋不到了。
  • 從五下課文《月是故鄉明》中,感受季羨林老先生生命中飄蕩的鄉愁
    每個人都有故鄉,每個人的故鄉都有月亮。自古以來,月亮就寄託了中國人的思鄉之情。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篇表達思鄉之情的散文,這篇文章就是五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三篇課文——《月是故鄉明》。了解作者,感知往事和經歷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季羨林。
  • 愛迪生的成功勵志名言,世人只知道上一句,卻不知下一句更重要!
    我們多數人在學校時候就聽過愛迪生的名言,但不知道是愛迪生說的,因為那個時候老師總是喜歡拿愛迪生的名言上一句來勉勵我們。說起這句名言,大家或許都知道,但知道的人都是只知道上一句,知道下一句的人不多。知道下一句不多也沒用關係,今天借著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下。
  • 世人只知「幾家歡樂幾家愁」,卻不知後兩句更經典,這才是真豁達
    古人寫詩,總是有感而發,那些經典之作字字句句都是詩人的心聲。但到了今人眼中,卻總是對其中一兩個名句愛不釋手,而不願意去了解全文的意思,這也鬧出了不少笑話。最出名的當屬元稹在《譴悲懷》中那句經典的「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不少人單獨拿後一句來用,比作家貧的夫妻做任何事都是令人哀傷的。
  • 話說二十四節氣 白露:露從今夜白 仲秋意更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寫道: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詩人白居易感知到這種氣候變化,在傷感之餘,亦感觸於人生無常。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這種情懷:晚叢白露夕,衰葉涼風朝。紅豔久已歇,碧芳今亦銷。幽人坐相對,心事共蕭條。
  • 「悅讀」月到中秋分外明
    月到中秋分外明「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年年中秋,今又中秋。「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遙望藍天彩雲追月,今夜,題於中秋,款行月色,願清風為詩箋,題一筆秋葉,抒一紙墨香,說一段情話,游離於潑墨山水之間,握一縷鏡中月華,蕩漾於紅塵蝕骨的深處。舉目遠眺,金黃漫野,層林盡染,驚鴻一瞥,「落霞與孤鶩齊飛,山水共長天一色」。「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夜月最圓,今夜月最明,圓月夜,情更濃,嫦娥廣寒舒廣袖,吳剛把酒問青天。
  • 【 詩詞中國③群每日讀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而在四季裡,又分風、雲、雨、雪、霜、露、虹、霧、雷等多種天氣。可謂是氣象萬千,變幻莫測。一雨一露,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民日報根據「風、雲、雨、雪、霜、露、虹、霧、雷」8個角度總結了36首描寫天氣的經典詩詞。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古人筆下的氣象萬千吧!